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電視?。憾嗖薀善琳宫F時代新氣象

2023-10-05 23:13李斐然
視聽界 2023年2期
關鍵詞:短劇

李斐然

2022 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也是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關鍵的一年?;厥走@一年,我國電視劇呈現出穩中向好、進中提質的良好態勢,這既得益于國家政策的有力支持,也離不開全媒體傳播格局的不斷完善,同時還與產業自身的銳意進取密切相關。

一、政策新理念:多措并舉助推高質量發展

2022 年,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我國電視劇政策體系更加完善,統籌推進、雙向發力的體制機制基本形成,成為影響電視劇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宏觀因素。

(一)高位統籌:全面部署“十四五”時期電視劇發展工作

2022 年2 月10 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以下簡稱“總局”)印發《“十四五”中國電視劇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從推進新時代電視劇精品創作、建設高標準電視劇市場體系、創新推進國際傳播與國際合作、建設高質量電視劇人才隊伍、加強組織保障共五個方面作出詳盡部署。

當前,我國電視劇已經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繼續發展具備多方面優勢和條件,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現象仍然存在,行業整體實力有待進一步增強。進入“十四五”時期,電視劇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改革創新任務依然艱巨?!兑巹潯氛腔谶@種背景出臺,對“十四五”時期電視劇事業產業發展進行總體謀劃和頂層設計,成為推動新時代電視劇高質量發展再出發的指導性文件。

(二)深化治理:立足行業實際,營造良好環境

為了更好地規范行業發展、治理行業問題,行業主管部門立足行業實際、堅持問題導向,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及時紓解堵點、糾正偏差,為電視劇行業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一是完善網絡劇監管制度,統一臺網標準。隨著網絡劇行業的發展,針對網絡劇作品的管理制度、審核標準也在不斷優化完善。2022 年4 月,總局發布《關于國產網絡劇片發行許可服務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自6 月1 日起對網絡劇片發放行政許可,也就是業界俗稱的“網標”。其實早在2019 年,網絡劇的審查標準就已經開始與電視劇保持一致,如今“網標”的上線更多體現了網絡劇監管制度的進一步細化。9月21 日,總局發布《關于使用國產電視劇片頭統一標識的通知》,要求電視劇在片頭使用統一的“劇標”?!熬W標”和“劇標”的相繼出臺預示著臺網統一導向、統一標準、統一尺度的市場監管體系已基本確立。

二是引導微短劇、短劇規范有序發展,加快培育新興市場。劇集“由長入短”是電視劇行業發展的大趨勢,短劇、微短劇等新業態發展迅猛,但也存在行業標準缺失、監管滯后等突出問題,需要通過政策文件予以回應與協調。2022 年12 月,總局連續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網絡微短劇管理 實施創作提升計劃有關工作的通知》和《關于推動短劇創作繁榮發展的意見》兩份專項文件。前者在2020 年《關于網絡影視劇中微短劇內容審核有關問題的通知》的基礎之上強調,要進一步強化微短劇全流程管理,同時提出開展“小程序”類網絡微短劇專項整治,并實施創作提升計劃,從多個方面鼓勵引導網絡微短劇精品生產。后者首次明確了短劇的定義,并就如何促進短劇創作繁榮發展提出了若干建議,包括加強現實題材短劇創作、培育壯大短劇創作主體、構建現代短劇傳播格局和市場體系等,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以往,“短劇”和“微短劇”這兩個概念的界限一直模糊不清,導致對電視劇體裁劃分標準產生不利影響。根據電視劇的內容體量和媒介屬性建立并完善相應的分類管理制度,統籌發揮不同體裁類型電視劇優勢特長,使電視劇創作生產更為標準化、更為可控,對進一步推動行業規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是健全電視劇制作體系,規范市場經營活動。近年來,針對電視劇行業出現的一些問題,如“陰陽合同”“天價片酬”等,相關部門加大監管力度,陸續出臺多項政策,并在日常管理中持續推進各項專項整治行動,有效遏制行業亂象,規范電視劇市場各項經營活動。2022 年4 月,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電視劇網絡劇攝制組生產運行規范(試行)》,對制片人職責、用工條例、拍攝制作管理、財務管理等方面作了嚴格細化和規定;《演員聘用合同示范文本(試行)》明確影視項目演員聘用環節的相關規范。相關規范細則的出臺有助于推動高標準劇集市場體系建設和完善。

