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鄉賢群體助推鄉村振興研究

2023-09-12 02:45鐘恢萬
老區建設 2023年7期
關鍵詞:鄉村振興

[摘 要]新鄉賢群體既是新時代基層統戰工作的重要對象,也是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來,江西省南昌市安義縣全面挖掘和整合新鄉賢資源,持續推進新鄉賢網絡建設,凝聚了新鄉賢人心,匯聚了新鄉賢智慧和力量,助推鄉村振興邁上新臺階。當下,進一步破解新鄉賢群體在助力鄉村振興道路上面臨的諸多現實困境,是激活新鄉賢潛能、凝聚新鄉賢力量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新鄉賢群體;鄉村振興;安義縣

[中圖分類號]D42;F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7544(2023)07-0038-07

[作者簡介]鐘恢萬,江西省社會主義學院綜合教研室講師。

[基金項目]江西省社會主義學院全省社院系統2023年課題招標成果(YBKT2023017)

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中,首次明確提出“創新鄉賢文化,弘揚善行義舉,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鄉建設,傳承鄉村文明”[1],把鄉賢文化作為基層鄉村治理的新思路正式提上議程。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在鄉村振興中“積極發揮新鄉賢作用”[2]。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實現農業農村的現代化是關鍵環節,而人才又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中之重。進入新時代以來,伴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鄉賢群體重新回歸鄉土,在鄉村治理與實踐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其被廣泛冠以“新鄉賢”的稱謂,他們是在鄉村工作生活或身在異地并且有口碑、有聲望、有能力、有情懷、有貢獻的賢人志士。正是在此大背景下,近年來,江西省南昌市安義縣緊緊圍繞“思想凝聚起來、力量組織起來、作用發揮起來”的工作思路,以新鄉賢理事會建設為切入點的新鄉賢工作成效初步顯現,成為促進基層統戰工作、服務鄉村振興的有效平臺。

一、新鄉賢群體的基本特征

鄉村是中華文明的根,而傳統“鄉賢”又是農耕文化的產物?!班l賢”一詞最早出現在東漢,“國家將其作為一種榮譽稱號,表彰有作為的去世的官員,或有崇高威望、為社會做出重大貢獻的社會賢達”[3]。兩漢時期通過實行“察舉制”培育眾多出生于鄉土的治世之才,地方官員按照“孝廉”等標準挖掘鄉土人才,將其推薦進入太學培養,經過考核后再擇優分配各地為官,鄉土社會中的賢人志士獲得了向上晉升的通道。而隋唐以來“科舉制”的建立和興起,為賢人志士走出鄉土獲取功名和官職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平臺。這些具有功名、學品和官職而退居鄉里者,正是傳統鄉賢群體的基本構成,正所謂“士大夫居鄉者為紳”,鄉賢在傳統鄉村治理體系中曾經發揮過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新鄉賢”既繼承了傳統鄉賢群體的優秀品質,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一)從歷史背景來看,體現時代性

1.繼承了傳統鄉賢美德。傳統鄉賢具有品學兼優、尊禮重教、崇德向善等諸多優秀品質,受到一方民眾的敬重和推崇,而新鄉賢在剔除了傳統鄉賢所呈現的等級制度、特權思想等封建社會文化糟粕后,繼承了傳統鄉賢優良美德,成為對鄉村振興有重要推進作用的群體。

2.展現了新時代的風貌?!班l賢”貴在“賢”字,傳統鄉賢特別是古代鄉賢的“賢”是以封建主義的價值觀為衡量標準,而新鄉賢的“賢”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展現了鮮明的時代精神風貌。傳統鄉賢在鄉土社會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威和地位,“紳士作為一個居于領袖地位和享有各種特權的社會集團”[4],他們與鄉民之間大都為不平等的主體,而新鄉賢更加平民化,與村民群眾同為平等的主體,以民主協商等方式參與鄉村治理。

