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技術創新與碳排放效率:影響機制及回彈效應

2023-10-03 11:12楊浩昌鐘時權李廉水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23年8期

楊浩昌 鐘時權 李廉水

摘 要:推動綠色技術創新,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已成為推進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內在要求?;诎l明型與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視角,分析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效率的影響及其區域異質性,并采用中介效應模型檢驗其作用機理,同時,采用調節效應模型進一步探究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效率的“回彈效應”。研究結果顯示:首先,發明型和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總體上均有利于提升碳排放效率,其中,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的提升作用更大且存在顯著的區域異質性;其次,環境規制和產業結構高級化在發明型與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效率的影響中存在部分中介效應,而城鎮化則存在遮掩效應。此外,不同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效率的影響存在明顯的“回彈效應”,且發明型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效率的“回彈效應”大于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

關鍵詞:綠色技術創新;碳排放效率;回彈效應;發明型綠色技術創新;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

DOI:10.6049/kjjbydc.2023010061

中圖分類號:F40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348(2023)08-0099-09

0 引言

隨著全球經濟高速發展,日益嚴重的溫室效應對人類社會發展構成嚴重威脅,生態環境問題已成為全球性議題,如何有效控制二氧化碳和其它溫室氣體排放、減緩全球變暖進程,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習近平主席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指出,中國將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中國過去幾十年的經濟成就,得益于工業化進程帶來的時代紅利,然而粗放型、高耗能的工業發展模式給生態環境帶來了巨大壓力,對“雙碳”目標實現提出了嚴峻挑戰。為此,中共二十大提出,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綠色技術創新作為綠色發展和創新驅動兩大發展理念的結合點1,對提高碳排放效率、推動產業綠色轉型升級將發揮重要作用。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要大力推進綠色技術創新,深化能源領域改革。因此,在當前實現“雙碳”目標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研究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效率的影響機理,不僅有利于從綠色技術創新角度探尋提高碳排放效率的有效途徑,擺脫我國資源利用效率低、環境污染重的粗放型發展模式,而且對于加快產業結構綠色轉型升級,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進而實現“雙碳”目標等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實踐價值。

推動綠色技術創新、實現綠色低碳轉型,已成為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適應新發展階段的必然選擇。技術創新的碳減排效應不僅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也越來越受到學術界的普遍關注。從現有文獻來看,目前關于技術創新對碳排放影響的研究主要存在兩種代表性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技術創新對碳減排具有積極影響,傳統的理論和實證研究均強調,技術進步是提升碳排放效率的重要驅動因素之一,尤其是企業研發活動被認為是影響碳排放效率的一個重要因素。藺雪芹等2基于京津冀地區城市群數據,研究發現,提高工業研發投入強度對工業碳排放效率具有正向推動作用;Xu等3從數字投資視角探討ICT資本如何影響碳排放效率,發現技術創新是提升碳排放效率的一條重要路徑;李金凱等4通過研究我國八大經濟區碳排放效率影響因素,亦肯定了科技創新對碳排放效率的提升作用。另一種觀點則認為技術進步在提高能源效率、節約能源的同時,降低了單位產品成本與價格,促進經濟增長,拉動產品市場需求,帶來更多的能源消費5,從而增加了碳排放量,即存在“回彈效應”,進而導致技術創新對碳排放效率的影響效應具有不確定性。如有學者基于中國35個工業行業數據,探討技術進步通過影響經濟增長與能源效率進而作用于碳減排的雙刃效應,研究發現由技術效率提升帶來的碳減排效應不能抵消其促進經濟增長過程中帶來的碳排放量增長效應,即存在回彈效應(金培振等,2014)。Gu等6利用中國內地30個省域的面板數據研究發現,能源技術進步對碳排放的影響有3種不同作用機制,即直接效應、回彈效應和技術效應。此外,Wu等7的研究也表明,由于回彈效應的存在,相對于經濟增長規模,技術進步對提高碳排放效率的影響有限。

