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質量推進山西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研究

2023-09-25 19:35郭泰岳
經濟師 2023年9期
關鍵詞:征信營商環境

郭泰岳

摘 要:隨著國家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力度加大,以及多年來各地在信用信息歸集、應用場景開發等方面的不斷探索,社會信用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為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和高標準市場體系,加快轉型發展,文章以山西為例,分析了社會信用體系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作用、山西社會信用體系的現狀,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加強軟基礎設施建設、抓住機遇開展示范創建、培育信用企業等政策建議。

關鍵詞:社會信用體系 營商環境 征信

中圖分類號:F20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3)09-118-04

高質量的社會信用體系和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為供需有效銜接、提升營商環境、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優化資源配置提供了重要支撐。根據國家發改委2018年、2019年、2021年公布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名單,暫無山西城市(區)入選,山西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步伐刻不容緩。為此,梳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內涵邏輯,總結先進地區的經驗做法,深入研究社會信用體系的相關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建議,對新時期高質量推進山西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為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和高標準市場體系、深入開展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加快轉型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質量的社會信用體系是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牽引和支撐

現代社會是信用社會。隨著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推動經濟發展質量、效率和動力深度變革,已經成為當前的主要考量。在山西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的背景下,優化社會資源配置、培育轉型發展新動能、打造良好營商環境任務十分艱巨,尤其需要厘清社會信用體系在推動山西高質量發展中的內涵邏輯,找準切入點,以信用為山西轉型發展賦能。

(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為完善市場發展和市場經濟體制提供了根本保障

社會信用體系是構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成分,是推動市場經濟更加有序、更加健康、更加規范的重要基礎支撐。社會信用體系的核心是將管理和服務社會主體過程中產生的信息,通過社會信用體系將信息共享,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化技術手段,較為客觀地對社會主體進行評價,并且將這種評價更好地反饋到管理和服務中,形成正向循環,從而達到褒揚誠信懲罰失信的目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是在國家宏觀調控下,讓市場配置資源。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能夠在法律框架下,推動市場在配置資源的過程中,讓參與市場的主體運用信用機制達到凈化市場環境的目的,從而進一步降低成本,讓市場更加高效。隨著中國式現代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程的推進,區域間的競爭已經不再是政策、土地、資本的競爭,而是營商環境、創新生態、人才環境等要素的競爭。社會信用制度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的組成部分,為提升經濟社會整體效能、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提供了重要支撐。

(二)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為資源型地區加快轉型發展提供了良好環境

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的關鍵是構建“多點產業支撐、多元優勢互補、內在競爭充分”的產業體系,需要產業、園區、資金、人才等同步發力。社會信用體系通過信用信息共享、信用管理和懲戒機制,使得市場參與者不再局限于“資源”綁定的那些產業,間接引導市場資金流向多元優質項目,促進了市場的優化配置。高質量的社會信用體系能夠打通市場要素的隱形壁壘,推動資金、技術、勞動力高效流動,推動金融、科技、人才等資源高效整合,降低資源流動成本和交易成本。另一方面,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包含的“最多跑一次”“一網通辦”“不見面審批”等改革,能夠優化辦事程序和材料清單,實現政務服務、監管工作互認,推動營商環境優化,為轉型發展打好堅實基礎。

(三)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為加快推進區域一體化注入了信用動能

當前區域一體化已經成為經濟發展新引擎。從長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以及成渝經濟圈等國家級一體化發展區,到北部灣、長株潭等省級、市級區域一體化經濟區,社會信用均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社會信用體系搭建起了區域內部制度創新、金融創新、對外開放的橋梁,通過政策互通、信息共享、標準互認、共同監管等舉措,解決了許多制約區域一體化運行的難點、堵點、痛點問題,為產業升級、商貿物流、城鄉統籌及生態環境改善深度賦能。

(四)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為創新社會治理提供了基礎支撐

社會信用是創新社會治理體制、提升社會治理效能的重要手段。讓誠信受到褒揚,讓失信受到懲戒,進而提高社會公共服務的透明度,可以有效降低社會活動中的風險和成本,減少社會生活中的矛盾和沖突。通過信用評估和信用管理,社會信用體系向市場參與者傳遞了誠信和公平的價值觀念,促使人們遵守信用規則,履行合同義務,減少違約行為的發生,提高了全社會的誠信水平。此外,把社會信用深度融入到新型監管和社會服務中,發揮信用數據資源和應用場景優勢,將信用信息歸集、應用和修復過程與社會治理服務的事前、事中、事后流程管理結合起來,規范了各類社會主體行為,為加快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打下堅實基礎。

(五)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為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問題拓展了渠道

