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材料類專業課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實踐與探索

2023-09-23 11:06關曉艷崔思文李園園
河南教育·高教 2023年8期
關鍵詞:立德樹人課程思政

關曉艷 崔思文 李園園

摘 要: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高等教育承載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有力人才支撐的歷史重任。材料類專業人才的培養,不僅要注重專業知識的傳授,還要重視將思政教育融入教學。本研究分析了材料類專業開展課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開展現狀,探索了材料類專業開展課程思政的主要途徑,為材料類專業培養高素養、強技能的綜合型人才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材料類;課程思政;立德樹人

基金項目:中原工學院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建設項目;中原工學院研究生教育質量提升工程項目(編號:JG202308);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編號:202102030053;220601592294419;220601208290459)

作者簡介:關曉艷(1987— ),女,中原工學院材料與化工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功能防護薄膜;崔思文(1991— ),女,中原工學院材料與化工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摩擦發電;李園園(1989— ),女,中原工學院材料與化工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新能源材料。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講話中提出了“九個堅持”,其中第二個堅持是“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而行,形成協同效應?!庇纱丝梢?,教書育人,貴在立德。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場所,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專業技能的傳授,更要注重高尚品德的培養。

材料是人類文明的物質基礎,材料的發展和創新體現社會現代化的進程。材料類專業人才的培養為新型材料的設計和開發、工藝優化、合理應用提供了科學依據和重要基礎。材料類專業還可與生物學、電子工程、固體物理學、機械、化學等專業相結合,從而衍生出生物材料、電子材料等新型交叉學科,為新型材料的開發和應用提供理論依據和保障。而優秀的材料類專業人才不僅需要深厚的專業基礎,還需要具備優良的品行和素養。只有這種品學兼優的高素質技術人才,才能更好地發揮專業特長,更好地為黨和國家的科技事業竭誠服務。因此,在材料類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要同時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圍繞材料專業的特色和優勢,增強課程的理論性、實踐性和人文性。

一、材料類專業開展課程思政的必要性

課程思政建設直接影響著材料專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實施路徑和效果。在材料類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部分教師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過分注重專業知識的傳輸,卻忽視了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使得學生對專業的認同度不高,缺乏專業自信,對行業的工匠精神也缺乏了解。而課程思政的開展,可以使學生在接受專業知識的同時受到大國工匠、科技先驅等優秀人才潛移默化地精神熏陶,從而增強專業認同感并激發學好專業知識的濃厚興趣。課程思政建設強調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合和高度協同,教師不僅要注重專業技能的傳授,同時也要做學生思想的引領者,以實現“教書”與“育人”相結合。具體而言,通過在課程教學、社會實踐、日常交流中不斷融入和滲透思政元素,推動形成素養提升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的協同效應,在育人實踐中實現思政教育全員、全程、全方位實施,從而更好地完成立德樹人的教育使命,培養出高素養、強技能的綜合型人才。

大學教育是新時代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關鍵階段,該階段的思想教育直接決定著大學生價值取向和職業生涯的選擇,而課程思政是塑造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必經之路。材料類專業有其獨特的專業特點和教育方式,教師應該恰到好處地在專業人才培養中引入思政元素,讓思政理論與專業知識的傳輸同向同行,從而促使思政教育目標的達成。在對材料類專業人才進行培養的過程中不斷融入大國工匠等思政元素,可以對學生的價值、態度、信仰、行為進行塑造,引起學生的認同和共鳴,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培養材料類人才專業技能的同時,通過不斷融入思政元素,不斷提高專業人才的人文素養和道德情操,能夠增強專業人才的民族自豪感和專業認同感,樹立專業自信和文化自信。

綜上所述,在材料類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融入思政元素,開展課程思政建設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是進一步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品質修養的重要保障。通過課程思政建設,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愛國情懷和道德情操,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和政治自信,為培養優秀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堅實基礎。

