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安時期吳亮平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探索和貢獻

2023-09-15 11:56趙思佳
黨史博采·理論版 2023年4期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基本原理貢獻

[摘要]吳亮平又名吳黎平,是無產階級革命家,卓越的馬克思主義翻譯家、理論家,毛澤東曾給予其“功不下于大禹治水”的高度評價。在延安時期,中國的民族危機一日更比一日深重,此種情形迫切要求中國共產黨人用科學的理論來武裝全黨的思想。1934年10月,吳亮平到達陜北,直至1942年夏天離開。在延安的七年時間里,吳亮平通過翻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主編《解放》周刊、開展馬克思主義教研活動來系統性宣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通過闡釋統一戰線思想、武裝斗爭思想和黨的建設思想來多維度闡釋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從而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行了深入的探索,作出了杰出的貢獻。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貢獻;基本原理;探索;建設思想

[作者簡介]趙思佳,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湖北武漢 430072。

[中圖分類號] A8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6-8031(2023)04-0050-06

一、系統性宣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一)翻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

自從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便十分注重翻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相關工作。在延安時期,由于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命題,更多人開始關注“什么是馬克思主義”這一問題,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翻譯、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闡釋迫在眉睫。吳亮平認為,要想真正理解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并將其融會貫通,第一要務就在于“學習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①因此,在延安時期,吳亮平筆耕不輟,翻譯了許多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宣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1.校訂《反杜林論》譯文

《反杜林論》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被稱作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百科全書”。列寧曾對《反杜林論》給予高度贊揚,認為此書對于哲學、自然科學以及社會科學中“最重大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和闡釋,評價此書的內容“十分豐富、十分有益”。②毛澤東也對這本經典著作給予充分的重視。由于吳亮平用中文首譯《反杜林論》,將這本著作譯介給廣大中國群眾,因此毛澤東贊揚他“功不在禹下”。由于1938年蘇聯馬恩學院校訂出了《反杜林論》的新俄譯本,1939年,吳亮平便根據《反杜林論》的德文原本、英文譯本和新俄譯本,對《反杜林論》的中譯本進行重新校訂,此項工作花費了半年的時間方才完成?!斗炊帕终摗分凶g本校訂完成后,內容更加豐富,正文中還配有注釋,更有利于讀者學習和理解。校訂后的《反杜林論》中譯本成為延安干部群眾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重要理論文本,對于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具有重要作用。

2.參與《馬克思恩格斯叢書》的翻譯工作

為了廣泛宣傳革命理論、革命文化,從1938年開始,解放社啟動《馬克思恩格斯叢書》的出版工作。吳亮平積極參與此項工作,具體翻譯了《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與劉云合譯了《法蘭西內戰》,校對了柯伯年翻譯的《拿破侖第三政變記》,等等。其中,《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一書尤為重要,馬克思認為此書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入門”,列寧認為此書“概述社會主義發展史”,“每個覺悟工人”都應當閱讀此書。吳亮平在翻譯此書時,為確保翻譯的準確性,同時參考了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的俄文標準本和該選集的英譯本。他還關注到了恩格斯在此書德文第四版中進行的部分增改,在中譯本中“俱已加入或改正”。③《馬克思恩格斯叢書》在全國各地大量出版發行,吳亮平的翻譯工作不僅促進了革命理論的傳播,也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3.參與《馬恩列斯思想方法論》的編譯工作

延安時期,基于糾正黨員干部黨風、文風和學風的需要,基于革命斗爭的需要,中共中央和毛澤東號召編譯專題文集,從而在黨員干部中廣泛宣傳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的科學的思想方法,增強干部的戰斗力,為中國革命輸送活力。為此,毛澤東組織設立了《馬恩列斯思想方法論》的編輯委員會,吳亮平便位列其中。此書收錄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和斯大林的許多文章和論述摘編,內容翔實,在延安大量出版發行,反響熱烈,隨即傳入各大解放區發行出版,并成為整風運動的學習材料。此書有助于干部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思想方法、提高理論水平,推進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二)主編《解放》周刊

