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武清區梅廠鎮都市休閑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2023-09-07 11:01艾玉紅劉碩晗程寶輝
南方農業·下旬 2023年6期
關鍵詞:休閑農業建議

艾玉紅 劉碩晗 程寶輝

摘 要 休閑農業是以“農”為基礎、拓展“農”的功能,提供“農”的體驗為特點的“農業+”產業形態。在對天津市武清區都市休閑農業發展基本情況摸底的基礎上,以梅廠鎮為樣本,通過查閱資料、實地走訪等方式,對梅廠鎮發展休閑農業的基礎條件、發展困境等進行深入調研分析,并提出健全農業產業融合體系、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建立葡萄與桃良種選育體系、延伸完善高效的主導產業鏈、依托主導產業和現有養殖業建設有機肥循環經濟鏈及建設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基地等建議。

關鍵詞 休閑農業;經濟情況;建議;天津市武清區梅廠鎮

中圖分類號:F323.4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2.046

201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天津時強調要加快發展現代都市型農業。武清區是天津市的農業大區,促進都市休閑農業發展是加快發展現代都市型農業的題中之義。在對武清區都市休閑農業發展基本情況摸底的基礎上,以梅廠鎮為樣本,通過查閱資料、實地走訪等方式,對梅廠鎮發展休閑農業的基礎條件、發展困境等進行調研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思考建議。

1 基礎條件

梅廠鎮位于天津市武清區東南部,鎮域面積為71.46 km2,耕地面積3 986.67 hm2,占鎮域面積的55.78%,下轄41個建制村、3個居民委員會,戶籍人口3.2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88萬人。梅廠鎮農業基礎設施完善,有高標準農田2 000 hm2;二級河道一條,全長1.5 km;聯鎮骨干渠道2條,全長11.4 km;鎮骨干渠道9條,全長30.96 km。曾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第二批)“全國文明村鎮”稱號[1]。

1.1 種植情況

梅廠鎮現有耕地3 986.67 hm2,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等大田作物,其中小麥種植面積超過2 067 hm2,玉米種植面積2 200 hm2,設施葡萄種植面積366.7 hm2,桃種植面積86.7 hm2。在灰鍋口村金鍋生態園的帶動下,以楊北路為軸心的設施農業經濟帶已初步形成,已先后建成8個初具規模的農業園區,主要種植品種為大棚葡萄和無公害蔬菜[2]。8個農業園區包括坐落于鴨徐莊村的靜雅百果莊園,占地面積8.67 hm2;坐落于東梁莊村的萱庭莊園,占地面積8.67 hm2;坐落于董河村的祥盛生態園,占地面積11.73 hm2;坐落于灰鍋口村的金鍋生態園,占地面積33.33 hm2;坐落于西汪莊村的巨豐合作社,占地面積22.87 hm2;坐落于王瘸莊村的家家樂占地面積6.67 hm2,清香園占地面積13.33 hm2;坐落于東陳莊村的冠宇農業科技園,占地面積17.3 hm2。

1.2 林下經濟

梅廠鎮現有林地超過666.67 hm2,經農業招商引進11個苗木種植企業,用于種植優質苗木,種類主要包括紫葉李、楸樹、法桐、油松、海棠、桃及柿等。其中現代農業示范園林下養殖基地占地面積53.33 hm2,

散養柴雞10 000只,年產柴雞蛋8.6 t,年收入48.2萬元,創利潤23萬元。同時,圈養梅花鹿150余只、孔雀200只、鴕鳥10只、狗50只、鴿子500只、驢100頭、馬20匹,全年養殖業營業收入相當可觀[3]。

1.3 畜牧養殖

梅廠鎮奶牛存欄5 600頭,年產鮮奶2.1萬t,羊存欄5 300只,生豬飼養1.7萬頭,蛋雞存欄23.74萬只,肉雞年出欄120萬只?,F有500頭以上的奶牛養殖企業5家,以奶牛養殖為主的循環牧場基地正在形成,是武清區重點發展牧業聚集區。梅廠鎮主要養殖企業包括天津市昊瑞豐牧業有限公司,灰鍋口村天泉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六指堼村的巨強奶牛養殖場、橋友養殖場,塘坊村三義牧業養殖中心,天津市武清區尚宇家禽養殖場,聶莊子村的振杰養殖場,東陳莊村的貝旺養牛(肉牛)場等。其中,天津市昊瑞豐牧業有限公司是武清區十大奶牛養殖企業之一,現存欄奶牛1 500頭,成年母牛700頭,日產無公害鮮牛奶19 t。