二、材料類專業開展課程思政的現狀

目前,關于材料類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研究和實踐相對較少,還未形成完備的體系,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教學的理論指導不足、實踐經驗缺乏,仍存在諸多現實困境。

(一)教育目標不夠清晰

當前高校在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時,普遍倡導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知識,融入課堂教學。但從實踐來看,首先,思政元素融入人才培養仍處于探索階段,還沒有非常成熟的可借鑒的經驗,對于思政元素融入后要達到的課程思政教學目標尚不明晰,思政元素使用的效果評價尚不明確。其次,高校尚未形成完善的運行機制、管理機制及評價機制等制度,缺乏對專業課程與思政元素同向同行的育人考核機制與評價體系,導致專業教師對思政元素的關注不夠,在教學實踐中思政元素的融入沒有落到實處,對課程思政效果進行評價的體系也不健全。

(二)教學內容不夠豐富

從整體教學情況來看,材料類專業的課程思政積累的案例資源有限,沒有形成完善的、優質的案例庫供教師參考和使用。在實踐過程中,思政案例被反復使用、缺乏創新性的現象屢見不鮮,甚至還有生搬硬套、張冠李戴的情況發生。多數教師對專業知識中的思政元素挖掘不夠充分,沒有根據專業知識選擇合適的、典型的思政元素進行融入,使得思政元素與專業知識融合不夠,課程思政效果不明顯。

(三)教師能力有待提升

高校教師是高校人才培養的主力軍,專業教師的能力和素質直接決定著課程教學的效果,直接影響著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養成。將思政教育融入材料類人才培養的全過程,需要專業教師具備過硬的政治素養和豐富的政治理論知識,要求專業教師廣泛涉獵政治理論、人文知識、時事政治、道德倫理等方面的知識。教師只有擁有這些豐富的思政理論,才能從海量的信息中篩選出與材料類專業相關的優秀案例,并使之與相關的專業知識點進行充分融合。另一方面,教師還要具備一定的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知識的技能技巧,如果思政元素與專業知識沒有充分融合或者融合生硬,就會出現思政教育假、大、空的現象,難以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和思想認同。

(四)學生主體作用未能有效發揮

材料類專業知識理論性強,邏輯思維要求嚴謹,內容相對來說缺乏趣味性。材料類專業課程教學中,學生作為受教育對象,其主體地位應該得到彰顯,主體作用應該得到充分發揮。而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在開展課程思政、進行思政元素融入時,普遍缺乏對學生現實需求的考慮,沒有從學生視角出發,也沒有采用他們樂于接受的方式進行,這導致教師在課堂上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程思政實施效果欠佳。從當前情況來看,材料類專業的人才培養仍以填鴨式教學為主,教師占據絕對主導地位,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主動性未能有效激發,學生之間亦缺乏協作和溝通。

三、材料類專業開展課程思政的途徑

課程思政屬于隱性教育,要求專業教師在開展專業教育的同時潛移默化地進行思想引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面臨新時代背景下新材料不斷發展的形勢和科技強國的使命任務,材料類專業更應該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綜合型高素養專業人才。針對材料類專業知識理論性強、知識點多、邏輯性強的學科特點,專業教師要加強人文素養的提升,針對不同年級、不同階段的學情,結合不同階段需要傳授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差異,選擇合適的思政元素進行融合與滲透,從家國情懷、職業素養、工匠精神、創新精神、團隊協作、綜合能力等不同方面對學生進行綜合培養。具體實施方案包含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提升專業教師思政素養。專業教師在人才培養中發揮著核心作用,隨著新時代立德樹人育人目標的提出,專業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育理念,正確認識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的關系,將思想政治教育和專業技能培養有機結合,實現教書與育人目標的同向同行。首先,在教學目標設置中,要將思政元素作為重要組成部分,體現思政元素的地位和作用。其次,在教學實踐中,要將思政元素與專業知識有效融合,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多樣性。專業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不能局限于專業知識和技能,要廣泛涉獵人文知識,關注時事政治,結合專業知識點搜集、整理具有典型意義的大國工匠、科學先驅等思政元素案例庫,并與專業知識點進行有效融合,厚植學生的愛國情懷。再次,在課堂教學中,要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翻轉課堂等多種形式進行教學活動,以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最后,還要加強培訓和交流,拓寬眼界和認知,加強專業學習,豐富知識體系。專業教師要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線上線下培訓交流活動,積極參與教研探討活動,通過交流討論和互動對話,提升自身的思政素養和教學水平。

