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法文字學”在高校的實踐與反思
——以山西大學“碑帖字法探源”課程為例

2023-09-27 12:53王贏
大學書法 2023年5期
關鍵詞:文字學俗字文字

⊙ 王贏

引言

當今“書法文字學”已成為書法學科建設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大部分高校在實踐教學中,仍沿用了傳統文字學專業的教學理念,未能與書法、篆刻的創作實踐相結合,致使學生的創作用字常會出現正、俗不分,繁、簡不明,抑或是在創作中遇到《說文》逸字的問題時,多依據楷字胡亂拼湊,沒有體現出文字的學理性,由此可見,高校中的文字學課程并未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鑒于此類問題,筆者在山西大學書法系申請開設了一門將書法與字學相結合的課程,為避免與同期開設的文字學課名稱重復,因而命名為“碑帖字法探源”。

一、“碑帖字法探源”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方法

山西大學“碑帖字法探源”為理論必修課,授課對象為大三書法系的學生,共32 學時。因目前尚未有成熟的“書法文字學”教材,為使學生打下扎實的文字學基礎,筆者遂延續傳統,選擇以《說文》為核心展開?!墩f文》是歷代學者首先要研讀的文字學著作,但基于現代高校的課程體系構建,分配到文字學的課時量并不多。若直接學習《說文》,則體系過于冗長龐雜,在短期內無法學完。且大多數學生之前并沒有接觸過篆書,直接上手《說文》有一定的難度。因此,為更好地切入《說文》,筆者選擇《篆法百韻歌》作為基礎導引,結合學生日常臨習與創作中遇到的疑難字,講述文字的淵源流變并辨析相近文字,進而聯系到《說文》。此外,在研究教學中輔之以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以下簡稱《段注》)、《說文外編》等《說文》學相關著作予以闡釋,從根源上解決學生書法、篆刻創作中的用字問題。

《篆法百韻歌》是由清代學者沙青巖編著,本書以《說文》《段注》為取法對象,遵循六書規律,辨析歸納篆法與楷法的不同之處,編成歌訣,使學生易于掌握小篆的字形規律,從而奠定字學基礎。對于初學小篆的問題,沙青巖在《篆法百韻歌》的序言中曾說道:“篆體構造,一本六書。單文為文,復體曰字,聲形轉假,秩然厘然。惟自隸變至楷,后人往往以隸楷之偏旁點畫,逆臆作篆,流為偽體。殊有毫厘千里之差。本稿專矯正此病,故一以《說文》六義為宗,使學者能認清篆籀之正體,免除偽訛之俗書?!盵1]《篆法百韻歌》是以《說文》為本,避免偽訛謬誤、牽強附會之書。初學者在學習篆書時,往往會基于楷書的結體上推篆書字形,不能遵循文字的演變規律,造成篆法錯誤。因而首先需要追本溯源,以六書為準,從偏旁分析法入手?!蹲ò夙嵏琛分饕瑑蓚€方面的內容:一是考證有楷無篆的字(即逸字),將其與《說文》正字相聯系,使學生在遇到字典沒有收錄的字形時,能夠運用文字學知識,選出典雅準確的文字進行創作;二是總結易混淆的繁體、簡化、異體以及通假等字的用法,使學生查證字義后能夠明確符合文意的字,在確保用字準確的基礎上豐富字法的運用。

在研讀篆法韻語的基礎上,還需查證每個篆字的淵源流變。教師在講解例字時應窮源竟流,向上考證本字,向下辨析分化字,假借、異體、俗字、訛變等。將《說文》的理論字說與碑帖中的例字相結合,使學生能夠掌握基礎的字學知識,在創作中選擇契合文意的文字,避免出現用字舛誤的問題。

