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質量檢測技術現狀與發展探討

2023-09-16 17:04郭慧
食品安全導刊 2023年8期
關鍵詞:發展策略現狀問題

郭慧

摘 要:食品質量檢測技術是保障公眾健康和推動食品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目前仍存在許多食品安全問題,如化學物質殘留等,這些問題對公眾健康構成了潛在威脅。因此,探究食品質量檢測技術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對更好地保障公眾健康和推進食品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意義。本文綜述了當前食品質量檢測技術及其發展策略,以期為食品質量檢測技術的未來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食品質量檢測;現狀;問題;發展策略

Abstract: Food quality testing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ensure public health and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food industry. There are still many food safety issues, such as chemical residue, which pose a potential threat to public health. Therefore, exploring the curr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food quality testing technology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better safeguarding public health and 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food industry.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urrent food quality testing technology and its development strategies, with the aim of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food quality testing technology.

Keywords: food quality detection; current situation; ques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食品安全是全球關注的重要議題之一。食品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如農藥殘留、重金屬污染、細菌感染等,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因此,確保食品質量與安全對于保障公眾的健康和社會的穩定至關重要。隨著食品生產和供應鏈的復雜化,以及新型食品安全問題的出現,傳統的食品質量檢測方法已經無法滿足實際需求。因此,開發先進、高效、準確的食品質量檢測技術成為當今的迫切需求。這些技術不僅需要具備高靈敏度和高特異性,還需要快速、可靠且有經濟性[1]。

1 食品檢測技術現狀

食品檢測技術是保障食品質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食品檢測技術已經涵蓋了多個領域和方法,以確保食品中的有害物質和污染物能被及時發現。這些技術在提高食品質量和安全性、減少食品安全風險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的食品檢測技術仍存在諸多缺點,如檢測能力受限、檢測速度受限、實時監測困難等,需要進一步發展和改進。

1.1 色譜學方法

色譜學方法在食品檢測中有著廣泛應用。常見的色譜學方法包括氣相色譜(Gas Chromatography,GC)、高效液相色譜(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和液相色譜(Liquid Chromatography,LC)等。這些方法可以對食品中的化學成分和殘留物進行分離、識別和測定,具有高靈敏度、高分辨率、高準確性等優點。近年來,色譜聯用技術的發展也為食品檢測提供了更多手段,如氣相色譜-質譜聯用(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ry,GC-MS)、液相色譜-質譜聯用(Liquid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LC-MS)等。色譜學方法檢測成本較高,并且在樣品制備和儀器操作上需要專業知識,因此其應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1.2 生物學方法

生物學方法在食品檢測中起著重要作用。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實時熒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PCR)等分子生物學方法在檢測微生物污染和轉基因食品等方面有著廣泛應用。另外,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也被廣泛用于檢測食品中的有害物質和過敏原等。這些生物學方法具有高靈敏度、高特異性、快速準確等優點,可以對樣品中成分進行定量和鑒別。但是,生物學方法需要針對不同的食品種類和污染物設計專門的試劑盒,并且在樣品前處理和放大反應等方面存在潛在問題。

1.3 光譜學方法

光譜學方法是一種快速和無損的食品分析技術,包括近紅外光譜、拉曼光譜和紅外光譜等方法。這些方法可以用于檢測食品中的成分和污染物,不需要復雜的樣品處理步驟,具有快速、準確和無污染的優點。然而,光譜學方法在實踐中仍存在局限性,如樣品透明度較差時的檢測誤差、儀器價格昂貴等問題[2]。

2 當前食品檢測技術存在的問題

2.1 檢測能力受限

一些針對新型食品安全問題的檢測方法仍處于研發階段。隨著科技的進步和食品行業的變革,新型食品安全問題不斷涌現,如農藥混合殘留等。針對這些新型問題,需要開發和優化相應的檢測方法,以滿足食品質量和安全的需求。然而,對于某些新型問題,目前的檢測方法可能還沒有得到廣泛應用,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改進。

