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游戲化下的幼兒音樂教學研究

2023-09-19 19:14吳艷婷
教育界·A 2023年23期
關鍵詞:課程游戲化音樂教學幼兒教育

【摘要】文章基于課程游戲化思想,從類型、內容、作用這三個角度入手,探討優化幼兒音樂教學課程的策略。在類型設計上,教師要結合幼兒的認知特點設計模仿游戲、表演游戲、競爭游戲等不同的音樂游戲;在教學內容上,可以安排說唱歌謠、創意演奏、律動等創新活動內容;在調整策略方面,可以采用情境演繹、生活聯動、親子活動等有助于幼兒人格養成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課程游戲化;音樂教學;幼兒教育

作者簡介:吳艷婷(1993—),女,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盛澤實驗幼兒園。

課程游戲化指的是將幼兒游戲納入課程設計中,根據幼兒的興趣和身心發展規律設定教育目標,幫助、支持和引導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活動中,學習知識技能,發展個性。在幼兒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基于課程游戲化思想,將有趣的游戲融入音樂課程中,激發幼兒對音樂知識的好奇心,培養他們的審美感知能力,這樣就能有效構筑游戲化音樂課程,提升教學效果。

一、基于認知特點,談幼兒音樂游戲的類型

(一)模仿游戲,感受科學發聲

通俗來說,課程游戲化就是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激發學習興趣,學習知識技能。教師設計課程時,要充分考慮幼兒的認知特點,利用他們形象思維能力強、表現力豐富、好勝心強等特點,設計不同類型的音樂游戲,提高他們的參與度。模仿游戲是一種常見的音樂類游戲。教師可以讓幼兒模仿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動作,從而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

教師可以將科學的發聲技巧巧妙地融入照鏡子、啃蘋果、打哈欠這三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動作中,組織別樣的游戲活動。在游戲“照鏡子”中,教師首先要為幼兒展示科學的發聲方法,讓他們觀察口部動作的特點,然后對著鏡子模仿這些動作。同時,教師還要提醒幼兒注意雙臂自然彎曲,不歪脖子,不聳肩,在吸氣的時候可以適當挺胸,呼氣的時候含胸。在游戲“啃蘋果”中,教師可以讓幼兒回憶生活中吃蘋果的經歷,模仿咬蘋果的動作,張開嘴巴,面部肌肉向耳朵方向舒展開。這樣能幫助幼兒打開口咽部,形成共鳴腔。在游戲“打哈欠”中,幼兒要模仿打哈欠的動作,形成口鼻、咽喉、頭腔的多部位共鳴。

這幾個小游戲都能讓幼兒感受科學的發聲技巧。對于理解能力有限的幼兒來說,如果教師直接講解喉部、胸腔結構,灌輸科學發聲的方法,反而不利于幼兒理解。所以,教師不妨設計模仿游戲,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學會科學發聲。

(二)表演游戲,體驗藝術之美

結合大部分幼兒模仿能力強、表現欲強的特點,教師可以設計表演游戲,讓幼兒演繹音樂作品,與主人公形成共鳴,從而體驗藝術之美。

比如,筆者基于《糖果仙子之舞》設計了一個表演游戲活動,先創設游戲背景:“一個小女孩在夢境中來到了糖果山,她遇到了鼠王和糖果們,經歷了它們的大戰。小朋友們,你們能想象當時的場景嗎,能不能將它展現出來呢?”接著,筆者給幼兒分發糖果,讓他們拿著糖果,想象自己是糖果精靈,伴隨著音樂聲舞動起來。扮演小老鼠的幼兒要模仿老鼠的動作特點;扮演小女孩的幼兒則要手拿仙女棒,思考自己應該幫助哪一方,具體要如何做。

接下來,筆者再播放樂曲,讓幼兒重點賞析。這首樂曲的主旋律是鋼片琴清脆的聲音,節奏感很強,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想象自己是小木偶,嘗試演繹出木偶走路的樣子。樂曲B段末尾有一連串快速的如同風鈴一般的聲音,如同仙子出場一般,教師可以讓幼兒演繹仙子從天而降的場景。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對幼兒藝術領域提出了“感受和欣賞”“表現與創造”這兩點發展目標。教師可以通過表演游戲,讓幼兒在欣賞的基礎上試著將自己的審美感悟表現出來。

(三)競爭游戲,發展思維品質

基于幼兒的好勝心,教師還可以設計競爭游戲,組織他們參與其中,提升他們的思維敏捷度和推理判斷能力。

筆者設計了和節拍有關的游戲,將幼兒劃分成多個小組,將不同節拍的音樂片段播放給幼兒聽,讓他們圍成圈子,圍著椅子轉,中間的椅子數量要比幼兒的人數少一把。在轉圈的過程中,幼兒要伴隨音樂節拍做出動作。如模仿魚兒游動的姿勢,模仿小鳥拍打翅膀的動作等。當音樂聲停下的時候,幼兒要搶奪中間的椅子,誰沒有搶到,就出局。