(二)從人員構成來看,呈現多樣性

1.新鄉賢的來源范圍更加寬泛。首先,傳統鄉賢的來源范圍較狹窄,“傳統鄉賢是儒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人生追求和社會責任的實踐者”[5],他們或以學問文章、或以吏治清明、或以道德品行而聞名,而新鄉賢突破了傳統社會“立德、立功、立言”的窠臼,他們大多事業有成,或有資本,或善管理,或懂市場,或有一技之長,或有豐富的學識,不再局限于傳統意義上的做官之人、讀書之人、宗族頭人等特定人群,新鄉賢群體的職業身份更加多元。其次,在“男尊女卑”思想的主宰下,傳統鄉賢絕大部分為男性,而新鄉賢不論男女性別,來源范圍更加寬泛。

2.新鄉賢的地域屬性更加廣泛。傳統鄉賢誕生于鄉土,他們是在鄉村生活的特定人群,即便是仕途為官、外出經商等各種原因離開故土,大都也會在“告老還鄉”“葉落歸根”等傳統觀念影響下返回鄉村,“鄉土性”是傳統鄉賢的鮮明特征。而新鄉賢突破了傳統鄉賢“鄉土性”的束縛,他們既可以留在鄉村生活、工作,也可以是已經走出了鄉村,成為因就業、求學、致仕、經商而走入城市又情牽桑梓的外出精英,這一類人群成為新鄉賢的主力軍。從這個角度而言,新鄉賢的地域屬性更加廣泛。

二、安義縣新鄉賢群體助推鄉村振興的作用機制

安義縣是全國最具代表性的鋁型材產業聚集地之一,被譽為“中國鋁材之鄉”“中國門窗之鄉”,全縣總人口近30萬人,其中從事鋁材產業的人口高達18萬人,且遍布全國各地。安義縣自2018年就啟動了新鄉賢工作,廣泛網羅新鄉賢人士,建立鄉賢理事會組織架構和鄉賢理事服務等制度,積極推動新鄉賢示范館建設,充分挖掘新鄉賢群體在產業振興、基層治理、鄉風文明等方面的作用,助力鄉村振興。

(一)在產業振興方面,注入發展產業的資金和技術

產業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和關鍵。新鄉賢群體具有資金、技術、人脈等獨特優勢,將這一獨特優勢轉化為鄉村產業振興的強大動力,是凝聚好新鄉賢群體人心的重中之重。安義縣以鄉情為紐帶,常態化開展“項目回歸、智力返鄉、資本回鄉”主題活動,打造“人才回鄉、資金回流、信息回饋”的“新鄉賢產業經濟”,吸引新鄉賢帶著資金和技術返鄉投資興業。2022年安義縣組織開展了“相約龍安”“三請三回”懇談會,邀請了新鄉賢代表160余人參加,會上共簽約18個項目,簽約總投資275.9億元人民幣、4.5億元港幣,投資涵蓋工業、農業、文旅等多個方面。吸引新鄉賢群體返鄉投資興業,為鄉村產業振興注入了強大的資金和技術,培育并壯大了一大批新興產業,產業輻射效應顯著。例如,作為安義縣東大門的長均鄉,通過吸引新鄉賢回歸,引進現代農業龍頭企業5家,引進新鄉賢創業項目3個,全力打造了蔬菜、花卉、水果、苗木等六大產業集群。

(二)在基層治理方面,構建有效治理的平臺和模式

治理有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保障。安義縣以建立和完善新鄉賢理事會平臺為重要抓手,探索“統戰團體+鄉賢理事會”成長模式、“村兩委+鄉賢理事會”的治理模式。安義縣制定下發《安義縣鄉賢理事會工作手冊》等系列文件,對新鄉賢標準、新鄉賢理事會組織規模、架構和組建等作出明確規定,目前該縣10個鄉鎮實現鄉賢理事會建設全覆蓋,成立行政村(村小組)鄉賢理事會87個,基本形成了以鄉鎮新鄉賢理事會為主網、行政村新鄉賢理事會為分網、村小組新鄉賢理事會為單網,覆蓋全縣的鄉賢網絡體系。建立了新鄉賢參加本區域重要會議、重大項目和統一戰線重大活動制度,邀請新鄉賢代表人士參加情況通報會、工作座談會,暢通新鄉賢參與中心工作、服務民生實事的渠道和途徑,最大限度發揮新鄉賢的資源優勢。通過建立和完善新鄉賢理事會平臺,賦予了新鄉賢參與鄉村公共事務決策的正當性,新鄉賢以其資源、視野和號召力參與到鄉村治理中,對實現鄉村“三治”具有促進作用。

