?

武威市涼州區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現狀問題及對策

2023-09-07 11:01李生龍
南方農業·下旬 2023年6期
關鍵詞:建設思路

李生龍

摘 要 近年來,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推進農業生產方式變革的重要抓手,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底線,解決土地碎片化、增加耕地面積、發展節水農業,積極探索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涼州模式”。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管理,促進其良性運行。通過對涼州區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現狀進行認真總結,分析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多元化配套,加大資金投入;因地制宜,規范建設標準;靠實工作責任,發揮工作職能;統籌考量,發揮協同作用;建章立制,加強建后管護;立足實際,配強專業人員等意見建議。

關鍵詞 高標準農田;建設思路;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2.041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隨著我國城鎮化步伐加快,耕地占用面積隨之增加,迫切需要大力推進土地開發整理工作,通過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土地質量和利用效率,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農民的根本利益。

1 概況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指在一定時期內,通過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等將耕地整理成為“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澇能排、旱能灌”的旱澇保收、節水高效的高產穩產田。高標準農田建設不僅是土地、水利資源等“硬件”的建設,也是科學技術等“軟件”的集成;不僅是一項田間工程,即對水、路、渠、林的改造和配套,更是促進土地平整、土壤結構改良的一項田面工程,是一個系統完整地提升耕地持續生產能力的綜合性措施[1]。同時也是建設現代高效農業的基礎保障,是推進新農村建設、增加農民收入、穩定農業生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近年來,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堅持把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推進農業生產方式變革的重要抓手,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底線,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搶抓政策機遇,加快補齊農田基礎設施短板,2019年以來,武威市涼州區先后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

4.14萬hm2,其中2019年建設0.53萬hm2、2020年0.37萬hm2、2021年1.00萬hm2、2022年1.13萬hm2、2023年1.10萬hm2,全部用于糧食生產,實現了“良田糧用”,全力打造甘肅省高標準農田建設推進試點示范區。

2 建設現狀與取得成效

2.1 培育了涼州建設模式

2023年3月22日,石羊河流域紅崖山等灌區(涉及涼州區、民勤縣、永昌縣)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項目被正式確定為全國6個整區域推進試點項目之一,計劃通過新建、提升改造建設高標準農田21.85萬hm2,

涼州區涉及8.83萬hm2,其中新建6.08萬hm2,改造提升2.75萬hm2;項目概算總投資98.33億元,涼州區使用資金39.75億元,667 m2平均投資約3 000元。

2.2 形成了項目建設體系

2021年以來,探索出了一條符合涼州區實際的建設路徑,總結出了“突出一個核心、抓住兩個關鍵、聚焦三個環節、發揮四級職能、推動五個轉變、實施六大工程、嚴把七個關口”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體系,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通報,對2020年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甘肅省位列按時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且成效顯著的五個激勵省份之一,并給予

2億元農田建設補助資金獎勵。涼州區先后承辦甘肅省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等多項會議,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認可。

2.3 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

在保證項目建設任務不減、標準不降的情況下,嚴把質量關和造價關,對設計不合理、發生工程變更的地區進行嚴格核減,確保項目資金使用到位。2019年、2020年上繳財政755.79萬元結余資金,認定新增耕地233.57 hm2,根據省級耕地占補平衡指標調劑價格(39 000元/667 m2),收入1.37億元,解決項目資金不足問題。

2.4 改變了傳統農業生產方式

通過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對原來分散的、參差不齊的土地進行大規模平整,形成了集中連片的土地,并配置了完善、先進、節約的灌溉設施。隨著調蓄水池的建設、滴灌等水肥一體化技術的有效推廣與運用,為實現機械化作業、規?;a、集約化經營、產業化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改變了傳統種植模式,增強了農田防災抗災減災能力。

2.5 實現了農業節本增效

通過項目實施,完善了農田基礎設施,提升了耕地質量,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改變了原來生產成本高、產量低、人工成本高的局面;同時實現了節水,每667 m2耕地可節水約147 m3(按2021年及2022年2.13萬hm2建設面積測算,可節水4 700多萬m3;按滴灌667 m2平均用水300 m3計算,可新增灌溉面積

1.07萬hm2)、節勞200元、節肥100元、增產100 kg左右,667 m2平均節本增效約600元,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產出效率,調動了農民的種糧積極性,為穩產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撐,做到了“良田糧用”。

