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問題解決為導向的小學英語教學設計與實踐

2023-09-25 02:55王建平高佳
英語學習 2023年9期
關鍵詞:問題解決教學設計小學英語

王建平 高佳

摘? ?要: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學會用英語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是小學英語教學的目標及方向。本文在闡述以問題解決為導向的教學內涵及意義的基礎上,基于教材語篇課例分析,探討以問題解決為導向的小學英語教學設計的路徑與策略。

關鍵詞:問題解決;小學英語;教學設計

以問題解決為導向的教學的價值與意義

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踐行學思結合 、用創為本的英語學習活動觀”這一課程理念中明確指出要“堅持學創結合,引導學生在遷移創新類活動中聯系個人實際,運用所學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形成正確的態度和價值判斷”(教育部,2022)。從中可以看出,問題解決既是英語學習的過程,也是目標。學生通過學習英語課程內容,能夠運用知識解決語言運用情境下的問題,這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以問題為導向的英語教學引導學生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更能使學生的思維品質得到顯著發展。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不僅要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觀察與辨析、比較與分類、歸納與推斷、分析與綜合等方法,讓學生的思維經歷生成、建構、整合、提煉、歸納和遷移的過程,在思維發展中推進語言學習;還要引導學生從多角度觀察和認識事物,能有理、有據、有條理地表達觀點,在語言學習中逐步發展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新思維。

以問題解決為導向的教學的主要特征

1. 問題解決與問題解決導向的教學

問題解決強調把學習融入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解決真實問題,激發學生的高階思維,鼓勵學生反思學習內容和過程。

問題解決導向的教學指運用問題解決的思維活動模式和認知操作序列組織的課堂教學。教學實施的關鍵是“問題”,問題既是教學活動的對象,又是整個問題解決導向的教學過程展開的線索。作為一種指向培育核心素養的教學樣態,問題解決導向的教學其實質在于將知識主線的教學改造為問題主線的教學,指向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

2. 問題解決為導向的教學過程設計

基于英語學習培養小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是指培養小學生利用所學的英語知識、技能和方法等解決英語問題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達到靈活應用所學知識的目的。

問題解決學習的一般步驟為“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谛W英語教學的特點和小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問題解決為導向的小學英語教學過程設計以創設問題情境為起點,采取產生并表征問題、建構并選擇問題解決的策略、確定并實施解決方案等措施,通過檢驗、總結與評價進一步提煉、歸納問題解決的方法,從而促進學生的思維和語言同步發展,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以問題解決為導向的教學實踐

1. 研讀語篇,提出驅動性問題

在以問題解決為導向的教學設計中,提出驅動性問題是關鍵。驅動性問題指的是一個能夠連接學習目標和學習過程的問題,它不是深奧的、抽象的問題,而是能引起學生興趣,對學生來說是真實的、有意義的問題。在單元學習過程中,驅動性問題可以分解為若干個核心問題,每一個核心問題又可以分成若干個子問題。所有的核心問題和子問題一起形成一個具有連續性和遞進性的問題鏈。教師在落實單元整體教學時,要基于課程標準,圍繞相關問題,對教學資源進行解讀、分析、整合和重建,搭建起一個由驅動性問題統領,各核心問題和子問題相互關聯、邏輯清晰的完整教學單元。

以外研版小學《英語》(一年級起點)五年級下冊Module 8為例,本模塊包括兩個單元,其中第一單元Will you help me? 的配圖對話講述的是Daming要去紐約拜訪他的表哥Simon,想帶去一份禮物,卻不知道該帶什么,最后在Fangfang的幫助下制作了中國龍風箏作為禮物。第二單元I made a kite.主要介紹制作風箏的步驟。教師立足大單元話題present,關聯學生真實生活。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給同學、朋友、家人等送禮物,但許多人在送禮時沒有頭緒,也不知道如何挑選合適的禮物。因此,本案例將大單元驅動性問題設定為“What makes a good present? ”并將解決該驅動性問題所需要進行的探究任務分解為三個具有遞進關系的核心問題,每個核心問題下又設置三個子問題,從而形成了層層關聯的問題地圖(見圖1)。本單元整體設計三個課時,每課時分別回答一個核心問題。其中,第一課時引導學生分析如何選擇禮物,第二課時討論如何制作禮物,第三課時探討贈送禮物時的注意事項。三個核心問題環環相扣、系統關聯,形成有機整體,共同指向驅動性問題的解決。

2. 確定指向問題解決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制訂需要圍繞驅動性問題,同時還需要兼顧核心素養四個方面的融合發展?;诖髥卧寗有詥栴}“What makes a good present?”,第一課時探究的核心問題為“How do we choose a present?”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探究核心問題,學會從正反兩方面來分析事物的優缺點,科學、理性地看待問題,懂得挑選合適的禮物?;诖?,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在看、聽、說的活動中,獲取并梳理文本主人公Daming在挑選禮物時遇到的問題及其解決方法;

