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逆向設計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探究

2023-09-20 09:24汪佳子
中小學教學研究 2023年4期
關鍵詞:逆向設計單元整體教學一體化

摘 要 基于逆向設計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發揮單元教學設計的“逆向性”優勢,倡導以學生為中心,以目標為起點,以評估為先導,設計序列化的單元整體教學活動,以此提升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促進課程育人目標的落實。結合教學實例,闡述基于逆向設計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路徑:目標素養化,明確素養導向的學習目標;評價可視化,確定合適的學習評估證據;活動序列化,設計以生為本的學習活動。

關鍵詞 逆向設計 單元整體教學 “教—學—評”一體化

作者簡介:汪佳子(1984— ),女,江蘇東臺人,江蘇省東臺市教師發展中心一級教師,碩士,研究方向:小學英語教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重點課題“逆向設計模式在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中的應用研究”(課題編號:C-b/2021/02/7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標》)明確提出“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理念與“加強單元教學整體性”的教學建議,為提升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指明了新的路徑。但實踐中仍存在教學目標套用“核心素養”,教學評價使用“紙筆測試”,課時教學活動“各自為營”,目標、評價與活動“三者孤立”等格式化照搬理念模式的現象。逆向設計倡導以學生為中心,重視課程教學和單元主題,能夠保證“教—學—評”的一致性,符合《課標》的理念與要求,轉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與策略,為教育教學提出新的視角和觀念[1]。因此,筆者嘗試開展基于逆向設計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以期解決如何確立合理的單元教學目標,如何進行精準評價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如何設計與目標、評價相匹配的序列化教學活動等問題。

一、基于逆向設計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內涵與價值

(一)概念內涵

基于逆向設計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是圍繞單元整體教學理念,以小學英語教材既定單元為模塊,以學情分析為起點,進行單元整體教學決策,確定單元主題與單元教學目標;進而,根據教學目標選擇評價方式,確定評價標準,以評估為先導,選擇并實施與單元整體目標相匹配的評價任務;最后,選定合適的學習資源與指導方式,設計出整體、連貫、有效的教學活動。

(二)價值特征

基于逆向設計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實踐是對目標素養化、評價可視化、活動序列化的有益探索。首先,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針對可預見的學習結果挖掘學生學習取向,從思維方式、語言技能、情感態度等方面入手,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對學生英語學習的支持度與發展度;其次,堅持以終為始,應用“目標—評價—活動”的教學設計思路,提倡全程性學習評價,有效推進“教—學—評”一體化;最后,倡導理解為先,關注單元教學的整體連續性,創設有層次的、序列化的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度理解、建構、應用及遷移,進而實現小學英語學科育人的教學目標。

二、基于逆向設計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路徑

本文以譯林《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3 A Healthy Diet單元教學設計為例,闡述如何按“目標素養化,明確素養導向的學習目標;評價可視化,確定合適的學習評估證據;活動序列化,設計以生為本的學習活動”的路徑,依次開展基于逆向設計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

(一)目標素養化,明確素養導向的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是基于逆向設計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起點,引領著教學與評價的規劃。教師需通過解析課標、研判學情、分析教材、提煉單元主題,初步確立單元教學目標。只有將“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習目標”,才能深達至學生學習的層面以指引和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2]。教師可不斷調適單元教學目標與學生二者間的匹配度,將單元教學目標轉譯成學生能理解的、內發的、可視的學習目標,讓學生清楚地知道“這趟學習列車的終點在哪兒”。

1.素養引領,確立要達成的目標。素養導向的學習目標需要教師兼顧學生共性與個性特征,應該具體、明確,且可達成、可測量。英語學科的獨特育人價值不僅在于學習一套新的語言符號系統,更在于“建立起知識學習與學生素養發育的意義聯結”[3]。本單元由七個板塊組成,以“健康飲食”為主題,主題語境是“人與自我”,對應的主題群是“生活與學習”。教師應基于六年級學生具體學情及《課標》要求,從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這四個表征維度統整單元目標。