綜上所述,已有研究圍繞科技創新對碳排放的影響關系展開了系列理論與實踐探索,并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為正確理解二者關系提供了借鑒,但不容忽視的是,現有研究多集中于技術創新與碳排放關系,對綠色技術創新與碳排放效率關系的分析尚處于起步階段。與已有研究相比,本文的邊際貢獻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①從綠色專利類型視角切入,識別綠色技術創新提升碳排放效率的內在機理,同時,進一步探究發明型綠色技術創新與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二者中何者更有利于提高碳排放效率;②引入環境規制、城鎮化和產業結構高級化作為中介變量,對發明型和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與碳排放效率關系間的傳導機制進行分析,揭示發明型和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推動碳排放效率提升的間接作用機制;③探討不同類型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效率的影響是否受到能源強度的調節作用,即探究不同類型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效率的“回彈效應”,同時,進一步運用部分線性函數模型對“回彈效應”進行可視化分析。

1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1.1 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效率的直接影響

綠色技術創新作為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力,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引擎。借鑒徐建中等8的研究,本文將綠色技術創新細分為發明型綠色技術創新和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其中,發明型綠色技術創新是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的基礎,是一種一次創新,代表了企業在綠色技術方面的核心競爭力,其研發周期長,技術進步程度大;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是在一次創新的基礎上進行的改進型創新,更加突出技術的實用性,技術進步程度較小,研發周期較短。二者對碳排放效率的影響主要表現為:一方面,發明型綠色技術創新通過提出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顯著進步的技術方案,實現較大程度的技術進步,從而實現碳排放效率提升;另一方面,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更多是通過學習效應和由發明型綠色技術創新帶來的技術積累效應,對現有綠色技術進行消化、整合和利用9,實現技術效率提升,從而達到提高碳排放效率目的。同時,由于我國東、中、西部地區的自然條件以及經濟基礎具有較大差異,因此不同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效率的影響也存在顯著的區域異質性?;谏鲜龇治?,本文提出以下研究假設:

H1:發明型和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效率均具有顯著的提升作用;

H2:發明型和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效率的影響存在顯著的區域異質性。

1.2 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效率的間接影響

在當前推進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綠色生產已成為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伴隨企業科技研發投入不斷增加,當其綠色技術創新能力達到現有環境規制水平時,為鼓勵企業進行技術探索,政府會根據行業現有綠色技術水平,調整環境規制內容和標準10,因此綠色技術創新是影響環境規制的重要因素。同時,根據“波特假說”,合理的環境規制強度會激發“創新補償”效應,推動企業技術進步,而生產技術進步可以在保持碳排放量不變的前提下提高經濟產出或是在經濟產出不變的情況下降低碳排放量,進而實現碳排放效率提升。因此,綠色技術創新會通過提高環境規制水平進而提升碳排放效率。

綠色技術創新不僅有助于提高企業內部生產效率,而且隨著要素流動,人口和產業不斷向城市集聚,形成城市對周邊地區的“虹吸效應”,促進區域城鎮化。隨著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由其帶來的規模效應和協同效應將推動各地區形成綠色、低碳的新型發展模式。一方面,相對于分散的生產模式,城鎮化有利于形成更加專業化的產業集群,可以通過共享、匹配、學習等機制有效降低企業生產成本11,促進能源集中利用,降低能源損失,有效提高碳排放效率;另一方面,在高密度城市中生產和生活區域的空間布局更緊湊,促使能源使用效率、公共基礎設施利用效率通過規模效應以及城市產業的協同效應得到提升,進而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碳排放效率。

綠色技術創新的溢出效應會促進產業結構優化,推動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行業轉變為技術密集型行業,促進產業結構躍遷,實現產業結構高級化。同時,產業結構高級化也會推動生產要素在部門間重新配置,使得生產要素從低生產效率部門流向高生產效率部門,形成產業結構高級化并帶來“結構紅利”(李翔等,2019),進而優化能源消費結構,提高要素和資源利用效率,最終實現碳排放效率提升。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研究假設:

