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推進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路徑研究

2023-09-21 03:15蘇國暉
理論觀察 2023年6期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政教育馬克思主義

蘇國暉

摘 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時代課題的提出,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認識,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極大豐富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具體實踐,引起了社會各界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關注和重視。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高職院校要堅持立德樹人,全面準確認識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相互關系,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推進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分析與解決職業技術教育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吸收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智慧和精神,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育教學之中。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政教育;馬克思主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G7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3)06 — 0070 — 04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1],進一步強調了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重要意義,深刻反映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代價值的認識,極大豐富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具體實踐。面對高職教育的辦學特點和人民群眾對高質量職業技術教育的需求,高職院校必須深刻理解和把握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在人才培養工作中推進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必須同中國具體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應該科學對待民族傳統文化,科學對待世界各國文化,用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裝自己?!保?]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具體實踐的豐富,社會各界對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傳統文化的結合給予了更高的關注。

一、中華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相結合的文化

基因

馬克思主義是在借鑒和汲取了人類一切文明成果基礎之上形成了開放的科學思想體系,這個成果自然也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英國近代科技史專家李約瑟曾經提出,歐洲的哲學思想包含著很多中國因素,認為“辯證唯物主義淵源于中國,由耶穌會士介紹到歐洲,經過馬克思主義者們一番科學化后,又回到了中國”[1]。他同時認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成功實踐、中國人之所以選擇和接受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關鍵因素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辯證唯物主義。從這一角度上理解,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傳統文化相融合是一種文化基因的回歸和溯源。

(一)中華傳統文化具有文化的包容性

中華傳統文化歷來主張“和而不同”,在中華文明發展、傳承的五千年歷史中,在與各種文化的交往、交流甚至對抗中,不斷借鑒其他文化的積極成分,重新融合煥發出新的面貌。春秋戰國以來,百家爭鳴、兩漢經學、魏晉玄學、宋明理學、明清實學等以儒家學說作為基礎的各派理論不斷發展,顯現出中華文化強大的開放性和包容性。而鴉片戰爭之后中國所出現的重大社會轉變和思想文化激蕩,更是開啟中華民族歷史上最為激烈的多元文化碰撞,開啟了古今中外各種文化、思潮交融的新進程。在此風云激蕩的歷史進程中,最重要的成果是中國人民在反復實踐中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追求國家獨立、民族富強的偉大征程中開啟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的融合,實現了三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飛躍。

(二)中華傳統文化以“大同”社會作為最高社會理想追求

中國傳統社會對于美好的生活有著深執著的追求,對理想社會早有設想?!抖Y記·禮運》有載,孔子認為“故外戶而不閉,是為大同”[2],描述了儒家對理想社會的構想,這一思想對中國歷代讀書人和統治者產生了深遠影響,終身致力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各封建王朝的統治階級大多數也認同“大同社會”的社會理想。大同社會理想是一種中華傳統文化特征的空想社會主義,是中國人對美好社會的向往,這讓中國近代知識分子更好地理解馬克思主義,讓他們在中西方文化激蕩交流中選擇了馬克思主義。毛澤東就曾借用“大同”的設想,提出了新中國的建設發展目標,描述了人類進步的遠景目標,提出“使中國有可能在工人階級和共產黨的領導之下穩步地由農業國進到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進到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消滅階級和實現大同”[3]。習近平總書記也在多個場合提到,中國共產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要有“為世界謀大同”的使命擔當??梢哉f,發源于中華文化“大同社會”,對美好社會的樸素向往,對未來理想社會的藍圖描繪,在與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相結合之后,獲得的新的生命,成為可以實施、可以現實的偉大實踐,也為中華民族為構建和諧社會開辟了道路。

(三)中華傳統文化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懷

中國的“民本思想”源遠流長,歷史上開明的統治階級大多堅持以民為本,《尚書·五子之歌》中就有“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的“民本”思想,幾千年來,封建王朝的統治者,以及各級官吏、文人,都有諸多“民本”的思想實踐,包含中華傳統文化與哲理,歷史證明,推進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融合是中華文化發展的正確選擇,融合的過程也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過程,堅持古為今用、守正創新,真正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與大眾化。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經過浴血奮斗建立了新中國,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在積貧積弱的舊中國基礎上,開始社會主義建設,經受住各種風險考驗,發展成為世界第二的經濟體,更是在建黨百年的重要歷史時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全球解決貧困問題作出了突出貢獻,這也是傳統文化“達則兼濟天下”胸懷的體現。

二、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實現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重要意義

《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提出,要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教育各環節,貫穿于各領域。對于職業技術教育,更是提出了具體的工作任務,明確要求推進職業院校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示范專業點建設,職業技術教育的功能進一步豐富和完善,拓展了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教學科研、社會服務之外的功能,文化技能傳承成為職業院校第四個最重要的功能。在高職教育提質培優計劃深入實施的背景下,著眼于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推動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具有重要意義。

(一)落實高職院?!傲⒌聵淙恕备救蝿?/p>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4]。職業教育作為一種教育類型,承擔著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的神圣使命,發揮著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所需的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重大作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加強大學生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明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中國歷史發展中的重要定位,樹立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自信,在提升大學生道德素養的教育過程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二)實現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

高等職業院校著眼于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為經濟社會發展輸送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造就數以萬計的中國制造所需要的“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技能支撐。高職院校在學生的人才培養過程中,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在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職業院校要進一步要注重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系統融入課程和教材體系,通過“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教育方式,在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中增加傳統文化課程的設置,提升學生的傳統文化素質教育。在高職院校教育教學過程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既是國家的政策要求,也是逐漸成為廣大職業教育工作的廣泛共識。

