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安文藝精神對新時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

2023-09-25 19:33侯峻魏嵐
經濟師 2023年9期
關鍵詞: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侯峻 魏嵐

摘 要:延安文藝精神是為人民服務、忠實愛國、貼近群眾、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具有人民性、愛國性、實踐性、創新性。新時代發揮延安文藝精神,有助于激發大學生的深厚愛國愛黨愛校情懷,有助于培育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大歷史觀,有助于堅定大學生的文化自信。

關鍵詞:延安文藝精神 新時代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F061.3;G64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3)09-036-02

文藝是人類在一定的歷史階段,人類思想與社會物質實踐相互關聯、共同作用的產物,是人類精神現象的具體體現。文藝存在方式具有多樣性,它通過社會意識的多種存在形式,政治、文化、法律、宗教、信仰等相互聯系、互相影響,藝術工作者憑借豐富多元化的形式如話劇、影視、歌曲、詩歌、戲曲等不同的文藝媒介得以表達其所思所想,成為一個國家的綜合文化軟實力的構成要素。

一、延安文藝精神的由來

文藝是按美的規律塑造的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式,是人類實現精神需求的自由自覺的生命活動的產物。人民群眾的豐富思想情感被文藝之美的情懷所渲染,先進的文藝思想總能影響社會意識的進步與發展,亦能反映人民群眾在某一時期的關注熱點。馬克思主義文藝觀對文藝的本質理解是多維的、立體的、全面的,研究者可以從歷史唯物主義視角出發,來分析不同社會歷史條件下的文藝產物與文藝思想的發展脈絡。列寧指出,“在無產階級事業總篇章中,文學事業應當成為其片段,成為有思想覺悟的先驅以及整體工人階級所發動的人民民主機器‘齒輪以及螺絲釘’?!盵1]列寧主張文藝的階級性可以提升到無產階級政黨的黨性高度上,藝術創造者除了確保自己的創作自由,提供高水平的藝術作品,還必須確保創作初衷及作品服從于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要“永遠把工農放在眼前”。

延安整風運動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后,眾多文藝工作者將眼光向下,關注根據地工農兵的斗爭與日常生活,將其濃縮并付諸于筆端,為爭取抗戰勝利而努力學習創作,極大地推動了文藝界的整風運動,對當代的文化建設事業影響重大。廣大文藝工作者的作品,生動活潑地反映了延安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們今天了解中國共產黨在延安革命生活全貌的途徑之一。

二、延安文藝精神的時代內涵

延安時期,自1936年紅軍長征到達陜北至1948年,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東渡黃河共13年,跨越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兩個革命階段,中國共產黨的力量迅速增長,延安成為中國人心向往的革命圣地。延安精神由此誕生。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革命年代中形成的延安文藝精神具有人民性、愛國性、實踐性、創新性。

(一)延安文藝精神具有人民性

為人民大眾服務,是延安文藝精神的理論內核。從延安文藝座談會開始,毛澤東同志始終堅持并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在這個時期我們人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我們也應該抓住這個時機,創造出屬于整個人類的全新歷史”[2]。文藝工作要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這是我們黨始終如一、堅持百年不變的初心和使命。對文藝作品的評價標準之一就是看它的創作立場是否從人民的角度出發,創作角度是否從勞動大眾的美學視角出發,作品內容是否能夠表達人民內心真實的情感需求,演繹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一評價標準,在百年黨史中,從未發生過變化。

鄧小平同志曾強調:“人民是文藝工作者的母親?!盵3]他多次表示,人民是文藝工作者的靈感源泉,文藝作品要貼近生活,應該如實反映老百姓的“小”至平凡事跡“大”至英勇壯舉。秉承這一創作理念的文藝作品,才能得到中國人民的真心喜愛,才能代表中國走向世界,把我國人民發奮圖強、艱苦創業的火熱精神面貌展現在其他國家人民的面前。