(三)在鄉風文明方面,引入向善向上的價值和理念

鄉風文明是鄉村全面振興之“魂”。作為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試點縣,一方面,安義縣積極挖掘、宣傳新鄉賢的先進事跡,用新鄉賢的嘉言懿行垂范鄉里。安義縣對新鄉賢群體開展情況摸底、登記造冊,把在當地有口碑、有聲望、有能力、有情懷、有貢獻的在縣安義人、在外安義人、新安義人等納入新鄉賢群體范疇,并按思想德行、文化修養等6項標準條件進行篩選。截至目前,已建立了縣鄉村三級新鄉賢人才動態數據庫,共登記造冊本地鄉賢400余人,在外鄉賢1100余人。每年在全縣范圍內開展鄉賢選樹活動,充分挖掘、宣傳新鄉賢回饋桑梓、造福鄉民的先進事跡,以此影響、鼓舞村民群眾向善向上。同時,在新鄉賢資源豐富的鄉村籌建鄉賢館,將新鄉賢群體的先進事跡充實到鄉賢館中,目前安義縣已建有10個以上的村級鄉賢館。另一方面,積極引導新鄉賢參與公益事業,營造文明鄉風民風。積極引導新鄉賢在公益事業上比貢獻、當榜樣、作表率,引導其在助老、助學、助貧、助建等方面開展公益行動,一股“不比闊氣比公益”的新風撲面而來。以助學為例,近年來全縣各鄉鎮“教育基金”籌集得到了新鄉賢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僅2022年全縣各鄉鎮募集到新鄉賢的愛心教育資金達1360.6萬元,推動各鄉鎮教育基金建設全覆蓋。

三、安義縣新鄉賢群體助推鄉村振興的現實困境

安義縣新鄉賢群體助力鄉村振興取得了重要成效,但也面臨著不少現實困境,其中,既有普遍性、共性的問題,例如,目前國家層面尚未出臺統一的法律法規或政策性文件具體引導新鄉賢群體參與鄉村治理,助力鄉村振興。同時,在調研中還發現一些特殊性、個性的問題。

(一)從保障機制來看,新鄉賢的工作效能建設有待強化

一方面,調動新鄉賢返鄉參與機制有待強化。部分新鄉賢與所在鄉村之間的聯誼互動特別是日常交流不夠密切,尤其是一些新鄉賢身在異地返鄉次數較少,在具體參與所在鄉村各類事務方面,呈現關注度不夠、主動性不強、積極性不高的特點。雖然成立了鄉鎮、行政村、村小組三級新鄉賢理事會,但三個層級理事會的效能發揮不一。三個層級的新鄉賢理事會的日常運轉頻次較少,僅在春節等重要節慶時召開一至兩次左右的座談會,未能全面調動和發揮新鄉賢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另一方面,新鄉賢平臺功能較為單一。例如,一些新鄉賢資源較為豐富的行政村設立了鄉賢館,但鄉賢館的功能較窄,其更多的用于對外展示傳統鄉賢美德、新鄉賢先進事跡,而沒有以此為平臺,拓展延伸新鄉賢議事、聯誼交流、開展活動等更多功能,導致新鄉賢服務鄉村振興的效能未得到充分激活和釋放,助推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的作用仍有待進一步挖掘。