1936年西安事變以后,中共中央為了宣傳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促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決定應當盡快創辦一個官方刊物,作為黨的喉舌廣泛發聲。于是在進駐延安以后,中央便適時開啟了《解放》雜志的一應籌辦工作,任命吳亮平作為《解放》雜志的編輯主任?!督夥拧冯s志在創刊之時,便作出了十分明確的定位:既是“全中國共產黨的喉舌”,又是“全中國民族人民的喉舌”。④

吳亮平作為《解放》周刊的主編,以紙為媒,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督夥拧分芸瘡膭撧k到???,累計發行了134期,共刊載文章約700篇,其中有170余篇文章的主題與宣介馬克思主義相關,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文章的主題是譯介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此類文章共計50余篇,譬如:《馬克思恩格斯關于唯物史觀的書信》《列寧關于辯證法的筆記》《斯大林論列寧》等等,其中《馬克思墓前演說》《馬克思小傳》等文由吳亮平與他人合譯。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文本的譯介和傳播有利于促進黨員群眾學習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從而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第二類文章的主題是轉載共產國際和蘇共中央的政治報告和決議,間或有蘇聯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的理論文章,此類文章共計70余篇。譬如:《關于<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出版后黨的宣傳的決議》《馬克思列寧主義——統一的、整個的學說》《社會的存在與社會的意識》等等。這些文章的譯介和轉載有利于黨員群眾了解蘇共中央的政治動態、學習蘇聯理論家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解讀,汲取國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最新成果,從而開拓政治視野、理論視野,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第三類文章的主題是闡述其他國家的革命運動開展情況,此類文章共計30余篇。其中,關注西班牙革命運動的文章篇目最多、比重最大,甚至開辟研究專號,對這類研究文章進行刊載,以期能夠在其中找尋可供中國抗戰借鑒的經驗。

除了刊載宣介馬克思主義的專題文章以外,《解放》周刊積極推薦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和其他黨報黨刊,用廣告來擴大這些書籍報刊的影響力,有許多人正是由于看到了《解放》周刊上登載的相關廣告,才激起了閱讀興趣,從而在這些書籍報刊的影響下走上了馬克思主義道路。

《解放》周刊不僅僅在延安發行,在各大抗日根據地和國統區,《解放》周刊不斷進行翻印、重印,受眾不斷擴大,影響力持續增強。越來越多的人民群眾通過《解放》周刊了解了中國共產黨真正的立場,學習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從而投身于中國革命。著名詩人賀敬之對《解放》周刊的作用給予高度評價,他形象地將《解放》周刊比喻為“火炬”,⑤肯定其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貢獻。

(三)開展馬克思主義教研活動

1.編寫馬克思主義相關教材

延安時期,雖然許多青年秉持愛國主義信念,革命情緒高漲,具有投身革命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是由于他們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和理解普遍不足,因此在思想上和行動上很難保持堅定的正確立場,在革命中容易犯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等錯誤。為了改變這樣的不利情況,1938年,中共中央明確提出,全體黨員都應當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并且在中國革命實踐中將其靈活運用。對于唯物史觀的重要性,列寧早有闡述:唯物史觀“是唯一科學的歷史觀”⑥在這樣的背景下,1939年,中宣部關注到了唯物史觀教材方面的缺失,認為要想對全體黨員進行思想教育,一套系統闡釋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教材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編寫唯物史觀教材的工作便立刻提上日程,緊鑼密鼓地展開了。中宣部決定將此重任交給艾思奇和吳亮平,以期通過學習這本教材來加強黨內教育。⑦二人對1930年寫就的《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進行改寫,于1939年9月完成了教材的編著,命名為《唯物史觀》,在延安出版發行,此書在國統區亦有出版發行,更名為《科學歷史觀教程》?!段ㄎ锸酚^》一書對于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社會的發展規律以及為什么要學習唯物史觀進行了介紹,并且為了使讀者對理論的理解更加深刻,吳亮平在編寫教材時采取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方法,結合中國革命實際對理論進行解讀。譬如,在寫到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時,吳亮平分析了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原因,認為日本法西斯的野心雖是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一方面原因,卻不是根本原因,其根本原因還應當將目光放到社會現實的維度去探尋。⑧《唯物史觀》編寫完成后,成為各邊區、敵后根據地的不少機關學習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教材。中組部、中宣部均組織學習《唯物史觀》,中組部的學習是“由陳云、李富春帶頭”,中宣部的學習是“由張聞天、李維漢倡導負責”。⑨《唯物史觀》在根據地和國統區多次翻印出版,受到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的歡迎。

