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足“三新”背景高中班主任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策略研究

2023-09-21 03:54何瑛安文杰
考試周刊 2023年36期
關鍵詞:三新職業生涯規劃策略研究

何瑛 安文杰

摘 要: “三新”改革即普通高中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改革,“三新”改革標志著現階段高中育人方式的重大轉變,要求要培養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同時對包括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在內的學科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從職業規劃設計理念、“三新”背景的新要求、高中階段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必要性、高中班主任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策略方法等方面分析在“三新”政策下,班主任教師需要通過幫助學生準確定位、樹立正確職業觀、發展職業興趣、建立校企合作來提升對高中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和引導,幫助學生擁有應對未來個人發展及就業、新時代教育挑戰的能力和素質要求。

關鍵詞: “三新”背景;職業生涯規劃;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8918(2023)36-0018-05

一、 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理念

(一)職業生涯規劃

生涯學者舒伯認為:“生涯是人們在生活中各種事情發生并且繼續演進的發展趨勢?!碑斎藗凂v足思考生涯問題時,應該冷靜地認識自己,發現自己所擁有的學識、才能、性格等資源,探索自身未來學習、工作的發展方向,在此基礎上明確接下來努力的方向、目標和所需要采取的行動,這一系列思想行為就是生涯規劃。他認為,對于15歲左右的高中生而言,是生涯規劃的探索試驗階段,在這一階段,高中生會根據自身需要及所擁有的知識才能做出暫時決定,并在接下來的學業中進行嘗試。

在“三新”政策要求下,高中生進行生涯規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傳統教育中,受升學壓力影響,部分學生處于“忙”“盲”“?!钡臓顟B,只是埋頭苦讀,忽視探索其他事物發展的重要性,忽視自身發展所存在的優勢和劣勢,鮮少有學生真正考慮自己的興趣愛好及職業發展方向。所以,喚醒高中生的生涯規劃意識十分有必要,通過生涯規劃教育使高中生明白自身學習的意義和方向以及在成長成才道路上應該付出的努力和承擔的責任。學生從初中階段進入高中,相比之前階段有了相對明確的目標,但是仍不穩定。對高中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就是通過課內外教育使高中生真正認識自我、認識世界、認識教育、認識職業,認識教育、職業、人生之間的關系。在獲取一定的教育內容后,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知識、資源等加強自身的競爭力。

(二)“三新”背景新要求

以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為主要內容的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正在全國各地有序推進,其中課程改革在“三新”改革中占有基礎地位,決定了教材改革和考試改革的走向。課程資源的科學開發和有效利用對“三新”改革以及學生個人成長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新”政策的根本目的是對人才的培養要落實“立德樹人”。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是我國教育部門結合我國教育現狀、適齡人口規模、勞動者受教育層次以及就業市場需求和社會發展需要,提出的一項具有戰略性、前瞻性的百年大計。落實好這項政策,有利于打破傳統的教育模式,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綜合性高素質人才,在職業發展上體現更多可能,避免不良競爭和單一發展,有利于改變社會觀念,真正做到社會可認可的各行各業的頂尖人才,切實實現“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以往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通常是在大學時期進行的一門選修課程,用于幫助剛進入大學的學生從一開始就為未來4~5年的大學生活做好規劃,并在不同學習階段進行相應的理論和實踐鍛煉,進一步具體化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豐富自身認知,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一個人“三觀”的建立是在其成長學習過程中不斷形成并固定的,特別是在處在學習工作的混合時間段,從學到的知識,接觸的事物,交往的人群中獲得自己對人生的認識。從高中就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也是幫助其完善自身三觀的重要實踐手段之一。

(三)高中階段進行職業生涯教育

“三新”改革背景下,隨著新高考改革及多元升學途徑的不斷深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成為高中學校指導學生發展的有力抓手。高中班主任作為學生在學校的第一責任人,作為學生親密的伙伴和知心的朋友,要充分了解“三新”改革的積極意義,掌握開導學生和家長固有思維的能力和技巧,同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做出長遠的職業生涯規劃和人生計劃,并為學生做出適合個人和家庭發展做出正確選擇,提供可以參考的建議。職業生涯規劃不是一個、兩個職業的選擇,高中班主任既要憑借自己以往的工作經驗又要在完全掌握學生特點及其家庭背景的前提下,充分分析利弊,為學生搭建成長成才的平臺。為持續推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綜合實踐活動結合,增強學生的生涯規劃和職業選擇能力,在中學階段就要為學生開設有關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相關課程,高中班主任要著眼于學生未來發展教育及綜合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提升教師的育人水平,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為綜合實踐活動搭建平臺。班主任發揮自身的學科特長和個人優勢,結合學生需求,提供專業的生涯規劃引導。