二、《說文》逸字的正篆寫法

《篆法百韻歌》涉及許多《說文》逸字,關于《說文》逸字的定義,萬獻初《〈說文〉學導論》解釋為:“何謂《說文》逸字?或說乃《說文》所無,鈕樹玉《說文新附考》未及,經典中存在的文字;或說是徐鉉所收而篆文遺逸者?!盵2]如今其含義范圍可進一步擴展,即《說文》沒有收錄的字都可稱為《說文》逸字。當我們在創作時,常會遇到此類問題。最令人費解的是有些字遍查各類書法字典,皆未收錄。即使有些字包含在王福庵《作篆通假校補》或王同愈《小篆疑難字字典》等字書中,也僅僅是羅列出相對應的篆字,并未有所解釋。對于此類逸字,我們應如何考證?許多文字學家曾對此歸納研究,諸如雷?!墩f文外編》、張行孚《說文逸字識誤》、鄭珍《說文逸字》、張鳴珂《說文佚字考》等。相較而言,《說文外編》收錄的逸字最多,解釋亦最為全面。此類著作雖未能將《說文》逸字收錄完備,但對于今天“書法文字學”的構建,仍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于《說文外編》的體例構建,俞樾在本書敘中寫道:“先舉四書中字,次及諸經中字,凡《說文》所無,鈕氏《新附考》《續考》未及者,皆于《說文》中求其本字,于他書中求其通字,疑似蓋闕,而《玉篇》《廣韻》中字之常用而不可廢者,亦附及焉,其用力可謂勤矣?!盵3]《說文外編》共十六卷,內容涵蓋經字和俗字兩大部分?!墩f文外編》所采用的基本方法是“字經互證”,從《說文》中找出先秦經籍用字和后起俗字的源字、正字,或者以《說文》對比先秦經籍,找出同音借用字、同源通用字、俗字。目的是求證同源字或為假借字找本字,并聯系異體字。這樣的研究成果正契合書法、篆刻的字學需求。筆者下面將分為經字、俗字兩個部分,以經典的碑帖作品為例,探析《說文》逸字的正篆寫法。

(一)經字

經字是指《說文》未錄而見于四書五經等先秦經籍的字,雷浚將群經之字與《說文》相校對,在鈕樹玉《說文新附考》的基礎上,補證《新附考》《續考》未及之字,以能求證大多數的《說文》逸字。下面舉《篆法百韻歌》中的《說文》逸字予以證之。

王福庵 天與多情不自由 選自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中國書畫藝術辭典》

“它無蟲為他”,《篆法百韻歌》解釋為:“按《說文》:‘它,蟲也,從蟲而長,象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問無它字?!蚪琛ⅰ癁橹?,‘他’,俗字也,故‘它’即蛇之正。亦即‘佗’(今他)本字?!盵13]他本義指“其他的”,“他”的篆書以“它”為正字。雷浚進一步解釋道:“‘相問無它’,猶后人問無恙,語言轉移。若云:‘無別?!视旨酉x作蛇,食遮切。而‘它’假‘佗’為之,因之隸變為‘他’。此字所以多后出也?!盵14]雷浚注語中言:“它”本義為蟲子,與“蛇”同源?!吧摺笔恰八钡闹匚?,后逐漸此義被“蛇”替代。它借為代詞,指“另外的”。陸德明《經典釋文》中“他”作“它”,“他,本亦作‘它’吐何反”[15]?!八迸c“他”是古今字關系,而“佗”為假借字?,F代受西方影響,語言明確了分工,“他”指男性,可篆作“它”和“佗”,而“它”則用于指代人以外的事物或動植物。

(二)俗字

俗字是指在先秦經籍中沒有出現,而被收錄在《玉篇》與《廣韻》之中的文字。這類字數量眾多,雷浚將其常用的選入《說文外編》中,冷僻或俗語化的字則不被包含在內。俗字多為時俗訛變的別體,應察其正字,以詳辨之。

如“漲脹從獨張”,下面解釋為:“漲、脹二字,皆楷書中相承之俗字,如遇此二字欲作篆,皆以篆文‘張’字代之?!盵16]兩字在《說文外編》中皆屬俗字,《玉篇》收錄。如雷?!墩f文外編》解釋“脹”:“案《玉篇》引《左傳》,為成公十五年傳文,今作‘張’,不作‘脹’?!墩f文》亦無‘脹’字,僖公十五年《左傳》:‘張脈僨興?!痘茨稀た姺Q訓》:‘大戟去水,亭歷愈張?!宰鳌畯垺??!盵17]雷浚通過《玉篇》引《左傳》之文,以經證字?!皾q”字亦釋為“張”,與“脹”同。即二字的《說文》正篆皆作“張”。