當前,各地正大力構建良好創新生態,體制機制創新為中小微企業提供了機遇和土壤。但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依然沒有好的解決方案。一方面,按照國內現行的信貸規則,中小微企業往往囿于資產規模偏小、抗風險能力較弱,以及信息不對稱、信息不完備等問題,導致通過融資擔保增信渠道獲得貸款的可能性偏低。另一方面,信貸機構通過傳統風險管理手段難以對中小微企業的盈利能力、資金使用效益以及發展前景有效監測,中小微企業所能夠提供的財務信息內容有效性、財務指標的覆蓋面等難以滿足信貸機構的要求,使得信貸機構對中小微企業的風險級別認定偏高。因此,缺少信息、缺少信用背書則成為了制約中小微企業融資的問題。而“信易貸”為代表的融資信用服務平臺,憑借信用信息共享和大數據,能夠激活信用價值,減少銀企信息不對稱,促進資金向中小微企業以及民間投資合理配置。

二、山西社會信用體系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山西社會信用體系的現狀

山西社會信用體系經過多年的耕耘建設,在管理體制、重點項目、基礎領域、關鍵環節已經取得了長足進展,信用正逐漸成為招商引資、企業評價、信貸發放、行業管理等方面的參考,對經濟社會運行產生了重要影響。

1.建立了省市縣三級管理體制。自2003年省政府成立山西省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以來,成員單位經過多次調整,牽頭單位也從原省工商局明確到省發改委,省發改委專門成立信用處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各地也相繼推進信用管理改革,11個地市均成立了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成立了公共信用信息工作機構,各縣(市、區)均有信用建設牽頭部門,形成了有力的省、市、縣三級信用體系建設組織體系。

2.出臺了較為完備的制度體系。據統計,山西自2003年以來,出臺了涉及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制度性政策文件20多個,涉及到社會信用宏觀指導、政務誠信、行政管理、分類監管、平臺建設等各方面。特別是《山西省社會信用條例》的實施,明確了職責分工、平臺建設、信用承諾等內容,明確了社會信用工作機構,明確了政府要推動信用服務行業發展,建立了信用承諾信息記錄、收集、推送工作機制等,標志著山西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進入了法治化軌道?!稐l例》推動了全省各級機關及工作人員依法辦事、信守承諾,推動社會信用激勵和懲戒機制落實,推動營造誠實守信、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3.建立了信用平臺。平臺上聯國家、下通市縣,橫向連接省級政府部門,實現了全省信用信息資源的初步交換共享和業務應用。建立了組織和個人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建立了包括信用主體標識規范、個人信用調查報告格式規范、基本信息報告、企業信用等級表示方法等標準,涵蓋了電子商務、誠信管理、信用中介組織等領域。隨著平臺功能不斷拓展,以及信息歸集機制的完善,未來平臺將在社會信用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

4.全方位融入京津冀。2022年,京津冀晉共同簽署了涉及社會信用的四個區域標準化文件,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完成了區域信用標準化體系的構建。將推進區域信用信息共享、企業綜合信用評價結果互認、公共信用報告互查、“信用+”應用場景協同等任務。

(二)山西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相比先進地區,山西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還處在完善基礎建設、探索突破點、豐富社會信用服務范圍、拓展“信用+”應用等攻堅上臺階的關鍵時期,既有與其他省份相近的共性問題,也有自身存在的問題,突出表現在信用信息歸集不到位、信用平臺功能發揮作用不強、信用產品尚需開發等方面。

一是各部門的信息尚未常態化歸集,信息共享存在壁壘。信息軟基礎設施建設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信用的評價和使用依賴大量真實有效的信息,而信息歸集則是把大量分散信息變成有用數據的過程。信用信息歸集涉及到眾多部門,特別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各成員部門,目前部門之間在歸集、共享信息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有的部門手中有大量信息,但信息數據局限于本行業或部門層面,條塊分割現象不同程度存在。從調研了解到的情況看,房管、稅務、環保、市場監督管理以及部分行業部門自上而下有較為完備的系統,但是沒有形成全面覆蓋各部門、各類市場主體、各參與方的信用信息數據庫,信用信息運用發布部門不能及時掌握數據信息被其他部門或平臺的使用情況,互通反饋缺失,實時共享滯后。

二是信用聯合獎懲機制不健全。讓守信者受益、讓失信者受到懲罰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點。山西雖然發布了《關于加快推進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機制建設的實施意見》《山西省企業信用行為聯合獎懲辦法(試行)》等制度規定,但是在執行層面缺乏力度,特別是在聯合獎懲方面缺乏有效手段,在失信主體中難以形成震懾力?!笆率率匦?、處處方便”“一處失信、處處難行”的信用聯動獎懲機制還不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的相關機制運用不多,各領域守信失信聯合獎懲的發起部門、守信失信聯合獎懲的實施部門之間協同作用尚未有效發揮。

