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低年級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策略探究

2023-09-12 10:27陳小惠
新教師 2023年6期
關鍵詞:布置習慣課文

陳小惠

小學低年級是學生從幼兒園游戲教學轉為小學課堂教學的重要銜接期。在這個時期,學生受到怎樣的教育,便會形成怎樣的學習習慣,而且學生年齡越小,習慣越容易培養。以筆者多年的農村語文教學實踐來看,低年級教學一定要將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作為首要任務,而且要有針對性、系統性、持續性,這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

一、培養預習的習慣

想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教師就要重視預習作業的布置。筆者認為,每天給學生布置預習的作業,學生通過較長時間的訓練,能逐漸地把預習作業變成主動作為的事項。

1. 讀——簡單而直接的預習作業。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不管是教學拼音,還是教學課文,教師都要提前給學生布置閱讀的作業。閱讀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預習作業。在教學新課文時,教師可以采取“三讀法”來為學生布置預習的作業:一讀,標出自然段;二讀,圈畫生字新詞;三讀,讀通讀順課文,不多字也不少字。小學低年級語文以識字教學為主,課文大多是故事、兒歌,學生在預習時運用“三讀法”就基本能理解課文大意,教師在課堂上就不用花很多的時間去講解簡單的基礎知識了。有了預習的鋪墊,學生在課堂上學起來就更輕松、更有興趣、更專注,課堂紀律自然而然也變得良好起來。

2. 思——較為有效的預習作業。在布置“讀”的預習作業的基礎上,還要注重培養學生愛思考的習慣,不能讓學生的讀只是走過場,要讓學生邊讀邊思。比如,教學一年級下冊《動物兒歌》時,就可以給學生布置預習時邊讀邊思考的作業:兒歌中講了哪些動物?這些動物做了哪些事情?教學《小壁虎借尾巴》時,可以布置邊讀邊思考的作業:小壁虎都向誰借尾巴了?你還知道哪些尾巴的作用?像這樣有引導性的問題,可以讓學生在閱讀與思考中不斷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學生也會在閱讀課文后提出自己的問題。

3. 查——有實踐意義的預習作業。在預習課文時,學生會遇到生字詞,也會遇到經過思考后仍不能解決的問題。這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主動通過查字典、查資料、詢問別人來解決問題。在平常的學習中,學生遇到多音字或不理解的字詞,教師不要直接給答案,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通過查閱工具書找到答案,培養他們勤動手、勤思考的習慣。如“辨”這個字,學生通過查字典不僅能知道這個字的讀音、意思,還能發現它的形近字非常多,形旁不一樣,字的意思就不一樣。學生通過“查”解決了問題,能讓他們感受到滿滿的學習成就感,也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二、培養大聲朗讀的習慣

大聲朗讀有一種強大而溫柔的能量,它能讓語言文字走進學生的內心,讓學生慢慢地喜歡上語文,從而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培養低年級大聲朗讀的習慣尤為重要,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步驟著手。

1. 明確朗讀規則。低年級學生對新鮮事物有著較強的興趣,他們的行為習慣也有著較強的可塑性。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習慣,教師要讓學生從低年級開始就懂得朗讀的好處,明白朗讀對書面表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的促進作用。教師要多場合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標準,把普通話講標準,避免在讀課文時出現錯讀、添讀、漏讀、串讀的情況,朗讀時要全神貫注,不做多余的小動作。

2. 每天固定時間、時長地朗讀。低年級學生沒有家庭書面作業,教師可給學生布置每天回家后大聲朗讀課文或課外美文給家長聽的作業,這既能讓學生認識到完成作業的重要性,也能讓家長參與到對子女的教育中,提升家校共育的實效性。教師還可以借助小程序平臺,讓學生把大聲朗讀的內容錄制下來并上傳至程序平臺,教師可在平臺為學生的朗讀表現進行評分,對其進行指正。