“瞳”,《說文》無,“瞳”“童”“僮”三字是同源字?!锻趿艥h語字典》解釋:“三字音同義近,‘瞳’‘僮’都是‘童’的區別字?!盵18]《說文外編》解釋:“《說文》目部無‘瞳’字,‘瞦’下曰:‘目童子精’?!略唬骸R童子也?!础??!盵19]“目童子精”即指童子瞳仁中的精神,而“”指眼睛中黑色的瞳仁?!巴奔幢硎尽巴?。而“僮”,《說文》解釋:“僮,未冠也?!盵20]指未成年的兒童。王福庵《作篆通假校補》:“‘瞳’,‘’或假‘’,《漢書》項籍贊舜目重童子,以‘童’假‘瞳’?!盵21]因而,“瞳”當篆作“僮”或“童”。

“描”,形聲字,《說文》未收錄,是后起的俗字,并沒有與楷字一致的篆書寫法。清佟世男輯錄《篆字匯》,“描”作“”。余任天所刻印章“五十以后學描花”,形體亦如此。此“描”是依照楷書點畫逆臆為篆,不足為據。據《王力古漢語字典》解釋:“描乃后起字,依樣摹畫?!盵22]雷浚在《說文外編》中將“描”列入《廣韻》中的俗字,僅提到“《說文》無描字”[23],并未考證該字的正篆寫法。黃侃在《說文外編箋識》中,釋“描”為“貌”字,但沒有詳細解釋。[24]在丁福保編的《說文解字詁林》所收錄的章太炎《文始》中,“貌”字下解釋:“蓋古有此畫技,因際見之白,以著細文,特為作?字,今所謂描也?!盵25]貌亦有摹寫、描繪之意,因而推測“描”篆作“”。

“這”,《說文》無,王福庵《作篆通假校補》中將“這”篆為“者”?!抖巫ⅰ丰尀椋骸胺菜渍Z云,‘者個’‘者般’‘者回’皆取別事之意,不知何時以‘迎這’之‘這’代之,這,魚戰切?!盵26]由此可知,“者”為古字,“這”是因俗語而生的后起字。這當篆作“”。沙孟海作為二十世紀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書法家,其用字典雅規范。曾寫過行草作品毛主席詩詞《清平樂·會昌》,其中“風景這邊獨好”的“這”字,正是寫為“者”。

沙青巖《篆法百韻歌》字例 湖北美術出版社

余任天 五十以后學描花 選自西泠印社出版社《余任天印集》

對于《說文》逸字,我們需細查字書,考證逸字的源流演變。亦需借鑒雷浚等學者的方法,采取“字經互證”的方式,考察字的本字、同源字、假借字等。不能以楷字形體草率作篆,應確保在書法創作中使用的文字承續傳統,有科學的依據。

三、合理運用簡化字、異體字及通假字

繁簡字是“書法文字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簡化字,是指官方公布的簡體漢字,筆畫相對簡省,用來代替繁體字。文字簡化有承續傳統和新造字的方式。繁體字,則是與簡化字相對應的筆畫繁多的字?,F行通用的簡化字,所依據的是1986 年頒布的《簡化字總表》。我們通常在書法創作時強調要與現行簡體字區分開,因而刻意寫為繁體。殊不知一些簡化字在《說文》或經典碑帖中已有收錄,其與繁體字之間構成古與今、正與俗、異體、通假等關系。對于此類“繁簡字”,需查證字義后根據文意選用恰當的文字進行書法、篆刻創作,不可草率地使繁棄簡。異體字是指在同一時期,字的音、義完全一致,而字形不同的文字。通假字是古籍中出現的替代本字的音同或音近的文字。

現將書法創作中常見的繁、簡、異體、通假等疑難文字舉例如下:

(一)“只”相關字形辨析

目前許多書法專業的學生備有祝鴻熹主編的《繁簡字、異體字、正體字舉例對照辨析手冊》,其中將“只”的繁體字歸為“隻(zhī)”與“衹(zhǐ)”,而“祇”“秖”是“衹”的異體字。[27]一些學生認為“只”為簡化字,因而在創作時將“只”視為錯字。其實“只”字古已有之,“只”在《說文》中解釋為“語巳詞也。從口,象氣下引之形。凡只之屬皆從只?!盵28]“只”的本義表示語氣停頓的虛詞?!抖巫ⅰ费a充:“宋人詩用‘只’為‘衹’字,但也,今人仍之,讀如隻?!盵29]“只”的本義為語氣詞,唐、宋之際被借為表示限定在某個范圍內,與“止”相通,意為“僅僅”之意,亦與“適”相通,表示“恰好”。米芾書中便應用了大量的“只”字,如《晉紙帖》“只如此者乃佳耳”,寫作“”。

沙孟海 草書毛澤東《清平樂·會昌》 選自西泠印社出版社《沙孟海全集·書法卷1》

唐 楷書《開成石經·周易》(局部)選自廣東經濟出版社、海天出版社《西安碑林全集·108 卷》

“祇”在《說文》中讀“qí”,解釋為 :“地祇,提出萬物者也。從示氏聲?!盵30]其本義是指地神,后與“衹”混用,二字相通,皆有副詞的用法?!抖巫ⅰ罚骸啊段褰浳淖帧芬虏吭唬骸},止移切,適也?!稄V韻·五支》曰:‘衹,章移切,適也?!短剖洝罚骸}既平?!蹲髠鳌罚骸}見疏也?!对姟罚骸}攪我心?!对姟贰墩撜Z》:‘亦衹以異?!纸詮囊?,正用張參《字樣》。而張參以前,顏師古注《竇嬰傳》曰:‘衹,適也,音支?!渥謴囊?,豈師古太宗朝刊定經籍皆用此說歟?宋《類篇》則衹、祇皆云‘適也’,不畫一?!俄崟穭t從示之祇訓‘適也’。近日經典訓適者,皆不從衣,與唐不合?!盵31]“衹”原本讀作“tǐ”,在《說文》中是“緹”的重文,“緹,帛丹黃色。從糸是聲。衹,緹或從氏”[32]?!靶}”本義為橘黃色的絲織品,又是在何時與“祇”“只”相通?據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考證:“《玉篇》于衣部添‘衹’字,讀之移切,訓為適,此六朝俗體?!盵33]“衹”在《玉篇》中隸屬衣部,有副詞的含義,之后此音、義得到廣泛使用。經段玉裁考證,顏師古注《竇嬰傳》時,注“衹”音“支”,訓為“適”。后張參所撰《五經文字》延續了這一論述,《五經文字》作為唐朝時字樣學興盛的產物,使得“衹”作為正字得到推廣,因而經籍中大量出現此類用法。此字音、義與“祇”相同,且其字形與“祇”頗為相似,因而二字逐漸混用,與“只”在音、義上互通,皆訓為適,表示恰好、僅僅之意。

除此之外,“祇”“祗”“秖”“秪”及“禔”字在副詞的意義上常通用。

“祗”,本義指恭敬,后亦有副詞“只、僅”之義。唐《開成石經》“祗”寫作“”,宋以后的俗本多作“祗”。如米芾《知府帖》“遂莫遑只造舟次”,“只”作“”。

“秖”為“祗”的異體字,《說文》無,且經典中亦未出現。顏元孫《干祿字書》將此二字歸入易混字[34],可見在唐初已有混用現象?!都崱方忉尀椋骸暗o、秖,適也,或從禾?!盵35]王福庵《作篆通假校補》中,即將秖的篆法標為“祇”。[36]如成親王永瑆所寫《詒晉齋法帖》卷三,“只是各舟航古驛”,“只”即寫為“”。