(三)源頭引導:緊跟時代步伐,把握創新方向

加強和完善源頭引導,同樣是規范行業發展的重要舉措。行業主管部門緊跟時代步伐、順應實踐發展,提高政策的精準性和前瞻性,確保電視劇發展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和創新方向。

一是把握正確導向,開拓主題精品創作新境界。作為我國電視劇創作的主線力量,重大主題創作一直是主管部門重點關注、重點引導的領域。2021 年底,總局召開“我們的新時代”主題電視劇重點項目推進會,決定從2021 年11 月到2022 年年底,開展“我們的新時代”主題作品創作展播活動。2022 年,總局繼續完善重大主題創作引導扶持機制,先后出臺《廣播電視重點節目創作播出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召開“迎接黨的二十大”主題電視劇重點項目推進會、全國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工作年中推進會等會議,舉辦《我們這十年》《縣委大院》等重點劇目專題評論研討會十余場,全流程、全方位扶持重大主題創作精品生產。在電視劇生產和傳播方面承載國家意識形態和主流價值觀,從題材規劃、內容生產等方面引領主題電視劇創作實踐,創新重大主題電視劇展播機制,能夠有效地締造一批兼具引領力和影響力的國產劇精品。

二是強調文化自信,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近年來,總局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精神,推動廣播電視創作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講好中國故事,堅定文化自信。2022 年7 月6 日,在總局召開的電視劇創作座談會上,專門強調了古裝劇拍攝規范問題。從影視制作層面抵制過度娛樂化、庸俗化等不良傾向,避免落入懸浮甚至戲仿的巢窠,是推動古裝劇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一環。

三是重視科技創新,推動電視劇制作全面超高清化。視頻是電視內容呈現和傳播的主要載體,超高清是繼視頻數字化、高清化之后新一輪重大技術革新。從2019 年《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出臺開始,超高清視頻產業逐漸站上政策“風口”。2022 年6 月,總局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快推進高清超高清電視發展的意見》,提出“加快推進高清超高清電視制播能力建設”“有序關停標清電視頻道”“大力推動有線電視網絡高清超高清化發展”等六項重點任務。政策鼓勵超高清視頻創新應用,必將推動電視劇制播技術全面升級,超高清電視劇或將迎來黃金發展期。

二、創作新氣象:精品力作禮贊新時代

2022 年電視劇在守正中創新、在提質中突破,呈現出新時代藝術創作的新氣象。圍繞國家重大時間節點的重大主題創作繼續領跑,聚焦現實生活的現實題材作品密集推出,在口碑與熱度上屢創佳績。同時,歷史劇、懸疑劇等類型創作穩中向好,為電視劇市場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一)重大主題創作持續繁榮

黨的十八大以來,一批書寫國家發展變化和新時代偉大成就、描繪中國人民精神狀態與奮斗姿態的重大主題創作持續閃耀熒屏,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強烈的責任感,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成為電視劇展現新氣象的頭部力量。2022 年,圍繞黨的二十大、北京冬奧會、香港回歸25 周年等重要節點的重大主題創作迎來新的高峰。

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營造良好宣傳氛圍,是2022 年重大主題電視劇創作播出的重點工作?!段覀冞@十年》《縣委大院》《大考》等多部精品力作集體獻禮二十大,禮贊新時代?!段覀冞@十年》取材于2012-2022 這十年來中國的輝煌成就,通過單元劇形式勾勒出新時代奮斗者的精神群像;《縣委大院》將目光對準中國縣域治理,展現了縣委書記梅曉歌及其同事們共建光明縣的火熱圖景;《大考》生動再現疫情下高考生的生活狀態,傳遞出濃濃的社會溫情與人文關懷。

此外,北京冬奧會、慶祝香港回歸25 周年、脫貧攻堅等內容同樣是重大主題創作的重要題材來源。在北京冬奧會舉辦期間,《超越》《冰雪之名》《冰球少年》《冬奧一家人》等與冰雪運動相關的電視劇紛紛登上熒屏,以真實細膩的筆觸刻畫了奧運健兒的拼搏英姿,側面折射出中國體育飛速發展的景觀,在為北京冬奧會造勢助力的同時拓寬了我國體育影視的題材邊界。為慶祝香港回歸25 周年,抒發中華民族的愛國情懷,央視推出了《獅子山下的故事》,該劇以普通香港市民為主角,講述了兩代人跨越四十載的奮斗歷程,見證香港的時代變遷。還有《三泉溪暖》《大山的女兒》《山河錦繡》《春風又綠江南岸》等作品接棒上一年脫貧攻堅劇的熱度,繼續以新穎的視角與鮮活的表達講述新時代鄉村故事。