(2)在教師和圖文的幫助下,轉述Daming和Fangfang為Simon挑選禮物的交談過程;

(3)簡要評價Daming的解決方法,知道每個禮物都存在利弊(pros and cons);

(4)分析禮物的利弊,在小組內討論適合送給Simon爸爸的禮物,并向全班匯報討論結果。

3. 經歷問題解決的教學過程及活動

在以問題解決為導向的英語課堂上,學生的一切活動都圍繞著問題解決展開,通過問題的引領來激發學生的主體參與性,學生在尋求解決方法的過程中整合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批判性地將其運用到新的、真實的情境中,經過不斷的試錯與修正,實現問題的最終解決。以下是第一課時圍繞“How do we choose a present?” 問題解決的教學過程及活動設計。

(1)描述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

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在發現問題前,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實際生活或從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出發,把需要解決的問題有意識、巧妙地融入情境,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他們的探究興趣和求知欲。

上課伊始,教師播放一段短視頻,內容是收到不合適的禮物所引發的一件尷尬又有趣的事。風趣幽默的視頻內容有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融入語境,思考問題“What is a present?”,促發對話題的真實感受。教師適時拋出問題:“What is the special present for you?” 學生在討論分享中意識到“不同的禮物有不同的意義,挑選禮物是有學問的”。接著,教師順勢提出了本課的核心問題:“How do we choose a present?”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挑選一份合適的禮物。通過這一活動,學生理解了核心問題的意義,明確了本課的學習目標。

然后,教師呈現教材中的問題情境圖,描述問題情境,啟發學生與文本人物共情。以問題“What present will Daming take?”為引領,讓學生觀看視頻,走進文本,獲取并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Chopsticks or a kite, which one will Daming take?”教學片段如下:

T: Daming is going to visit his cousin Simon in New York. He wants to take a special present for him. What present can he take? Fangfang has some ideas. Let’s watch and find out “What are Fangfang’s ideas?”

學生通過觀看視頻整體感知語篇,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理解文本內容。師生對話如下:

T: What are Fangfang’s ideas?

S: Chopsticks and a kite.

T: Which one will Daming take?

S: He’ll take a kite.

在設計此環節的活動時,教師考慮到學生剛開始文本學習,因而采用“小步子”的方法,基于文本信息提出事實性問題,幫助學生與文本進行互動,引導他們基于文本描述問題情境,建構問題解決的具體信息,實現有效的語言輸入。同時,教師也請學生進一步思考問題:“Why won’t Daming take chopsticks?”

(2)搭建語言支架,引導學生多角度分析問題

學生能否從多角度分析問題,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分析問題成因要求學生初步學會基于事實進行簡單的因果關系推理。小學階段的因果關系推理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是事實層次,即基礎層次,關注學生對文本信息的理解和組織;第二是主體層次,即拓展層次,關注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深度理解,引導他們思考真正的原因;第三是價值觀層次,即深化層次,關注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針對事實層次的問題成因分析,教師設計了以下活動。在本課學習中,學生能從文本中獲知Daming為Simon準備的禮物是風箏而非筷子,于是教師以問題“Why will Daming take the kite? ”引導學生尋讀反饋,分析潛在的因果關系。同時,教師還給出語言支架“He’ll take… because…”來幫助學生組織語言,解釋思考的過程。學生結合文本信息進行了多角度、有依據的分析。如有學生答道:“He’ll take the kite because Simon may have chopsticks. Daming says Simon’s mother is Chinese.”除此之外,有學生還從文本中找出另外兩個原因:“He’ll take the kite because it will be windy in New York.” “He’ll take the kite because he can make one.”

針對主體層次的問題成因分析,教師引導學生深度理解文本,描述Daming選擇的風箏是什么樣的,并結合自己的認識闡述這種風箏的特殊含義,再次思考Daming選擇風箏的深層原因。師生對話如下:

T: What kind of kite is he going to make?

Ss: He is going to make a Chinese dragon kite.

T: Why?

S1: Because the Chinese dragon is special. It’s a symbol of king, power and strength.

S2: And the kite is red. Red means happiness and good luck in China.