(二)從發展要素來看,新鄉賢的組織機構建設有待優化

安義縣所有鄉鎮實現了新鄉賢理事會建設全覆蓋,鄉賢理事會組織架構分為會長、副會長、理事、會員四個層級,領導班子設會長1名,副會長3至9名,秘書長1名,會長由鄉鎮掛村領導擔任,副會長由該村黨支部書記及其他代表性人士擔任,秘書長由村黨支部書記兼任。但從新鄉賢理事會組織機構的人員構成、履職能力等方面看,有待進一步優化。一是人員構成不夠科學合理。在年齡結構方面,新鄉賢理事會領導班子成員中45歲以上的占據主體,絕大部分出生于50年代、60年代及70年代初,45歲以下的極為稀少,年齡結構失調,缺乏新鮮血液,工作活力明顯不足;在性別比例方面,盡管涌現了不少女性新鄉賢,也將她們吸納為新鄉賢理事會成員,但新鄉賢理事會領導班子成員中仍為清一色的男性新鄉賢,缺乏女性新鄉賢參與。二是參與履職能力略顯滯后。由于從未接觸或較少接觸鄉村振興的相關政策與法律法規,一些新鄉賢理事會成員對鄉村振興等相關領域的理論知識儲備不足,導致新鄉賢參與鄉村治理的思路不清、路徑不寬、職責不明,大大限制了其履職能力與水平的有效提升。

(三)從思想認識來看,新鄉賢的內涵體系建設有待深化

調研中發現,部分鄉村干部、村民群眾等對新鄉賢群體的思想認識存在一定偏差。一方面,村民群眾對新鄉賢群體的人員組成存在思維定勢。村民群眾對新鄉賢群體助力鄉村振興以及助老、助學、助貧、助建等方面的公益行為給予了高度認可,但是仍然有相當一部分村民群眾對新鄉賢群體的身份認識存在誤區,思維依舊停留在封建時代對傳統鄉賢的定義,簡單認為新鄉賢就是“有官職、有財富”的特定人群,還沒有深刻意識到新時代新鄉賢的基本特征、人員范圍、職責使命等內涵都已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另一方面,部分村干部對新鄉賢群體在鄉村振興中角色定位、作用發揮存在某種程度的認知偏差。一些村干部過于看重新鄉賢在捐錢捐物方面“看得見”的作用,遇到急需解決的問題找新鄉賢尋求援助,也往往看重其能否為家鄉捐錢捐物,而忽視了新鄉賢在出謀劃策、引導鄉風民風、傳承鄉村文化等方面“看不見”的作用。

四、安義縣新鄉賢群體助推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

黨的二十大吹響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號角,實現農業農村的現代化是其中關鍵一環,人才振興是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推動力量,而新鄉賢群體是成長于鄉村、能夠反哺于鄉村的重要人才資源,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強大內生動力。

(一)立足長遠發展,完善新鄉賢參與治理的體制和機制

1.加強對新鄉賢工作的統一領導。進一步加強對新鄉賢工作的統一領導和科學謀劃。積極探索由地方黨委名義成立新鄉賢工作領導小組,統戰、農業等相關部門為領導小組成員,統一領導、謀劃、協調本地區的新鄉賢工作,推動新鄉賢工作納入黨委整體工作部署和統戰工作總體安排,領導小組辦公室可設在同級的統戰部門,具體實施、協調新鄉賢統戰工作。立足長遠發展,出臺年度新鄉賢工作實施方案,精心組織編制新鄉賢助推鄉村振興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等政策性文件,從目標要求、工作內容、實施步驟、保障機制等方面,做好科學合理的頂層設計。

2.落實對新鄉賢的關愛激勵機制。以創業和項目為抓手,吸引新鄉賢返鄉創業、參與項目,帶動鄉村產業發展。對返鄉投資創業的新鄉賢,積極落實好融資貸款、配套設施建設補助、稅費減免、用地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為新鄉賢“回得來”“留得住”奠定基礎,切實解決新鄉賢在回歸宅基地、子女就學等方面的后顧之憂。對作用發揮明顯、為家鄉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新鄉賢,在繼續落實好評選表彰先進的同時,在相關安排上予以優先考慮。對有意愿扎根鄉村、具備治理能力的新鄉賢,支持鼓勵他們通過基層選舉進入村“兩委”班子;對其他有參政議政能力的新鄉賢,及時將他們吸納到工商聯、新聯會等統戰團體中,推選為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充分調動廣大新鄉賢返鄉創新創業的積極性。