習近平總書記則指出:“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4]。在新時代里,藝術工作者要走進廣大社會底層,要發自內心的以真摯人文情懷關注百姓生活,用適當的藝術形式反映人民對命運的不懈抗爭,以及對幸福追求的美好期待。2021年春季在中國民眾中收視大火的《山海情》這部反映人民生活的脫貧攻堅劇,它真實反映了廣大人民的美好憧憬,以寧夏西海固人民為典型形象,刻畫了勤勞的西海固人民克服各種困難實現異地搬遷,福建省則全心全意對口幫扶,共同努力變“干沙灘”為“金沙灘”的故事?!渡胶G椤芬唤洸コ?,眾多觀眾紛紛爭當“自來水”,人民關注著劇情的發展,關注著人物的人生際遇,關注著黨的脫貧攻堅政策。這樣的文藝作品,切實彰顯了“以人為本”的文化觀,自然好評如潮。

(二)延安文藝精神具有愛國性

延安文藝精神是忠實守信的愛國主義精神。好的文藝創作,要始終圍繞愛國主義的總基調,引領人民以系統全面的視角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大歷史觀。古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學》)的家國情懷,“寸寸山河寸寸金,瓜離分解力誰任”(清·黃遵憲《題梁任父同年)的憂國意識,“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魏晉·曹植《白馬篇》)的無畏精神……擁有5000年歷史的中華民族歷經千年,始終散發著堅韌勇敢的內在動力,集聚著愛國主義的強大力量,最終凝結成深植于民族血脈的紅色基因。愛國主義精神一直是社會主義文藝的永恒主旋律,延安時期孫犁所著的《荷花淀》是這一時期的典型代表。

作品選取小小的白洋淀地區,鋪展了緊張真實的不同戰斗場景,白洋淀人民日常生活細節通過生動的文字躍然紙上,堅持抗日斗爭的根據地人民為抗日不顧個人生死,他們熱愛祖國,團結協作,在艱難的環境中全身心投身長期抗戰,通篇洋溢著一種樂觀向上的革命精神。作品極富藝術魅力,語言質樸自然,堪稱散文詩的獨特風格,雖然沒有華麗辭藻,讀者完全可以在字里行間體會到在敵強我弱的特殊歷史時期,黨與人民團結一致共同渡過艱難歲月的斗爭精神。

(三)延安文藝精神具有實踐性

延安文藝精神是深入人民群眾生活的實踐精神。任何偉大的藝術作品都來源于其所處時代的實踐活動的經驗總結,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是一切藝術作品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靈感來源。延安時期的13年中,革命戰爭是當時中國社會生活的主要內容,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熱血的中國人民為民族解放事業奉獻全部的精力甚至自己寶貴的生命。此時的延安文藝作品中,栩栩如生描繪著積極革命的根據地人民,歌頌了根據地人民努力奮進的革命精神。人民既是延安文藝精神的實踐之源,也是延安文藝精神的親身感受者。

在《講話》中,毛澤東同志指出了文藝工作者存在著“清高”等缺點,知識分子應該克服自身的缺點,滿懷熱情地團結、教育、啟蒙廣大人民。優秀的創作不可能是紙上談兵的空中樓閣,優秀藝術作品是要在人民現實生活中生根、發芽,整體全面展示現實意境的。杰出的藝術家一定要以真摯情感走進群眾,去了解他們的生活,才能客觀真實地對生活進行寫照。時代需要能夠真實反映人民革命與建設生活的偉大作品?!白哌M去”直面人民現實生活,“沉下來”感受民眾所思所愿,“融進來”時代熱點與未來展望。在這種由內而外溢出的真情實感下,創作的作品才是情真意切、具體生動的,才能得到民眾的真心贊揚與流傳。

(四)延安文藝精神具有創新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5]。

延安文藝精神是守正創新的時代精神。時代世情國情的變化產生契合時代的精神,出色的文藝作品要回應時代精神訴求,只有與時代精神吻合的藝術作品才能釋義“藝術美”的深切內涵。不同時代的文藝作品,清晰衍射出該作品所對應時代的領導階層思想及社會公序良俗,只有真實客觀地揭示時代發展趨勢以及人民群體精神內核的集體意識才能稱之為“時代精神”。