三是信用產品、信用服務市場亟待培育。山西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起步雖然較早,但是由于產業結構、市場活力等原因,信用產品、信用服務應用場景具有局限性。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政府主導程度較高,市場主體參與度較弱,市場主體靈活性、創新性不能有效發揮。行政部門以及金融系統形成的海量數據沒有與云計算、區塊鏈等互聯網技術有效融合,導致數據價值沒有深度挖掘開發,特別是針對市場的信用產品匱乏。一方面,信用服務機構較少而且體量較小,缺少知名度較高的信用服務機構。另一方面,社會信用應用場景較少,特別是在價格管理、消防安全、生態環保、食品藥品、交通運輸、文化旅游等領域的信用服務尚未有效挖掘開發,“信用+”應用場景不多。

三、山西高質量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思考及政策建議

山西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應從平臺集成、征信體系、試點推動、分類監管、場景創新、產品應用六個方面入手,推動政策、機制、平臺、產業同步發力,形成政府、市場、社會全方位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新格局。

(一)加快軟基礎設施建設,健全信用服務支撐體系

從長三角、京津冀、大灣區以及浙江、山東等地的經驗看,無論是廣東前海的綜合信用信息平臺、浙江的公共信用平臺,還是廣西的信用北部灣平臺,均作為地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有力抓手。山西應積極借鑒先進地區平臺建設經驗,推動信用服務平臺建設。一是率先在旅游交通、環境保護、污染治理、生態修復、節水控水等領域開展征信歸集和識別試點。推動信用平臺實現互聯互通,加快制定統一的公共信用信息目錄及采集標準,建立跨區域公共信用數據共享交換機制,全面推進信用信息采集、加工、更新、應用統一。二是建立區域信用合作機制,實現信用信息的共享和聯合懲戒,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使用信用服務,推廣信用在各領域的應用。三是提升公共信用信息平臺支撐能力,優化平臺集成水平。推動各項信用單元協同接口,加強平臺與省行政執法監管平臺、信易貸平臺、京津冀信用平臺、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等對接。

(二)加快建設全方位征信體系,推動全省征信業提質增效

堅持市場化和法治化方向,加快建設覆蓋全社會的征信體系,充分發揮征信業基礎性作用,以征信體系助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一是加快省征信平臺建設。加快推動全省各地住房公積金與金融信用信息數據庫聯通,建設多元化征信查詢服務網絡,實現市場主體、個人征信查詢全省覆蓋。依托全國融資信用服務平臺省級節點,開展水電氣費、稅收、社保、生產經營信息等非信貸信用信息共享和治理。鼓勵駐晉金融機構將平臺提供的數據產品服務作為獲客篩選、貸前審查、貸中審批、貸后管理的重要環節。圍繞企業融資需求,提供線上融資對接全流程服務,提升中小微企業融資效率,探索將平臺應用成效作為中小微企業扶持政策的參考依據。二是積極扶持征信機構發展。在太原、大同、呂梁等地先行先試,加快引入有實力的數據商、信息技術服務商等,組建1~2家省級征信機構,做強現有企業征信機構和信用評級機構,滿足行政管理和金融領域多樣化征信服務需求。積極引入金融科技企業,參與征信平臺建設運營,推動盡快加入京津冀征信鏈。三是大力開發利用征信產品。引導行業主管部門依托征信平臺開設供應鏈金融等特色板塊,支持銀行、保險、擔保等在晉金融機構創新開發“人才貸”“政采貸”等特色金融產品,優化授信審批流程,實行差異化考核激勵,為中小微企業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優質金融服務,鼓勵在晉金融機構積極使用征信和信用評級產品和服務,充分挖掘市場主體信用價值。

(三)抓住國家大力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機遇,推動區域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合作試點示范

探索把太原、晉中、陽泉作為省級社會信用體系合作創建示范區,落實《意見》第二十二條關于“推進試點示范”的要求,開展先行先試。建設“區域信用聯盟”平臺,在審批服務、行政監管、公共服務、公共資源交易等領域,推進公共信用與政府履職深度融合,夯實信用信息合作基礎。鼓勵區域內在文明創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政府債務風險防范、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進行探索和創新。在信用地方立法、信用信息記錄、信用產品和服務創新應用、培育信用服務機構、建立社會信用獎懲聯動機制等方面共建共享,進行綜合試點示范。聚焦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重大事項,在守信聯合激勵上率先開展信用獎懲,建立風險防范聯動機制。深入推進區域內信用聯合獎懲,對于無不良信用記錄者和誠信典型實施“綠色通道”等便利服務措施。對尚未達到黑名單認定標準的不良信用主體,在實施行政許可、行政管理、日常監督檢查等方面重點監管。

(四)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推行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監管服務體系

以信用信息產生、歸集、共享、應用和修復全過程為載體,帶動社會治理服務與監管覆蓋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

