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華《趙孟閑居考》正誤

2023-09-27 12:53李庶民
大學書法 2023年5期
關鍵詞:趙孟世祖龍洞

⊙ 李庶民

引言

本書更多地使用了歷史學和社會學的證據和方法,重建了很大一部分被傳記刪削省略的趙孟生平,又使用了風格分析、印鑒分期、稱謂分期等新的研究方法,對于趙孟作品重鑒和考年有重要意義。[1]

……數理邏輯思維訓練、物質分離提純以及物理化學鑒定的方法和理論、計算機編程實踐、計算機圖像處理技術、圖像和語言描述技術等,對藝術研究幫助很大。[2]

現代科學技術對史學研究帶來極大的方便,但在省時、省力、快捷的同時,也往往使使用者忽略了日常綿密不斷地檢索與閱讀史料應有的扎實功夫?;蛉绻湃搜裕褐钦咔],必有一失?!堕e居考》粗讀一遍,不覺已簽條累累,感到此書校對極粗疏,文字錯誤要比一般的書多許多;對史料的疏忽或理解、運用失誤導致或顧此失彼,或判斷、結論有誤,是為美中不足。

下面將史料與文字失誤或錯訛拈出幾例。

一、史料誤

書中第42 頁:

通過以上分析《專遣急足帖》只能是至元三十一年末第三次革職后所作,而不是至元三十年所謂的“及瓜未代”時期。

書中第46 到47 頁:

書中第136 頁:

與同知濟南時期兩起兩落、削職貶官、托病離京不同,提舉江浙期間并未見趙孟有明顯政治、經濟風險和污點,……這次辭官的真正原因更應考慮嚴重的疾病。

至元二十九年(1292)到至元三十一年(1294)為趙孟同知濟南時期,這一時期有無“兩起兩落”“削職貶官”或“第三次革職”,我們來檢索一下相關史料。

至元二十八年(1291)正月,桑哥等人因罪被免職,命徹里率衛士三百人籍桑哥家。阿魯渾薩里以連坐亦被抄家,其原因是世祖認為當初作為桑哥副手的阿魯渾薩里沒有及時反映桑哥貪贓誤國諸罪行。這實則是冤枉的,因為早有人向世祖舉報桑哥不法而世祖根本聽不進去。如奉命抄桑哥家的徹里,之前就因為彈劾桑哥被世祖打得昏死過去。此年二月,改諸道提刑按察司為肅政廉訪司。三月,毀掉桑哥輔政碑。五月,罷桑哥職,罷尚書省,右丞相以下皆改入中書省,以完澤為中書右丞相。七月,誅殺桑哥?!皶r尚書省臣多以罪罷,帝欲使趙孟與聞中書政事,孟固辭;帝令出入宮門無禁,每見必從容及治道,多所裨益。孟自念久在帝側,必為人所忌,力請補外。出同知濟南路總管府事?!盵5]

至元二十八年(1291)桑哥一案,的確牽連到阿魯渾薩里、程鉅夫等人,原因是世祖認為他們沒有及時彈劾桑哥在位時“殺異己者,箝天下口,以刑爵為貨,既而紀綱大紊”[7]。但元世祖很快便察覺到是冤枉了他們。七月罷免了程鉅夫的侍御史,明年(至元二十九年)春,程鉅夫因母喪歸鄉處理喪事,五月,世祖召還程鉅夫,十二月以原職集賢學士、嘉議大夫(正三品)侍御史,行江南湖北道肅政廉訪使(正三品)。而阿魯渾薩里也早已被詔還所籍財物并賜以金帛(辭不受)。因尚書省已撤銷,故由之前的尚書省平章政事(從一品)改集賢大學士(從一品),之所以沒有去中書省,系從其“乞解機務”之請。

至元二十九年(1292)三月,世祖下令處死桑哥的余黨那速丁、滅里、忻都等。而趙孟在正月已進朝列大夫(從四品)同知濟南路總管府事兼管本路諸軍奧魯。六月后,先回吳興接眷屬,再去濟南上任。十一月七日到濟南,十二月二十一日獨理府事,因濟南路當時沒有達魯花赤或總管,趙孟是實際上的一把手,外補的目的達到了,還升了一級,可知其并沒有受到桑哥一案的牽連?!堕e居考》所謂“頗受牽連”“被迫離開”云云,顯然只是主觀臆斷。