3. 借助課堂訓練朗讀技巧。一、二年級學生剛剛接觸朗讀,朗讀時會出現一些問題,這需要低年級教師在語文課中重視學生朗讀技巧的培養與訓練。如低年級學生朗讀時常出現的拖腔、唱讀現象,這往往是學生在幼兒園養成的不良習慣,低年級語文教師一定要給予高度警惕,要隨時糾正學生的拖腔、唱讀現象。教師可在課堂上通過自身范讀、視頻引讀、學優生領讀,引導學生讀準字音、讀好課文;可通過不斷的課堂訓練,引導學生多讀多感悟,促進其語感的形成,從而習得朗讀技巧。如果整個學期堅持這樣的標準進行訓練,相信學生的朗讀就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4. 培養學生繪聲繪色朗讀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低年級語文教師一定要利用好課堂這一教學主陣地,按課程進度將朗讀訓練分為課前朗讀、課上初讀、課中范讀、課尾悟讀四個階段,借助教材中的美文,培養學生繪聲繪色朗讀的興趣。如在教學二年級上冊《霧在哪里》時,為了讓學生讀好霧說話時的語氣,感受文章的擬人手法,當學生讀道:“它躲到了城市的上空,說道:現在,我該把誰藏起來呢?”筆者提問:“什么是‘躲?怎么讀才能讓大家找不到霧寶寶呢?”這樣的引導,學生馬上就知道在該處要輕聲讀,還要做出躲藏的動作。讀著讀著,一個調皮的霧寶寶就走進了學生的心中,而且有趣味性的指導也讓他們更喜歡朗讀了。

三、培養課外閱讀的習慣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對低年級學生“閱讀與鑒賞”方面的基本能力要求是喜歡閱讀,能感受閱讀的樂趣。讓學生盡早地進行大量閱讀是培養他們閱讀興趣的有效途徑。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和課題研究,特別是針對農村學生,筆者認為培養學生喜愛閱讀的習慣要落實好“五大行動”。

行動一,打造班級閱讀環境。教師要把圖書安放在離學生最近的地方(教室圖書角、樓道圖書角等),讓他們在書香環境中喚起閱讀的欲望。要想方設法豐富圖書的儲備,和學生一起精心布置班級圖書角,讓圖書角成為教室里最美的角落,以此吸引班級學生前來閱讀。行動二,保證每天的讀書時間。教師要充分利用好每天下午第一節課前的午讀時間、課后延時服務學生完成作業后的時間……這些都可成為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只要長期堅持,學生就會越讀越想讀。行動三,大家一齊來分享。低年級學生識字量有限,閱讀量、閱讀見識也少,教師可開展大手牽小手的讀書活動,利用課后延時服務時間,由高年級學生給低年級學生分享好書、講故事。這樣不僅給高年級學生提供了展示自身能力的機會,培養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與自信心,也會讓低年級學生在聽到好故事后,激起閱讀的興趣。每天語文課前,教師可抽出5分鐘給學生朗讀一本繪本、講一個有趣的故事、說一個神奇的小知識,以此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行動四,每周設置一堂學生閱讀分享課。筆者所在學校的每周五會有一堂閱讀分享課,每周抽座位號讓學生帶一本自己最喜歡的書來和大家分享,這樣既鞭策學生進行一定的閱讀,也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行動五,鼓勵學生在家閱讀。學生在家閱讀完一本書后,可以把這本書帶到學校來,教師對學生閱讀的成效做評估后,可給予一個印章,學生累計印章后可換取每月的閱讀小達人卡,激發他們爭做學期閱讀小達人,以此形成課外閱讀的習慣。

(作者單位:福建省平和縣大溪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王振輝)

猜你喜歡
布置習慣課文
細讀課文,讓思路清晰起來
背課文的小偷
活動室不同區域的布置
關于初中課文知識拓展教學的若干思考
CTCS-3至CTCS-2等級轉換應答器組布置
等級轉換應答器組布置原則探討
坦克的組成和總體布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