吳亮平編寫的馬克思主義教材在馬克思主義教研活動中得到廣泛運用,在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中傳播,起到了宣介馬克思主義的作用,有力推進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2.宣講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

在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眾多渠道中,干部學校無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延安時期,黨注重夯實干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提升干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因此干部學校非常注重引領學員的政治方向,強調對學員進行政治理論教育的重要性,將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作為教學的重點。對此,吳亮平感到深切認同,他認為干部教育是“我們黨領導群眾的基本的一環”,⑩有利于使黨的干部正確地理解以及貫徹落實黨的路線、策略和主張。如果缺失了干部教育這基本的一環,黨的工作就很難向前推進。因此,中央紅軍到達陜北以后,創辦了紅軍大學,吳亮平便擔任了紅軍大學的兼職教授,成為政治經濟學的教員,投身到干部教育事業中去。在此后的幾年中,他不但在紅軍大學任教,在抗日軍政大學、陜北公學、馬列學院和中央黨校都承擔了一定的教學工作,為學員講解馬列主義理論。

在進行干部教育工作時,吳亮平善于進行話語轉化,激發學員的學習興趣。譬如,吳亮平教授的科目有一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由于這門課程的內容較為深奧晦澀,有許多學員在學習這門課程之前就抱有畏難心理和逃避心理。但是學員們聽了吳亮平的課以后,卻轉而喜愛上了這門課,這是因為吳亮平善于將深奧的學術話語轉化為生動有趣的通俗話語,用學員們生活中的事例對政治經濟學原理進行解讀,學員們聽懂了,自然便愿意聽了。吳亮平的許多學生對于他的課堂給予高度評價,譬如,李源認為,吳亮平講課有條有理,能夠“給予人很大的啟迪”。?吳冷西等人認為,吳亮平對于學科知識非常熟悉,授課既有邏輯,又通俗易懂,因此“大家都很敬佩他”。?為了了解學員的思想動態、檢驗教學效果,在進行干部教育工作時,吳亮平不僅僅將教學的空間局限于課堂,還經常抽出時間來參加學員課后的討論會,傾聽學員們發表的觀點和意見,并耐心解答學員們的困惑。吳冷西等人對課后討論的情形記憶猶新,指出吳亮平會對學員們的課后討論進行總結,若同學們產生分歧或困惑,吳亮平便會充分聽取同學們的意見,“直到問題得到解決”。?

吳亮平積極投身干部教育工作,堅守干部學校這一重要陣地,致力于提升黨員干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吳亮平循循善誘的教育風格受到許多黨員干部的好評,譬如吳冷西等人認為,吳亮平的課讓許多經驗豐富的老干部通過理論學習,將斗爭經驗總結升華到理論高度,從而迅速成長。其中許多人后來走上了重要領導崗位,這離不開吳亮平“不可磨滅的貢獻”。?吳亮平的干部教育工作不僅使黨員干部的理論水平提高了,還令他們的信仰更加堅定了,這些干部不但自身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其中還有許多人加入了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隊伍,由此推進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二、多維度闡釋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

(一)闡釋統一戰線思想

日寇大舉侵華,祖國形勢危急。中國的各個階級都開始逐漸看清日本的狼子野心。中國共產黨發表《八一宣言》,發出“團結起來,停止內戰,抗日救國”的號召。吳亮平積極響應號召,撰文闡釋統一戰線思想,宣傳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有利于喚醒抗日力量加入統一戰線。

1.分析統一戰線中的革命階級

吳亮平在《再論舊的形式新的內容》一文中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的各階級進行了分析,他認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將“工農商學兵”“民族資產階級”和“其他一切愿意抗日的統治階級與統治的當局”都聯合了起來,所以參加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階級具有廣泛性和復雜性的特征。要組織好這些階級,應當從他們統治或被統治的地位出發,采取不同的“方式與方法”。?譬如,在談到富農時,吳亮平認為,富農是“剝削者”,是“無產階級的敵人”,但是富農也屬于當前民主革命的階級,因此富農“不是我們主要敵人”。?吳亮平在《斥葉青張滌非任一黎學稼諸托洛斯基派》一文中指出,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由于各個階級都有自身要維護的階級利益,因此各階級之間產生矛盾與沖突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必然要有斗爭?!?但是,矛盾有主次之分,當面對中日之間的巨大沖突和救國的危急情勢時,各階級之間的矛盾與沖突便成了次要的,內戰不可取,各階級之間的沖突可采取民主的方式予以解決。