以上作品無論是題材的深度和廣度還是藝術手法皆有創新,在平均口碑上都達到了較為優秀的水準。一方面,創作者進一步突破了重大題材電視劇的創作慣例和表達定式,以更為豐富的內容維度為觀眾帶來驚喜;另一方面,更加注重用平民化視角進行表述,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題,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

(二)現實題材表現不俗

近年來,現實題材作品數量居高不下,社會影響力愈發突出。在此背景下,尋求深度創新,已成為現實題材劇集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趨勢。2022 年,電視劇創作者堅守現實主義的創作態度,揭示時代之變,書寫人民之呼,傳遞積極的價值觀和溫暖的現實關懷,有力推動現實題材作品走向更加成熟豐盈的狀態。

一是嚴肅文學為現實題材創作注入新能量,以家國同構抒寫社會歷史變遷。例如由梁曉聲同名長篇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人世間》,被譽為2022 年現實題材作品的扛鼎之作。該劇以新中國發展的50 多年歷史為時間軸,以周家五口人的命運沉浮為切入口,描繪了中國社會嬗變的生活畫卷。又如改編自藤肖瀾同名小說的《心居》,講述了以顧家三兄妹為代表的上海人在生活泥沼中孜孜不倦努力的故事,播出之后也引發了強烈的社會關注。此外,還有《幸福到萬家》《分界線》《高山清渠》等熒屏佳作均改編自嚴肅文學。它們的成功預示著嚴肅文學正成為培植精品劇的新沃土。相比網絡文學IP,嚴肅文學具有更為深厚的哲學底蘊和文化意涵,成功推動現實題材創作向縱深處開拓。

二是聚焦社會痛點熱點問題,回應社會關切?,F實題材電視劇注重從影響公眾生活的社會問題中尋找創作選題,旨在通過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揭示社會現象并探明背后的邏輯機理,帶給觀眾啟發性的思考,并為社會問題提供想象性解決思路。首先是家庭劇對典型社會話題的敏銳洞察與真實再現:《親愛的小孩》聚焦生育話題,引發對家庭、婚姻意義的追問與反思;《少年派2》在多組家庭群像的交叉講述中,折射當代教育焦慮和學業壓力;《加油!媽媽》通過對親子關系、自我成長等議題的探討,紓解當下家庭的育兒焦慮。其次是女性題材彰顯新時代女性獨有的精神、力量和價值:《玫瑰之戰》《女士的法則》在女性題材中融入職場元素,傳達出鼓勵女性自我成長、奮斗的正能量;《二十不惑2》深入剖析20 歲女性的人生困境與心理狀態,呼吁社會重塑價值觀,加強對青年女性的關愛;《風吹半夏》突破題材限制,將商業題材與女性勵志故事相結合,帶給觀眾剛柔并濟、冷暖交融的觀劇感受。

三是行業劇拓寬敘事維度,呈現社會百態。行業劇通過描繪更廣闊的行業故事和鮮活的勞動者群像,帶給觀眾不同視角的人間煙火氣,是現實題材多元化創新的重要方向之一。如《謝謝你醫生》《親愛的生命》全景式展現一線醫護人員的職業生活,探討醫生的職業倫理、醫患關系等議題;《沸騰人生》《麓山之歌》聚焦時代浪潮下的中國工業制造,動情講述大國工匠的拼搏精神;《底線》以貼近真實的案例,詮釋國家公職人員的使命擔當。除了醫療、工業、律政等傳統熱門題材之外,網絡帶貨、人工智能、商業調查等小眾題材行業劇成為新亮點。例如聚焦商業調查師行業的《簡言的夏冬》,關注公益救援的《追光者》,講述殯儀館遺容化妝師故事的《三悅有了新工作》等。整體來看,2022 年行業劇的題材范圍較以前更加新穎豐富,專業度也有了較大提升。

(三)古裝劇口碑凸顯

古裝劇在持續沉寂一段時間后呈現出回暖趨勢。2022 年古裝劇上線數量較2021 年減少26 部,播映指數提升26.9%,提質減量效果突出。[1]《天下長河》《山河月明》《風起隴西》等歷史傳奇劇皆遵循“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創作原則,努力尋找歷史事件與時代精神的契合點,在追求歷史的厚重性與真實感的同時承擔起觀照當下的嚴肅探討。最為典型的代表是湖南衛視播出的《天下長河》,該劇以清朝為背景,展現了以靳輔、陳潢為代表的治水能臣在治理水患時的百態群像,折射出世代治河人甘于奉獻、勇于擔當的崇高思想,傳達了中華民族持之以恒的治水精神,一經播出就引發了收視熱潮,在豆瓣上保持8.1 的高評分。

