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職特殊教育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方法探微

2023-09-15 11:54江薇
廣西教育·B版 2023年7期
關鍵詞:特殊教育中職語文情感教育

【摘要】本文論述在中職特殊教育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方法:建立深厚的師生感情,激發殘疾生的內在情感;提高學生的詞句理解能力,激發殘疾生的學習興趣;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注重殘疾生個性和心理的發展;善于挖掘教材的情感要素,充分調動殘疾生的積極情感。

【關鍵詞】中職語文 特殊教育 殘疾生 情感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20-0051-03

當前,國家對殘疾人職業教育日益重視。在中職學校就讀的殘疾生,通常會因為自己是殘疾人而感到自卑,在思想、心理、行為等方面出現諸多問題。加上殘疾生在之前的特殊教育學校重點學習自理能力,因此知識儲備較少、學習能力較低。這些問題不僅會影響殘疾生專業技能的學習,而且會影響他們道德素養的提升和行為習慣的養成。

中職學校殘疾人的職業教育和其他普通殘疾人技能培訓存在一定的差異。就語文學科而言,中職特殊教育語文教學更注重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培養。在中職特殊教育語文教學中關注殘疾生的內在情感,不僅可以有效調動殘疾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中職特殊教育語文課堂教學水平,還能激發殘疾生的學習興趣,培養殘疾生的健全人格,為他們將來走向工作崗位、融入主流社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筆者在特殊教育語文教學過程中融入學?!瓣柟庑撵`”特色德育,潛移默化地培養殘疾生積極的情感、健全的人格,使之在課堂教學中與教師形成共鳴,從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提高殘疾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一、建立深厚的師生感情,激發殘疾生的內在情感

在中職學校特殊教育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用個人魅力影響殘疾生,以“三心”(愛心、耐心、信心)為出發點開展教學。教師要關注殘疾生的成長,記錄他們每一次的進步;要在生活、學習上關心和照顧殘疾生,當他們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及時給予幫助,給予他們足夠的關心和愛護,與殘疾生建立一種平等、互信的師生關系,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學習環境。如,教師每節課講授新知前,可與殘疾生互相問候,詢問他們今天的學習狀態,或分享一則笑話活躍課堂氣氛,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教師要善于捕捉每名殘疾生的“閃光點”。如筆者所帶班級有一名智力殘疾的學生小華,他以前從來不交語文作業,課上也不記筆記。但是在《荷花淀》教學中,在分析課文內容白洋淀人民成立抗日游擊隊時,小華說出了抗日戰爭時期游擊隊的作戰方式,此時筆者馬上抓住這個“閃光點”,表揚小華愛讀書的好習慣,鼓勵他繼續保持好的讀書習慣,并讓班上其他同學向他學習。從此,小華上課積極發言,每次見到老師都主動問候,也能按時完成語文作業了。

通過有指向性地調動殘疾生的積極情緒,捕捉殘疾生的“閃光點”,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通過激發殘疾生內在的情感,引起他們與課文主旨相同的情感共鳴,能夠使教學中豐富而復雜的情感三元素(教材中的情感、教師情感和學生情感)交織融合在一起,達成情感教育目標。

在特殊教育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關心、愛護和幫助每一名殘疾生,盡量照顧到班級的每一名殘疾生,及時觀察、了解殘疾生的學習情緒及個人情感變化,讓他們的心理和情緒得到調節。同時,在課堂上教師要帶著積極的情緒和贊同的笑容,肯定殘疾生的表現,這些都能給殘疾生帶來愉快的體驗和充分的自信心,進而建立深厚的師生感情。例如,在分析《邊城》中爺爺對翠翠的疼愛之情時,教師指名讓一名殘疾生講述自己的親情故事。該生剛開始的表現還挺正常的,但講著講著就突然生氣了。原來該生在體會到爺爺對翠翠的疼愛之情后,聯想到自己家人對自己只有責罵沒有疼愛,由此產生了不滿的情緒。這時,筆者沒有馬上打斷或糾正該生的發言,而是本著“以生為本”的原則,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后,慢慢地開導該生,同時找出該文中翠翠也有調皮搗蛋被爺爺責罵的時候,翠翠并沒有因此不理會相依為命的爺爺,而是感謝爺爺對自己的教育并反思自己的錯誤行為。課后筆者還主動與該生溝通,表揚他善于思考、積極發言的優點,然后分享自己在處理類似問題的方式方法,最后詢問該生是否需要老師幫助。如此教學,筆者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經驗去感化學生、影響學生,提升了學生戰勝挫折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感恩意識。