1.4 休閑農業

梅廠鎮以金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為龍頭,深挖旅游資源,做強休閑生態旅游農業。2011年,灰鍋口村入選“中國最有魅力休閑鄉村”名單,2012年,灰鍋口村(曙春葡萄)入選第二批全國“一村一品 ”示范村鎮名單。2009年成立的天津市金鍋旅行社有限公司,負責全村的旅游業經營,吸引各地游客前來采摘觀光,2021年吸引全國各地游客4萬人次,創效益40余萬元,帶動農戶人均增收6 000元。

2 發展路徑

作為武清區的重要街鎮,梅廠鎮始終堅持三產融合發展,搶抓機遇、真抓實干、做優第一產業、做強第二產業、做大第三產業。延伸主導產業上下游產業鏈,做強農產品育種與加工,其中包括葡萄、桃新品種培育,種苗繁殖,種植技術的改進與農戶的培訓,將主導產業做大做強;種植精品葡萄、桃,提升精品包裝占比,引進龍頭企業開發周邊產品;積極將農業與第三產業結合,大力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借助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帶動作用,發展周邊區域的休閑采摘,體驗觀光,促進農業三產融合。

2.1 組織帶路——南任莊村培育“村委會+合作社+農戶”模式

1)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由村委會組織農民合作社成員以土地、房屋、設備及技術等作價入股合作社,依法完善分配機制,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建立村委會、合作社、農戶之間“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聯結機制[4]。2)鼓勵農業龍頭企業通過設立風險基金,為農戶提供現代擔保、領辦或參辦農民合作社組織等多種形式,與農民建立穩定的訂單和契約關系。3)創新涉農股份合作制企業的利益分配機制,明確資本參與利潤分配的上限,增加村集體、農民的利潤分配比例,不斷提升農民收入水平。4)支持龍頭企業為土地流轉農戶提供技能培訓、就業崗位和社會保障。圍繞現代服務業和都市型農業發展,為農民創造更多的就業及創業機會,確保農戶從扶持農業農村發展的政策中獲益[5]。

2.2 品牌強農——強化培育發展鎮域品牌農業

以“武清果蔬”為抓手,使用同一標識銷售農產品,提高市場認知度,在培育壯大武清區區域公用品牌的基礎上,推進梅廠鎮“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發展,做強現有優質農產品品牌。梅廠鎮現有的“曙春”商標,已獲得天津市著名商標榮譽。曙春葡萄主要生產基地獲得了天津市農業農村委員會頒發的“無公害產品產地認定證書”,“曙春”葡萄被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中心認證為“綠色食品”,擁有自己的品牌和獨特的包裝。通過嚴格規范社內農戶種植品種、生產管理及采摘標準等環節,把“曙春”品牌打造成綠色、健康蔬果的新品牌。

3 現實困境

3.1 土地要素稀缺制約發展

農村建設用地指標匱乏,現有政策中每年5%的建設用地用以支持產業發展,但是由于農村產業發展用地的直接經濟效益低,難以用于農業發展領域。因此,農業產業發展需要的倉庫、管理設施、設備占用空間等得不到滿足,實現系列加工、倉儲、管理十分困難。

3.2 產業轉型遭遇瓶頸

傳統的小農生產多是專注于第一產業,第二、三產業發展較少。為了實現產業化,延長產業鏈,豐富產業結構十分必要。但是,目前社會資本很少進入農村,鮮少有龍頭企業帶動當地發展,集體經濟又很難成為農業產業轉型的先鋒組織。

3.3 務農人才不足

人才是發展的推動力量,是區域發展的活力源泉。目前,梅廠鎮農村空心化問題嚴重,農業從業人員呈現老齡化趨勢,涉農區域專業人員儲備不足,新理念、新技術、新設備很難進入,使得農業機械化、現代化普及不足阻礙了農業產業化發展。

4 建議

4.1 健全農業產業融合體系,讓村民分享更多的產業紅利

政府主管部門要加快構建現代農業市場經營體系,塑造優質農產品品牌,推動農業提質增效,加快推進鄉村產業振興步伐。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建立健全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體系,統籌兼顧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扶持小農戶,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率,大力推廣“訂單收購+分紅”“土地流轉+優先雇傭+社會保障”“農民入股+保底收益+

按股分紅”等多種利益聯結方式,建立健全各級產權流轉交易服務體系,實現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為現代生產要素向農業農村聚集提供公開公正的交易平臺。讓農民分享加工、銷售環節的收益,帶動農民共同