2.為統一戰線相關工作建言獻策

第一,為經濟工作建言獻策。在抗日戰爭如火如荼的背景下,經濟建設具有鞏固國防和改善民生的雙重作用。因此,于戰爭的勝利而言,合理開展經濟建設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前提。吳亮平認為,當前中國的經濟工作要做到“兩個爭取”,既要爭取民族資本主義與小農商品經濟的“有利的發展”,也要爭取國家能重新拿回“外敵所統治的經濟命脈”。?也就是說,政府應當對煤業、制鐵業等行業予以充分的重視,不能使重要產業的生產停滯,而是應當對其進行整頓,使其能夠盡快恢復和發展。

第二,為工會工作建言獻策。陜甘的黨組織在一段時間內對工會工作有所忽視,1936年,黨組織對這一情況有所注意并決意糾正?!吨泄仓醒腙P于陜甘蘇區工會工作的決定》中強調,為了在陜甘蘇區乃至未來發展的蘇區中“創立真正群眾的階級工會”,?各級黨組織應當提升對工會工作的重視程度。因此,吳亮平撰文為工會工作建言獻策,他在《論陜甘蘇區的工會工作》一文中分析領導陜甘蘇區工人的情況和工會組織的情況,指出了工會組織的進步性所在以及當前存在的問題。他認為當前工會工作的中心在于“教育和領導工人”,?使之既能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中堅作用,又能在蘇維埃建設中發揮領導作用。

3.號召群眾參加統一戰線

吳亮平積極撰文呼號,動員群眾參加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譬如,在《五卅流血的十一周年》一文中,吳亮平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五卅運動時期的反帝統一戰線之間的區別進行了分析,他認為二者的不同點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與五卅運動相比,農民階級已然“趕上前來”,同工人階級結盟。二是在五卅運動中鎮壓反帝斗爭的一部分舊軍,他們受到國難苦痛的煎熬,竟也“焦渴地要求著抗日”,成為抗日力量中的一員。三是統一戰線的范圍不斷擴大,老人、學生、義勇軍、婦女……正“迅速地普遍到社會各階層、各黨派、各團體”。四是統一戰線已經“有了堅固的共產黨的領導”。在文章的最后,他號召群眾要團結起來,“運用最廣泛的統一戰線”。

(二)闡釋武裝斗爭思想

1.闡釋發展游擊戰爭的任務

吳亮平在《論目前發展游擊戰爭的任務》一文中宣傳闡釋中央發展游擊戰爭的任務。他首先在文中強調了游擊戰爭在抗日戰爭中的重要性,他指出游擊隊肩負兩大任務,既要獨立保衛,又要擴大蘇區、創造蘇區。由于陜甘蘇區的地理狀況十分適合游擊戰爭敏捷靈活的作戰特點,因此應當對于游擊戰在打擊堡壘主義中的重要作用給予充分重視。他認為游擊戰和主力作戰相比,地位“同等重要”。其次,他在文中指出了黨組織在過去組織游擊戰時出現的不足,由于黨組織過去對游擊戰的重視程度低、領導不足,因此游擊戰中出現了不少問題,比如游擊隊規模小、戰術保守、組織性差,這些問題都導致游擊戰沒有能夠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最后,他對黨組織提出了發展游擊戰爭的相關任務建議,包括加強鞏固已有的游擊隊;對游擊隊的政治工作予以重視;提高游擊戰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擴大游擊隊的規模等等??偠灾?,吳亮平的這篇文章闡釋了游擊戰的重要性和以往存在的問題,為今后游擊戰的發展提出了策略建議。