H3:環境規制在發明型與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效率的影響中均具有中介效應;

H4:城鎮化在發明型與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效率的影響中均具有中介效應;

H5:產業結構高級化在發明型與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效率的影響中均具有中介效應。

1.3 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效率的“回彈效應”

綠色技術創新不僅有助于降低能源利用強度,提高碳排放效率,而且可能帶來由綠色技術創新引起的“能源回彈效應”,從而導致碳排放“回彈效應”出現:一方面,由綠色技術創新引起的能源技術變革可以通過其產生的技術促進效應降低能源使用強度,從而減少能源消耗,同時,也會通過形成資源替代效應,優化能源結構,降低傳統能源消耗,產生能源節約。另一方面,綠色技術創新由于提高了全要素生產率,降低了生產成本,會帶來投資創造效應,促使企業擴大產出規模,從而進一步增加能源消耗。企業生產成本降低也會導致產品價格下降,由此帶來經濟增長效應,刺激市場對能源的需求,增加能源消費。當由綠色技術創新產生的能源節約量被能源需求的增加量沖抵或部分沖抵時,就會產生“能源回彈效應”,導致能源消耗增大,進而降低碳排放效率。此外,由于發明型綠色技術創新的技術進步程度大,因此其引致的“回彈效應”將大于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诖?,本文進一步提出研究假設:

H6:發明型綠色技術創新和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效率的影響也存在一定“回彈效應”,且發明型綠色技術創新引致的“回彈效應”更顯著。

綜上所述,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效率的影響機理可用圖1表示。

2 實證模型與變量說明

2.1 實證模型構建

為了實證分析不同綠色技術創新(發明型和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效率的影響,本文構建如下計量模型:

lnCeeit0+βlnIngtiit+∑γlnXitit(1)

lnCeeit0+βlnImgtiit+∑γlnXitit(2)

其中,Cee為被解釋變量,表示碳排放效率;Ingti和Imgti為解釋變量,分別表示發明型綠色技術創新和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X為控制變量,表示影響碳排放效率的其它重要因素;α為常數項,ε為隨機誤差項;β為解釋變量所對應系數,γ為控制變量所對應系數,下標i和t分別表示省份與年份。

2.2 變量說明與數據來源

(1)碳排放效率(Cee)。借鑒楊浩昌等(2021)的做法,本文采用Super-DEA模型進行測度。其中,資本投入指標采用永續盤存法計算,勞動投入指標采用各省域每年就業人數衡量,能源投入指標采用各省域能源消費量表示,期望產出指標采用各省域歷年GDP衡量,非期望產出指標采用各省域二氧化碳排放總量衡量。由于碳排放總量指標為逆向指標,因此在計算時,借鑒孫靜等(2019)的做法,對其取倒數。

(2)綠色技術創新。借鑒徐建中等8的做法,分別采用綠色發明專利申請數量、綠色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數量表征發明型綠色技術創新(Ingti)和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Imgti)。

(3)控制變量。能源強度(Ei)采用單位GDP的能源消費量表示,經濟發展水平(Pgdp)采用人均GDP表示。同時,為了進一步檢驗經濟發展水平與碳排放效率之間是否存在“環境庫茲涅茨假說”,引入經濟發展水平的二次項。能源消費結構(Ecs),借鑒金培振等(2014)的做法,采用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例表示,外商投資(FDI)采用外商直接投資額占GDP的比重表示,產業結構(Is)采用第二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表示。

(4)中介變量。環境規制(Er),借鑒原毅軍和陳喆(2019)的做法,采用污染治理投資額占GDP的比重表示環境規制。城鎮化(Urb),采用年末城鎮人口與常住人口的比值表示。產業結構高級化(Ais),采用產業結構高級化綜合指數衡量,該指數測度參考付凌暉[12的方法計算。