二、提高殘疾生的詞句理解能力,激發學習興趣

文字是表達情感的有利武器。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對殘疾生而言既簡單又困難。簡單的是殘疾生從小就接觸語文,困難的是聾啞生由于聽力缺失,無法通過拼音來學習漢字、理解詞句。在教學時,針對殘疾生因生理功能缺失(聾啞生無聽力但視力好,智障生智商低但聽力好)導致語文成績差這一情況,教師應在課堂上加強課文詞句講解和詞句仿寫的訓練,增強教學過程的趣味性、多樣性和參與性,提高殘疾生的詞句理解能力,激發殘疾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課文《人格是最高的學位》中“老人爽快地答應了”講述季羨林不顧自己副校長的身份替素不相識的新學子照看行李,句中的“爽快”一詞在文中的意思為直截了當,然而直截了當對聾啞生來說很難理解,由此會影響聾啞生深刻體會句子的意思及句子表現的人物人格魅力。結合聾啞生理解性語言的特點,筆者將“爽快”轉化為與文中語境意思相近的詞語“直接”“高興”來解釋,學生便能理解其意思是“老人沒有拒絕,直接答應了請求”。大部分聾啞生至少需要教師解釋兩次以上才能理解字詞的意思,這時筆者就耐心、細心地對字詞重復多次詳細講解,直至大部分殘疾生能理解為止。在理解詞語的基礎上,筆者詢問學生:“如果是你,你會幫忙嗎?”通過設計換位思考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幾乎全班學生都能融入課文情景,愿意幫助新學子照看行李。筆者繼續抓住殘疾生樂觀但自卑、渴望得到別人關注等微妙的心理設計問題:“假如在校園中遇到需要幫忙的同學,你會幫助嗎?”通過對教材內容的感受與理解,引導學生結合實際分析季羨林樂于助人的優秀品質,理解文章的中心,體會作品人物的內心世界和作者的情感。筆者在分析人物優秀品質的基礎上,引導殘疾生歸納出“樂于助人體現了一個人美好的精神境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借生活中的案例,指導學生進行深刻的情感體驗,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最后升華情感,推崇樂于助人的行為,認識到樂于助人是建立良好人際關系、推動社會發展的道德行為。殘疾生雖生理有缺陷,但是在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做力所能及的事幫助他人,提升自己的價值感。筆者通過突破殘疾生學習詞句的難點,提高學生的詞句理解能力,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對殘疾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三、轉變傳統教學法,注重殘疾生個性和心理發展

在以往的中職特殊教育語文課堂中,部分教師以完成教學任務為目的,重視教學結果而輕視教學過程?!皾M堂灌”的教學方式比較常見,教師一邊照課文講授新知,一邊讓學生抄寫生字詞、筆記,偶爾提問個別能說話的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特殊教育中少數肢體殘疾的學生能夠回答教師的提問,其余的殘疾生基本都是“點頭族”,只會不停地抄寫字詞,以致學生的語文考試成績并不理想,對課本的基礎知識和文章的中心思想根本沒有掌握。為了有效地提高殘疾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教師要轉變原來對普通班級學生使用的教學方法,采用雙語(口語和手語)表演教學法進行教學。例如在講解課文《人格是最高的學位》的中心思想時,筆者課前深入研究課文的中心主旨,然后在課堂上用雙語(口語和手語)、肢體動作及面部表情將文章中的三個故事表達出來,再聯系實際遇到的問題,讓學生領會“相比學位而言,高尚的品格更重要”的深刻含義,準確地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架起溝通作者情感世界與學生內心世界的橋梁。這樣教學,以言感人的同時用教材中的情感去激發學生、感染學生、打動學生,幫助學生克服畏難、膽怯的心理和急躁的學習情緒,鼓勵他們勇于參與、知難而進。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語文教材中的文章大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殘疾生從小學階段開始都以培養自理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為主,在特殊教育學校的語文課堂上基本以學習手語和說話為主,教師很少對課文的中心思想、思想感情進行分析。但是,在中職特殊教育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改變傳統的教法,尊重每名殘疾生的個性和心理特點,在課前科學分析每名殘疾生的學習特點及需要提高的知識點,根據殘疾類別和殘疾生生理缺陷的特點建立學生成長檔案,如聾啞生思維敏捷但理解能力較差、缺乏耐心;肢體殘疾生學習基礎好但動手能力較差;智力障礙學生有耐心但理解能力較差、學習基礎較差等。教師可以通過記錄殘疾生語文學習的效果調整教學方法,并幫助殘疾生調整、優化自己的學習方法。

因為班級學生以聾啞、智力障礙為主,所以筆者結合殘疾生理解能力較差、學習基礎薄弱等特點,以教材為依托,盡可能地使用直觀教具、課件等教學工具,采用“課堂表演法”進行教學。在講解字詞、課文大意時,筆者結合教學目標,采用情景表演的方式讓殘疾生理解并掌握字詞和課文內容,然后再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情感體驗進行表達,進而內化為自己的知識積累。如在講解課文《南州六月荔枝丹》的生詞“貯藏”時,筆者先用手語及板書將“貯藏”的拼音寫出來,然后根據該詞的意思用手語翻譯出來,并結合生活場景用“課堂表演法”進行表演,殘疾生能夠根據教師的雙語(口語和手語)、臉部表情和肢體動作對“貯藏”的意思及造句進行體驗,再內化為自己的理解,然后進行造句并表演出來?!罢n堂表演法”激發了殘疾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了語文課堂的趣味性,讓殘疾生學到知識,學會表達。