本單元學習目標可設定為:(1)語言能力。圍繞健康飲食主題,進行簡單交流,描述自己的飲食安排,表達自己的健康飲食觀點,仿寫簡單的句子;(2)文化意識。認同健康飲食的意義,樹立健康飲食的觀念,養成科學飲食的習慣;了解不同飲食及其文化差異,樹立文化自信;(3)思維品質。初步具有健康飲食的問題意識;通過閱讀、交談或分享,了解個人及中西方的飲食差異,根據自身經驗與認知進行合理判斷;(4)學習能力。樂于傾聽、表達,愿意與他人分享自己的飲食;在與他人合作中,積極思考,反思和修正自己的飲食習慣。

2.理解為先,明晰要理解的意義。理解目標是指學生通過學習要理解的概念和意義,對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產生長遠影響的目標[4]。教師應根據單元內容,歸納學生預期需理解的目標,通過單元核心問題促進學生自主探究、深度理解與遷移所學。

本單元的預期理解可提煉為:理解健康飲食的構成,理解健康飲食的重要意義,理解中西方飲食差異背后的文化差異;核心問題:什么是健康飲食?為什么健康飲食很重要?我的飲食健康嗎?怎樣保持健康飲食?

3.知識為基,厘清要獲得的知識。語言學習不僅要圍繞語言這一符號體系展開,還要同步關注語言背后所承載的與立德樹人直接相關的主題和跨文化知識,以及隱含的態度和價值觀[5]。學生通過英語學習要獲得的知識包括語言知識與文化知識。

本單元的知識目標可設定為:(1)語言知識。一是語音知識:掌握字母組合ou在單詞中的讀音,借助拼讀規則正確拼讀單詞。二是詞匯知識:理解并初步運用healthy, diet, a little, a few, need, at a time, cola。三是語法知識:在語境中理解量詞a lot of, some, a few, a little的用法;在語境中運用量詞a lot of, some, a few, a little與可數名詞和不可數名詞的搭配。四是語篇知識:在飲食結構金字塔圖或餅狀圖的輔助下,正確理解語篇意義,圍繞“健康飲食”主題設計合理的食譜,進行口頭或書面表達。五是語用知識:結合生活實際,在具體語境中,分析討論自己或他人的飲食習慣是否合理,得體地表達自己的飲食觀點。(2)文化知識。掌握中西方早餐食物的差異及中西飲食文化差異。

4.能力為重,知曉要獲得的技能。通過英語學習,學生需獲得多種技能。學習策略作為一種外顯性學習技能,卻往往被忽略,《課標》中明確提出了學習策略的分級內容要求。同時,《課標》將語言技能劃分為理解性技能(聽、讀、看)與表達性技能(說、寫)。學習策略與語言技能均與單元主題息息相關,為學生素養目標的培養提供條件與支持。

本單元的技能目標包括:(1)語言技能。一是聽:能正確識別healthy, diet, a little, a few, need,at a time, cola等單元核心詞匯;能聽懂He has a lot of/some/...She eats a few/a little...等單元核心句型;能聽懂量詞a lot of, some, a few, a little與可數名詞和不可數名詞的搭配;能聽辨出ou在單詞中的正確發音。二是讀:能準確朗讀單元的核心詞匯與句型;能完整、連貫地朗讀教材中的語篇。三是看:能看懂、理解動畫、圖片、思維導圖等多模態資源中蘊含的意義。同時,在聽、讀、看過程中,理解、梳理、歸納主要內容,比較Story Time, Fun Time, Culture Time中不同人物、國家飲食的相似性與差異性,從不同視角認識飲食文化。四是說:能在思維導圖、圖片等支架的輔助下,簡單復述語篇;能圍繞“健康飲食”主題進行交流,表達自己的觀點;能正確說出字母組合ou在about, house, out等單詞中的發音。五是寫:能正確書寫本單元核心詞匯與核心句型;能以A Healthy Diet為題,借助飲食結構圖式,運用核心詞匯與句型,寫意思連貫的小語段。同時,在說、寫過程中,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式創造性地表達意義。(2)學習策略。能借助調查統計表、飲食結構金字塔圖或餅狀圖等工具歸納、整理所學內容;能通過同桌討論、小組合作、探究創作等方式積極參與單元學習實踐;能捕捉關鍵信息、歸納總結,進行自我評價與反思,形成自我知識建構。