二、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必要性

(一)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個人發展需要

社會的發展變革和不斷進步為新一代人群的綜合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接受義務教育成為每一位適齡人群的權利和義務。對于個體而言,每個人的成長和發展都會受其所接受的教育程度、成長環境、身體成長狀態、心智成熟程度等因素影響。但無論成長快慢,好壞,每一個曾受教育的個體都會在未來投入社會生產生活當中。擇業觀是當代青年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的體現,也是當今社會發展的趨勢和風向標。從熱衷于傳統職業到新型職業的熱門,青年人一直在尋求著更多的可能性與創造性;從誓要在大城市闖出一番天地,到地級市及以下區域開荒拓土,追求與以往不一樣的幸福;從留戀體面和安逸到奮斗人生的美麗等,這些就業觀的改變,凸顯了當代青年的銳氣和奮斗精神,同時也折射出時代的趨勢對年輕人的影響與印記,時代在召喚,青年人熱血澎湃,勇敢的心在躁動,夢想和祖國的發展緊密相連,青年人用活力和創造力書寫屬于他們這一代的篇章。

從就業的城鄉分布來看,一、二線城市仍然是畢業生就業的主戰場,但同時也有相當一部分畢業生前往縣級以下地區創造屬于他們的天地。從就業的行業分布來看,部分青年人進入教育業、制造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行業,一方面可以看出經濟轉型、產業升級使得青年人就業多元化;另一方面,也說明畢業生的發展就業與國家發展緊密融合。從就業的單位分布來看,民營企業和中小微企業成為畢業生最終的選擇,這是社會經濟活躍的表現,折射出畢業生選擇的多樣性與開放性。班主任教師的不斷引導和教育,為學生自身在未來的職業方向定向導航。曾經的三百六十行現在已衍生出千千萬萬種行業,在多種選擇的可能中選擇適合自己的,成為自己立足社會的基本需要。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通過理論分析、興趣挖掘、形勢分析、測試測驗、建議意見等手段,可以為處在懵懂、迷茫中的青年學生為接下來的學習準備、就業擇業及個人前景發展提供一定的思考和方向。

(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完善教育體系需求

新高考的改革,給予高中生更加自由充分的可選擇權,能夠自由進行科目選擇。有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相應挑戰,把高中生選大學選專業的時間點提前了。以往是高考后,報志愿的時候開始選專業,但是現在新高考方案,學生在高一選科時就要考慮將來所學專業的課程設置。即所選科目要和未來大學的專業掛鉤,如果想學醫的話,就要選化學和生物,如果想從政,就必須選擇政治。但目前部分家長學生都對未來茫然無知,因此,非常有必要提前開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教育體系的建議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提前適應社會發展變化需要的謀劃和預判。教育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具有穩定性和連續性,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不會作出變動?!叭隆闭咧暗慕逃w系在過去的教育發展中培養了一大批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滿足個人成長成才需求的人才,為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一定貢獻。

高中階段是生涯探索與決策的關鍵階段。在這一時期,學生在選科選考的決策之后將面臨高考志愿填報的決策。高考志愿填報的決策首先受到當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錄取實施辦法等相關高考招生政策和招生計劃的直接影響,其次是對考生自我認知、外部探索與生涯決策等綜合檢驗。高中班主任需要引導學生了解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錄取實施辦法等相關高考招生政策和招生計劃的基礎上,綜合學生的自我認知和外部探索,引導學生了解高考志愿填報的流程和要求,掌握高考志愿填報的原則和方法,并提前進行模擬志愿填報活動,以期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進行自我認知與外部探索,從而提高生涯決策的能力。新時代背景下對進一步完善教育體系提出要求,要全面發展素質教育,培養多方面綜合型人才,特別是在培養應用型人才上做出明確要求。教育體系是一整套學習培養人才戰略,不局限于學生時期的通識教育,還包括其他時期的素質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作為人才的“孵化器”,能夠有效彌補教育體系在該方面的不足。在中學時期融入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能夠較好融合學生時期和就業時期的分界線,避免學生陷入斷檔的知識盲區。

