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力衰竭患者基于移動互聯技術沉浸式康復模式建立價值的評估

2023-09-08 07:04柳梅劉濤
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 2023年5期
關鍵詞:心衰心功能依從性

柳梅,劉濤

老年人群患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ü谛牟。┑膸茁手鹉暝黾?,隨病情進展,可導致心力衰竭(心衰),大大增加患者的死亡率。除冠心病外,高血壓、肺心病、類風濕性心臟病等也會誘發心衰[1,2]。臨床對于心衰患者進行適當運動康復療法以促進預后,雖具有一定作用,但療效均不理想,患者在無醫務人員督促時活動不佳,活動的減少可減弱非心臟循環功能,不利于恢復,因此,臨床迫切需要一種安全有效的干預方法[3,4]。有研究以康復運動作為康復體系中的核心對患者進行干預,以期提高心肺功能,改善生活質量,但由于醫務人員在患者出院后不能及時監測其活動,阻礙了干預過程[5,6]。移動互聯技術沉浸式康復模式是借助移動系統支持的健康管理措施,方便患者出院后醫院進行線上隨訪,及時了解情況[7]?,F階段,我國心衰患者的心臟康復仍處于探索階段[8,9],僅在少數地區開展,且有關基于移動互聯技術指導的康復模式在心衰患者中的應用未見報道。本研究將通過納入心力衰竭患者,給予基于移動互聯技術指導的康復模式干預,觀察其臨床療效及對患者心功能及其他指標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選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河北中石油中心醫院就診的慢性心衰患者200例進行研究(表1)。納入標準:診斷符合《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診斷標準》[10];心功能NYHA分級Ⅱ~Ⅳ級;可熟練應用安卓系統智能手機;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惡性腫瘤、肝腎功能障礙、造血系統疾病等其他嚴重疾??;不能配合康復隨訪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n=102)和對照組(n=98),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1.2 基于移動互聯技術沉浸式康復模式

1.2.1 組建互聯網護理小組心血管醫師專家和一批具有較強溝通能力的護士組成小組,學習心力衰竭和互聯網相關知識;心臟康復中心制定科學的康復活動,健全健康教育模塊,按時向患者及其家屬傳達康復教育知識,小組成員搜索信息并討論,共同確定心力衰竭健康管理視頻、文字、音樂等內容。

1.2.2 軟件設計設計具有多功能模塊的運動康復APP,主要模塊有:數據讀?。軐崟r顯示心率、運動速度、運動時間等參數);運動處方模塊(設定好運動強度、頻率及時間,提醒患者按時執行);運動指導模塊(當運動速度大造成心率增加時,可提醒患者調整運動強度或強度等);遠程指導模塊(通過APP能自行傳輸運動參數到心臟康復中心,而后康復中心依據個體差異及時調整康復處方);健康宣教模塊(APP能定期接收醫院康復中心推送的康復教育知識)。該康復APP軟件由心臟康復訓練研究團隊及信息科工程師共同設計,由信息科負責軟件調試、運行及系統維護。

1.2.3 應用患者出院前由研究團隊內護士協助患者安裝APP,并系統的進行教學,指導患者或是家屬掌握其使用方法。在正式運動過程中,軟件實施收集患者的一般指標,如運動心率等,在APP中設置一個心率上限,后期在執行康復運動是,根據患者勞累程度,通過語音提示其減少運動強度。心臟康復中心通過移動終端反饋上來的患者的各項數據進行遠程指導,如患者未完成運動計劃則進行遠程提醒,以督促完成訓練。

1.2.4 實施互聯網健康教育及隨訪利用APP發布心力衰竭相關知識,分階段進行健康教育,前期進行疾病相關知識理論講解、心理指導等,中期做用藥指導,后期側重于強化自我監控,培養患者健康的生活作息及飲食習慣,定期鞏固強化;定期做電話隨訪,維持良好的護患關系,了解患者病情發展程度,及時糾正患者的不當之處。

1.3 各組干預方法對照組做常規心臟康復護理,為其制訂個體化的運動處方,采取快走或慢跑的有氧運動形式,運動時間為每次 30 min,每周3~5次,并以心率及BOrg自感勞累分級評分為標準確定運動強度,逐步遞增。觀察組給予基于移動互聯技術沉浸式康復干預。

1.4 康復隨訪出院后,護士通過每月一次的定期家訪或電話回訪,了解疾病的進展情況和患者康復情況,觀察兩組患者心功能和治療依從性的差異。根據情況進行改進,必要時提供門診康復護理指導,對評價內容進行為期12個月的審核。

1.5 測試方法6 min步行試驗(6MWD)[11]:用于評價心衰的療效,距離越小,說明心力衰竭程度越大。讓患者以最快速度在平直無障礙的走廊行走,測定6 min步行的距離。

SF-36量表[12]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況、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和精神健康8個維度以及1個健康變化自評;得分越高生命質量越好。

康復訓練依從性評價:通過詢問康復措施完成情況,完成80%以上為依從性良好,完成50%~79%為依從性一般,完成50%以下為依從性差[13]。

空腹12 h后于清晨采集靜脈血,離心分離血清,采用羅氏全自動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測定NT-proBNP、hs-cTnT水平。心功能相關指標測定:采用超聲心動儀測定兩組患者經康復干預前后LVEF、LVEDD、LVESD和SV水平。

1.6 統計學分析數據分析采用SPSS 22.0軟件,計量資料經正態分布檢驗,符合正態分布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或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干預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干預后心功能指標LVEF、LVEDD、LVESD和SV較干預前改善(P<0.05);觀察組干預后LVEF和SV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LVEDD和LVESD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