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2006-2020)、《中國能源統計年鑒》(2006-2020)、《中國工業統計年鑒》(2006-2020)、《中國環境統計年鑒》(2006-2020)。其中,綠色技術創新數據來源于國家知識產權數據庫,利用WIPO的國際專利分類綠色清單進行匹配。個別年份中缺失的數據,采用相鄰年份的平均值予以補充。

3 實證結果及分析

3.1 總體分析

基于2006-2020年中國內地30個省域面板數據,首先對發明型和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效率的影響進行總體回歸分析,結果見表1。

經過F檢驗(Prob>F=0.000)和Hausman檢驗(Prob>chi2=0.000),本文最終在采用固定效應模型(FE)估計結果的基礎上討論總體回歸分析。由表1中第2列和第5列可以發現:發明型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效率的影響系數為0.070>0,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同時,改進型綠色技術創的影響系數為0.088>0且通過1%水平下的顯著性檢驗。這表明從總體上看,發明型和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均有利于促進碳排放效率提高,但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大,研究假設H1得到驗證。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相對于研發周期長、投入成本大、對技術突破性要求較高的一次創新來說,研發周期短、對創造性要求不高、實用性較強的二次創新更能顯著提高企業碳排放效率13。

在控制變量中:①經濟發展水平的一次項系數均在1%的水平下顯著為負,二次項系數均在1%的水平下顯著為正,表明經濟發展水平與碳排放效率之間存在明顯的“U型”曲線關系,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環境庫茲涅茨假說”;②能源強度系數在1%的水平下顯著為負,表明當能源使用強度過大時,會降低碳排放效率;③能源消費結構系數在1%的水平下顯著為負,表明過多的煤炭消費量會降低碳排放效率;④產業結構對碳排放效率的估計系數顯著為正,表明從總體上看,產業結構優化會提高碳排放效率,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伴隨我國工業化進程,產業內部通過技術創新實現由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行業轉向技術密集型行業,生產要素由低效率部門流向高效率部門14,提高了碳排放效率;⑤外商投資對碳排放效率的估計系數顯著為負,表明外商投資對碳排放效率起抑制作用,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污染避難所假說”。

3.2 分區域分析

為了進一步探究發明型和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效率的影響在不同區域是否存在異質性,本文將全國劃分為東、中、西部地區,分別進行實證研究,結果見表2。

由表2中第1、3、5列可見,發明型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效率的影響存在顯著的區域異質性。其中,在東部和西部地區,發明型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效率的影響系數在5%的水平下均顯著為正,而在中部地區,雖然發明型綠色技術創新的影響系數為正,但并不顯著。由表2中第2、4、6列可見,在東部地區,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在1%的水平下顯著為正;在西部地區,在10%的水平下也顯著為正;而在中部地區不顯著。這表明,在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發明型和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均有利于顯著提升碳排放效率,而在中部地區不存在促進作用,出現了“中部塌陷”現象,即具有明顯的區域異質性,因此研究假設H2得到驗證。其原因可能在于:我國東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高,具有顯著的區位、技術和人才優勢,同時也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高地”,因此其綠色技術創新水平整體較高。西部地區則憑借其在綠色低碳發展方面獨特的資源環境稟賦和國家科技創新政策的大力扶持,推動區域整體綠色技術創新水平不斷提高。而中部地區本土企業多為重工業和高耗能企業,對能源的依賴性較大,因此在中部地區發明型和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效率的促進作用均不明顯。

3.3 不同類型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效率的影響機理檢驗

通過前文的理論分析可知,發明型與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將分別通過環境規制、城鎮化以及產業結構高級化3條路徑間接影響碳排放效率,本文通過構建中介效應模型對上述3種影響機制進行實證檢驗。本文的中介效應檢驗方程設定如下:

(1)當自變量為發明型綠色技術創新(Ingti)時:

lnMediationit0lnIngtiit+∑γlnXitit(3)

lnCeeit0lnIngtiit+ηlnMediationit+∑γlnXitit(4)

(2)當自變量為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Imgti)時:

lnMediationit0lnImgtiit+∑γlnXitit(5)

lnCeeit0lnImgtiit+ηlnMediationit+∑γlnXitit(6)

其中,主效應檢驗回歸方程與總體回歸方程一致,中介變量Mediation包括環境規制(Er)、城鎮化(Urb)和產業結構高級化(Ais)3個變量;X為控制變量;其余符號意義同式(1)。中介效應檢驗結果見表3、表4。

由表3可見,一方面,發明型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效率的回歸系數為0.070,且在1%的水平下顯著為正,主效應得到驗證。分別以環境規制、城鎮化和產業結構高級化作為中介變量,與發明型綠色技術創新進行回歸,由表中第2、5、8列可知,發明型綠色技術創新對3個中介變量均有顯著促進作用,其回歸系數分別為0.220、0.016、0.004。由第3、6、9列可知,將解釋變量與中介變量同時納入回歸模型,發明型綠色技術創新的回歸系數分別為0.067、0.078、0.065,與主效應回歸中的系數相比,當中介變量為環境規制和產業結構高級化時,回歸系數有所下降,當中介變量為城鎮化時,回歸系數有所上升但仍保持1%水平下的顯著性,且中介變量的回歸系數分別為0.013、-0.509、1.580。這表明環境規制和產業結構高級化在發明型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效率的影響中存在部分中介效應,中介效應占比分別為4.03%、7.99%,而城鎮化則存在遮掩效應,遮掩效應占比為10.38%。同理,由表4可發現,環境規制和產業結構高級化在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效率的影響中也存在部分中介效應,中介效應占比分別為3.27%、12.23%,而城鎮化亦存在遮掩效應,遮掩效應占比為19.93%。

綜上所述,環境規制和產業結構高級化在發明型與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效率的影響中均存在部分中介效應,而城鎮化則存在遮掩效應,研究假設H3和H5得到驗證,H4沒有得到驗證。這可能是由于我國現階段城鎮化水平較低,隨著產業和人口不斷向城市集聚,引起企業經濟規模擴大和人口消費需求增加,導致能源需求也增大,從而降低碳排放效率,因此存在遮掩效應。

3.4 不同類型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效率的“回彈效應”檢驗

3.4.1 加入交互項的回歸模型

為了檢驗發明型和改進型綠色技術進步對碳排放效率是否存在“回彈效應”,借鑒Gu等15的做法,分別引入發明型綠色技術創新、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與能源強度的交互項,建立如下模型:

lnCeeit01lnIngtiit2lnIngtiit×lnEiit3lnEiit+∑λlnXitit(7)

lnCeeit01lnImgtiit2lnImgtiit×lnEiit3lnEiit+∑λlnXitit(8)

其中,式(7)和式(8)分別為檢驗發明型與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效率是否存在“回彈效應”的計量模型?;貧w結果見表5。

由表5可見:首先,在沒有加入其它控制變量時,發明型和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與能源強度的交互項均在1%的水平下顯著為負,加入其它控制變量后,仍在1%的水平下顯著為負,表明研究結果具有較強穩健性。其次,根據回歸結果,可以發現,能源強度負向調節發明型和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效率的促進作用。此外,發明型綠色技術創新與能源強度交互項估計系數的絕對值大于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與能源強度交互項估計系數的絕對值。這表明發明型和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效率的影響均存在“回彈效應”,且發明型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效率的回彈作用大于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因此研究假設H6成立。

3.4.2 部分線性函數模型

為了進一步可視化分析能源強度對發明型和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的調節作用,并估計發明型和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效率的非線性影響,采用部分線性函數型系數模型(PLFCM)對其進行回歸分析。模型設定如下:

lnCeeit0+lnIngtiit×g(lnEiit)+∑λklnXitit(9)

lnCeeit0+lnImgtiit×g(lnEiit)+∑λklnXitit(10)

