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居民“碳中和”參與意愿的logistic模型實證分析

2023-09-25 19:33俞佳雯沈晟陽奚穎穎陳凌潔方晴
經濟師 2023年9期
關鍵詞:碳中和城市居民影響因素

俞佳雯 沈晟陽 奚穎穎 陳凌潔 方晴

摘 要:面對全球氣候變化,我國在2020年提出了“雙碳”目標?!疤贾泻汀痹妇暗膶崿F不僅需要生產端的持續技術創新與體制機制改革,也需強化消費者責任。城市居民作為消費主體,其碳減排潛力大、效率高,碳中和消費理念與行為也會倒逼生產側碳減排。文章在對浙江省寧波市798份調查問卷基礎上,剖析了城市居民“碳中和”參與現狀,建立了城市居民“碳中和”參與意愿的影響因素logistic模型,從實證上揭示了城市居民“碳中和”參與意愿主要影響因素,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碳中和” 參與意愿 城市居民 影響因素 Logistic模型

中圖分類號:F290;C91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3)09-044-03

一、引言

近年來環境風險已被列為全球最主要風險。隨著溫室氣體濃度持續攀升、全球變暖進程加快,極寒、洪水、干旱等極端天氣頻發,大大加劇了全球自然生態系統和人類經濟社會系統的不確定和不穩定性。為達成《巴黎協定》中控制全球溫升與工業革命前相比不超過2℃、力爭1.5℃的目標,我國與世界各國一道,加快推進碳減排進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要于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我國“碳中和”愿景的實現不僅需要生產側的技術創新和體制改革,更要重視居民消費側碳減排。城市居民作為消費主體,一是碳減排潛力大、效率高,有時一個生活習慣的轉變就可帶來大量碳減排;二是其“碳中和”的消費理念與行為還將倒逼生產側碳減排。

為剖析城市居民碳中和參與現狀,揭示“碳中和”參與意愿的影響因素,筆者在2021年7~9月份對浙江省寧波市6大區53個街道的居民進行了問卷調查,發放問卷850份,最后回收有效問卷798份。從性別、年齡等人口變量看,調查所得樣本代表性較好,且樣本容量較大,利用這些樣本數據分析得到的結論能夠較好反映出目前城市居民碳中和參與意愿的現狀以及主要影響因素。

二、城市居民“碳中和”參與現狀

(一)居民對“碳中和”了解程度日益上升,互聯網媒體功不可沒

調查結果顯示,分別有9.80%和20.50%的受訪者不了解或不太了解國家的“雙碳”政策,但也有超40%的受訪者比較了解相關內容,這表明盡管政策宣傳覆蓋率待提升,但越來越多的居民愿意并正在了解相關政策。研究結果還顯示居民大多通過互聯網自媒體和官媒了解到雙碳政策,則“碳中和”的持續推廣還需善用互聯網媒體。

(二)居民“碳中和”行為參與度待提升,未雨綢繆正當時

居民對“碳中和”行為的認知程度及對碳減排的支付意愿,很可能是居民“碳中和”行為參與意愿的重要影響因素。為引導居民行為轉變,本文歸納概括出城市居民在消費習慣、生活方式及對“碳中和”的態度等方面的行為表。調查結果顯示,積極踐行光盤行動、無紙化辦公與紙張雙面使用的參與度最高。但盡管大部分受訪者愿意關注或參與“碳中和”推廣,實際參與植樹造林等低碳活動的受訪者較少(具體見圖1)。

有學者指出居民衣食住行所產生的間接能耗在全國消費總量中占比不小,其中家庭耗能與出行耗能是間接耗能的主要方面[2]。節能是成本最低的碳中和路徑,但調查結果顯示,分別僅有35.2%,39.7%的受訪者能真正踐行綠色出行和外出時保證家用電器不處于待機狀態。實際上,我國城市家庭平均待機能耗約占家庭總用電量的10%,僅電器關機沒拔插頭就會造成每年高達180億度的待機浪費電量,這已相當于3個大亞灣核電站的年發電量。這足以說明當前不少居民生活方式依然粗放,消費行為中存在高耗能的巨大漏洞。

(三)居民對碳交易政策持積極態度,但支付意愿偏弱

假設政府為減少二氧化碳的總排放量,為每個人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設置一定標準,明確個人比該標準少排放的部分可轉讓出售,而多排放的部分將被要求付費,則有超80%的受訪者表示支持該政策,但當受訪者被進一步詢問是否愿意以植樹或付費的方式補償日常生活碳排放時,支持比例下降,這表明構建行之有效的方針政策去引導城市居民參與碳中和支付極為重要。