2.6 提升了耕地地力水平

涼州區是種養大區,耕地和糞肥資源豐富,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嚴格按照“不破壞表土層與心土層”的要求,做到了熟土保留。高標準農田項目的實施,對棄而不種和達不到灌溉條件的耕地一體推進,徹底整治了撂荒地。將高標準農田建設與中央綠色種養循環農業項目有機結合,連續5年每年對0.67萬hm2耕地增施有機肥,提升了耕地地力水平。探索模式機制化、還田市場化、化肥減量化、環境友好化的綠色種養循環利用方式,打通種養循環堵點,保護了土壤資源,提高了農產品質量和耕地產能,做到

“藏糧于地”。

2.7 推廣了先進農業技術

按照農藝農機融合、基肥追肥統籌的原則,示范推廣小麥淺埋滴灌寬幅勻播、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等先進種植技術,因地制宜推廣化肥機械深施、種肥同播、測土配方、水肥一體化、葉面施肥及新型肥料施用技術,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7%,改進了傳統耕作模式和生產技術,做到“藏糧于技”。

2.8 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

通過項目實施,徹底改善了項目區農業生產和基礎設施條件,改變了以往流轉費用低、無人流轉的困境,土地流轉費用大幅提高,增加了農民收入。充分發揮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的作用,把農民吸附在產業的各個環節上,增加就業崗位,提高務工收入。涼州區多年來形成“一茬保供給、一茬促增收”的種植模式,春小麥收獲后,復種娃娃菜、脫水油白菜等經濟作物,提高了土地產出率,提高了種植效益,做到“藏糧于民”。

2.9 改善了鄉村環境面貌

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涼州區始終秉承“干此項工程,造一方景觀”的理念,堅持工程質量和工程形象雙贏。通過項目實施,修建了蓄水池,栽植了農田防護林,整治了撂荒地、邊角地及荒灘地,清除了地埂雜草,改善了生態環境,使農田綠蔭環繞、田野干凈整潔、水池景觀舒適,實現了資源、效益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

3 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實施的高標準農田項目在創新土地流轉方式、解決沿山片區水資源瓶頸問題、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壯大村集體經濟和促進農民增收方面發揮了一定效應,為全面建設高標準農田提供了有益探索,為解決農業基礎薄弱問題指出了實現路徑,但在實施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3.1 項目資金短缺

涼州區人口眾多,村莊密集,農田設施欠賬較多,中央財政補助資金有限,加之區級財政困難,無法足額落實配套資金,項目建設投入不足、標準不高,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項目投資效益的發揮,無法真正落實高標準農田建設目標。

3.2 耕地碎片較為嚴重,實施難度較大

歷年高標準農田項目由多部門實施,建設模式和建設標準不統一,導致項目實施碎片化問題嚴重,導致機構改革后項目在實施中難以實現建設內容填平補齊,加大了后期項目申報、設計實施的難度。

3.3 村鎮重視程度不夠,農民認識不足

項目所屬村鎮存在申報爭取積極性高、組織實施主動性差的問題,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項目村鎮未能理順與項目主管部門、施工企業之間的關系,出現農民要求增加變更調整建設措施、內容和地點等情況后,村鎮未能第一時間配合主管部門、設計單位做好解釋說明工作,給項目建設帶來了困難。

3.4 部門協同不足,上下聯動不夠

部門溝通對接不夠,在辦理蓄水池用地、輸水管道過路過橋、通訊高壓線路遷移等審批手續時配合不到位,影響了項目初設階段的設計進度。同時,水權制度改革與高標準農田建設“兩張皮”,在用水管理、工程建設和管護、農業水價形成、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方面未建立有效機制,市場未充分發揮水權、水市場交易中的補充調節作用,需政府相關部門進行引導和推進。

3.5 激勵機制滯后,內生動力不足

近年來,隨著高標準農田項目的實施,將分散的土地集中整合進行流轉,并開展土地集中經營管理,實現了集約化、規?;l展。但在實施高標準農田項目的過程中,出現了產權制度改革和農業產業發展問題,這些問題關系到農村集體資產產權歸屬及農民的切實利益。同時,當前相關激勵政策尚未明確,部分村組干部存在不敢干的思想。為此,要積極探索建立全區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激勵機制,全力促進農村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