趙孟楷書跋韓滉《五牛圖》卷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至元三十一年(1294)正月,元世祖忽必烈卒,四月十四日,皇孫鐵穆耳在上都即位,是為元成宗。六月,詔翰林國史院修《世祖實錄》。七月,成宗詔中外崇奉孔子,各地紛紛立崇奉孔子詔刻石。趙孟在濟南任上。八月,正書《濟陽縣重修廟學碑》署款仍為“朝列大夫同知濟南路總管府事兼管本路諸軍奧魯”。此年阿魯渾薩里率翰林集賢太常禮官。

第二,《種松帖》(《東衡帖》)的書寫時間。

本書第45 頁:

單國強考其為延祐五年(1318)閏八月,但考察其書法用筆重按輕提,用墨流暢潤籍,結字重心均衡,是典型的至大書風,不同于延祐末期書法之筆枯墨悴、重心提高?!蓛热荨白詠矸钭?,每深馳想,家間兩次發到所寄書及田上帳已收”可知,此書當在大都任上,署款“閏月十日”,查陳垣《二十四史閏朔表》,此札當在至大四年(1311)閏七月,此龍洞亦在德清。

本書第218 頁:

……吉林博物館藏《東衡帖》,書于至大四年閏七月……

按《種松帖》又稱《東衡帖》,此札應系于何年閏月?我們來分析一下。

管道昇卒于延祐六年(1319)五月十日,但是直到延祐七年(1320)九月才得以安葬。趙孟此年八月廿二日致中峰和尚《丹藥帖》云:“擇九月初四日安厝,勢在朔旦日起靈?!惫艿罆N安葬后,趙孟將墓地周邊地買下來以成規模,也是為將來自己做永久計(趙孟與其后人均葬于此),故連同原有丘隴都種松樹(墓地種松、柏是古代習俗)。若是,此札應系至治二年(1322)閏五月寫于德清,此時趙孟身體已明顯不佳,故札中稱“心逮而力不逮也”。此札書風與氣息明顯趨于散漫輕率。

至于札中的“龍洞”,當然是在德清。但《閑居考》認為當年趙孟禱雨的龍洞山“更合理的是在德清而不是在濟南郊外?!缎袪睢匪鶎扆埗炊\雨這段政績或應歸于楊載妙筆移花之功”(第46 頁)。這就有些信口而言厚誣古人之嫌了!趙孟龍洞禱雨是發生在濟南任上的一件事,是因為“旱,禱龍洞山”。濟南龍洞山位于歷下區龍洞村南。相傳唐堯時有孽龍于此興風作浪,造成水患,大禹治水時前來捉拿,孽龍鉆進山洞中,所以龍洞山又稱禹登山。今已辟為龍洞風景區。更何況至元二十八年(1291)到至元三十年(1293)江南多水災,特別是至元二十九年(1292)六月,湖州、平江、常州、鎮江、嘉興、紹興、松江曾發大水。至元三十年(1293)五月,浙西大水,冒田為災。乃至至元三十一年(1294)政府令軍士疏太湖使江浙河水入太湖少阻滯以減水患。何用趙孟于水災頻仍之際冒千里酷暑去江南禱雨?

第三,本書第246 頁:(王璋)“大德十一年扶持武宗即位有功,被封為沈陽王,后改稱沈王?!?/p>

此說與史料所記不符,何況二字王升為一字王是一件大事,非只是“改稱”。王璋原名謜,字仲昂,蒙古名益智禮普化。喜漢文化,乃至放棄高麗王位到中國。工書法,與趙孟友情甚篤。延祐六年(1319)趙孟撰并書的江蘇《嘉定大報國圓通寺碑》就是由王璋篆額。