除了《天下長河》這類嚴肅歷史劇,古裝偶像劇也迎來了熱度大爆發。以豆瓣評分人數超40 萬作為“爆款”的參考標準,年度熱播劇TOP5 中有四席為古偶劇,即《夢華錄》《蒼蘭訣》《沉香如屑·沉香重華》《星漢燦爛·月升滄?!?。從敘事內容角度看,古偶劇不再以宮斗、權謀、打殺等元素博眼球,而是更注重深挖故事的人文價值?!渡n蘭訣》在主題思想上去模板化,突破“小情小愛”的桎梏,傳達出“愛不是負累,而是盔甲”這一愛情觀,展現出鮮明的現代主義精神內核?!秹羧A錄》罕見地在古偶劇中展現了女性的真摯友誼和經商頭腦,在不脫離歷史語境的前提下實現了與現代女性議題的耦合。這些優質的古偶劇在推動中華傳統文化“可視性”轉換方面也做出了努力。例如《夢華錄》以精致考究的服化道設計還原宋朝淡雅簡約的審美風格,同時在敘事內容中巧妙融入“古畫”“茶百戲”等極具古典韻味的歷史文化元素,讓觀眾在無形之中受到傳統文化的浸染和熏陶。

(四)涉案/懸疑劇穩步發展

2022 年有許多優秀的涉案劇涌現,其中表現較為亮眼的是《警察榮譽》,該劇沒有走“快節奏、強沖突、強懸念”的傳統涉案劇路線,而是將目光聚焦于基層派出所民警的工作日常,以輕松幽默的敘述風格和生活化的敘事筆觸,致敬平凡英雄,傳遞溫暖力量。

懸疑劇歷來是網絡劇市場中重要的類型劇之一,但發展波動性較大。2022 年懸疑劇市場未能再現2020 年的盛況,誕生《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此類“黑馬劇”,但相比2021 年呈現出明顯的復蘇跡象,接連出現了多部“小爆款”?!赌懶」怼贰东C罪圖鑒》《重生之門》《冰雨火》《罰罪》《消失的孩子》等作品均獲得了不錯的口碑,除了《重生之門》的豆瓣評分為6.7 分,其余幾部劇評分都在7 分以上,且多數播映熱度也很高。從創作上來看,將懸疑作為主元素,并在其基礎上融合其他類型元素,以此打破傳統懸疑劇的敘事框架與套路,為觀眾帶來更為豐富新鮮的體驗,已成為精品懸疑劇的突圍密碼和創作邏輯。如2022 年現象級之作《開端》以軟科幻外殼包裹懸疑故事,將時間循環、懸疑探案與人文關懷巧妙融合,在短時間內達到了破圈傳播的目的?!讹L起隴西》則是將真實的史料與懸疑推理進行嫁接,在三國歷史的縫隙處書寫跌宕起伏的諜戰故事,并在此基礎上探討了信任、情義、忠誠等諸多人性問題。此外,還有以《獵罪圖鑒》《庭外》為代表的“懸疑+刑偵”、以《重生之門》《冰與火》為代表的“懸疑+警匪”、以《消失的孩子》《膽小鬼》為代表的“懸疑+青春”等,都為懸疑劇的類型創新提供了新思路。類型復合能否持續為懸疑劇創造驚喜,還要看“疊加態”的具體表現,最重要的是能否為原故事打開更多表意空間。

三、傳播新格局:媒介融合釋放傳播效能

媒介融合催生傳播新格局,更大程度地釋放了電視劇的傳播能力與傳播效果。2022 年,電視臺和網絡平臺勠力同心,在融合發展中求共性存個性,共建電視劇全媒體傳播體系。與此同時,我國電視劇國際傳播矩陣不斷壯大,帶動更多類型的國產劇“出?!?。