致富。

4.2 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為村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農產品加工業涉及農業、工業和服務業三大領域,具有投資少、周期短、效益好的特點,是發展中國家工業化初中期應優先發展的產業。農產品加工業處于農頭工尾、糧頭食尾,一頭連著農業、農村和農民,一頭連著工業、城市和市民,溝通城鄉、銜接工農、亦工亦農。發展三產融合的產業項目,可以增加農民創業就業機會和空間,從而提高從業人員的收入水平,在龍頭企業與合作社、家庭農場和農戶之間建立穩定的親密型利益聯結機制,使農戶能夠分享加工、銷售環節的收益,同時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以入股、聯營等方式,用于發展原鄉民宿、高效農業、健康養生、民俗文化、創意農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農產品冷鏈、初加工及倉儲等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項目。

4.3 建立葡萄與桃良種選育體系

加強良種選育體系建設與對外交流合作,建設區域性的葡萄、桃良種培育中心,建立種子、種苗商品化基地,提高優勢作物集約化供種水平,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通過與科研院校合作,運用科技育種創新手段,培育新型桃、葡萄種苗改良產品品質,開展種植技術學習與輔導培訓,引導帶動周邊農戶發展優質精品水果種植。

4.4 延伸完善高效的主導產業鏈

1)做好產業鏈上的冷鏈倉儲與物流服務。充分利用區位優勢,為環京津“一小時生活圈”做好生鮮產品物流服務工作,彌補區域物流短板。發展生鮮產品冷庫儲存和冷鏈物流配送,為梅廠鎮水果、肉蛋奶等生鮮產品提供保險存儲和物流服務,并輻射周邊地區,最大限度發揮產業強鎮的帶動作用。2)創建名優品牌。在現有“曙春”葡萄、“小猴摘摘”桃品牌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研發和引進新技術,培育優質種苗,創建葡萄和桃的名優品牌和地理標志產品,完善包裝、外觀和標識等的設計,不斷增加品牌辨識度和擴大品牌影響力,獲取高效農業效益。3)完善農產品加工和銷售體系。延伸桃種植、葡萄種植主導產業的上下游產業鏈,重點發展農產品產地加工業和平臺直銷,增加農產品附加值,面向京津冀建成綠色精品的葡萄、桃等高端水果產品的生產與加工輸出基地,減少中間環節,實現“精果”進城,提升農產品

附加值。

4.5 依托主導產業和現有養殖業建設有機肥循環經濟鏈

對桃、葡萄產生的農業廢棄物和養殖業所產生的糞污廢棄物,規劃建設生態有機肥加工基地,引入生物有機肥加工生產線,將廢棄物回收集中處理生產有機肥,用于周邊果園種植及飼草種植基地的土壤改良。這樣既可消除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解決禽畜養殖產生的大量糞污處理不當帶來的土壤、空氣、水質等環境問題,又提供有機肥料,為綠色高端水果生產提供充足養分,形成完善的區域生態循環圈。

4.6 建設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基地

充分利用梅廠鎮獨特的自然資源和優越的地理位置,發展以葡萄、桃為主的休閑觀光采摘,形成特色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項目。建立完善的集食、住、行、游、購、娛于一體的區域休閑農業園旅游網絡體系,滿足不同層次、規模和群體的旅游消費需求,形成集水果種植、銷售、加工、生態觀光、休閑旅游、采摘體驗及科普教育等活動于一體的農產品生產基地,打造區域休閑旅游知名品牌,提升現代都市休閑農業水平,實現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參考文獻:

[1] 那慶蘭.淺析我國鄉鎮農業經濟發展的問題及改善措施[J].農村科學實驗,2018(2):32.

[2] 韓聰.鄉村振興戰略下呼和浩特市休閑農業發展現狀與對策探討[J].山西農經,2023(4):150-152.

[3] 黃津津,孫艷香.鄉鎮休閑農業的探索之路:泰順文軒休閑家庭農場營銷策略研究[J].中國商論,2017(27):151-152.

[4] 李一璋,江晶.北京市休閑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路徑研究[J].農學學報,2022,12(9):83-86.

[5] 楊京麗,羅錦.鄉村振興背景下休閑農業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以長江經濟帶為例[J].山西農經,2023(7):142-144.

(責任編輯:劉寧寧)

猜你喜歡
休閑農業建議
接受建議,同時也堅持自己
好建議是用腳走出來的
我的學習建議
高考二輪復習的幾點建議
營口市休閑農業發展研究
新農村視閾下株洲市休閑農業發展策略研究
南雄市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現狀研究
淺析咸陽休閑農業存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
煙臺地區休閑農業營銷狀況及對策
灤平縣休閑農業的文脈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