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外高校的價值觀教育及其啟示

2023-10-07 08:44楊笑紅
教書育人·高教論壇 2023年8期
關鍵詞:價值觀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啟示

楊笑紅

[摘 要]高校肩負著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因此,必須把價值觀作為根本性內容貫穿于高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和各方面,切實加強高校價值觀教育。本文深入分析研究國外高校開展對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方式方法,分別從導師、課程、學校等六個方面展開闡述其對價值觀教育的影響,并且總結了國外高校在價值觀教育方面值得我國高校學習借鑒和給我們啟示的七個方面。

[關鍵詞]價值觀;價值觀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啟示

[中圖分類號] G649? ? ? ? ? ?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3) 08-0065-04

價值觀是非常重要一個問題,因為價值觀的定向體現了整個民族和全社會的精神取向。因此,如何結合本土文化進行價值觀教育也是各國高等教育的研究焦點。價值觀教育是一種以價值觀為內容,旨在幫助、引導人們形成正確價值觀念、提高正面價值認知水平、確立正確價值評價標準、做出正確價值選擇的教育實踐活動。[1] 自古以來,價值觀教育對于人類思想文化的傳遞、意識形態的宣揚和國家社會的穩定發展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價值引領與養成對于處于“拔節孕穗期”的青年大學生至關重要。 2022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中國人民大學時強調:“廣大青年要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爭做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秉h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魂育人”的時代課題。

一、 國外價值觀的理論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全面客觀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痹趯饫碚摮浞至私獾幕A上,我們借鑒其可資利用理論,來完善自身教育。國外有關價值觀的理論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體系:

跨文化交際價值觀理論:以德國學者霍夫斯特德為代表的文化研究者們認為,價值觀是“建構文化障礙的要素之一”,作為文化的核心問題,價值觀已成為跨文化交際領域的學術熱點問題,并由此產生了跨文化交際價值觀理論體系,強調價值觀在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上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教育學價值觀理論:道德符號理論代表威爾遜認為,價值觀是道德體系中的必要構件,從理論層面上,價值觀與道德應緊密結合,他提出,把學校社會法作為教育的重要方法,學校教育要效仿家庭模式進行。

人類學價值觀理論:法國學者杜蒙特在論述價值觀在意識形態中所產生的影響時,從人類學的維度提出,文化構成中的信念、思維等諸多要素的主次順序是由價值觀來決定的,并由此形成了文化構成的組成階梯。

澄清學派價值觀理論:這一學派理論最早于20世紀出現,價值澄清理論由教學方法逐漸形成一個學派,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生活經歷的改變,價值觀也隨之而改變,價值澄清過程的目標即讓學生認識到這些變化。價值澄清不強加價值觀給學生,而是提供學生以樹立自身價值觀的方法。正如其代表人物西蒙在《價值與教學》一書中所指出的,“如何獲得概念”比“獲得怎樣的概念”更重要,“我們的重點在于評價,而不僅僅是分享價值觀”。

社會公正群體培育理論:代表人物是柯爾伯格,他認為只有重視公正群體的培育,營造道德氣氛,注重慣例的傳統角色與伙伴群體中的角色,將伙伴壓力作為教育資源,才能構建正確的價值觀。榜樣示范理論:代表人物班杜拉指出,學習者通過對榜樣的觀察習得大部分人類行動,包括行動和言語的示范、象征性示范、抽象的和參照的示范、參與性示范、創造性示范、抑制或延遲的示范。

二、國外高校的價值觀教育

國外高校的價值觀教育包括公民教育、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三個部分,內容包含自由、民主、平等、法制、個人主義等核心價值維度。但是,關于如何進行高校價值觀教育,國外學界一直存在著兩種不同的觀點:一派學者認為,在高校中,價值觀教育應采取價值中立的態度,擺脫其他意識形態的影響,不應該將任何既定的價值觀強加給學生,而應該更注重培養學生理性地對待價值觀念,讓學生具有價值批判能力;而另一派則認為,在高等教育中,應當引導學生樹立價值觀,即傳播社會上的主流價值觀,將學生培養成為符合社會要求與期望的人。從總體上看,國外高校的價值觀培養還是以培養價值理性為主導,這是由國外復雜的社會性和文化的多元性所決定的。美國學者馬斯登認為,只有培養人們具有自由思考和探索的高尚習慣,才能使其發展個人道德與價值觀。在培養學生的價值觀時,主流的教育方式主要是在相應的課程中運用道德認知發展理論與價值澄清理論,讓學生認識到不同價值觀,從而形成自己的批判能力,他們并不為學生設定固定的價值標準。幫助學生形成道德評判標準的具體做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導師引導