(三)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時代要求

好的職業選擇是比較出來的,而生涯規劃就是對職業進行有條件的篩選。生涯規劃教育就是幫助他人在確定自己的興趣、愛好后,利用事體或其他測試手段進行認真分析個人性格特征,對未來的發展提供適合的建議并作出針對性、系統性、計劃性的準備和安排。從時間上講,生涯規劃有1年以內近期目標的短期規劃、3~5年的中期規劃、10年之內的長期規劃和人生規劃四種類型。當前,我國高精尖技術型人才急缺,部分專業技術一直依賴國外,限制了我國技術行業的發展。實體經濟、制造業等第二產業一直是一個國家賴以生存穩步發展的根基,新興的第三產業在提供諸多服務類崗位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沖擊著第二產業,導致現階段教育更多的是培養通用型管理型人才,具體從事無縫焊接、多分子材料等具有較強技術的職業少之又少。

新高考政策的執行,可以讓一部分適合具體作業的人群有更好發展,同時也為急缺人才行業儲備新生力量。在高中階段,通過學校安排和班主任的引導和教育,幫助學生清楚定位,明確發展方向,選擇就業范圍和職業發展方向。高中階段是學生在自己人生十字路口需要做出的一項重要選擇,事關未來就讀大學的選擇、定居城市的選擇、職業的選擇甚至婚姻的選擇。當學生在基于認識自我、認識環境的基礎上,能夠掌握科學的決策方法,對自己的生涯做出合理的決策,平穩有效地度過高中第一選擇階段。

三、 高中班主任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策略

(一)準確進行自我定位

正確地認識自己,了解真實的自己,才能正確地規劃職業。高中班主任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時一定要與學生的性格契合,契合性格的職業規劃,才會使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事倍功半。第一,專業定位,擇己所愛。符合學生自己特長和興趣的職業規劃,總能成為自己的職場生涯的推波助瀾。第二,根據市場,有所選擇。當今社會時代發展迅速,新事物的產生與消亡的周期逐漸縮短,自媒體的產生涌現出一批新職業。故而在設計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時,一定要分析社會的需求,擇世所需。更重要的是,眼光一定要長遠,認清并且能夠準確預測行業和職業的發展方向,再做出選擇。第三,設定目標。設定了清晰的目標,也就形成了清晰價值觀,高中生在這個階段自身還未形成穩定的價值觀。幫助學生設定自身學習目標,就像成功人士的七個習慣中的第二個,“以終為始”規劃自己的人生能夠最大可能實現既定目標。第四,行動和復盤。做好了前面幾步,剩下的就是努力行動,在選擇的跑道上堅持走下去,但同時也要多次進行復盤,時刻反思自身的能力和差距。學生在學習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后,當下會有明晰的目標和想法,但是也極易受社會外界環境的影響,思想行為經常發生改變甚至出現波動,高中班主任要經常性和學生進行談心談話,了解學生思想狀態和最新想法,幫助學生撥開迷霧,解決問題。

(二)樹立正確的職業觀

職業生涯教育課程是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了解自己興趣并為順利進入社會工作所做的心理準備、思想轉變、角色認知、技能培訓等系列教育。在此背景下,班主任要進行角色代入,充分考慮高中學生的心智成熟程度、心理需求和對職業發展的認識等,將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貫穿日常的生活學習當中,發現生產生活智慧,創造性提出新的職業想法,積極鼓勵探索。樹立正確的職業觀要求學生將職業不單單看作是一種功利性的賺錢行為,更應將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當作自己的事業來完成,注入勞動和心血,這樣在長久的工作中才不至于陷入迷茫和困惑,始終保持高度熱情熱愛工作,熱愛生活。

第一,幫助學生分析自身所具備的資源優劣勢。拋開主觀意識,客觀地描述學生當前所擁有的各項資源,是否有助于下一階段求學和求職,強化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幫助學生在接下來的學習活動中做到強化優勢,彌補劣勢,明確努力方向。第二,發揮職業生涯教育的價值作用。幫助學生在認清自己的不足之處后,通過自我暗示不斷調整,樹立正確的認識和積極的心態。通過學習和實踐操作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技術能力,班主任教師也要時常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幫助學生認識自己、接納自己、認識社會形勢和就業形勢創造條件。第三,在學生明確自己未來想要從事的職業基礎上,幫助學生分析從事該項職業需具備的要求和條件,并在接下來的職業生涯教育活動中,協助學生根據自己現有條件,逐步完善必需條件,進行專項訓練和提升,并適時調整狀態,努力實現既定目標。