式(9)和(10)中的g(·)是lnEiit的未知方程,分別表示發明型與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效率的非參數影響,其余變量解釋與上文一致。

實證結果如圖2所示,圖中實線和虛線分別為發明型與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的邊際效果曲線及其95%置信區間邊界。由圖2可知,發明型和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效率的邊際影響隨著能源強度提高呈現出由促進轉為抑制的發展趨勢,且其對碳排放效率的抑制程度整體大于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這支持了交互項的結論,即能源強度負向調節發明型與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效率的促進作用,存在“回彈效應”,且發明型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效率的回彈作用大于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

4 結論與政策啟示

基于發明型與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視角,采用2006-2020年我國內地30個省級地區的面板數據,研究發明型和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效率的影響,得出以下結論:

(1)發明型和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在整體上均有利于促進碳排放效率提高,且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大。從區域層面來看,發明型和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顯著促進東部、西部地區碳排放效率提升,且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的促進作用更大,但是對中部地區的作用不顯著。

(2)環境規制和產業結構高級化在發明型與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效率的影響中均存在部分中介效應,而城鎮化在其中存在遮掩效應。

(3)發明型和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效率的影響受到能源強度的調節作用,其邊際影響隨著能源強度提高呈現出由促進轉為抑制的發展趨勢,同時,發明型綠色技術創新對碳排放效率的“回彈效應”大于改進型綠色技術創新。

上述研究結論為推動我國經濟綠色低碳轉型,進而實現“雙碳”目標提供了以下政策啟示:

第一,實施國家主導和區域協同的空間戰略布局,不斷激發綠色技術創新的碳減排效應。一方面,東部地區應該充分發揮自身發展優勢,在綠色技術領域培育和建設技術創新中心,形成對中西部地區的輻射效應;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區作為我國重要的工業產業集聚地,應該依托自身優勢,持續構建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加強現代綠色技術與區域特色資源的創新融合。此外,應堅持“全國一盤棋”,強化頂層制度設計,加快形成綠色技術創新鏈與產業鏈高效協同的綠色技術創新生態系統。

第二,進一步挖掘產業結構高級化和環境規制的碳減排效應。一是完善環境規制方式,形成從政府干預到市場激勵再到公眾參與的全社會監督流程,發揮政府、企業和公民等的正向激勵效應;二是持續優化產業結構,加快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建設,促進數字經濟和數字技術向傳統高耗能產業滲透。此外,在推進城鎮化過程中,各地區也要注重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推動產業集約化發展,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

第三,各地區應以可再生能源為抓手,加快推動能源消費結構綠色低碳轉型,解決回彈效應產生的根源問題,同時,構建市場機制與行政機制相互協調的碳減排政策體系,合理規劃企業碳配額,改善企業能源使用狀況,實現綠色技術創新效用最大化。

參考文獻:

[1]楊浩昌,李廉水,張發明.高技術產業集聚與綠色技術創新績效[J].科研管理,2020,41(9):99-112.

[2]藺雪芹,邊宇,王岱.京津冀地區工業碳排放效率時空演化特征及影響因素[J].經濟地理,2021,41(6):187-195.

[3]XU Q, ZHONG M, CAO M. Does digital investment affect carbon efficiency?spatial effect and mechanism discussion[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2, 827: 154321.

[4]李金鎧,馬靜靜,魏偉.中國八大綜合經濟區能源碳排放效率的區域差異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0,37(6):109-129.

[5]胡東蘭,申顥,劉自敏.中國城市能源回彈效應的時空演變與形成機制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9,34(11):96-108.

[6]GU W, ZHAO X, YAN X, et al. Energy technological progress,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O2emissions: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9, 236: 117666.

[7]WU L, CHEN Y, FEYLIZADEH M R, et al. Estimation of China's macro-carbon rebound effect: method of integrat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production model and sequential malmquist-luenberger index[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8, 198: 1431-1442.