大德元年(1297)十一月,元帝封高麗國王王昛為逸壽王,世子王謜(后改名璋)為開府儀同三司,征東行中書省左丞相、駙馬、上柱國、高麗國王。

大德二年(1298)七月,有人僭言王謜自設司空、司徒等官,又擅殺其臣金呂,故召王謜入侍,留而不遣。復以其父逸壽王王昛為高麗國王。

大德三年(1299)五月,因高麗國王王昛不能服眾,元廷復立征東行中書省,以福建都元帥奇爾濟蘇(一譯闊里吉思)為平章政事,共理高麗國事。

大德五年(1301)高麗國王王昛言設行省監其國不能和輯,遂罷征東行省。

大德七年(1303)九月,因高麗國王王昛既復位,又罷征東行省監制,遂復厚斂淫刑,乃令王謜回國,流放王昛于安西。

大德十年(1306)五月,遣王昛還國,仍置征東行省撫之。

趙孟行書《種松帖》 吉林省博物院藏

大德十一年(1307)六月,以王璋與丞相達罕(達剌罕哈剌哈孫)等定策,奉仁宗,掃內難,以迎武宗,功為第一,封沈陽王,推忠揆義協謀佐運功臣、駙馬都尉,勛上柱國,階開府儀同三司。以仁宗為皇太子,王璋為太子太師。(高麗·李齊賢《益齋亂稿》卷九《忠憲王世家》)

至大元年(1308)四月,以王昛之請,罷征東行省。九月,王昛卒。庚辰,以王璋嗣高麗王。

至大二年(1309)三月,遼陽行省右丞洪重喜訴高麗國王王璋不法,令王璋至大都,從太后巡行五臺山。

至大三年(1310)四月,賜高麗國王王璋功臣號,改封沈王。

皇慶二年(1313)四月,高麗國王王璋辭位,世子王燾為征東行省左丞相,封高麗國王。其原因是元廷欲讓王璋歸國,王璋以此計長留中國。

《元史》高麗:

(至元)二十八年五月,以賰子謜為世子,授特進、上柱國,賜銀印。三十年二月,賰遣使入奏,復更名昛,及乞功臣號,制曰:“特進、上柱國,開府儀同三司,征東行省左丞相,駙馬高麗王昛,世守王爵,選尚我家……”十一月,昛入朝?!蟮略晔辉路鈺Z為逸壽王,以世子謜為高麗王,從所請也。二年七月,中書省臣奏謜有罪當廢,復以其父昛為王……

昛自大德二年復位,八年而薨,子謜復襲王位。成宗初年,尚寶塔實憐公主。十一年,進爵沈陽王,繼襲位高麗國王,生子燾。燾受遜位,以仁宗皇慶二年四月封高麗王。[12]

史料所記高麗王及沈陽王的封削時間略有差異,但大致如此所述。元朝皇室與高麗皇室早在世祖時便以通婚結盟世為甥舅。王昛是成宗鐵穆耳的姑父,王璋是武宗海山、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的舅舅。按《元史》武宗紀、仁宗紀,王璋始封沈陽王在大德十一年(1307)六月戊午。進封沈王在至大三年(1310)四月己酉。元代一字王基本上是皇親國戚,二字王多是勛臣國公。元代繼承皇位的除太子外多在一字王中,如晉王甘麻喇追為顯宗,其子晉王也孫鐵木兒為泰定帝。鄜王懿憐只班為寧宗。本來安排接忽必烈班的燕王真金已立為皇太子,卻因早逝追尊為裕宗。而二字王只有懷寧王逆襲為武宗。元代一字王先后封有燕王、秦王、晉王、梁王、越王等八十余人,頒金印獸鈕。二字王先后封有安西王、鎮南王、懷寧王等一百二十余人,頒駝鈕金印或鍍金銀印。

“沈陽王”是在大德十一年(1307)開始封給高麗國王的,進封沈王是在至大三年(1310)。王璋于元貞二年(1296)七月被成宗授儀同三司,領都僉議司事。大德元年(1297)嗣高麗國王位。大德十一年(1307)封沈陽王,進封一字王則是在至大三年(1310)。元代一字王一般都是封給皇親國戚?!对贰肪硪话偃肮莨O”:

初仁宗之入也,阿忽臺有勇力,人莫敢近,諸王禿剌實手縛之,以功封越王,三宮盡幸其第,賜與甚厚,以慶元路為其食邑。哈剌哈孫力爭之,曰:“祖宗之制,非親王不得加一字之封。禿剌疏屬豈得以一日之功廢萬世之制哉!”帝不聽。[13]

