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持續探索超大城市基層治理現代化之路

2023-09-28 07:37徐志軍
學習與研究 2023年9期
關鍵詞:黨建引領基層治理

[摘要] 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工程,也是國家治理成效的具體體現。深入把握基層治理現代化的科學內涵,是推進首都超大城市基層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前提。新時代新征程,北京不斷探索創新超大城市基層治理的新路徑,深化吹哨報到和接訴即辦改革,完善“三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系,支持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治理,全面加快推進首都基層治理現代化建設。

[關鍵詞] 基層治理;? 首都實踐;? 黨建引領;? 社會治理現代化

[中圖分類號] D616; C916.2?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0529-1445(2023)09-0059-04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事關黨長期執政、國家長治久安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必須抓好基層治理現代化這項基礎性工作?!蓖七M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工程,也是國家治理成效的具體體現。近年來,北京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大抓基層鮮明導向,持續深化基層治理改革,基層治理不斷取得新成效。站在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必須進一步準確把握基層治理現代化建設的科學內涵,持續深化首都超大城市基層治理改革創新,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率先實現首都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深入把握基層治理現代化建設的科學內涵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基層治理,對加強基層治理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命題,極大豐富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內涵。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加快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首次以中央文件對我國基層治理現代化建設的目標任務和實現路徑作了全面系統部署。黨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強調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基層治理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和黨中央關于基層治理現代化建設的戰略部署,構成了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理論遵循。

黨的全面領導是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根本保證。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黨的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也在基層,只有把基層黨組織建設強、把基層政權鞏固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基才能穩固。抓基層、打基礎是長遠之計和固本之策。要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制度優勢,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基層治理的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加強黨對基層治理的全面領導,是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建設的本質要求,也是完善基層治理體系、提升基層治理能力、保持基層治理正確方向的根本保證。

以人民為中心是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鶎又卫碜鳛閲抑卫淼摹白詈笠还铩?,是人民群眾感知公共服務效能和溫度的神經末梢。這就要求基層治理必須站穩人民立場,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及時解決好基層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不斷化解深層次矛盾,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現實需求,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才能讓群眾真正體會到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統籌推進鄉鎮(街道)和城鄉社區治理是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內容?;鶎邮且磺泄ぷ鞯穆淠_點?!蛾P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指出,基層治理的范圍是“鄉鎮(街道)和城鄉治理”兩個方面,主要工作是加強基層政權治理能力和健全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并且要統籌推進。因此,基層治理現代化必須從鄉鎮(街道)和城鄉社區兩個層面入手,以改革創新和制度建設、能力建設為抓手,不斷增強鄉鎮(街道)的行政執行能力、為民服務能力、議事協商能力、應急管理能力、平安建設能力,推進村(居)民委員會規范化建設、健全村(居)民自治機制、增強村(社區)組織動員能力、優化村(社區)服務格局。

健全社會治理制度是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的基礎支撐?;鶎由鐣莿撔掳l展的活力源泉,也是各種利益關系和社會矛盾的交匯點,處理得好可以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處理不好就可能影響到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我們“要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使每個社會細胞都健康活躍,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將和諧穩定創建在基層”?;鶎又卫硎且豁椣到y性工程,必須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作用、基層政府的主導作用、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的基礎作用和社會力量的積極作用,加強共建共治共享,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完善基層治理平臺,健全城鄉社區治理體系,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推動政府治理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基層治理共同體。

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是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的主要路徑。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黨的二十大強調:“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融入社會發展、融入日常生活?!蓖七M基層治理,必須推進“三治”高度融合發展,緊緊依靠群眾、服務群眾、發動群眾,不斷健全和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將法治理念充分融入基層治理實踐,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基層社會矛盾和防范社會風險;積極發揮德治在基層治理中的教化作用,引導人們自覺遵守法律規范,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

不斷拓展首都基層治理的改革創新實踐

近年來,北京市以黨建為引領,堅持賦權增效、減負增能、多方共治、強基固本,形成了以吹哨報到和接訴即辦為主要特色的超大城市基層治理創新實踐,為進一步推進超大城市基層治理奠定了堅實基礎。