二是根據不同年級、不同階段的課程特點,分年級、分階段融入思政元素,實現思政教育與專業培養全過程融合。大一、大二學生的課程以公共基礎課為主,教師除教授專業的思政類課程,還要通過主題班會、黨團活動等形式鼓勵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大三、大四階段,學生的專業課程均開始實施,在此期間,專業教師要通過課前設計、課中滲透、課后延伸的方式使思政元素與專業知識充分融合,充分利用MOOC、精品在線課程等網絡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引入生動、貼切的科學研究案例、學界人物案例、企業案例等優質內容激發學生的專業認同感,通過融入思政元素不斷拓寬專業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在大四下半年學生即將畢業階段,針對選擇就業和讀研不同去向的學生,分別進行職業規劃引導,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就業觀和為社會服務的意識。通過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不同思政元素的融合,實現在材料類專業人才培養中的思政元素全過程融入。

三是充分體現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是受教育的主體,如果學生由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學習,則教學和實踐效果會事半功倍。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充分體現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教學中,通過翻轉課堂、課前預習、課后作業、線上線下相結合等形式督促學生進行學習,培養學生自學意識和自律習慣。在專業及綜合性實驗中,鼓勵學生自己查閱相關資料并設計實驗,自己動手進行實驗操作,結合文獻材料嘗試分析實驗結果并根據實驗結果進一步優化實驗方案。同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協作和交流,培養學生的科研素養和追求卓越、不斷創新的意識。對即將畢業,面臨求職選擇的學生,鼓勵他們大膽自我剖析,理性分析自身的優缺點,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職業道路并在職業生涯中積極進取、不斷提升。

材料類專業人才肩負著開發新型材料、提升材料性能、拓展材料應用領域,不斷提升我國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的重要使命。專業教師在材料類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不僅承擔著教授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任務,還擔負著培養大學生的愛國情懷、工匠精神、人文素養等綜合素質的重要責任。因此,專業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政治素養,針對不同年級、不同階段學生的學習任務和特點,分階段地融入思政元素,實現思政教育與專業教學的全方位、全過程融合,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思想引領,提升學生的專業認同感和使命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投身材料行業的熱情,真正讓課程思政發揮有溫度、有靈魂的育人功效。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9-03-19.

[2]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8-9-13.

[3]傅斌,馬紅健,姜訓勇,等.材料類專業課程思政教育改革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21(3).

[4]李鴻娟,譚峰亮,汪力.工科材料類專業課的課程思政與金課建設探索[J].機電教育創新,2020(10).

[5]宋永忠.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和時代主題[N].光明日報,2015-07-24.

[6]鄭嬋,李巍,譚軼群.面向立德樹人的材料類課程思政建設路徑[J].中外企業文化,2021(8).

[7]陳占軍,彭秧錫,譚峰亮,等.課程思政視域下材料類專業教育與“雙創”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徑探索[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2(9).

[8]于珊,周瑩,王斌,等.材料類專業課推進課程思政的切入點探索[J].大學教育,2022(6).

[9]駱昱暉,劉霖,張東恩.“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課程中的思政教育設計、探索與實踐[J].廣東化工,2020(22).

責編:文 墨

猜你喜歡
立德樹人課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醫學課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討
學好質量管理,鍛造品質人生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湘繡專業實施課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立德樹人視閾下的服務型基層黨支部構建方式探究
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
淺談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實踐立德樹人
學校體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態視閾下高校輔導員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