2.強調堅持持久戰

吳亮平認為,抗日戰爭具有長期性的特點,要想取得戰爭的最后勝利,就應當堅持持久戰。在《中華民族偉大抗戰的一周年》一文中,吳亮平對抗日戰爭一周年來敵我雙方的得失進行了分析,詳細說明了抗戰一年來取得的進步,包括“抗戰的生命線”與以往相比得到了鞏固與發展;軍隊的數量“補充了”,紀律“改良了”,戰斗力“提高了”,政治工作“開始進行了”,作戰的戰略“有大的進步”;在政治方面除了加強民族團結以外,民眾運動也“有了較大的開展”;在文化方面,在干部學校、干部訓練班、國防教育、抗戰宣傳的綜合作用下,革命文化“正在涌現”。同時,文章還分析了一年來日方“新的困難與大的退步”,具體表現在軍事行動、財政經濟、鎮壓失效以及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四個方面。盡管有敵退我進的兩相對比,但是中國革命并不會馬上勝利,原因主要有三條:一是日本的實力“比較強悍”,其所遭遇的困難暫時還不能讓其停止繼續進攻;二是中國取得的進步還遠不足以滿足戰爭的需要;三是雖然中國具有較為有利的國際地位,但這并不足以進入戰略反攻階段。吳亮平分條縷析,既加強群眾的抗日信心,又批駁了速勝論的觀點。因此,吳亮平強調持久戰的重要性,指出應當“從持久戰中”取得最后的勝利。

(三)闡釋黨的建設思想

1.闡釋黨的政治建設思想

吳亮平認為,不僅干部自身要提高政治警覺,并且干部還應當對群眾開展政治教育,使之提高斗爭的自覺性。譬如在游擊隊中,需要加強對游擊隊員的政治教育,使游擊隊員既能理解黨的政策和主張,又能發動和組織群眾。在對待富農時,應當用共產主義來教育他們、武裝他們,提高他們的政治覺悟。在對待工人時,也要用共產主義來教育他們、改造他們,工人階級不僅需要對別的階級進行改造,也需要“在革命火爐中改造自己”,使其組織原則和覺悟得以提升。

2.闡釋黨的思想建設思想

第一,闡釋黨的道德觀。中國共產黨的道德具有共產主義特征。吳亮平為使人民群眾更好地理解中國共產黨的道德觀,將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核心觀點結合起來。他指出,中國共產黨是“最有道德”的革命政黨,雖站在共產主義的立場上,卻并未摒棄中華優良傳統美德,而是對其進行切實地繼承和發揚,“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廉、恥、節”這些傳統美德并不只是中國共產黨粉飾門面的夸夸其談,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和解放的事業中無時無刻不秉持著這些道德原則。

第二,闡釋理論聯系實際的思想。吳亮平認為,理論和策略都不能建構于空想之上,而是應當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適時調整。吳亮平關注對于富農的策略問題,認為對于富農的策略應當因時而變、因勢而變。目前農村中的主要敵人是地主階級,如果此時對于富農的斗爭加緊,則會促使富農堅定地站在地主階級的一邊,加大革命的阻力。吳亮平認為革命斗爭所需要的時間是比較長的,在此期間,革命形勢并不會無所變化,而是可能時而低落,時而高漲。在面對新的革命形勢和革命環境時,革命的“口號與斗爭方式”都需要迅速完成新舊交替。策略是為實現革命戰略而制定的短期內的行動方針,因此可以根據革命形勢的高漲或低落“有幾次的改變”。

3.闡釋黨的組織建設思想

在黨的組織建設工作中,干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吳亮平認為,黨要領導群眾開展斗爭,其“基本的一環”就在于干部能夠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主張具有深刻的理解。在《把干部教育列到黨的主要工作中來》一文中,吳亮平首先批駁了忽視干部教育的觀點,對“忙得很,沒有時間來學習”“不懂理論”“與其空談理論,還不如多做些實際工作”等忽視干部教育的理由作了逐條批駁,強調干部教育的重要性。其次,吳亮平強調組織學習的重要性,他認為干部教育工作開展不好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沒能“正確的適當的組織學習”。他指出組織學習應當具有針對性,根據文化水平的差異,不同級別的干部具有不同的組織學習方式,譬如省一級的干部可以組成馬克思主義研究分會,縣一級的干部和紅軍可以組織政治討論會,由于區鄉兩級的干部受到自身文化程度的制約,因此需要由省縣有計劃地為他們開辦訓練班。在此文中,吳亮平還強調開展反對公式化條文化的斗爭,在實際生活中、思想斗爭中教育干部。

吳亮平以筆為媒,積極撰文闡釋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相關理論,多維度闡釋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其文章發表以后在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中產生了不小的反響,從而推進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

[注釋]

①吳允中.懷念吳亮平同志[J].江西社會科學,1987(06):16-17.