堅持黨建引領,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城市治理效能。牢牢把握黨建引領這條主線,加強黨對吹哨報到和接訴即辦工作的領導。市委專門設立接訴即辦改革專項小組,負責全市接訴即辦改革工作的頂層設計、統籌謀劃、整體推進、督促落實。實施市委書記月度工作點評會制度,各區委書記定期召開街鄉黨(工)委書記點評會,形成從市、區到街鄉各級“一把手”領導、指揮、協調、督辦的工作機制。做實區域化黨建,構建市、區、街鄉、社區黨組織4級上下貫通,社區黨建、單位黨建、行業黨建多方聯動,基層黨組織的覆蓋更加廣泛、組織更加有力。深化“雙報到”工作,全市76萬名機關企事業單位在職黨員回居住地報到,參與社區環境整治、垃圾分類、政策咨詢、服務群眾等治理工作。

堅持賦權下沉增效,著力構建簡約高效的基層管理體制。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堅持工作下抓兩級,市委抓到街鄉,區委抓到社區村,推動治理重心下移、權力下放、力量下沉。統籌設置街鄉黨政機構和事業單位,實施扁平化管理,下沉司法所、統計所等派駐站所由街鄉管理。推動區級職能部門向街鄉下放職權,將433項行政執法職權下放至街鄉。制定完善街鄉職責規定,推動行政資源隨工作重心整體下沉,約16類協管員隊伍、13萬余人下沉街鄉統籌管理使用。增加街鄉人員編制和社區工作者配備,提高基層工作者待遇,讓基層有權、有錢、有人辦好群眾家門口的事。推進社區減負增效,嚴格實施社區工作準入制度,集中清理社區填報表格(系統)和蓋章證明事項,讓社區回歸自治功能。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形成群眾訴求全周期管理閉環體系。不斷優化群眾訴求辦理流程,將全市各領域、各區政務熱線等全部接入12345市民服務熱線平臺系統,實現一條熱線聽訴求。區分對市民訴求類型,按照2小時、24小時、7天和15天進行分級處置,實施4級響應。建立接訴即辦職責目錄,按照管轄權屬和職能職責,將群眾訴求直派或雙派相關街鄉、部門和公共服務企業。針對需要跨部門解決的復雜問題,由街鄉“吹哨”召集相關部門現場辦公、集體會診、聯合行動。針對跨行業、跨區域的訴求,建立分級協調辦理機制,對本級難以解決的重難點訴求,由上級黨委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協調解決。

堅持主動治理,以重點突破帶動城市治理能力整體提升。強化系統思維和問題導向,用“治理”解決普遍性問題,用“整治”解決突出問題,用“改革”破解民生難題。建立“每月一題”工作機制,每月選定一個主題,實行清單式管理、項目化推進、全過程督辦。將市民訴求集中、基層治理基礎薄弱的街鄉鎮確定為“治理類街鄉鎮”,建立“事前有約談、事中有監測、事后有幫扶”的閉環管理機制,專項督導提升。通過入戶走訪、數據研判等方式,將接訴即辦端口前移,加強隱患排查、梳理薄弱環節、補齊突出短板。聚焦“七有”“五性”開展民生“體檢”,定期對各區進行綜合評價,有針對性地增加公共服務有效供給,補齊民生短板。

加快推進黨建引領首都基層治理現代化建設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要求“統籌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和基層政權建設”。進入新發展階段,以首善標準推進首都高質量發展,必須深刻認識社會發展的新趨勢新要求,把握基層社會運行和治理規律,將黨的領導貫穿于基層治理的全過程各方面,以鞏固基層政權、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為重點,全方位推進首都基層治理現代化建設。

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新路徑。強化政治引領,加強基層黨組織對基層各類組織和各項工作的統一領導,嚴格落實基層黨建工作責任制。強化組織引領,推動黨的組織和工作向各治理單元延伸、向各治理主體覆蓋,引領群團組織、社會組織參與基層治理。強化能力引領,努力鍛造一支擔當作為的基層治理隊伍,推進社區(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完善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強化機制引領,推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制度化規范化,發揮基層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作用,完善“雙報到”機制和干部下沉常態化機制,健全區域內各類單位常態化溝通協商機制。