3.完善與新鄉賢的聯誼交友制度。針對部分新鄉賢與所在鄉村之間的聯誼互動較少,特別是日常交流不夠密切的現象,進一步建立和完善鄉鎮黨政領導、村干部與新鄉賢代表人士的溝通聯系制度,通過“走出去”上門走訪慰問與“請回來”返鄉交流等多種方式,通過“線下”面對面交流溝通與“線上”網絡鄉賢聯誼等多種平臺,傳遞好鄉音,連接好鄉愁,凝聚好鄉誼,建立健全與新鄉賢聯誼交友的常態化機制。每年不定期邀請新鄉賢返鄉參加座談會、情況通報會、意見征詢會等,暢通聯絡渠道,引導新鄉賢建言獻策、參與共建共治。

(二)聚焦自身建設,提升服務好鄉村振興的能力和水平

1.完善新鄉賢理事會的運行機制。新鄉賢作用的發揮離不開新鄉賢組織的支撐,要充分運用好新鄉賢理事會這一重要平臺,通過組織的形式,匯集新鄉賢力量,讓其發揮出最大功效。首先,進一步加強新鄉賢理事會規范化建設。完善新鄉賢理事會工作規則和各項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常態化的運行工作機制,明確新鄉賢主責主業、角色補位定位,確保新鄉賢理事會有章程、有計劃、有經費、有活動、有成效。其次,選好配強新鄉賢理事會領導班子。優化新鄉賢理事會領導班子人員結構,及時把專業知識廣、學歷水平高的新鄉賢尤其是年輕新鄉賢、女性新鄉賢等充實至理事會領導班子,打造既有梯次和活力,又有戰斗力和影響力的領導班子,全面提升理事會領導班子的綜合素養。最后,立足各村新鄉賢資源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好鄉賢館等已有陣地,組織新鄉賢理事會開展理論學習等各種活動,提升新鄉賢理事會的凝聚力和影響力。

2.加大對新鄉賢的教育培養力度。從思想政治與能力素質兩方面著手,加大對新鄉賢的教育培養力度,培養一批有情懷、有能力、敢擔當、樂奉獻的新鄉賢代表人士。一方面,加強對新鄉賢的思想政治引領。牢牢把握加強思想政治引領這一條主線,在潛移默化中引導新鄉賢依法依規有序參與鄉村振興建設,凝聚思想共識,畫出最大同心圓。另一方面,加大對新鄉賢的教育培訓力度。把新鄉賢工作納入地區干部教育培訓的總體規劃中,通過舉辦新鄉賢理論培訓班、返鄉創業技能培訓班等,以共識教育、理論宣貫、能力提升、科學技術為重點培訓內容,全面提升新鄉賢的理論水平與履職能力,拓寬新鄉賢參與鄉村治理的思路、方式方法。