秪,通“祇”,如文徵明《清靜經及老子列傳》“只覺煩苦爾”,“只”作“”?!靶}”“祇”“祗”“秖”“秪”幾字相通,主要是因衣、示、禾部形相似而導致的傳抄手寫之誤。李世民的《藝韞帖》“只以增愧”的“只”,在后世書家的臨本中便可看到不同的“只”字寫法。如表一所示,原作寫為“祇”,董其昌遵循原作的寫法,王鐸則出現了三種不同的寫法,即“祗”“秪”“秖”,而朱耷亦作“秪”。由此可見,只有辨析清楚這幾字之間的關系,才能夠掌握古代書家不同“只”字的用法,便于在創作中合理運用。

“禔”,通“祇”,錢大昕言:“‘禔’既訓‘?!枴病?,‘安’與‘適’義亦相承,則‘祇’訓‘適’者即與‘禔’通之‘祇’,非別有它字矣?!盵37]可見,“禔”與“祇”字義相關聯,釋為“只不過”,二者屬異體字。如《史記·韓長孺列傳》:“禔取辱耳?!毕伦ⅲ骸靶鞆V曰:‘禔,一作祇也?!盵38]

與上述“只”的異體字相比,“隻”與“只”的關系則明顯不同?!墩f文》釋“隻(zhī)”:“鳥一枚也。從又持隹。持一隹曰隻,二隹曰雙?!盵39]“隻”本義為鳥一只,亦指單獨的或單位量詞,有明確的語義指向。古時“隻”與“只”分為詞義不同的兩字,并無字形或字義的關聯。后因“隻”筆畫繁多,遂在簡化漢字時用同音的“只”來代替?!半b”與“只”為繁簡字關系,如《懷仁集王羲之圣教序》:“超六塵而迥出,只千古而無對?!贝颂帯爸弧睘楠氁粺o二之意,寫作“”。此外,“隻”字據王襄《簠室殷契類纂》考證:“古與‘獲’通,‘獲’字重文?!盵40]有捕獲之意,是“獲”的本字。

通過以上分析,古時“只”的各種寫法其本義之間并無直接關聯,現今是將所有相同讀音的字合并之后,使所有的含義歸為筆畫最為簡單的“只”。

鄧石如 篆書《弟子職》局部 選自西泠印社出版社《鄧石如篆書弟子職》

(二)“向”相關字形辨析

很多學生將“向”與“嚮”視為繁簡字關系,其實“向”與“嚮”為古今字關系 ?!跋?,北出牖也,從宀從口?!盵41]本義指朝北開的窗戶,后泛指窗戶,與“鄉”相通?!抖巫ⅰ罚骸耙鞛橄虮匙?,經傳皆假鄉為之?!盵42]此處引申出方向之意?!抖巫ⅰ方忉尅班l”為:“‘鄉’者,今之‘向’字,漢字多作‘鄉’,今作‘向’。所封謂民域,其中所鄉謂歸往也?!夺屆吩唬骸l,向也。民所向也,以同音為訓也?!盵43]可見“向”與“鄉”為通假字。如鄧石如篆書《弟子職》,“危坐向師”之“”,“旋而鄉席”的“”,兩字相通,皆有朝著、對著之意。

雷??甲C了“嚮”字的淵源流變:“《說文》無嚮字,《易·隨》象辭:‘君子以嚮晦入宴息?!憽夺屛摹吩唬骸居肿飨?,王肅本作鄉?!浮侗P庚》不可嚮邇。隱公六年、莊公十四年《左傳》引,皆作鄉?!颉?,正字?!l’,古假借字,‘嚮’,俗字?!盵44]“嚮”為后起的俗字,當文意指面向及方向時,三字可通用。如柳公權《玄秘塔碑》中“莫不瞻向”的“向”字,即作“”。