一是推行事前信用承諾制,大幅減少審批環節。從省級層面推動制定山西可開展告知承諾的行政許可事項清單,各市制定具體的清單細則,依托信用平臺以及媒體、互聯網、各部門網站向全社會公開。將信用信息嵌入預審備案事前行政服務流程,大力推廣實施信用承諾制,實現“信用越好、審批越容易”“信用越差、事情越難辦”。全面推廣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信用修復承諾制,建立自然人、法人誠信檔案,讓自我監管成為主流。拓展市場主體信用承諾覆蓋范圍,組織具有代表性的誠信典型企業向社會主動做出信用承諾,鼓勵行業協會等行業組織建立健全行業內信用承諾制度。

二是探索事中信用分類監管,以信用評價優化監管水平。建設信用信息自愿注冊填報系統,鼓勵信用較好的企業,自愿注冊資質證照、市場經營、合同履約、社會公益等信用信息,并對信息真實性公開作出信用承諾,信用承諾信息可作為信用評價的重要參考。研究推動行政行為信息上網公開,提供綜合查詢服務,推動稅務、商務、司法、金融、交通運輸等各領域建立嚴重失信主體名單向社會公開,并接受社會監督。整合各類信用信息,探索建立公共信用評價體系,推動開發區、一體化經濟區等開展綜合信用等級評價,對不同信用狀況的監管對象,建立相應的激勵、預警和懲戒機制。

三是加強事后信用獎懲對象管理,優化政務服務。建立信用獎懲對象名單制度,健全稅收管理、市場監管、農民工工資保障、交通運輸等領域信用獎懲對象名單的動態管理機制,將名單共享至省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建立失信懲戒措施清單,對嚴重失信主體實施限制享受政府資金資助、限制享受行政管理便利化政策、限制獲得相關榮譽稱號等懲戒措施。持續開展交通運輸、文化旅游、食品藥品、電子商務等重點領域失信問題專項治理,規范市場秩序。制訂公共信用信息修復政策措施,建立信用修復的常態化管理機制,通過作出信用承諾、提交信用報告等方式,開展信用修復。

(五)全面推動應用場景創新,激活信用價值

信用信息是一種社會資源,通過共享能夠實現放大效應,應用范圍越廣,信用信息的價值就越大。充分發揮信用的多體系融合性,在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司法誠信各層面全方位發力,形成以信用集聚各類要素的“虹吸效應”,助力提升發展能級。圍繞基礎設施、產業創新、生態環境、公共服務,探索“信用+”系列應用場景,推行“信用+招商”“信用+服務”“信用+司法”“信用+執法”等模式,以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推動營商環境優化。大力推動“信用+產業園區”建設,建立新型園區監管機制,對企業信用狀況進行實時監測,實現對企業從登記注冊開始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監護;構建特色信用服務體系,讓數據跑腿;構建多維度企業畫像,推動在財稅、金融、政策扶持等方面向高信用等級企業傾斜。在重點領域實施“信易+”工程。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在生產經營活動中主動應用信用報告、信用評價、信用風險預警等產品服務。在政府采購、招標投標、專項資金扶持、行政審批、市場準入、資質審核、人員招錄及晉升、表彰評優、公共服務等事項中,按照相關要求開展信用信息查詢。加快推進各部門業務系統與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臺的對接,逐步將信用獎懲對象名單、信用報告、信用評價結果等嵌入各部門日常監管和政務服務辦事流程中。

(六)引進培育信用服務領軍企業,大力支持社會力量參與

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的作用,積極引進具有影響力和競爭力的信用服務機構,支持信用服務領域國內龍頭企業和國際行業巨頭作為新型服務機構落戶至山西,提升信用服務水平和供給能級。支持信用服務機構在山西設立實體機構,研發適用山西的信用產品和信用服務,參與信用體系建設,探討推進社會合作機制,參與信用立法、信用修復、信用評價體系、平臺建設、標準體系建設等方面的調查研究和咨詢論證工作,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聯合信用監管機制建立、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和營商環境優化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撐。探索信用惠民便企創新應用模式,研發創新適用的信用產品和信用服務,實現信用科技在標準體系創制、服務模式探索、評價模型計算等方面的聯合創新突破。啟動信用旅游、信用交通、信用園區等一批“信用+”評價模型和機制研究,推動創新資源的集聚和整合。

參考文獻:

[1] 包松賽,倪定清,陳海盛.“信用浙江”建設歷程、創新探索與實踐路徑[J].寧波經濟(三江論壇),2023(06)

[2] 劉寶童,蘇艷麗.營商環境優化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理論與實證[J].金融理論與教學,2022(06)

[3] 肖振宇,俞琨,張安琪,張瀟瀟.信用一體化推進區域高質量發展的研究[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08)

猜你喜歡
征信營商環境
準入規制與經濟增長:基于跨國面板數據的分析
信息主體權益保護的國際經驗比較與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