禿剌于至大元年(1308)武宗繼位后被賜死。王璋既留大都,構萬卷堂于其官邸,常與閆復、姚燧、趙孟、虞集等以詩文書畫自娛。好賢疾惡,尤喜談宋代事。泰定元年(1324)敕王璋歸國,王璋遲留不即發,英宗碩德八剌遂下王璋于刑部。既而祝發置之石佛寺,尋又流放于吐蕃。泰定帝也孫鐵木兒即位,以大赦得還,至是命王璋還本國,歸其沈王印。泰定二年(1325)五月辛酉王璋卒,年51,謚忠宣。仁宗時,欲以王璋為相,璋固辭曰:“臣小國藩宣之寄,猶懼不任,乞付于子,況朝廷之上相哉?敢以死請?!钡坌υ唬骸肮讨票軝嘁??!?/p>

所謂 “陋室”,當指龍洞新修的“三間小屋”以及“紫芝亭”者,此帖有“趙子昂氏”元朱文印,無損,故當在大德五年以前。

二、文字誤

第8 頁附圖1—1《除授未定帖》釋文:“……手書上覆丈人節干丈母縣君孟謹封?!备綀D并無此16 字。

第16 頁“楊州”應為“揚州”。

第17 頁“赴任官在家裝束假限,二千里約三十日……”一段引文出處缺注。

第21 頁《度日帖》釋文“……謹此拜覆”,附圖帖中無“謹”字。

第27 頁圖1—9《致田師孟·新秋帖》釋文“手書附上,田師孟外郎”,帖中無此9 字。是誤割至第22 頁附圖中了。

第29頁《送劉安道指揮副使還都兼寄李士弘學士》“把鞍橫槊軍威壯”,“把鞍”應為“據鞍”。

第36 頁第12、13、14 行記“劉敏中元貞元年有《賦田潤之經歷家臘月菊》一首,表明田潤之此前職位僅為廉訪司經歷,從七品”。這一段文字在下面僅隔一行后又重出,則重出應刪去。

第46 頁“由只知江南……”,“只”應為“同”。

第50 頁注②《啟功書法從論》,“從”應為“叢”。

第75 頁“大德元年十二月《松雪齋文集》卷八《先侍郎阡表》”應為“《松雪齋文集》卷八大德元年十二月《先侍郎阡表》”。

第93 頁注①“《第三屆中國書壇蘭亭論壇論文集》”應為“《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論壇論文集》”。

第103 頁《不聞動靜帖》釋文“夫人動睜”應為“夫人動靜”。

第153 頁“《新安文獻志·元中憲大夫浙東道宣尉副使程公墓銘相》”中“程公墓銘相”應為“程公相墓志銘”。

第206 頁《淮云通上人化緣序》釋文第2、第3行2 個“著”字都應為“著”。第2 行“蒼雅”應為“蒼稚”。

第221 頁附錄編號第3“大德五年一月”后的“1302”應為“1301”。

第236 頁“《儴黎館過眼續錄》”應為“《穰梨館過眼續錄》”。

第245 頁有“《圓覺經帖》的時間款‘八月’二字寫得像‘一月’”,但241 頁該帖附圖時間款“十七日”前無“八月”二字。

第266 頁“‘延祐七年秋與明遠游西湖諸名剎’的事情自然是子虛烏有”與兩行前的“時與明遠游西湖諸名剎,當然也是子虛烏有的事”重復。

第303 頁附錄“1.至元廿三年十二月”后的“1386”應為“1286”?!?.至元廿八年、至大二年”后的“1291”應為“1291、1309”?!?.至元三十年、延祐元年”后的“1293”應為“1293、1314”。

第308 頁“續表”第79、80、81、82、83 五欄漏標公元“1320、1320、1321、1322、1322”。

以上所檢出未必盡恰當,或還有未檢出之訛誤,但大致可見校核之粗疏,此外此書中還有一些句讀不盡恰當,亦應校正。本人讀書、撰文亦時有粗疏之弊,近年加之年高心力減而目力衰,更難免有不當之處,望識者教我。

猜你喜歡
趙孟世祖龍洞
元 趙孟 行書與達觀長老札
送你一幅畫
DYNAMICS FOR AN SIR EPIDEMIC MODEL WITH NONLOCAL DIFFUSION AND FREE BOUNDARIES?
蘇元老撰并楷書《龍洞記碑》
金開國前的部落戰爭——以世祖至穆宗時期為中心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趙孟《陶淵明五言詩頁》
趙孟的變節人生
孽龍洞玄想
從犯顏直諫的古弼和知錯就改的魏世祖說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