此外,筆者根據殘疾生的個性特點和心理發展特點,制訂每節語文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策略,再結合教學大綱和殘疾生的學習現狀布置課堂學習任務,對一些基礎較差的殘疾生進行個別輔導,引導殘疾生在語文課堂中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如在正式授課前筆者沒有直接導入新知,而是設置演講環節,讓殘疾生課前閱讀兩篇以上的課外文章或近期發生的新聞事件,然后在課堂上簡要講述文章內容或新聞事件的整個過程,再把自己的讀后感分享給大家,以此不斷積累課外閱讀量,提高殘疾生的認知水平和閱讀能力,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和生活閱歷。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訓練,在閱讀理解、應用文寫作方面有了較大提高,能夠自主閱讀、自主分析文章內容,經過自己充分思考后回答問題。

四、善于挖掘教材的情感要素,充分調動殘疾生的積極情感

教師要深入研讀教材,挖掘教材所蘊含的情感力量,發揮教材的育人功能,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價值觀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在中職特殊教育語文教學中挖掘課文的情感要素,不僅能有效提升殘疾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還能使語文課堂內容更厚實,引起殘疾生的情感共鳴。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歸納教材文章的中心思想,善于發現文章中的情感要素,充分調動殘疾生的積極情感,引導殘疾生發現、歸納、提升這些情感要素。教師要使用形象的雙語(口語和手語)重新梳理課文所表現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進一步提升殘疾生的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此外,教師要帶領殘疾生走進文章的情境中,通過課文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和所表達的主題思想等引發殘疾生的情感共鳴。

例如,在學習《浮冰上的搏斗》這篇文章時,筆者課前布置學生查找中國南極考察先驅者的事跡,讓學生了解南極科考隊是怎樣在艱苦的環境下完成科考任務的。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筆者讓小組代表分享本組找到的資料,然后播放中國南極科考隊在惡劣環境下工作的視頻,讓殘疾生觀看視頻感受中國南極科考隊是如何面對惡劣環境的。接著布置小組討論任務:南極的惡劣環境表現在哪些方面?文中哪些句子描寫科考隊堅持工作?學生分享討論結果,筆者引導學生分析教材中描寫中國南極科考隊即使面對危險的環境仍然堅持工作,是因為熱愛國家、有責任心、勇敢克服困難的句子。最后,筆者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分析句子“祖國派我到南極,還沒完成任務啊,我不能就這么死去!”,提出問題:“我”沒完成什么任務?“不能”一詞表達什么意思?感嘆號說明什么?通過小組討論和筆者的引導,師生一起歸納出“我”沒完成對南極硅藻生物的研究課題任務,“不能”和感嘆號都說明主人公對國家、對工作的強烈責任感激發了他頑強的求生意志,讓他最終戰勝死亡。挖掘教材的情感要素后,筆者引導學生反思自己在遇到困難時是如何做的。在充分調動殘疾生積極情感的基礎上,師生共同歸納出《浮冰上的搏斗》這篇文章主人公不畏困難艱險、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的精神和愛崗敬業的職業素養,引導殘疾生在面對因自身缺陷導致的困難時,不自卑,不放棄,頑強拼搏,塑造更加健全的人格,以堅強樂觀、愛崗敬業的姿態走向社會。此外,教師挖掘教材的情感要素,還可以利用早讀時間通過雙語的形式在班上開展誦讀經典《弟子規》活動,期末舉行《弟子規》朗誦比賽和知識競賽。通過誦讀《弟子規》,讓殘疾生理解《弟子規》中的故事和哲理,體會其中表達的情感并產生情感共鳴。如此教學,不僅可以提升殘疾生的雙語表達能力,而且對健全殘疾生人格、陶冶其高尚情操起到了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在中職特殊教育語文教學中對殘疾生實施情感教育是踐行全面發展教育理念的體現,也是發展殘疾生職業教育對特殊教育語文教學的現實要求。教師通過豐富的情感體驗指導殘疾生學習語文,可以讓殘疾生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樂趣,解決殘疾生缺乏自信和學習動力的問題,培養殘疾生積極樂觀的心態,提升殘疾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作者簡介:江薇(1985— ),廣西柳州人,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職殘疾生語文教學。

(責編 林 劍)

猜你喜歡
特殊教育中職語文情感教育
特殊兒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設初探
關于特殊音樂教育師資培養的個人見解
新時期我國特殊教育職業學院檔案管理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以學生為本的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
淺談情感教育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滲透
立足文本,給中職語文閱讀教學搭建解讀支點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對策探討
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有效策略探究
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研究
淺談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滲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