(一)衛視格局穩中有變,臺網聯動增強

2022 年,精品劇占據電視熒屏絕對優勢,這是電視劇提質減量、加大精品內容投入的成果體現。央視憑借位勢優勢和資金優勢,繼續加大頭部劇采購份額,播出《人世間》《山河錦繡》《縣委大院》《大考》等作品,以強勢姿態撐起國劇門面。目前央視播出電視劇的頻道主要集中在一套和八套,前者主打“國劇氣質”,多著眼于主旋律大??;后者主打“年輕化、多元化”,主要鎖定年輕化、多樣化的新題材。同時,兩臺之間有一套成熟的循環播出機制,如《人世間》《大山的女兒》《新居之約》等劇在央視一套首播之后又在央視八套黃金檔重播,先后掀起多輪收視熱潮。此外,央視還依托央視頻、央視網、央視影音等新媒體平臺,構建大屏小屏聯動的傳播矩陣,打通了電視觀眾與新媒體用戶兩大用戶群,有效提高了總臺電視劇的觸達率。作為我國電視劇的第一播出平臺,央視通過合理的排兵布陣,使“大劇看總臺”“滿屏皆精品”等口號越發深入人心。

相比2021 年,2022 年省級一線衛視收視率呈下降趨勢,但整體播出格局保持穩定。湖南、東方、浙江、北京、江蘇五大頭部省級衛視立足實際、深挖優勢,加大對優質電視劇資源的掌控力度。湖南衛視基于“金鷹獨播劇場”和“芒果季風劇場”兩大特色劇場,推出《張衛國的夏天》《妻子的選擇》《非凡醫者》等多種類型的劇集作品;在浙江衛視和江蘇衛視的播出片單中,現實題材占據了絕大部分比重,包括《大考》《風吹半夏》等;北京衛視上新《幸福到萬家》《山河月明》等多部劇集,涵蓋都市職場、古裝歷史等多種題材;東方衛視以都市劇、都市情感劇為側重,播出《心居》《請叫我總監》等作品。

受內容成本和儲備量影響,電視劇播出方式愈發多元,衛視聯播、多輪次播出成為重要方式。如《人世間》在央視一套播出后,又相繼在多家衛視播出;《我們這十年》以“四臺五網”聯播的方式在眾多一線平臺同步播出。與此同時,很多非一線衛視通過合理編排多輪劇和老劇,也能夠形成較為不錯的收視率成績。據中國視聽大數據(CVB)統計,在2022 上半年每周黃金時段電視劇收視情況TOP10 的97 部劇中,首播劇有62 部,占比63.92%;非首播劇有35 部,占比36.08%。[2]播出方式的創新有利于電視劇版權的多輪開發和價值的深度挖掘。

電視平臺與網絡平臺“雙向奔赴”,“臺網并重、先網后臺”成為電視臺加快融入互聯網的戰略抉擇。在優質內容稀缺的背景下,臺網合作進一步加強,“上星衛視+網絡獨播”成為許多頭部大劇首選的播出模式,如央視和愛奇藝陸續聯合推出了《人世間》《親愛的小孩》等劇。從播出順序來看,大部分臺網聯播劇都會選擇“先網后臺”,如《天才基本法》等劇在網絡端的更新節奏始終快于衛視端。盡管臺網聯播不斷被強調,但臺網之間的差異依然存在。除《人世間》等少數電視劇能夠實現跨平臺熱播外,大部分頭部劇仍難突破渠道壁壘,如豆瓣評分超過8 分的兩部劇《警察榮譽》《風起隴西》電視端每集平均收視率均未破1%,其中《風起隴西》在央視八套上半年播出劇目中收視率墊底。根據電視、網絡平臺不同用戶特點進行差異化布局,制定更高效、更靈活的播出模式,是實現電視劇傳播效果最大化的關鍵。

(二)網絡平臺優勢顯著,劇場模式加碼

優質內容獨播是視頻網站提高用戶黏性、強化品牌特色、擴大市場份額的重要驅動力。近年來以“優愛騰芒”為代表的視頻網站深耕影視產業上游,加大對自制和定制內容的布局,推動獨播劇專業化、精細化發展,鞏固自身競爭壁壘。據統計,2022 年獨播劇占上新劇總量的59%,熱度榜TOP10 的劇中獨播劇有7 部。[3]憑借優質的獨播資源,視頻網站在與電視臺的競合中話語權不斷增強,逐漸占據行業優勢地位。受此影響,電視臺在優質獨播劇采購中的份額將繼續縮小,這也將進一步推動觀眾從電視端向網絡端遷徙。