(二)評價可視化,確定合適的學習評估證據

素養導向的學習目標,使學習評估證據的確定有據可依;先于學習活動規劃的評價設計,也使教師更加關注學習目標是否得以實現。評估證據能清晰地證明學生預期學習結果的達成度及學生對核心概念的理解度,教師則可依據評估證據適時診斷學習、提供反饋,讓學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登上的這趟學習列車是否到站”。

1.采用表現性任務群,關注評價的連續性。表現性任務是一種聚焦學以致用的綜合性活動,是期望學生真正能夠理解與應用知識技能,在融會貫通、創新的學習過程中掌握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本領[6]。本單元圍繞“健康飲食”主題設計單元表現性任務群,將制作《兒童健康飲食手冊》作為大單元的統領性表現性任務,并以《兒童健康飲食手冊》為評價任務的連續性載體,引導學生在分課時“課前、課中、課后”的學習過程中,逐步按項完善手冊信息。教師則實時收集學習評估證據,及時反饋學習情況,適時監測預期學習目標的達成度。單元主要表現性任務群(見圖1):

2.設計其他評估證據,關注評價的精準性。設計評估證據時,需對“證據的類型及其具體表征”進行綜合考量。教師可根據學習子目標,從評價證據、評價方式、評價標準三個維度設計評價量表,確保每一個學習子目標都有評價證據與之匹配,提升評價的精準性,例如,本單元第一課時(Story Time)中的一個子目標為“了解Mike與Yang Ling二人的飲食”,為檢測學習目標的達成度,可設計如下評價表(見表1),教師可根據子項目進行選擇。

課后,教師可通過評價量表的證據收集、整理與分析,掌握學生各子目標的達成情況,發揮評價的“靶向”作用,對各學習子目標的不同達成度,精準校正、調整后續教學。另外,教師提問、觀察、檢查學生作業、反思等持續性評價也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環節。

3.采用學生自我評價,關注評價的驅動性。學生自我評價對激發學習內驅力、提高學習效率及落實素養目標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伴隨式評價是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其關注學習活動與學習評價的同步性,有助于教師適時把握教學情況,便于學生了解自身學習情況,并作出相應的及時的調整,在教學中提高教與學的質量。

(1)伴隨式自評。貫穿學習全程的伴隨式自評與學生整個單元的學習活動相依相伴,堅持始終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評價活動,自覺建構新知,自發總結得失,自主調整改進。(2)階段性自評。通過階段性自評,教師既可及時掌握學生階段性學習情況,又能幫助學生形成對自身階段性學習的清楚認知。例如,教師可使用《譯林》小學英語教材中的Ticking Time板塊,供學生階段性自我評價。也可根據單元大任務設計單元自我評價表,鼓勵學生對單元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自我評估。本單元結合大任務——《兒童健康飲食手冊》的制作,從目標語言的運用、健康飲食的認知、健康飲食的態度等方面設計單元自我評價表(見表2):