2.2 兩組康復治療依從性比較觀察組康復治療依從性優于對照組(P<0.05),其依從性良好率為61.76%,表3。

表3 兩組康復治療依從性比較(n,%)

2.3 兩組干預前后6MWD、SF-36量表總分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干預后6MWD和SF-36較干預前改善(P<0.05);觀察組干預后6MWD和SF-36量表總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4。

2.4 兩組干預前后血清NT-proBNP、hs-cTnT比較兩組干預后血清NT-proBNP、hs-cTnT均較干預前降低(P<0.05);觀察組干預后血清NT-proBNP、hs-cTnT分別為(2.02±0.81)mg/L和(0.30±0.09)mg/L,明顯低于干預前(P<0.05),表5。

表5 兩組干預前后血清NT-proBNP、hs-cTnT比較

3 討論

臨床中心力衰竭發病率高,致殘率及致死率均較高,臨床療效有待提高,急需更安全有效的治療及康復干預方法來提高預后。近年來,有研究制定運動康復計劃改善患者心功能,此外適當的康復運動能減輕神經細胞的興奮性,抑制心室重構過程,有效控制心衰進程,改善患者預后[14,15]。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其與醫療領域的聯系日漸緊密,許多信息技術與智能設備應用到疾病診斷、手術治療及患者康復過程中。一些研究采用以軟件為載體的移動互聯網模式用于醫院-社區合作隨訪模式,發現其能夠對患者進行及時指導及干預,促進醫患之間更好的溝通,患者滿意度較好[16]。目前,臨床致力于提升患者的自主性,根據自身情況,醫務人員與患者及其家屬建立一種點對點互動平臺以使患者進行自我管路,由醫院進行督導并給予必要的指示?;趹密浖募彝ミh程監護被越來越多的患者及其家屬所接受[17]。而在心衰患者中使用互聯網技術的研究較少,我院在以往的互聯網技術的基礎上進行了新的思路及方案探討,在心衰康復治療中采用基于移動互聯技術沉浸式康復干預,目的是無論在醫院或者是家庭中都與患者建立一種良好的聯系,督促其科學行為習慣的建立,更好地配合醫囑進行康復,本研究從各個方面對基于移動互聯技術沉浸式康復干預效果進行了分析。

本研究分別從心功能、6MWD和SF-36量表對基于移動互聯技術沉浸式康復的應用效果進行了評價。NT-proBNP、LVEDD、LVEF、SV這些指標都用于心臟功能的監測和預后判斷,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LVEF、SV明顯高于對照組,LVEDD和LVESD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干預后血清NT-proBNP、hs-cTnT明顯低于干預前。說明基于移動互聯網技術沉浸式康復干預隨患者的心功能及運動功能具有改善作用,NT-proBNP作為多肽激素,被心室心肌細胞分裂,反映心室張力,其水平與SV均可作為反映心衰程度的指標;LVEF、LVEDD和LVESD反映心臟收縮力和儲備功能[18]。隨著心臟功能的改善,LVEF增加,LVEDD和LVESD降低?;谝苿踊ヂ摼W技術的沉浸式康復干預模式建立了新的康復理念,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充分發揮患者的主動性,讓依附應用軟件實現自身行為習慣的建立及康復運動的實施,將自身情況反饋回醫院康復中心,再由康復中心傳達指示,實現督導作用。此模式還能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解答有關醫療方面的問題,以保證心衰健康教育的落實,可及時獲取患者情況,以便采取措施進行干預。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康復治療依從性優于對照組,觀察組干預后6 min步行距離(6MWD)和SF-36量表總分明顯高于對照組?;谝苿踊ヂ摼W技術的沉浸式康復干預模式要求患者熟練應用運動康復APP,能夠接受在線健康教育并能依照指令進行康復活動等,此模式下康復中心能實時獲取患者的一般參數(如心率等),還可檢測在運動狀態下各參數的動態變化。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6MWD的平均距離比對照組明顯增多。結果表明,觀察組使用的基于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沉浸式康復干預模式能改善患者運動耐力。此干預模式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依據線上提供醫療服務實現對患者的實時監測及指導,此干預模式具有便捷性與實時性,能顯著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并從中受益,改善生活質量。

本研究制定和實施的新的康復模式依據患者的自身情況制定康復計劃,在關注患者肢體運動的同時,也減輕了心理負擔。本研究結果說明,基于移動互聯技術沉浸式康復干預可作為心衰的一種輔助治療方式,在目前的醫療情境下,基于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沉浸式康復干預模式用于心衰患者的康復管理仍面臨諸多挑戰,目前有關此方面的研究報道較少,醫療信息的流通與隱私保護問題仍存在較大爭議[19,20],因此,此模式還需進行完善,相信在互聯網+醫療新模式下,康復管理會得到更加深遠的發展。

綜上所述,基于移動互聯技術沉浸式康復在心力衰竭康復治療中有較好的效果,明顯改善患者心功能等指標并提高治療依從性。

猜你喜歡
心衰心功能依從性
國外心衰患者二元關系的研究進展
睡眠質量與心衰風險密切相關
討論每天短時連續透析治療慢性腎臟病合并心衰
品管圈在提高手衛生依從性改善中的作用
心功能如何分級?
提高手衛生依從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標的一項新技術
中西醫結合治療舒張性心功能不全臨床觀察
腦卒中患者康復治療依從性研究進展
冠狀動脈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變化
四逆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聯合西藥治療慢性心功能不全30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