除了優質內容獨播,劇場化運營也是視頻網站打造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將劇目按照主題、體裁、類型等不同標準進行聚合并予以劇場化排播,可以更好地滿足不同用戶群體的需求,也有助于電視劇作品品牌化發展。2022 年各大視頻平臺繼續發力劇場模式,以構建特色鮮明的內容生態體系。愛奇藝加大對劇場劇目尤其是“迷霧劇場”劇目創作生產的扶持力度,推出《淘金》《回來的女兒》等多部大制作;優酷強調劇場多元化發展,推出“寵愛劇場”“懸疑劇場”“港?。▓觯薄岸虅。▓觯钡葞状蟠怪卑鎵K,上線《沉香如屑》《與君初相識·恰似故人歸》《少年歌行》等熱門??;芒果TV 依托湖南衛視,精細化運作“季風劇場”這一劇場品牌,上線《張衛國的夏天》《妻子的選擇》《消失的孩子》等多部精品短劇。不難看出,各大平臺都在劇場化運營的道路上走出了自己的風格和特點,其中愛奇藝擅長深耕垂直題材、打造“黑馬劇”,優酷強于類型探索與規模發展,芒果TV 則在獨家資源方面具備優勢。然而就目前來看,除了“迷霧劇場”“芒果季風”“寵愛劇場”初步出圈,其他劇場在普通觀眾中知名度并不算大。但不可否認的是,滿足個性化的觀劇需求是劇集市場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劇場模式在這方面仍大有可為。

劇場化建設還體現為在播出環節以精細化運營高效服務用戶,其中以優酷的表現最為突出。首先是打造垂直類內容排播帶。例如將《與君初相識》《沉香如屑》《請叫我總監》等優質劇集按照一定順序投放于寵愛劇場,形成了“頭部劇集+小爆款”的播出態勢。受多部爆款劇驅動,2022 年優酷“寵愛劇場”用戶規模倍速遞增,較去年同比增長30%,用戶累計觀看時長較去年同期增長35%,付費用戶總數較去年同比增長51%。[4]其次是針對不同檔期進行特色化排播。暑假檔期間,優酷通過多劇場混合布局,覆蓋仙俠劇、歷史劇、懸疑劇、軍旅劇等多種類型,推出《與君初相識》《山河月明》《重生之門》《特戰榮耀》等劇,實現了對用戶圈層的全面覆蓋,使得優酷劇集在檔期內正片播放市占率TOP10中獨占6 席。再次是加強同類內容的聯動排播?!渡胶釉旅鳌凡コ銎陂g,平臺把《大明風華》《大明王朝1566》等相關內容調出來排播,其中,帶動《大明風華》月觀看用戶環比增長170%。[5]從內容排播帶到檔期化運營再到聯動排播,優酷劇場以創新思維打破常規,形成以用戶需求為導向、以優質內容為核心的矩陣傳播,從而最大限度地將流量在站內進行沉淀,塑造優酷劇場的品牌合力。

(三)國際傳播矩陣拓展,“出?!鳖愋拓S富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電視劇具有受眾面寬、感染力強、影響力大等優勢,是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載體。2022 年,我國電視劇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取得了極佳的“出?!背煽?。如《卿卿日?!贰饵c燃我,溫暖你》《不期而至》登上越南主流視頻平臺Zing TV 首頁重磅推薦;《愛的二八定律》《卿卿日?!吩诤M舛嗟厣暇€后迅速躋身Rakuten viki 平臺熱播榜前二十名;《人世間》《蒼蘭訣》《且試天下》等劇在開播不久后就被Netflix、Disney+等國際平臺買下海外版權。這標志著國產電視劇在海外擁有了一席之地,也從側面反映出中國影視產業的快速發展和文化軟實力的不斷增強。

經過多年探索發展,我國電視劇國際傳播渠道日益多元,矩陣不斷壯大。國際主流媒體仍是電視劇海外傳播的第一渠道。作為“文化出?!眹谊牭钠放祈椖?,由中宣部、國家廣電總局組織打造的“電視中國劇場”目前已在全球38 個國家實現常態化播出。2021 年到2022 年,該劇場累計播出38 部優秀劇集,包括《山海情》《超越》《理想之城》等多部重大主題作品。中國視聽新媒體平臺是電視劇國際傳播新興力量,也帶動了大量國劇走向海外。從2018 年開始,騰訊視頻、愛奇藝、芒果TV、優酷等國內主要長視頻平臺開始邁向“造船出?!钡男码A段,將電視劇通過國際版APP 傳播到海外。如優酷視頻國際版成功落地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菲律賓、泰國等十余個國家和地區,先后上線了《沉香如屑》《點燃我,溫暖你》等作品,引領了多地觀眾的觀劇熱潮。此外,相關制作發行機構積極與國際新媒體平臺展開合作,在YouTube、Netflix、Disney+等平臺開設了大量劇場、頻道、專區,提供多種語言服務,為國產劇躋身歐美主流市場開辟了一條重要途徑。中國電視劇正從單方面“走出去”向全方位“走進去”轉變,這離不開國際傳播矩陣的搭建與完善。