不同類型的食品樣品在檢測過程中可能存在復雜的基質干擾問題。食品樣品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使其檢測過程中容易受到其他成分的干擾,從而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開發適用于不同食品樣品的檢測方法,并進行樣品前處理等步驟,以減少干擾。

2.2 檢測速度受限

當前的食品檢測方法通常需要較長的時間完成分析和結果的生成,導致了食品流通和市場監管的延遲。①傳統的食品檢測方法通常需要復雜的樣品前處理和實驗步驟,如樣品提取、純化等。這些步驟需要較長的時間完成,從而導致整個檢測過程變慢。一些檢測方法還需要在實驗室進行,需要專業設備和人員,增加了時間和資源的消耗成本。②快速檢測技術的應用還面臨一些難點。某些快速檢測技術需要進行樣品前處理和檢測儀器的調試和校準,這些步驟會耗費比常規檢測更多的時間。③在檢測過程中,某些快速檢測方法如果操作不當或者樣品準備不充分,可能會影響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長時間的檢測不僅延遲了食品流通的速度,還可能導致問題的迅速擴散和食品安全風險的增加。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研究和開發更加快速和高效的食品檢測方法,以縮短檢測時間并提高食品流通的效率。這樣可以實現快速的食品質量監測和及時的食品安全預警,從而更好地保障公眾的健康和食品安全。

2.3 實時監測困難

實時監測可以及時發現食品中的有害物質和污染物,從而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護公眾健康。然而,當前的食品檢測技術在實時監測方面存在短板。許多傳統的食品檢測方法需要較長的分析時間,無法滿足實時監測的需求。這些方法通常需要將食品樣品送回實驗室進行分析,從采樣到結果生成可能需要數小時,甚至數天。這樣的延遲使得在食品流通和供應鏈中實時監測變得困難,無法及時發現和解決潛在的食品安全問題。此外,實時監測需要建立高效的監測系統和技術平臺[3]。這需要監測設備和傳感器的支持,實時采集食品樣品的信息,并將數據傳輸到監測中心進行分析和處理。

2.4 新型食品安全問題

隨著科技和食品行業的不斷發展,新型食品安全問題不斷涌現,給食品檢測技術帶來了新的挑戰。這些新型食品安全問題涉及轉基因食品、農藥混合殘留、食品添加劑合規性等諸多方面。對于新型食品安全問題,成熟和可靠的檢測方法相對缺乏。例如,轉基因食品的檢測需要準確識別和鑒定食品中的轉基因成分,但目前的檢測方法可能還沒有達到足夠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新型食品安全問題通常呈現出多樣性和復雜性,需要綜合多種技術和方法進行綜合分析和檢測。這要求不同領域的專家和研究人員之間進行合作和交流,共同解決這些問題。因此,加強國際合作和信息共享是應對新型食品安全問題的必要條件。

3 檢測技術發展策略

3.1 推動研發新的檢測方法和技術

推動研發新的檢測方法和技術是一項重要策略。通過不斷創新和改進,可以提高檢測的準確性、靈敏度和速度,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食品質量和安全需求。

(1)在食品檢測領域加強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借助先進的技術手段,如生物技術、納米技術和光譜技術等,開發新的檢測方法和技術,提高食品樣品的分析和檢測效率。例如,利用基因測序和PCR技術可以更準確地檢測轉基因成分,納米材料和納米傳感器可以提高檢測的靈敏度,光譜技術可以快速分析食品的成分和質量。

(2)注重跨學科合作,促進不同領域的專家和研究人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食品檢測問題常常涉及食品科學、化學、生物學、工程學等多個學科領域。通過跨學科的合作,可以共同探索和應用新的檢測方法和技術,解決食品檢測中的難題,提高檢測的精確性和可靠性。