除此之外,“曏”與以上三字亦有密切關聯?!墩f文》:“曏,不久也。從日鄉聲?!盵45]《段注》:“《士相見禮》曰:‘曏者,吾子辱使某見。請還贄于將命者?!⒃?,‘曏’,曩也。按禮注,‘曏’字或作‘鄉’。今人語曰:‘向年、向時、向者’,即‘曏’字也。又曰‘一晌’,曰‘半晌’皆是‘曏’字之俗?!盵46]因而當“向”表示曾經、以往之意時,可寫作“曏”“向”“嚮”或“鄉”。如王鐸的行草條屏《與傅伯濟詩》,“向來孰是好真龍”的“向”即作“”。需注意《說文》無“晌”,“晌”是后起的俗字,其篆法亦作“曏”。

現今簡化字重新使用古字“向”,而廢棄后起的俗字“嚮”。大家若不知曉文字的淵源流變,則容易顛倒文字的發展順序,進而導致在書法創作中刻意使用“嚮”而忽略“向”。此外,在了解“鄉”與“曏”的含義之后,亦可多樣化地運用在書法創作中,豐富字形的變化。

再如《篆法百韻歌》“岳兵弗盡丘”,其下解釋“岳”:“《說文》為古文嶽字,象高形?!盵47]“岳”與“嶽”,二者并非繁簡字關系,而應屬異體字?!皫[”,《說文》釋“岳”:“東,岱;南,靃;西,華;北,恒;中,泰室。王者之所以巡狩所至。從山獄聲。岳,古文象高形?!盵48]在《說文》中,岳屬于嶽的重文。經傳典籍中,岳、嶽皆有出現。如清代邵瑛《說文解字群經正字》曰:“諸經多作嶽,而《尚書》則無不作岳者,斯豈以上古遺書為隸古定,故獨異歟?!盵49]當意指高峻的大山時,“岳”與“嶽”通用。而“四岳”(官名)、“岳父”及作姓氏時,則不能寫作“嶽”,“岳”的使用范圍更廣泛。

簡化字的形體來源有多種方式,作為書法專業的同學,應追溯“簡化字”的淵源流變,從而確定其能否運用到書法創作。成聯方道:“這類字在古代經典碑帖中還有很多,如果因為是簡化字而被舍棄不用,便是對古代書法資源的巨大浪費,這是不利于書法藝術創作的多樣化發展的?!盵50]運用文字學的知識重新審視簡化字,進而聯系到異體、通假字等,可以為書法創作提供更為豐富的字形元素,亦是“書法文字學”必不可缺的重要環節。

結語

在書法界諸位專家學者的共同努力下,書法學科越來越重視強化自身的文化屬性?!皶ㄎ淖謱W”是融合古文字學基礎的藝術性應用,是學術與藝術的融合?!氨址ㄌ皆础闭n程以“書法文字學”為導向,主要目的是使學生了解文字產生及演變的規律,避免書法創作的字形訛誤。其重點關注《說文》正、俗、逸字以及繁簡字等書法專業學生在創作中常見的字法問題,所依托的漢字文本以經典法帖、印譜為主。從教學實踐來看,學生基本掌握了查閱字書的方法,具有了對文字正誤基礎的辨別能力,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學生對《說文》《段注》《說文外編》等字學著作中佶屈聱牙之處,多難以理解。因而在學習過程中,進度較慢??梢姇▽I的學生同文學類專業的學生相比,傳統文化素養相對較弱,古漢語能力有所欠缺。另一方面也表明需要盡快構建“書法文字學”教材,其既能囊括常見的書法用字問題,又能在傳統字學著作的基礎上刪繁就簡,契合書法專業自身的屬性,兼重文字的科學性、文化性以及美學內涵?!氨址ㄌ皆础闭n程是一次嘗試,還需要不斷地去完善?!皶ㄎ淖謱W”作為一門新的學科,將在書法專業未來的發展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王鐸 行書《與傅伯濟詩》(局部)選自湖南美術出版社《2016古董拍賣年鑒·書畫》

猜你喜歡
文字學俗字文字
中醫古籍“疒”部俗字考辨舉隅
文字的前世今生
熱愛與堅持
當我在文字中投宿
佛典疑難俗字補考
《日用俗字》詞語考釋九則
《說文解字》部首文字學原則解析
新出北朝墓志俗字例釋
“文字學”術語的早期使用
新見黃淬伯《文字學講義》述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