伴隨著中國影視行業國際化水準的逐步提升,借助不斷拓寬的國際傳播渠道,電視劇“出?!鳖愋鸵驳玫搅诉M一步豐富。從20 世紀的《紅樓夢》《三國演義》到21 世紀的《甄嬛傳》《瑯琊榜》《長安十二時辰》,我國古裝劇一直以鮮明的文化標識和獨特的東方美學風格保持著較高的國際美譽度,是國產劇“出?!钡闹饕愋?。近年來,中國電視劇在保持既有輸出優勢的基礎上尋求新的機會,其中以展現當代中國社會生活為主要內容的現實題材率先獲得突破。無論是《山海情》傳遞的脫貧致富、追求美好生活的決心與行動,《超越》所彰顯的堅持不懈、超越自我的體育精神,還是《大江大河》《我在他鄉挺好的》講述的年輕人持續奮斗、追求夢想的故事,都是全世界能看得懂、讀得懂的中國故事。2022 年《人世間》《開端》等不少作品同樣收獲海外網友的高度關注和好評。

四、市場新活力:降本增效促進產業升級

受到疫情和行業調控影響,“降本增效”成為近年來電視劇產業的關鍵詞。在此背景下,2022 年電視劇產業整體加速升級:供給結構深度優化,推動精品創作生產能力提升;長短劇集優勢互補、協同并進,打造錯落有致的產業新格局。

(一)供給結構調整提升創作質量

在供給側改革的推動下,中國電視劇發展由數量型增長轉向質量型增長。供給側改革的重點是調整供給結構,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精品供給。在主流視頻平臺對劇集上線數量的嚴格把控之下,2022 年共上線劇集301 部,同比減少18 部。電視劇制作數量同樣在減少,全國各類電視劇制作機構共計生產完成并獲準發行國產電視劇161 部、5358集,比2021 年(194 部、6722 集)小幅下降1.7%和2.02%。[6]電視劇在數量上做“減法”的同時堅持在質量上做“加法”。作為溝通產業上下游的樞紐,視頻平臺加大對優質內容的爭奪,鼓勵和扶持頭部內容,確保將有限的資金和資源花在刀刃上。愛奇藝創始人、CEO 龔宇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如果內容分頭部、腰部和尾部,我們現在最主要的策略是增加頭部內容,減少撲街內容,腰部內容不刻意去做?!盵7]各大平臺嚴把項目審核關,從業務源頭防范經營風險。作為產業上游的內容出品方,精品化也已成為影視公司的共識。華誼兄弟、當代風格、慈文傳媒等A 股公司均在公告中表示,要提升精品化內容制作能力,投拍符合市場趨勢與需求、符合主流價值觀又能盈利的精品劇目。在行業提質減量與平臺降本增效的雙重作用下,2022 年中國電視劇的整體質量有所提升,豆瓣均值從去年的5.71 上升為 6.24 分,其中《警察榮譽》以8.5 的評分拿下最高口碑的頭銜,《人世間》《風吹半夏》《夢華錄》《蒼蘭訣》等頭部劇也都獲得7.8 分以上的高分評價。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使供給與需求相匹配。2022 年電視劇創作質量的提升還體現在與觀眾需求的有效對接。藝恩數據顯示,全年電視劇平均播映指數同比升高了15.9%,網絡劇平均播映指數更是同比增長了20.7%。[8]視頻網站站內熱度同樣是衡量電視劇收視效果的重要標準之一。從Vlinkag提供的2021-2022 劇集網絡播放指數數量統計表來看,與2021 年相比,2022 年各中高熱度區間的數量均有攀升,高熱度劇集數量增長明顯;其中60+量級的劇集數量漲幅達到29%。[9]電視劇的受眾規模有所擴大,高熱度劇集對整個市場的驅動作用更加明顯。從熱度和口碑的關系來看,二者呈現正相關。隨著資本泡沫的散去,“流量明星+熱門IP”的爆款公式逐漸失效,內容質量開始成為決定一部電視劇熱度的主要因素。2022 年度豆瓣評分人數超過 10 萬的劇集共有 20 部,評分人數超 10 萬且評分在 7 分以上的劇集共有 14 部,頭部大劇《夢華錄》《開端》豆瓣評分人數更是超過 80 萬。[10]這足以說明真正的精品劇既能獲得熱度也能贏得口碑。抵制唯流量思維,積極探索建立健全反饋機制,能夠為產業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提供有效的推動力。