持續深化吹哨報到和接訴即辦改革。以賦能增效為重點鞏固吹哨報到工作機制。持續優化街鄉工作機制、職能配置和編制資源,健全黨委領導、黨政統籌、簡約高效的街鄉管理體制。堅持大抓基層、到一線解決問題導向,持續向街鄉賦能,統籌整合各類城市管理力量在街鄉匯聚下沉,形成解決基層治理難題的工作合力。以群眾滿意為目標完善接訴即辦工作機制,及時回應,暢通渠道,形成有效解決群眾訴求熱點、治理難點的自動響應機制。推進市民服務熱線和網格管理聯動貫通,構建以訴求解決、主動服務和群防群治為重點的綜合化網格工作模式。以源頭治理為導向健全主動治理工作機制,充分發揮接訴即辦主抓手作用,堅持“每月一題”機制,推動接訴即辦與主動治理有機銜接并向未訴先辦深化。

不斷加強基層政權治理能力建設。增強街鄉行政執行能力,持續強化街鄉對涉及本區域重大決策、重大規劃、重大項目的參與權和建議權,加強街鄉綜合執法隊伍建設。有序推動城市化成熟地區的鄉鎮向街道轉制。增強街鄉為民服務能力,規范街鄉政務服務、公共服務、公共安全等事項,增強黨群服務中心為民服務功能。推進“互聯網+基層治理”,實現數據賦能基層治理。完善基層民主協商制度,創新議事協商方式方法。增強街鄉應急管理能力,健全常態化管理與應急管理的銜接機制。增強街鄉平安建設能力,完善基層社會治安防控體系,著力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

完善“三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系。夯實自治基礎。完善黨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性自治制度,加強集體資產管理,穩妥推進條件成熟的村民委員會改設居民委員會工作,優化調整社區規模。健全居(村)民自治機制,嚴把成員入口關。健全常態化城鄉社區議事協商機制,推動議事協商向小區、樓門、院落等延伸覆蓋。健全法治保障,大力宣傳普及基層治理相關政策法規,引導群眾支持參與。堅持德治引導,充分發揮居民公約、村規民約在基層治理中的作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開展道德模范選樹表彰活動。加強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更好發揮思想引導、道德教化、文化熏陶等作用。

支持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治理。健全“五社聯動”機制,完善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治理激勵政策,建立社區與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會慈善資源的聯動機制。加強基層社會工作服務體系和能力建設,完善社會工作專業人才職業水平評價體系。推動社會組織協同治理,引導和激勵社會組織參與基層治理,加快培育發展公益性、服務性、互助性社會組織,暢通社區社會組織參與基層治理的渠道,培育社區社會組織品牌。發展社區志愿服務,大力培育發展城鄉社區志愿服務組織,健全志愿服務供需對接、組織和保障等機制。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拓寬社會資本參與渠道。激發居民群眾參與熱情,通過協商自治、鄰里互助、公益慈善等活動,培育社區公共精神和家園意識,打造居民生活共同體。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9.

[2]龔維斌:大國治理——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建設[M].北京:中央黨校出版集團、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22.

[3]肖立輝:筑牢國家治理現代化基石[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22,(5).

(作者簡介:徐志軍,中共北京市委社會工委書記、北京市民政局局長)

責任編輯 / 丁兆丹

猜你喜歡
黨建引領基層治理
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
黨建引領社會組織參與社區共治的探索與實踐
民間組織發展對基層治理法治化的影響
基層紀檢監察機關履行監督責任的問題與對策
黨組織怎樣下好“基層治理”這盤棋
宋代民間社團對基層社會治理影響幾何
基層治理法治化長效機制構建探析
青海省基層治理法治化的現實困境
豫園街道黨建引領下非公企業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探索
建設農村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引領強村惠民工作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