游戲中,筆者觀察幼兒的節拍和動作,進行及時引導,并讓他們觀察同伴的動作,指出和糾正同伴的錯誤。當所有幼兒都能正確地打節拍之后,才能進入下一步“搶椅子”的環節。游戲結束后,筆者組織幼兒探討,說說自己剛才一共聽到了哪些不同的節奏,它們的特點是什么,并嘗試還原這些音樂節奏。

通過該游戲,幼兒提升了審美感知素養和音樂實踐能力,思維敏捷度也相應地提高了。競爭游戲能讓幼兒感受音樂帶來的愉悅感和刺激性,在此基礎上學習節奏節拍等音樂知識,幼兒的感受更真切,印象更深刻。

二、聚焦指南要求,談幼兒音樂游戲的內容

(一)說唱歌謠,認識節拍節奏

《指南》指出,教師要經常和幼兒一起唱歌、表演,和他們共同分享藝術活動的樂趣。音樂學習的內容包括節奏節拍、樂器演奏、舞蹈動作等。教師要基于《指南》的要求,用課程游戲化的方式,將音樂知識融入日常游戲中,豐富課程內容。

教師可以設計說唱歌謠活動,和幼兒一起演唱,讓他們更好地認識節拍節奏?!缎⊥貌藞@》這首歌中有一段說唱:“吃掉了蘿卜,啊嗚啊嗚啊嗚啊嗚?!苯處熆梢越o幼兒展示兔子吃青菜的動畫,讓他們模仿兔子的動作。然后,給幼兒分發各種不同形狀的蔬菜卡片,不同的蔬菜卡片代表不同的節奏。如“青菜”代表1/4拍,“蘿卜”代表4/4拍,“卷心菜”代表3/4拍等。教師不必要求幼兒了解這些節拍的具體含義,只需要讓他們了解說唱方法和各種蔬菜卡片對應的動作即可。

游戲開始后,教師出示某張卡片,幼兒要快速對應自己手中的卡片,有相同卡片的幼兒要模仿兔子吃青菜的動作,配上“吃掉了蘿卜(青菜/卷心菜),啊嗚啊嗚啊嗚啊嗚”的說唱,并確保說唱的節奏和節拍是正確的。

幼兒對于音樂的音響、節奏等音樂要素的敏感度很高,教師可通過設計說唱歌謠等游戲活動,讓幼兒正確認識節拍節奏。

(二)創意演奏,熟悉常見樂器

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參與創意演奏活動,將活動分為身體樂器、打擊樂器、創意演奏三個環節,讓他們在自由、輕松的活動氛圍中初步了解各種常見的打擊樂器。

在“身體樂器”環節,教師可以給幼兒展示某種節奏的圖譜,讓他們拍打自己的身體部位,展現出該節奏型。等幼兒熟悉節奏后,教師可以讓幼兒兩人為一組,創意表現,用相互拍打對方身體的方式展現節奏特點。在“打擊樂器”環節,教師可以給幼兒分發各種打擊樂器,如鈴鐺、三角鐵、手鼓等,讓他們自由敲擊,并對比樂器的音色,探討其中的不同之處,再運用這些樂器展現此前的節奏型,看看哪個小組的表現最好。

在“創意演奏”環節,教師可以安排小組幼兒用樂器展現生活中各種常見事物的節奏。如可以展現鐘表敲擊的聲音、暴雨沖刷窗戶的聲音、火車碾壓鐵軌的聲音等。教師可以先給幼兒展示鑼鼓、鈴鐺等這些簡單的打擊樂器的使用技巧,再引導他們初步了解電子琴等彈奏樂器,給予他們自由探索、自由發揮的空間,進一步激發幼兒對樂器的好奇心。

(三)融合律動,掌握簡單舞步

《指南》認為,教師要欣賞和回應幼兒的哼哼唱唱、模仿表演等自發的藝術活動,贊賞其獨特的表現方式。教師可以結合這一要求,設計音樂游戲,讓幼兒隨著音樂隨意律動、吟唱,指導其掌握簡單的舞步。

教師可播放不同節奏的音樂,并將不同的舞步和各種小動物的動作結合起來,讓幼兒想象自己在動物園里學習這些舞步。比如,將小碎步和歡快的小雞結合在一起,引導幼兒伴隨音樂微微彎曲膝蓋,腳掌著地,快速交替前進,雙手做出小雞揮舞翅膀的動作。這類舞步適合配上節奏歡快、輕松的音樂。

又如,將蹦跳步和優雅的天鵝結合在一起,幼兒要先兩腳并攏,一拍一次,前腳掌著地跳躍,起跳時,膝蓋微微彎曲,落地時,單腳著地,雙手前后伸展開,做出天鵝展翅的動作。模仿調皮的小馬時,則可以結合后踢步這個動作,幼兒要將雙手向前方平伸,做出騎馬的姿勢,腳面盡力繃直,兩腳均勻交替后踢,身體微微前傾,做出小馬歡騰跳躍的姿勢。這樣一來,動物模仿游戲和舞步學習融合起來,能大大提升幼兒的學習效率。