②列寧選集(第1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4.

③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M].吳黎平 譯.1938年.

④雍桂良等.吳亮平傳[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

⑤賀敬之詩選[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1984:271.

⑥列寧選集(第1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

⑦吳亮平文集(上)[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9:433.

⑧艾思奇,吳黎平.唯物史觀[M].解放社,1939:15.

⑨李今山主編.常青的《大眾哲學》[M].北京:紅旗出版社,2002:33.

⑩亮平.把干部教育列到黨的主要工作中來.黨的工作,1936年第12期.

?吳介民.延安馬列學院回憶錄[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95.

???吳冷西.懷念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吳亮平老師[J].理論月刊,1986(11):22-24.

?亮平.再論舊的形式新的內容.黨的工作,1937年第27期.

?亮平.論改變對富農策略的問題.斗爭(西北版),1935年第79期.

?亮平.斥葉青張滌非任一黎學稼諸托洛斯基派.解放,1937年第3期.

?黎平.我們對于國民經濟建設運動的意見.解放,1937年第6期.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編.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13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4.

?亮平.論陜甘蘇區的工會工作.斗爭(西北版),1936年第99期.

吳亮平文集(上)[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9:122.

吳亮平文集(上)[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9:188.

吳亮平文集(上)[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9:189.

亮平.論陜甘蘇區的工會工作.斗爭(西北版),1936年第99期.

黎平.中國共產黨與道德,《解放》第71期,1939.05.

亮平.論改變對付富農策略的問題.斗爭(西北版),1935年第79期.

吳亮平文集(上)[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9:123.

[參考文獻]

[1]列寧選集(第1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M].吳黎平 譯.1938.

[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編.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13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4]雍桂良等.吳亮平傳[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

[5]吳亮平文集(上)[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9.

[6]賀敬之詩選[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1984.

[7]艾思奇,吳黎平.唯物史觀[M].解放社,1939.

[8]李今山主編.常青的《大眾哲學》[M].北京:紅旗出版社,2002.

[9]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為馬克思逝世五十周年紀念告民眾書[M].紅旗周報,1933-3-8.

[10]吳介民.延安馬列學院回憶錄[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

[11]亮平.再論舊的形式新的內容.黨的工作,1937年第27期.

[12]亮平.論改變對富農策略的問題.斗爭(西北版),1935年第79期.

[13]亮平.斥葉青張滌非任一黎學稼諸托洛斯基派.解放,1937年第3期.

[14]黎平.我們對于國民經濟建設運動的意見.解放,1937年第6期.

[15]亮平.論陜甘蘇區的工會工作.斗爭(西北版),1936年第99期.

[16]黎平.中國共產黨與道德.解放,1939年第71期.

[17]吳允中.懷念吳亮平同志[J].江西社會科學.1987(06):16-17.

[18]吳冷西.懷念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吳亮平老師[J].理論月刊,1986(11):22-24.

[19]張亞男,劉歡.延安時期吳亮平對黨的宣傳思想工作之貢獻——以《解放》周刊為中心的考察[J].西部學刊,2022(07):103-107.

[20]戴小江.延安時期吳亮平與馬列著作的翻譯宣傳[J].蘭臺世界,2015(25):21-22.

[21]張亞男.延安時期吳亮平對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貢獻研究[D].延安大學,2022.

[22]王方玲.吳亮平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1929—1945)[D].華東師范大學,2021.

[23]高赫男.吳亮平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研究(1925—1949)[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8.

猜你喜歡
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基本原理貢獻
中國共產黨百年偉大貢獻
為加快“三個努力建成”作出人大新貢獻
發展經濟學基本原理
人臉識別技術的基本原理與應用
貢獻榜
農村文化事業建設要抓住哪幾個關鍵點
“互聯網+”條件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路徑研究
新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與思想政治教育實現的途徑
UPS電源的基本原理與維護
論韻律文體學的基本原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