(三)著眼內外聯動,深化新鄉賢內涵建設的氛圍和路徑

1.營造弘揚鄉賢文化的濃厚氛圍。傳統鄉賢文化厚植于農耕文明,這是一種“鄉民們在耳濡目染的風俗教化中逐漸構建起屬于鄉村的價值觀念”[6],傳統鄉賢文化“具有了家族倫理、人情禮俗的特質,在日常生活中融入到鄉民的思想深處,渲染著濃厚的鄉情鄉愁,給人以深沉的集體歸屬感?!保?]新鄉賢文化根植于鄉土、賡續于傳統鄉賢文化,是一股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精神源泉。一方面,挖掘和傳承好傳統鄉賢文化。對歷史上的代表性鄉賢人物的生平事跡以及流傳下來的文物、文獻、傳說,既要精心挖掘整理,更要深入研究闡釋,將傳統鄉賢回饋桑梓、造福鄉鄰的傳統美德提煉成鄉賢精神,以“古賢”感染“今賢”,以“前賢”影響“后賢”,營造出崇賢向善的濃厚氛圍。另一方面,打造并弘揚好新鄉賢文化。既要充分利用好互聯網等新媒體,又要建設好鄉賢館、鄉賢長廊、鄉賢櫥窗等傳統宣傳載體,展示新鄉賢代表人士的先進事跡,以新鄉賢的先進事跡教育、感染和激勵廣大村民群眾。同時,通過編排新鄉賢主題文藝節目、邀請新鄉賢現身說“賢”等村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傳播新鄉賢文化,進一步讓村民群眾明白新鄉賢及新鄉賢組織到底是什么、主要干什么,不斷增強村民群眾對新鄉賢文化的認同,讓村民群眾認可鄉賢、信任鄉賢、學習鄉賢,營造向上向善的鄉村文明新風。

2.推動與和美鄉村建設有機融合。因地制宜將新鄉賢文化元素融入鄉村建設中,推動其與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有機融合。在入村主干道、標志性建筑、人文景觀等鄉村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中,酌情考慮新鄉賢文化的融入,以碑刻、長廊、楹聯等各種形式體現新鄉賢主題元素。同時,利用好祠堂、故居、古屋等鄉村各類閑置建筑,修繕鄉賢館。對已建成的鄉賢館,進一步豐富陳列內容,建立高質量的鄉土講解員隊伍,適時開發以新鄉賢文化為主題的文創產品,將鄉賢館與鄉村旅游融為一體,打造成展示新鄉賢文化的主陣地以及鄉村旅游網紅打卡點,以“鄉賢館+鄉村旅游”新模式助力鄉村文旅產業融合發展。

五、結語

鄉賢在傳統鄉村治理體系中曾經發揮過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新鄉賢既繼承了傳統鄉賢群體的優秀品質,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新鄉賢群體是成長于鄉村、能夠反哺于鄉村的重要人才資源,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強大內生動力,他們具有學識、資金、技術、人脈、資源等眾多獨特優勢,通過積極吸引新鄉賢回歸,充分發揮新鄉賢作用,能夠為鄉村振興注入發展產業的資金和技術,構建有效治理的平臺和模式,引入向善向上的價值和理念。當下,進一步破解新鄉賢群體在助力鄉村振興道路上面臨的諸多現實困境,是激活新鄉賢潛能、凝聚新鄉賢力量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5/content_2818 447.htm.2015-02-01.

[2]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8-02/04/content_5263807.htm.2018-02-04.

[3]北京愛故鄉文化發展中心.新時代鄉賢[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8,(2).

[4]張仲禮,李榮昌譯.中國紳士——關于其在19世紀中國社會中作用的研究[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1,(54).

[5]徐燕琳.中國鄉賢文化研究綜述及展望[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6).

[6][7]蔣君玉.鄉村振興視域下鄉賢文化激活鄉村治理研究[J].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4).

A Study on the Promo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by The New Rural Elite Group

——A Case Study of Anyi County, Jiangxi Province

Zhong Huiwan

Abstract: The new rural elite group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target for grassroots united front work in the new era, but also an important force to assist in the comprehensiv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areas. In recent years, Anyi County,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has comprehensively excavated and integrated the resources of new rural elite group, continuously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elite network, gathered the hearts of new rural elite, gathered the wisdom and strength of new rural elite, boos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to a new level. At present, further solving the many realistic dilemmas faced by the new rural elite in suppor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the only way to activate the potential of new rural elite and gather their strength.

Key words: new rural elite; rural revitalization; Anyi County

[責任編輯:邵猷芬]

猜你喜歡
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安徽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探析
美麗鄉村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鄉村振興戰略下新型職業農民從業素質提升研究
鄉村振興:從衰落走向復興的戰略選擇
鄉村振興戰略的宏觀思維
基層黨校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思考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抓手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