延安時期的優秀藝術作品揭示了時代生活本質及歷史發展趨勢,與時俱進、守正創新的精神依舊是新時代的主題。這些作品在內容上,及時反映展現嶄新革命面貌的延安、斗志昂揚的革命老區人民、活力盎然的大生產運動等延安時期的巨大變化;文學形式上,則大膽采用了既有中華民族特色,又被廣大基層民眾所喜聞樂見的通俗形式。歌劇《白毛女》,形式借鑒了河北民歌《小白菜》,內容取材于民間故事,成為延安時期的代表性文藝作品。在新時代,文藝工作者更要保持自己的風骨,不要被資本力量所左右。一旦文藝作品充斥著銅臭氣味,那必然是劣質的作品。在數字經濟新時代背景下,文藝作品不僅要思想上和藝術上成功,更要通過藝術作品傳遞正能量,弘揚真善美,將精神力量轉化為中華民族團結復興的實際偉力。

三、延安文藝精神對新時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

由思想政治教育促進新時代大學生的發展,進而促進中國社會全面進步,呈現出來的價值功能即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在價值。延安文藝精神對新時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體現在激發大學生的深厚愛國愛校情感、培育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大歷史觀、堅定大學生的文化自信。

(一)啟智潤心,激發大學生的深厚愛國愛校情感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時代賦予“Z世代”青年學子的時代使命,而延安文藝精神有助于塑造他們的思想偉力,有助于為他們的精神注入活力。立足于21世紀的時代背景,“Z世代”大學生生活在一個中國可以平視世界的新時代。新時代要求大學生在錯綜復雜的現實生活中頭腦清醒,做到明辨大是大非?,F在國內各大高校都精心擬就了校訓等大學精神,深挖紅色校史等文化資源,打造立體化的校園文化環境。通過以課為點、以講為線、以學為面,“點、線、面”共在一盤棋,專業課潛心建設課程思政,思政課發揮主渠道作用,多方配合,增強各門課程的感染力和教育實效性。學習延安文藝精神,有助于青年學生客觀理智地對待“粉絲”文化和娛樂圈怪相,營造氣正風清的“正能量圈”。

(二)培根鑄魂,培育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大歷史觀

延安文藝精神有助于培養大學生正確的大歷史觀,增強大學生對革命文化的深刻認同。高等學校教育者可以利用多種途徑把延安文藝精神滲透到校園課堂和社會課堂雙時空領域。響應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精神,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理論課堂與實踐基地有機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以小促大,講好身邊故事,弘揚延安文藝精神。教育者可以打造有趣親和、喜聞樂見的作業形式,把愛國主義融入日常的隱性教育,以學生的學習成果為切入點,如通過組織大學生進行紅色經典作品誦讀、拍攝《覺醒年代》紅色影視劇經典段落微視頻等作品形式,發揮大學生群體的興趣聯動作用,激發大學生主體能動性。

在“互聯網+”時代,善加利用大數據及互聯網科學技術,播放關于延安文藝精神的相關影視、紀錄片等,開發紅色資源,傳遞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比如關于革命紀念館等VR體驗、或者學習強國APP的應用,打破近3年在新冠疫情特殊時期不能師生同行實時參觀遺存遺址的時空局限,創造讓學生們看得見,記得住的“鮮活”知識。通過有效的實踐教學設計,比如:趣味視頻、改寫歌詞詩歌、話劇表演、大學生講思政課等多樣化作業成果推送形式,同時可以利用寒暑假,帶領大學生前往延安紅色教育實踐基地,進行浸潤式體驗教學,以研促學,同學同講,促進延安文藝精神的多元化傳播途徑。

(三)“立德樹人”,堅定大學生的文化自信

延安文藝精神是革命文化的重要內容,是堅定大學生文化自信的豐富精神食糧?!癦世代”大學生伴隨信息時代成長,在眼花繚亂的網絡信息中,充斥著歷史虛無主義大量的似是而非的觀點,混淆了部分大學生的認知。因此要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根本指導,強化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堅定他們的文化自信,凝結成中國底氣。抓住大學生成長階段中“拔節孕穗期”的關鍵時刻,提升他們進行歷史學習的廣度和深度,增強認識、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明事理辨是非。還要引領大學生升華思想高度,鐵肩勇擔道義,感受中國發展和民族復興,將大學生個人的理想夢想夢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征程中。

參考文獻:

[1] 列寧全集.第2版,第2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頁

[2]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40頁

[3] 鄧小平論文藝.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版,第6頁

[4][5] 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學習讀本.北京:學習出版社,2015年版,第1頁,第20頁

猜你喜歡
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新時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創新
新形勢下高校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就是踐行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