(三)實現高職院校文化技能傳承功能

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墨子、顏之推等著名職業教育思想家,涌現出魯班、蔡倫、黃道婆等著名工匠,具有燦爛輝煌的傳統職業教育歷史,積累了諸多領先于同期世界其他國家的生產技術和文化。我國的高職院校自創辦開始,就具有文化技能傳承創新的重要功能,隨著國家之間的思想文化發展的交流和碰撞日益頻繁,中國傳統職業技術技能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高職院校在提高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增強文化自信等方面承擔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的需求就更為迫切,“魯班工坊”的在全球的實施就是傳統文化技能走出去的成功實踐。

三、高職院校推進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所面臨的新情況

高職院校堅持立德樹人,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為指導,批判繼承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成果,融入人才培養工作,從中央到地方,從教育主管部門到高職院校,從教師到學生,形成了層層傳導的共識,各高職院校開展了很多有益實踐,不過,由于此項工作的持續性、長期性、系統性,目前,面臨一些新情況需要予以重視并謹慎應對。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受到多元文化的影響

《共產黨宣言》指出:“一切固定的僵化的關系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素被尊崇的觀念和見解都被消除了,一切新形成的關系等不到固定下來就陳舊

了?!保?]隨著經濟交往的日益頻繁,交通工具的不斷完善拉近了各國的距離,互聯網的普遍運用促進了不同民族的交流,各種信息在不同國家之間瞬間即達,在此情況下世界各種文化思潮相互激蕩,文化交流、互相影響日益頻繁,一種文化想要隔絕于世界之外存在已不可能,文化的多元化的歷史潮流不可逆轉。借助資本的擴張和軍事侵略,一些西方國家趁機向其他國家和民族兜售自己認可的意識形態,打壓、批判其他國家的文化,倚仗文化霸權實施文化殖民,借助新冠肺炎疫情的復雜情況混淆是非,試圖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作用的發揮。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受到社會轉型價值取向的侵擾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黨的十八大以后,更是解決了很多社會難題,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國際地位不斷提升。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各國經濟復蘇乏力,局部沖突頻發,世界動蕩變革。這一時期,受到國際形勢的影響,國內的價值觀念取向正能量聚集和形成也受到一定影響?!吧鐣髁x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和確定仍尚未成為人們的行動自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是經受考驗,受到部分不良價值取向的侵擾,甚至是在大學校園中,個別大學生受拜金主義的影響,毫無節制地追求物欲私利,放松了艱苦奮斗傳統美德的堅守。

(三)高職院校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不足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為經濟社會發展輸送了大量技術技能型人才,實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迅速發展。在職業教育向類教育轉換的過程中,更加注重高質量教育教學,專業設置和經濟社會人才需求的影響,學校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課程設置中,過于注重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的教育,忽視人文素養教育。同時,教育過程中引進了一些西方的職業技術教育教學方法和理念,也對傳統文化在高職院校的傳承有較大沖擊,形成了職業教育“工具型”的教育模式,更多注重于專業知識教學和技能訓練,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人文素養的培養則被忽視。

(四)師資隊伍質量有待提升

職業院校要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道德修養,以正確的價值導向影響和塑造學生的意志品質,弘揚具備“精益求精”“愛崗敬業”傳統民族職業精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職業院校傳承的獨特功能,這對教師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展職業院校傳統文化教育教學工作難以深入開展,有些成效尚未顯現出來,與目前高職院校在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方面的教師隊伍素質總體不高和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參差不齊有關。

四、高職院校推動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職業教育已經作為類型教育獨立發展,承擔著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能工巧匠、大國工匠的重要使命,培養具有遠大共產主義理想、深厚傳統文化情懷、精湛技術技能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才越來越成為戰略需求、人民期盼。高職院校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職業教育全過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傳承要實現創新性發展,并運用好傳統文化中的職業教育精神內涵;高職院校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立足中華大地,以培養中國式現代化所需的技術技能人才為己任,從以下三個方面積極探索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在人才培養全過程中的思想引領

在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過程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首先需要把中華傳統文化放到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中去選擇、去積累,并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一方面把符合時代精神的價值觀提煉出來,運用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另一方面要避免受錯誤思潮的影響,如“全盤西化”或“儒化中國”等,自覺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在具體工作中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觀察、處理中國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地位作用,以及所面臨的時代課題,引導大學生立足中國的歷史文化,用歷史唯物主義與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去觀察和分析問題。

(二)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機制

中華傳統文化有效傳承發展是一項全局性、系統性工程,必須注重發揮機制的重要作用,確保高職院校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高職院校要通過建立科學完善的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育人機制,實現兩者融合路徑的系統化、規范化、科學化?,F階段而言,高職院校要從大學生的價值認同機制、日常行為規范、思想政治教育評估等方面著手,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實效性。

(三)以實踐為導向促進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思想教育

高等職業教育強調以就業為導向,注重修身、提升人格境界,注重愛崗敬業職業精神的培養,這是中華傳統文化在職業技術教育;另外,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要注重融入誠實守信、謙虛謹慎、團結協作、樂于奉獻、精益求精的中國傳統職業精神。高職院校要當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者與傳播者,積極運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彰顯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從而感染和鼓舞高職院校學生,引導學生立志成為服務于民族復興偉業的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參 考 文 獻〕

[1]竇宗儀.儒學與馬克思主義[M].劉成有,譯.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93:2.

[2]禮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210.

[3]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77.

[4]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5.

[5]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4.

〔責任編輯:丁 冬〕

猜你喜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政教育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機制研究
關于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思考
新媒體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馬克思主義的“破舊”與“立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