S3: He made the kite by himself. It’s a Chinese traditional craft. It’s interesting and special for foreigners.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深入思考禮物蘊含的意義,并能結合收禮人的基本情況,分析Daming選擇禮物的深層原因。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甄別、梳理、分析文本信息,并利用有效信息進行有理有據的推測和有條理的表達,在語言學習中發展思維,在思維發展中促進語言學習。

針對價值觀層次的問題成因分析,教師結合選送禮物的話題,引導學生正確地看待送禮這一行為,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同時學會分析事物的優缺點,逐步發展邏輯思維和辯證思維。在學生梳理并分析了Daming選擇風箏的原因后,教師繼續追問、深挖問題,請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教師提問:“Do you think the kite is a good present for Simon? Why or why not?”然后,教師給出語言支架“I think… because… / I don’t think… because…”組織學生開展辯論游戲Angel or Devil(支持或反對)。辯論中,學生多元思考、相互辯駁,表達了自己對禮物的態度和看法,鍛煉了語言組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注意保持學生的興趣,避免打斷他們的思路,并實時在黑板上記錄辯論的關鍵信息,及時解答學習遇到的問題。辯論結束后,教師帶領學生梳理總結,形成了問題解決策略:“There are good points and bad points of the kite. We call them pros and cons. Everything has two sides, so when we choose a present, we need to weigh the pros and cons. ”這種層層遞進、持續建構、逐漸生成的探究過程,超越了淺層的語言知識梳理,提煉出了認知模式,為問題解決提供了更加開放、多元的路徑選擇。

教師在此過程中還使用了可視化工具支持學生語言能力及思維能力的發展。如教師使用T型圖(T-chart)(見圖2)清晰地呈現了文中兩個禮物的優缺點,幫助學生梳理文本主要信息,厘清文本內容的邏輯關系,從而更好地記憶和學習文本知識,促進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深入分析禮物的優缺點,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最后,學生在自主解決問題環節也運用T型圖來分析禮物的優缺點。這一過程實現了對學生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整合培養。

(3)運用策略,分析并解決真實的問題

問題解決的第三步是運用所學策略,多元、綜合地分析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本課中,教師基于教材文本,創設了相對真實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運用所學解決實際問題,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提升語用意識、語用能力和思維品質。

教師設計的問題情境是Daming也要為Simon的爸爸選送禮物,以此引導學生嘗試分析并解決真實問題。教師提供了補充語篇(見圖3),供學生了解Simon爸爸的基本特點,并用圓形圖(circle map)(如圖4所示)梳理出來。教學片段如下:

T: Daming also wants to take a present to Simon’s father. Yesterday he read this from Simon’s WeChat moments. He found out that yesterday was Simon’s father’s birthday. What is Simon’s father like? Can you find some key words from the WeChat moments?

隨后,教師請學生思考要給Simon的爸爸送什么禮物,參考圓形圖上的信息幫Daming出主意并說明原因。學生根據文本信息形成自己的問題解決策略。接下來,教師布置小組實踐活動,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分別裝有麻將牌、福字門貼、“冰墩墩”玩偶等禮品的盒子,請各小組挑選。學生四人一組,設置組長一人、記錄員一人、匯報員兩人。首先,組長組織組員討論禮物的優缺點,判斷這個禮物是否合適。然后,記錄員在任務單上記錄討論的關鍵詞。最后,匯報員向全班匯報小組討論結果,介紹禮物的優缺點及是否合適?;顒拥慕虒W課件提示見圖5。各小組成員圍坐在一起,共同交流、探討如何運用更準確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小組成員相互傾聽、相互鼓勵,全面規劃所要表達的具體內容及展示形式,從而形成解決問題的思路。匯報結束后,教師要求其他小組學生提問、發表看法,創造生生對話和交流的機會。

4. 以評價促進問題解決的達成

在學生提出解決方案之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比較和選擇哪個方案更加可行、有效,以促進問題解決方案的最終形成。本課中,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通過小組合作,分析并梳理了三種禮物的優缺點,以T型圖呈現(見圖6)。隨后,教師再次設計了Angel or Devil的活動,請學生比較禮物,思考問題“Which one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 ”,最終投票選出最恰當的禮物。這個問題是開放式的,沒有唯一的正確答案,教師注重引導學生學會比較和反思,能夠綜合評判事物的各種可能性,從中體會到問題解決的意義和價值。

結語

在本課的設計與實施中,教師從問題解決的視域來培養學生用英語解決問題的能力,細化以問題解決為主要特征的教學設計基本路徑?;趯滩恼Z篇的研讀整體設計驅動性問題,并根據教學實際分解驅動性問題,設計成核心問題鏈。整個教學過程重在指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語言技能,提升思維品質,形成正確的態度和價值判斷??傊?,基于問題解決能力培養的英語教學不僅是教學方法的更新,更是對新型英語教育價值觀的一種倡導。

參考文獻

教育部. 2022.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S]. 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猜你喜歡
問題解決教學設計小學英語
“問題解決”課堂教學模式
淺談小學數學問題解決認知模型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問題解決能力
高中化學“問題解決”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高中數學一元二次含參不等式的解法探討
“仿真物理實驗室” 在微課制作中的應用
翻轉課堂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及改善建議
趣學理念點亮英語教學課堂探微
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
英語情境教學中的問題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