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補償性生長對育肥豬糞便減排效果試驗報告

2023-09-07 02:47韓福國
養豬 2023年2期
關鍵詞:補償性豬群糞便

韓福國

(山東省嘉祥縣梁寶寺鎮人民政府,山東 嘉祥 272404)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選取

本次研究選擇在山東省嘉祥縣的一個規?;i養殖場當中進行,試驗時間從2021 年7—10 月,選擇該養殖場當中同日生產的四窩體重相近的90 日齡斷奶育肥豬作為研究對象,共選擇40 頭育肥豬。在育肥豬選擇過程中,要保證豬群的體重相近,對照組、試驗一組到試驗四組的育肥豬的體重分別為 (32.98 ±0.95) kg、(33.03±1.13) kg、(33.88±0.84) kg、(33.75±1.0) kg,出生日期一致,并在選擇之前進行身體健康檢查,將患病豬群剔除,保證所選擇的仔豬身體健康。

1.2 試驗分組

按照隨機分組原則劃分成了4 個組別,設置了3 個試驗組和一個對照組,每組各10 頭豬。試驗一組到試驗三組分別按照限制飼喂10%、20%和30%的比例進行飼料投喂。每組10 個重復,每頭豬設計為一個重復。將試驗組豬和對照組豬放置在單獨的圈舍當中,由專人進行看管。整個試驗管理期間,除了試驗組和對照組的飼料投喂量不同之外其他管理保持一致,并對豬群進行妥善有效的免疫接種。試驗組和對照組的豬群在同一棟環境控制的密閉豬舍當中,養殖采用限位欄單獨養殖模式,飼料配方相同如表1 所示。對照組按照基礎質量配方讓豬群自由采食,試驗一組到試驗三組的育肥豬分別限制10%、20%和30%的日糧投喂,每天的飼喂量參照前一天對照組仔豬的平均采食量,各組的環境、免疫條件保持相同,嚴格落實育肥豬的疫苗免疫接種制度,并對豬舍進行常規消毒,在試驗期間觀察豬群的身體健康情況。

表1 育肥豬飼料配方%

1.3 試驗方法

試驗之前對各個組別的豬群進行逐頭稱重處理,預試期為10 d,仔豬的試驗前體重在32 ~34 kg經統計學分析,試驗之前各個組別之間仔豬體重的差異有可比性,但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正式試驗期為80 d,將整個試驗階段劃分成兩個周期,分別是限制飼喂周期和解除限制飼喂兩個時期,分別為50 d和30 d。在限制飼喂期間,各個組別的豬群頭位生長階段的飼料,解除限制后30 d 投喂育肥階段的飼料。每個階段的試驗結束之后,分別稱量各個組別豬群的體重,詳細的記錄每天豬群的飼料采食量,在相同的時間收集豬群產生的糞便,稱量糞便濕重。

1.4 數據統計

在整個試驗期間,選擇使用Excel 2003 收集試驗組合對照組的各項數據,并制作成表格利用SS 13.0 統計學軟件進行單因素的方差分析,應用Duncan’ s法進行多重比較分析處理結果,選擇使用平均數±標準差進行表示。

2 結果

2.1 限制飼喂期間排便效果

結合表1 數據能夠得知在限制飼喂期間,隨著豬平均日采食量的逐漸下降試驗一組到試驗三組豬群的排便量,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都會呈現逐漸下降的態勢,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性顯著(P<0.05)。但是試驗二組的育肥豬在限制飼喂期間的飼料報酬率最高,這表明隨著飼料投喂量的逐漸下降,育肥仔豬的糞便產生量以及增重量都在呈現逐漸下降的態勢,其中限制飼喂20%的效果較好。詳細情況如表2 所示。

表2 限制飼喂期間的試驗組與對照組排便效果(kg)

3 討論

3.1 利用代償性生長改善豬消化道吸收能力

補償性生長作為提高營養吸收效率的關鍵途徑,可減少影響動物對蛋白質的吸收過多所引發的腹瀉性疾病,降低傳染性疾病的發生流行率,降低飼料成本,提高飼料利用率,是當前畜禽養殖中廣泛采用的一種方式。例如,有試驗研究顯示,在對7 ~3 日齡仔豬進行30 d前期限飼,再經過74 d 補償性生長后,發現由于早期蛋白限制(EPR) 造成的生長緩慢能夠在養豬后期得到補償。對3 個月齡的小尾寒羊進行補償性生長,不會對其生長性能和消化代謝造成任何影響。15 日齡的三黃母雞在限飼期內的補償性生長對三黃母雞的小腸形態結構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的絨毛高度也有一定的提高,從而達到一個完美的補償性生長效果。從本次試驗的結果可以看出,在限飼期間,試驗中的每一組的糞便產量、末重和平均日增重都明顯地低于對照。在解除限飼期30 d 之后,試驗二組育肥豬的糞便與料重之比明顯地下降,平均日增重也有明顯的上升,末重則稍微高于對照,但是沒有明顯的差別。這表明限飼期試驗二組的豬糞與料重的比例得到了明顯的下降,限飼期的那一部分丟失的體重已經達到了完美的補償式生長,這一點與相關研究文獻的研究結果相吻合,在生長初期的育肥豬限飼20%,在營養得到補充后,其在補償期的生長速度和飼料利用率都有明顯的提升[1]。

3.2 限制飼喂對豬只生長發育有促進作用

根據試驗結果可以看出,采用適當的限飼措施,利用補償性生長方式,不但不會對豬群的生長性能造成任何影響,還可以提高飼料轉化率、節約詞料用量、降低生產成本,還可以減少糞污排泄量以及它們對環境的污染,達到低耗、高效和減排的目的,從而提高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2]。通過對目前國內外已有的關于補償性增長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結合本文的試驗結果可以預見,在動物方面對補償性增長的研究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該試驗只是前期工作,后續將對其飼料配方、限飼量、限飼和補償時間、養殖密度、疾病防控機制、糞便污染減排等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以期為其在畜禽養殖中的應用奠定基礎[3]。

4 結論

綜上,在育肥豬生長前期(33 kg) 限飼20%一段時間,在釋放限制飼喂一段時間后,可以達到豬只的完全補償性生長,綜合飼料消耗、糞便產生量、凈增重和末重等幾個因素,在對豬生長性能沒有明顯的影響的情況下,限飼20%具有降低飼料成本、控制糞便排泄的作用,既可以節省飼養成本,又可以減少養豬對環境的污染,提高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在今后的生豬養殖中值得進一步的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補償性豬群糞便
權重望寡:如何化解低地位領導的補償性辱虐管理行為?*
豬群咳嗽多發季 養豬人如何應對
A new pet obsession of Silkie chicken
豬群發生傳染病時的控制措施
“糞便移稙”治病真有用
中學英語教學中對“音”的重視——補償性閱讀探索
專利名稱:家禽喂養中的自動化糞便集納輸送系統
豬群亞健康
體育課堂教學中發展“補償性體能”的探索——以水平五“跨欄跑”教學為例
豬群平穩度夏管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