[8]徐建中,佟秉鈞,王曼曼.空間視角下綠色技術創新對CO2排放的影響研究[J].科學學研究,2022,40(11):2102-2112.

[9]毛昊,尹志鋒,張錦.中國創新能夠擺脫“實用新型專利制度使用陷阱”嗎[J].中國工業經濟,2018,35(3):98-115.

[10]徐圓,陳亞麗.國際貿易的環境技術效應——基于技術溢出視角的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24(1):148-156.

[11]邵帥,張可,豆建民.經濟集聚的節能減排效應:理論與中國經驗[J].管理世界,2019,35(1):36-60,226.

[12]付凌暉.我國產業結構高級化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統計研究,2010,27(8):79-81.

[13]許可,張亞峰.綠色科技創新能帶來綠水青山嗎——基于綠色專利視角的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21,31(5):141-151.

[14]徐英啟,程鈺,王晶晶,等.中國低碳試點城市碳排放效率時空演變與影響因素[J].自然資源學報,2022,37(5):1261-1276.

[15]GU W, ZHAO X, YAN X, et al. Energy technological progress,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O2emissions: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9, 236: 117666.

(責任編輯:胡俊?。?/p>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Carbon Emission Efficiency:

An Impact Mechanism Analysis and the Rebound Effect

Yang Haochang1, Zhong Shiquan1, Li Lianshui2

(1.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31,China; 2.China Institute of

Manufacturing Development,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Nanjing 210044, 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al economy,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greenhouse effect poses a great threat to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It has become a global issue of how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emissions of carbon dioxide and other greenhouse gases. To this end, China has pledged to reach the "dual carbon" goals, and proposed to speed up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of its development mode and promote green and low-carbon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s the combination of green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concepts,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improving carbon emission efficiency and promoting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economy. Therefo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ealizing "dual carbon" goals and promoting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is helpful to explore effective ways to improve? carbon emission efficienc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avoid the extensive development model of low resourc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nd heav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y studying the impact mechanism of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on carbon emission efficiency. Moreover, it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s for accelerating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building a green, low-carbon and circular economic development? system, and realizing the "dual carbon" goal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invented and improved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is paper uses the panel data of 30 provincial regions in China from 2006 to 2020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on carbon emission efficiency, and draw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Both invented and improved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re beneficial to the improvement of carbon emission efficiency on the whole, and the improved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has a greater effect on the improvement of carbon emission efficiency. At the regional level, invented and improved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have significantly promoted the improvement of carbon emission efficiency i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regions, and the promotion effect of improved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on carbon emission efficiency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invented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but it is not significant in the central region. (2) Both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have partial mediating effects on the impacts of invented and improved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on carbon emission efficiency, while urbanization has the masking effect on the impacts of invented and improved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on carbon emission efficiency. (3) The influence of invented and improved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on carbon emission efficiency is moderated by energy intensity, and its marginal influence is changed from promotion to inhibi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energy intensity, that is, the influences of invented and improved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on carbon emission efficiency present a clear "rebound effect". At the same time, the "rebound effect" of invented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on carbon emission efficiency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improved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studies, the marginal contribution of this paper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ree aspects. First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reen patent types, this paper provides a causal identification of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to improve carbon emission efficiency, and it further explores which is more conducive to improving carbon emission efficiency: invented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or improved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Secondly by introducing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as mediating variables, it analyzes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invented and improved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carbon emission efficiency, and reveals the indirect action mechanism of invented and improved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carbon emission efficiency. Lastl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bound effect" of different types of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on carbon emission efficiency, and further uses a partially linear functional-coefficient model to carry out a visual analysis of the "rebound effect". By the end,it provides useful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green low-carbon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economy and realizing "double carbon" goals.

Key Words: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Carbon Emission Efficiency; Rebound Effect; Inventive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Improved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