3.6 技術力量缺乏,影響項目管理

機構改革后,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統一由農業農村部門實施。建設管理隊伍大幅縮減,工作職能和人員結構也發生了相應的調整,相關人員所承擔的工作量大幅提升。但項目管理人員較少,尤其是專業技術人員嚴重缺乏,現有管理人員大多為管理崗干部,缺乏農田水利、工程管理、規劃設計等方面的知識技能,導致日常管理工作較為被動。同時,業主方對項目管理過程缺乏有效監管,易留下質量隱患。

4 對策建議

4.1 多元化配套,加大資金投入

涼州區作為全國糧食生產大縣,種植糧食作物收入偏低,對農民增收致富目標實現的助力較小。為此,應充分考慮各縣(區)人口基數、耕地面積、財政收支等情況,落實項目資金配套,提高每667 m2平均投入標準,積極推廣自動化技術,建立高標準農田管理信息系統,將全區高標準農田項目情況上圖入庫,用“一張圖”進行管理,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有效提高管理工作效率[2]。

4.2 因地制宜,規范建設標準

涼州區結合當地實際,高標準農田管網鋪設推行60 m×120 m的典型設計標準,把“巴掌田”變成“大田塊”,以便于大型機械作業,提高工作效率。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嚴格按照設計圖紙和規范要求組織施工,嚴把工程質量關。對于個別有單獨種植意愿的村民,允許其在鎮村研究劃定區域內進行種植,但禁止隨意根據農民需求改變建設標準。

4.3 靠實工作責任,發揮工作職能

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是一項系統性工程,牽扯部門多。建議由農業農村廳負責牽頭抓總,水利廳、自然資源廳、財政廳、林業和草原局、鄉鎮等部門積極配合,加強溝通與協調,各相關部門在項目前期規劃、設計、施工等階段應積極建言獻策,充分發揮各自的工作職能,協調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力爭把項目設計好、建設好、管護好。

4.4 統籌考量,發揮協同作用

高標準農田項目作為農業水利設施項目,在實施項目過程中,需要辦理蓄水池用地、管道過路過橋、通訊高壓線路遷移等相關審批手續,但因辦理過程涉及程序多、時間長,會影響初步設計編制和項目建設的進度[3]。應以省級農業農村廳為單位,與省交通運輸廳、自然資源廳等單位進行對接,加強業務溝通與聯系,充分發揮協同作用,進一步簡化高標準農田項目實施過程中遇到的辦理輸水管道過路過橋、蓄水池用地等方面的手續流程,保障項目按期完工。

4.5 建章立制,加強建后管護

為做好后期工程管護工作,涼州區按照“誰受益、誰管護,誰使用、誰管護”的原則,制訂了《涼州區高標準農田建后管護辦法》,納入鎮、村、組三級日常管理,進一步明確責任主體,落實管護責任,同時充分發揮農民力量,積極鼓勵工程受益村的農民主動參與工程管護,從而形成一種長效機制[4]。對于管護工作落實情況較好的村組給予適當獎勵,并作為示范點進行推廣。同時,可由上級主管單位按一定比例落實管護經費,為建后管護工作提供一定的經濟基礎。

4.6 立足實際,配強專業人員

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屬農田水利工程,專業性較強,必須要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5]。應選調一批農田水利、水利水電等方面的專業人才,補充項目管理人員,參與設計前的準備階段、設計階段、施工階段、保修期等項目實施全過程,做好項目管理各項工作,及時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為爭創一流工程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 楊玉興.山丹縣高標準農田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1(13):77-79.

[2] 賀燁.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后續管護存在的問題和建議[J].當代農機,2023(2):27-28.

[3] 李清琳.白銀市高標準農田建設補助政策分析[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2(11):104-106.

[4] 萬平,胥濤,丁凱,等.寧夏回族自治區農田建設監測監管工作探索及對策建議[J].中國農業綜合開發,2023(3):53-56.

[5] 陳朱葉,趙虎,繳錫云,等.江蘇省高標準農田建設做法及建議[J].中國農技推廣,2023,39(2):3-5.

(責任編輯:張春雨)

猜你喜歡
建設思路
新常態下南京港生態型干散貨碼頭建設思路與發展對策研究
大學英語教材數字化出版建設思路
淺議我國管理會計現狀及建設思路
高職旅游英語專業大學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探索
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思路及體系
以示范校建設為契機提升汽修專業內涵建設
《基礎化學》課程調研分析及建設思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