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大凡健康的兒童,無論是游戲、散步或學習,他們本能地都愛唱歌,表現出音樂的律動?!庇纱丝梢?,律動是幼兒的本能,教師要利用好這點,讓他們參與舞蹈游戲,從簡單的律動開始,逐步向創意舞蹈設計邁進。

三、指向人格養成,談幼兒音樂游戲的作用

(一)音樂引導,舒緩幼兒情緒

《指南》認為,幼兒階段是奠定健全人格基礎的重要階段。因此,在幼兒音樂課程游戲化的設計過程中,教師不能只將目光放在音樂知識和技巧的傳授上,還要重視音樂對幼兒思想情感和精神品質的影響,發揮音樂的感化作用,舒緩幼兒情緒。在開展游戲時,教師可以通過播放優美的音樂來緩解幼兒的情緒,使其感受音樂之美。

當幼兒和同伴發生矛盾,甚至出現爭吵、打鬧等情況時,教師可以給他們播放優美、舒緩的音樂,并配合展示美妙的風景圖片。在此基礎上,教師可引導幼兒反思自己此前的行為,說說發生矛盾的前因后果,調和幼兒之間的關系,化解幼兒之間的矛盾。

比如,某一次,有一名幼兒在傾聽音樂后明顯緩解了煩躁的情緒,伴隨著悠揚的鋼琴聲,他反思此前的行為,發現自己不但沒有和同伴分享玩具,還推了對方,故此導致兩人產生矛盾。他反省了自己的行為,懂得了分享和友誼的重要性。在音樂聲中,幼兒體會到了音樂作品中蘊藏的情緒,同時也借助音樂緩解了緊張、焦慮的情緒問題,調節了和同伴的關系。

(二)聯系生活,開展勞動教育

教師可以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讓他們在音樂聲中感知勞動的樂趣?!斗鬯⒔场贰对孕洹贰犊鞓返男∧窘场贰督ㄖと恕返榷际呛蛣趧佑嘘P的兒童歌曲,教師可以將其融入角色扮演活動中,開展音樂游戲活動。

首先,教師讓幼兒自由選擇粉刷匠、園丁、木匠、建筑工人等角色,選擇相同角色的幼兒組成一個小組。其次,給不同小組的幼兒播放相應的歌曲,引導他們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模仿該職業最具有代表性的動作,伴隨著音樂律動起來,演繹勞動者的風采。最后,教師鼓勵幼兒互動討論,分享自己的感受。如有一名幼兒發現展現勞動場景的歌曲大多是歡樂的,節奏很歡快,說明勞動讓人快樂。教師再啟發他們思考,勞動那么辛苦,為什么勞動者還會那么快樂。幼兒認為,勞動能創造財富,能幫助他人,所以勞動者雖然身體很累,但是內心卻十分快樂。

結合音樂作品體會各種職業的勞動狀態,能激發幼兒的想象力,讓他們認識到勞動是光榮的,從而增強他們的勞動意識。

(三)親子互動,達到知行合一

課程游戲化設計并不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環節,教師還要將其拓展到課外,組織幼兒和家長一起開展音樂親子活動。在活動中,幼兒要和家長分享感受,這樣就起到了知行合一的效果。

教師要聯系家長,讓他們認識到親子活動的重要性。家長要在家中配合開展“日常音樂親子活動”和“節假日特定音樂活動”這兩個系列課程。在“日常音樂親子活動”中,所有家庭成員要合作演唱一首歌曲,作為早上起床時的鬧鐘,讓幼兒在家人的歌聲中醒來,開始一天的生活。此外,他們還要一起挑選每天的晚餐音樂,一邊欣賞音樂,一邊吃晚飯。每天晚上臨睡前,家長還可以組織“每日一歌”活動,與幼兒一同欣賞一首歌曲,分享賞析感受。

針對“節假日特定音樂活動”,家長在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重陽節等節日期間,要挑選符合節日氣氛的音樂作品,和幼兒一起欣賞;還要伴隨音樂,為幼兒講述各個節日的風俗習慣,和幼兒一起開展揉元宵、包粽子等節令活動。這些活動能讓幼兒在音樂氛圍中了解傳統文化,參與民俗活動,感受到音樂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結語

課程游戲化的本質在于通過“玩”讓幼兒增長見識,提升個人能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開展幼兒音樂教學時,教師要基于幼兒的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設計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的音樂核心素養的游戲活動,培養他們感受、欣賞、表現、創造音樂的能力,健全幼兒的人格。

【參考文獻】

[1]劉芳.關于幼兒音樂教學中師幼互動的意義探索[J].黃河之聲,2019(7):109.

猜你喜歡
課程游戲化音樂教學幼兒教育
關于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思考
一日活動中課程游戲化的探索與反思
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多媒體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應用
音樂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淺析
如何有效利用游戲實施班級管理
音樂與科學有效整合的研究
中等專業學校音樂欣賞教學研究
幼兒教育中美術與科學整合的研究
內化外來資源開辟幼兒教育新途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