學生自我評價后,教師收集學生單元自我評價表,對學生的自評信息進行梳理與分析,及時把握學生英語單元學習情況,適時對教學進行調整和改進。

(三)活動序列化,設計以生為本的學習活動

逆向設計建議關注學習體驗的“趣與效”,提倡教師在設計學習活動時,關注理解六維度(解釋、釋義、應用、洞察、移情、自知);同時,提出要素WHERETO,即以每一個字母為首拓展出學習設計所要強調的關鍵思考,其中W指學習方向和原因,H指吸引和保持,E1指探索和體驗,R指反思和修改,E2指評價,T指量身定制,O指有效組織[7]。經歷前兩個階段后,教師需充分考量逆向設計與單元整體教學的要求與特征,考慮如何始終保持學生視角,合理設計“以生為本”的序列化學習活動,實現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到遷移創新的進階,幫助學生找到抵達“這趟學習列車終點”的最佳路徑。

1.以學定學,激活學生素養生長的基本點。圍繞單元教學主題,教師需了解學生已有的相關知識儲備、需求與意愿,確定合適的學習活動,將學習活動的設計與學生素養生長的動態融合,使學習活動的內容、形式、評價等均符合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做到以學定學,讓學生真正站在課堂中央。例如,在實施本單元教學前,設計了以下活動(見表3):

2.為學而教,找準學生素養生長的拔節點。設計學習活動時,教師需需仔細思量本單元究竟讓學生學什么,研究文本解讀,研究主題凝練,研究習題取舍等,構建以學生的學為“軸心”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學習理解目標語言與主題意義,形成對單元大概念的基本認知,為學而教,讓學生的素養真正拔節向上。例如,在本單元教學時,設計了以下主要學習理解類教學活動(見表4):

3.順學而引,夯實學生素養生長的落腳點。教師需順應學生的學習規律,根據學生學習狀態與課堂生成,適時調整思路和方法,創設實踐應用與遷移創新的真實情境,聚焦學生的思維進階與學力的生長,引領學生智慧學習,親歷知識的建構,實現對預設學習活動的超越,做到順學而引,讓學生的素養真正落地生根。例如,本單元設計了以下主要應用、遷移類學習活動(見表5):

三、結語

基于逆向設計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轉變了傳統“教材、教法與教學活動”三者之間的邏輯順序,需要教師在單元教學實踐中,堅持學習目標的素養導向性,關注學生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協同發展;科學把握學習活動設計的單元整體性,關注教材單元各板塊之間、各學習活動之間的邏輯性、銜接性與統整性;著力貫徹“教—學—評”一體化的指導性,監控學生的學習過程,檢測教學活動的實際結果,并以此為根據指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反思,最終實現以評促學、以評促教[8]。

[參 考 文 獻]

[1]屈宸羽.基于逆向設計的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4M模式”研究[J].中小學教學研究,2021(1):47-52.

[2]曾文婕.從“教學目標”到“學習目標”:論學習為本課程的目標轉化原理[J].全球教育展望,2018,47(4):11-19.

[3]郭元祥,吳宏.論課程知識的本質屬性及其教學表達[J].課程·教材·教法.2018(8):43-49.

[4]趙鈺蓮,吳茜茜.通過“逆向設計”培養學生英語學科的思維品質[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9(7):3-8.

[5]王薔.全面和準確把握英語課程內容是落實課程目標的前提[J].英語學習,2022,(4):18-33.

[6]特蕾西K.希爾.設計與運用表現性任務:促進學生學習與評估[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9:143.

[7]威金斯,麥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第二版)[M].閆寒冰,宋雪蓮,賴平,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220.

[8]王薔,李亮.推動核心素養背景下英語課堂教—學—評一體化:意義、理論與方法[J].課程·教材·教法.2019(5):114-120.

(責任編輯:武 亮)

猜你喜歡
逆向設計單元整體教學一體化
核心置換
單元整體教學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小學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有效性的研究
基于逆向工程的農用電動汽車殼體造型設計
中高職一體化課程體系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克里米亞完成入俄“一體化”
語文單元整體教學范式下學與教方式初探
英語單元整體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基于多案例的汽車外觀逆向設計潛在侵權風險研究
逆向設計在高職“模具設計與制造”教學設計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