三、城市居民“碳中和”參與意愿影響因素的logistic模型

(一)影響因素測量指標構建

計劃行為理論是社會心理學中最著名的態度行為關系理論,已被廣泛應用于多個行為領域的研究,并被證實能顯著提高研究對行為的解釋力和預見力。為構建城市居民“碳中和”參與意愿的影響因素模型,本文以計劃行為理論為架構,結合城市居民“碳中和”參與意愿的特點,參考汪興東、華堅、齊紹洲、王建明、Fishbein等的從不同層面探討的居民低碳出行和碳排放的影響因素引入外部變量,最終構建包括低碳認知、感知價值等外部變量與行為態度、感知行為控制、主觀規范、參與意愿之間的影響機制模型(如圖2所示)。依據模型,構建包括36個測量指標的影響因素測量題項,并根據樣本信息對問卷量表進行了信度與效度分析,結果顯示問卷Cronbach’s都在0.8以上,則信度較高。通過因子分析也能發現問卷的效度可觀。

(二)城市居民“碳中和”參與意愿影響因素的logistic模型

分析可知,低碳認知、感知價值等9個層面的影響因素之間存在顯著或極顯著的相關關系,這反映變量之間有共同變化的趨勢,解釋變量之間存在著共線性問題。利用SPSS26.0軟件對9個維度變量進行因子分析后,KMO和巴特利特球檢驗結果表明9個變量均適合做因子分析。為使方差損失控制在20%以下,累積方差貢獻率能夠在80%左右,我們把9個維度變量均提取2個因子,并根據每一因子中測量條款的具體含義,分別進行命名(具體見表1)。

為建立城市居民“碳中和”參與意愿logistic數學模型,本調研問卷設置題項“您是否愿意以植樹或付費的方式補償您的日常生活碳排放?”,回答“愿意”賦值“1”,回答“不愿意”賦值“0”,把這一題項作為碳中和參與意愿因變量,并以被調查對象的人口特征變量和表1中因子分析降維后命名的18個因子為自變量建立城市居民“碳中和”參與意愿的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

表1分別給出了回歸系數(B)、標準誤差(S.E.)、Wald統計量、自由度(df)、顯著度(Sig.)、冪指(Exp(B))。其中,sig.表示不同變量Wald檢驗的顯著水平;(Exp(B))等于發生比率(odds ratio),可以測量解釋變量變化一個單位給原來的發生比所帶來的變化?;貧w結果還顯示,模型的卡方值為81.281,顯著性概率為0.000<0.05,且最大似然平方的對數值為823.814,要遠大于卡方臨界值,因此該模型有統計學意義。

由表1可知,消費認知、社會價值、財務風險和社會風險這幾個因子的顯著性概率小于0.05,即它們可以被放入回歸模型中。進一步把原始樣本數據帶入模型進行預測檢驗,分類檢測結果顯示:595個愿意為“碳中和”付費的城市居民中有577人被預測正確,正確率高達97.0%,且模型的整體預測正確水平達74.3%??梢姳菊{研通過logistic得到的模型基本可較為準確地預測城市居民“碳中和”的參與意愿(付費意愿),在識別城市居民“碳中和”付費意愿上有較好的應用價值。本調研得到城市居民“碳中和”參與意愿(付費意愿)的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如下:

y=

其中,x1、x2、x3、x4分別為消費認知、社會價值、財務風險和社會風險,當y<0.5時表明城市居民不愿意為“碳中和”付費,當y>0.5時表示城市居民愿意為“碳中和”付費。

由模型可知,消費認知、社會價值、財務風險和社會風險這幾個變量顯著影響城市居民的“碳中和”付費意愿。又因消費認知和社會風險因子的系數為負數,則這兩項因子負向影響碳中和支付意愿;反之,財務風險和社會風險正向影響“碳中和”支付意愿。且因社會風險因素的因子系數明顯大于其他因子系數,則城市居民“碳中和”付費意愿更易受家庭氛圍、國家政策等的影響。

四、相關建議

(一)加強新媒體矩陣宣傳,活化政策傳播方式

調研結果顯示,“雙碳”目標提出至今,仍有許多居民對其認知模糊,通過加強“碳中和”宣傳力度來提高居民的認知度勢在必行。官方新媒體要實現矩陣式全覆蓋化宣傳以在居民中建立正確的輿論導向,將通過構思將“碳中和,碳達峰”的價值觀念和目標內容進行視覺化、感性化、鮮活化轉換,通過影像化、符號化的傳播方式做好低碳教育工作,降低全民理解難度。政府還可通過獎勵模范低碳家庭營造城市低碳生活氛圍。當一部分人受到感化,在日常生活中踐行低碳活動時,也會在無形中促進主流社會規范的形成。