(3)加強政府和產業界的支持和投入。政府可以提供資金投入、政策引導和法規制定等方面的支持,鼓勵和推動科研機構和企業在食品檢測技術領域的創新和發展。產業界可以積極參與研發合作,將新技術應用于實際生產中,推動食品檢測技術的轉化和商業化。

3.2 發展便攜式檢測設備及快速檢測方法

發展便攜式檢測設備及快速檢測方法是提高檢測效率和實時性的一項關鍵策略。發展便攜式檢測設備是提高檢測速度的關鍵。傳統的食品檢測方法通常需要將食品樣品送回實驗室進行分析,這個過程需要消耗較多時間和資源。而便攜式檢測設備可以將檢測過程直接移至實地或生產現場,減少樣品的處理和運輸時間,從而提高檢測的速度和實時性。這些設備通常具有小型化、高靈敏度和便捷操作等特點,能夠快速獲得食品樣品的檢測結果。發展快速檢測方法還可以縮短檢測的時間[4]??焖贆z測方法通常采用簡化的操作步驟和分析技術,能夠在短時間內得到準確的檢測結果。例如,免疫層析法、快速PCR技術、光譜分析等。

3.3 建立實時監測預警系統

(1)利用大數據分析食品安全信息可以發現和預測食品安全問題。通過收集和整合大量的食品相關數據,包括生產環節、供應鏈、銷售渠道以及消費者反饋等信息,可以建立完整的食品安全數據庫。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可以挖掘其中的關聯性和規律,識別出食品安全問題的潛在風險因素,并進行風險評估和預測。監管部門和企業可以及時采取措施,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

(2)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實現食品檢測的自動化和智能化。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對大量的食品樣本進行分析和識別,快速判斷其安全性和質量。利用機器學習算法和圖像識別技術,自動檢測食品樣品中的污染物、致病菌和其他的有害物質。此外,人工智能技術還可以輔助制定食品安全標準和監管政策,提高監管的精確性和效率。

(3)建立實時監測預警系統需要完善數據采集和共享機制。相關機構和企業應加強數據的采集、整合和共享,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及時性。此外,需要建立合適的數據存儲和處理平臺,以支持大規模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的應用[5]。

4 結語

推動研發新的檢測方法和技術是檢測技術發展的關鍵,這需要加大對食品檢測技術研究的投入,培養專業人才,加強與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合作。發展便攜式檢測設備及快速檢測方法也是一個重要的方向,可以提高檢測的便捷性和效率,滿足實際應用的需要。結合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建立實時監測預警系統可以提升食品檢測的準確性和實時性,有助于及早發現和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此外,加強國際合作和信息共享十分重要,可以促進技術交流與合作,提高全球食品安全監測能力。

食品質量檢測技術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持續投入。在未來的研究和實踐中,需進一步加強技術創新和標準制定,建立完善的檢測體系和監管機制,加強食品安全意識和培訓,形成多方合力,共同提升食品質量和安全水平。通過持續的研究和努力,食品質量檢測技術將不斷提升,切實保障食品安全。

參考文獻

[1]劉麗環.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在保障食品質量安全中的作用[J].食品界,2023(4):62-64.

[2]王娜,李莎莎,張穎.試析標準化在食品質量安全管理中的意義[J].中國標準化,2023(10):313-317.

[3]董瑞勇.檢測技術在食品質量控制中的實踐探討[J].現代食品,2022,28(11):28-30.

[4]郭茜.食品質量安全監測及監督工作要點研究[J].現代食品,2023,29(3):154-156.

[5]狄琳娜,穆雨欣.完善我國進口食品安全風險預警體系研究[J].價格理論與實踐,2022(7):56-59.

猜你喜歡
發展策略現狀問題
體育旅游產業的特征及發展策略探討
在線視頻用戶付費的商業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識,促進學生體育競技能力發展
淺談我國電視真人秀節目存在的問題及發展策略
職業高中語文學科學習現狀及對策研究
語文課堂寫字指導的現狀及應對策略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技術的現狀與發展分析
我國建筑安裝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構建與實施的措施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