(三)教育發展職業興趣

在“三新”“雙減”政策下,學生學校課程壓力有所降低,有了更多自由時間,可以充分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在所擅長的領域不斷進行創造性輸出。同時,在日益寬松的校園環境下,能夠激發出學生自我表現能力,展現自己的優勢和特長,為別人發現自己提供可能,為日后個人發展提供重要指引。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學生有了更多的選擇,但畢竟心智還不完全成熟,一定程度上難以根據自身條件進行有所舍棄,容易盲目從眾,作出不理智決策。

由于成長背景和環境的不同,學生具有一定的差異性。班主任在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時,既要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又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保持一定的包容性和開放性,最大力度發揮學生自我挖掘的空間。但同時針對道德問題,班主任教師要堅決進行糾正,樹立正確的職業操守和職業道德。第一,強化職業道德素養。經常性教育學生要有高尚的職業道德,堅持潔身自律、高度負責,用職業道德標準反省、告誡、激勵自己,教育學生明白是非善惡,教育學生誠信為先,立德為本。第二,對不同學科的學生,其個人表現的能力不同,不同學生都有各自擅長的專業知識或興趣領域。針對這些情況,班主任教師對學生進行生涯規劃授課時,要注重引導作用,教導學生發揮自身長處,有所取舍,而不是強行要求他們具備其他學生所具備的能力。所以,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時,要保證課程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允許不同情況,不同理解,不同表達的出現和發生。為學生發現自己的特長,并利用自己特長提供展現自我的平臺,發揮個人發展的引導作用,體現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真正目的。

(四)校企合作進行實踐

推進校企合作進行實踐,發揮企業的“助推器”作用,要關注班主任和學生兩個角色。一方面,班主任自身要對企業運行制度、社會運行機制、人才需要等具有一定了解和判斷能力;另一方面,要擴大學生到企業參觀實習見習的范圍,增加時長,可以探索性進行學和做雙學分制。需要注意的是,學生在企業見習時,班主任要經常性開展走訪調查,幫助學生合理處理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首先,班主任要進企業進行考察實踐。班主任深入企業一線,了解企業的基本情況、規章制度、作業要求、經營情況并對各個崗位有所涉及,明確企業的用人標準和技能素質要求。只有這樣,在具體到理論課堂時,才能做到理論指導實踐,發現現有課堂設計與實際情況的不符之處,進一步優化課堂內容。其次,要大力促進校企合作。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工作環境,促進校企合作就要開展多種形式的促學、促研活動,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明白課堂學習和企業工作的聯系和區別,真正達到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目的。最后,邀請專家機構進行培訓。通過專家指導班主任有效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進一步提升班主任授課水平。通過專業機構對學生專業技能進行培訓,提高學生應變技術改革創新的能力。搭建學生就業數據庫平臺,并不斷進行追蹤和更新,定期進行回訪,邀請已就業學生返校進行就業心得分享,填補職業生涯教育研究和認知的空白。

四、 結論

新課程的改革為當前高中生提供了更加多元的選擇。多元選擇的前提是家長、學校以及教師間互相的支持和幫助,共同為學生的發展保駕護航。學校要搭建平臺,激發學生潛力和創新創造能力,家長要支持學生打破傳統的選擇,學生自身更要在選擇的道路上堅定信心。班主任教師要為學生提供科學的學科選擇指導,采取多種形式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幫助學生在未來的職業選擇和發展方向上有自己的見解和認識,為更好適應工作環境做好心理和技能準備。為此,必須高度重視此項課程的開展和進行,保證其確有成效,同時鼓勵班主任積極探索形式多樣的方式方法,了解企業運行機制和社會發展方向以及時代要求,結合學生特色和需求,分門別類教育指導學生主動積極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參考文獻:

[1]干亞清.“三新”背景下高中育人方式變革的實踐研究[J].現代基礎教育研究,2021,43(3):159-164.

[2]王澤華.創新高校輔導員工作之我見[J].陜西教育(綜合),2014,22(1):23-26.

[3]劉貽翟.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管理探析[J].考試周刊,2019(54):189.

[4]周炎.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溝通技巧的合理應用[J].中學教學參考,2021(18):87-88.

[5]郝桂英.“前店后?!比瞬排囵B模式的實踐與探索[J].北京教育(普教),2011(11):78.

猜你喜歡
三新職業生涯規劃策略研究
全國第三屆“三新”作文教學研討會論文大賽啟事
高校輔導員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的作用及應注意的問題
關于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論角度下的英語翻譯策略研究
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與對策探析
中職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教學反思
初中語文略讀課文教學策略研究
縱覽之“三新”
縱覽之“三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