(二)制定統一碳足跡核算標準清單,破除數據壁壘

推進統一碳足跡核算標準清單,打造統一的數據互聯互通平臺,建立數據監管與風險防控機制已成為“碳中和”政策進一步落細落實的關鍵。政府應深度結合“東數西算”國家發展大戰略,一方面積極鼓勵建立不同區域、不同行業、不同場景的“碳中和”數據庫,為打造覆蓋全國、全行業的統一“碳中和”數據庫深化基礎;另一方面,應依托數據基礎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充分開發優化碳中和測算模型,探索測試統一的碳足跡核算標準。同時,還要進一步完善數據監管的制度框架,充分運用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提升數據采集使用安全性、透明度。推行上可從金融業等信任度較高的行業試點,逐步推進“低碳賬戶”互聯互通。

(三)落實落細“碳中和”激勵政策,激發居民參與意愿

大部分居民雖支持“雙碳”政策,但碳補償支付意愿偏弱,政府需制定合適的政策法規并采取合理的激勵措施來刺激居民低碳消費。一方面要利用好稅收的杠桿作用,對高耗能產品抬高征稅稅率,對低碳產品降低征稅稅率,且對生產企業加大政策優惠力度。另一方面,還要推動個人碳賬戶政策試點,試行公共出行積分化政策,在促消費的大背景下推出低碳消費券,探索更多深層激勵方式以提升居民參與度與積極性。此外,政府可出臺“低碳積分換購”等居民購買低碳產品的補貼政策,以增強居民購買低碳產品的意愿,從消費終端環節倒逼生產端轉型。

(四)提高居民“碳中和”體驗感獲得感,形成良性循環

基于計劃行為理論,居民對“碳中和”實踐過程的可行性、可持續性和可接受性的疑慮,是其感知風險產生的來源。因此,提升居民“碳中和”行動的體驗感和獲得感,形成實踐上的良性循環十分重要。首先,政府可通過劃撥城市綠地,讓居民在參與“互聯網+家庭植樹”與“螞蟻森林”植樹活動的過程中擁有親手植樹的機會,在提升用戶粘性的同時給予居民更多榮譽感、體驗感。其次,可構建城市“碳中和”體驗館,與城市廣場、公園、博物館相結合,吸引不同年齡群體參與體驗,同時鼓勵低碳產品入駐以激發低碳消費熱情。在此,可在城市空間中選取老舊小區、老舊工廠等樣板進行“低碳社區”“低碳空間”改造,通過立體綠化提升碳匯水平,提升光伏等清潔能源使用比例,完善資源回收利用體系,用建設區域智慧大腦精準管理等的方式逐步轉變城市發展理念,將碳中和理念貫徹城市規劃、設計、建設、運營、治理全過程。

參考文獻:

[1] The Global Risks Report 2020,World Economic Forum,Geneva.

[2] 鳳振華,鄒樂樂,魏一鳴.中國居民生活與CO2排放關系研究[J].中國能源,2010,32(03):37-40.

[3] 汪興東,景奉杰.城市居民低碳購買行為模型研究——基于五個城市的調研數據[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2,22(02):47-55.

[4] 齊紹洲,柳典,李鍇,劉樹,鄧哲.公眾愿意為碳排放付費嗎?——基于“碳中和”支付意愿影響因素的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9,29(10):124-134.

[5] 華堅,趙曉曉,張韋全.城市居民低碳產品消費行為影響因素研究——以江蘇省南京市為例[J].經濟體制改革,2013(03):53-56.

[6] 王建明,王俊豪.公眾低碳消費模式的影響因素模型與政府管制政策——基于扎根理論的一個探索性研究[J].管理世界,2011(04):58-68.DOI:10.19744/j.cnki.11-1235/f.2011.04.008.

[7] AJZEN I .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1991,50(2): 179-211.

[8] Carr J C ,Sequeira J M . Prior family business exposure as intergenerational influence and entrepreneurial intent: A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pproach[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7, 60(10):1090-1098.

[9] 王秀村,呂平平,周晉.低碳消費行為影響因素與作用路徑的實證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2,22(S2):50-56.

[10] 王璐.城市居民低碳消費行為選擇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湖南大學,2014.

猜你喜歡
碳中和城市居民影響因素
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對城市居民行為影響的效果
城市居民低碳意識與行為調查分析——以烏魯木齊市為例
北京城市居民的娛樂生活(1949—1966)
關于修改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的議案
旅游風景區碳估算與碳中和實證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