(二)長短劇協力優化產業格局

長短劇協力共進首先體現在劇集形態方面。2022年,長劇、短劇和微短劇三種不同形態的劇集為電視劇市場帶來多元化和差異化呈現。30 集以上的長劇作為電視劇市場中發展最為成熟的劇集類型,依然保持著亮眼的成績,涌現出像《人世間》《對手》《幸福到萬家》《天下長河》等一批佳作。短劇具有篇幅短小、敘事精煉等特點,現已成為電視劇內容創新、形式突破的“試驗田”。從開年的《開端》(15 集)、《追獵圖鑒》(20 集)到年末的《膽小鬼》(16 集)、《三悅有了新工作》(13 集),均通過以小博大的方式塑造了精品劇應有的品相。以長短劇為代表的傳統形態劇集憑借獨特的藝術優勢及深厚的發展積淀取得一系列豐碩成果,穩居電視劇市場主體地位。

在移動化、碎片化觀劇方式的驅動下,將微體量內容與劇集連續性、敘事性相結合的微短劇逐漸成為各大平臺追逐的新風口。微短劇崛起為電視劇發展注入新動能,進而帶動行業格局優化加速。2022 年上半年,在廣電總局系統進行規劃備案的微短劇已達2859 部,而在2021 年這一數量僅為398 部。大量微短劇憑借優質內容走進主流視野。微短劇作為一種新形態劇集,代表著當前電視劇產業探索“長短互補”發展的一個思路,與長劇、短劇一起推動著電視劇新生態格局的形成。

五、結語

2022 年,國產劇在經歷了過去幾年的大浪淘沙后,提質減量效果顯著,逐漸步入發展新階段。政策措施持續完善,為行業健康發展提供不竭動力;創作結構進一步優化,主題創作、現實題材貼近新時代、筑就新高峰;傳播方式更加多元化,精準對接觀眾需求;新業態、新模式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站在新征程的歷史方位上,中國電視劇更要順應時代潮流和走向,不斷創造出更多精品力作,用絢麗的影像碩果展現偉大時代的萬千氣象。

注釋:

[1][6][8]藝恩數據.2022 年大劇年度市場研究報告[EB/OL].(2022-12-30).https://mp.weixin.qq.com/s/33R9SELp41 UOTA2irEQPYw.

[2]視聽星薦.2022 上半年CVB 電視劇收視:現實題材受追捧,東方衛視持續領跑[EB/OL].(2022-07-08).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788991953076377.

[3]骨朵網絡影視.2022,國產劇全力以赴丨數據報告[EB/OL].(2022-12-26).https://mp.weixin.qq.com/s/tRfpZuPajrdfHobPKCIY9g.

[4]界面新聞.優酷劇場化兩周年,交出了一份怎樣的成績單?[EB/OL].(2022-08-25).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2111837384678044&wfr=spider&for=pc.

[5]鏡像娛樂.7 部熱度破萬劇、長視頻唯一逆勢增長,優酷劇集2022 多點領跑[EB/OL].(2022-12-24).https://mp.weixin.qq.com/s/rZ0Wpp9PU2Rr7RmotWYHgA.

[7]界面新聞.棄增長求盈利,愛奇藝被迫“二選一”[EB/OL].(2022-09-01).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 8006073.html.

[9]犀牛娛樂.數讀劇集市場2022:高命中率、To C 時代、類型價值化[EB/OL].(2022-12-3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3650095591074728&wfr=spider&for=pc.

[10]新劇觀察.2022 劇集數據解讀:頭部爆款頻出,高口碑與高熱度并行[EB/OL].(2022-12-30).http://app.myzaker.com/news/article.php?pk=63aeec148e9f092fc677310d.

猜你喜歡
短劇
國家廣電總局開展“小程序”類網絡微短劇專項整治
整治微短劇要避免“放亂管死”
站上風口的微短劇量質齊升
廣電總局印發《關于推動短劇創作繁榮發展的意見》
快手“搶跑” 2023短劇駛入快車道
廣電總局:推動短劇創作繁榮發展 構建現代短劇傳播格局和市場體系
日活躍用戶2.3億 創作者總收入超10億元 快手短?。汉蠖桃曨l時代的財富密碼?
微短劇的“前”與“錢”
巧用英語短劇,提升語用能力
探析電視欄目短劇《吳忠故事》之魅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