導師制是國外高校普遍采用的做法,一位導師一般負責十個左右的學生,其職責是對受導學生進行思想引導、心理疏導、生活指導和學習輔導。導師即學校意志與社會意志傳達給學生的橋梁和媒介。導師制的設立符合國外高校價值教育的理念,即培養學生的價值理解能力和批判能力為主,以價值理性為主導,而非簡單地灌輸主流價值觀。由于職責的重要性,出任學生導師的一般是德育專員或某一領域的專家。導師對學生的幫助范圍很廣,但自始至終都為學生提供幫助和指導。從學生入學教育、課程的選擇開始,導師全程關注對學生的教育和心理,包括就業指導和人生規劃。通過更多地一對一的互動指導,培養學生的正確價值取向和理性批判態度。

(二)課程設置

在國外的大學里,價值觀并非直接傳達給學生,而是貫穿于教學的各方面以增加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國外的大學沒有直接的課程教授愛國,價值觀的教育不限于某一門課程,而是通過人文社科等廣泛的學科知識來傳達,使價值觀能夠潛在地滲入于各類課程的教學。課程的設計將價值觀充實于所有學科的教學內容中,不論主要課程還是選修課程均能貫穿價值觀教育。如麻省理工學院開設的人文社科系列學科中,每學科都有近20門課程。國外的高等教育通過這些同時課程,讓學生對國家和社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從而具備了價值判斷能力和道德能力,能夠自覺形成關于社會、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的價值尺度。

不同學科和專業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管理學科強調突出社會公正和公平;法學專業則設置法學與倫理學,強調法律和道德的灌輸與啟發,注重道德沖突;實驗學科則更多強調科學道德和科研規范;對于商學院的學生,學校則更多強調合作精神和團隊精神教育。

(三)校園管理

國外高校非常注重校園管理,自七十年代開始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管理服務育人理念,注重為學生建立一個宏觀的情境,使學生能夠從校園文化的每個細節中體驗到學校的價值導向。以學生為本設計學習與生活場所,處處體現為學生服務的特色,例如:公共大廳中都會安放桌椅、茶幾、沙發等,為學生提供舒適的環境;學生宿舍中設有專門的健身房和機房,24小時提供熱水,冷暖氣和電力以及隨處可見的飲水機、衛生間等。國外高校的學生活動中心,顧名思義,是學生在課余時間飲食購物的休閑場所。在學校任何地方都有專門為殘疾學生所設計的專用道路。服務于學生的這一概念滲透于校園管理的每一處,細節上透著對學生的關心和尊重,如人手一本的學生手冊上詳細地繪出了校園示意圖,標明了學校各職能部門等,還有校歷、課程表等。這樣一個細心服務學生的過程同時也是幫助學生養成服務他人、關心幫助他人意識的過程。這同樣符合國外價值觀教育注重社會實踐,通過服務社會、關注弱勢群體等形式將教育內容內隱化等教育原則。

(四)心理咨詢

國外高校中設置有為學生提供各類咨詢服務的專門機構,服務內容包括學業規劃、職業方向、經濟信息和心理咨詢等。其中,心理咨詢方面主要是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排除心理煩擾、緩解心理壓力、進行思想引導等。心理咨詢直接涉及學生的心理和思想問題,因此是價值觀教育中的一個重要方式,對普及主流道德觀和價值觀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例如,美國圣迭戈州立大學所設立的“咨詢和心理服務”機構,通過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和多種服務,促進學生個性和情感的全面健康發展,使學生從大學的學習生活中受益,從而培養學生的社會性。該機構在為學生提供多方面的咨詢之外,還定期舉辦一些教育項目,對學生進行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教育。其中,“成功的社區生活” 這一項目旨在教育學生如何進行自我情緒管理,學會與他人溝通合作,從而成為一個合格的公民。該機構在價值觀教育方面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五)節日慶典教育

國外有許多全國性的節日和紀念日,如“感恩節”這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其主要內容即為感恩,對上帝表示感恩,對曾幫助自己的人表示感謝。這種關于感恩的傳統的教育就是對于青少年道德的教育;以及“紀念日”這一重要的聯邦節日,民眾在這一天緬懷為國犧牲的人,這同樣是一個對青少年有著重要教育意義的節日。在每個特殊的日子里,高校中也會舉行各式各樣的紀念和慶?;顒?。如音樂會,舞臺劇,知識競賽等,借此加強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教育,加強學生的愛國意識,增進道德教育,在潛移默化中將價值觀傳達給學生。

(六)校園文化滲透

國外高校非常重視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自我體驗,并將其融入學生整個大學學習和生活的過程和體驗之中。校慶活動在高校中必不可少,邀請知名校友,講解學校歷史等活動都是學校所倡導的價值觀念的體現。高校也高度重視大學生社團建設,不僅從資金上、師資輔導上大加扶持,而且還增加學業學分認定給予獎勵,激勵大學生踴躍加入社團,開展形式多樣的社團活動。例如康奈爾大學通過600多個各具特色學生俱樂部的社團活動,全方位多角度培養道德情操,樹立優良的學生道德意識,增強了學生的道德責任感。大學生可以按照學校的規定,自發申請成立學術研討、文化融合、活動展現、宗教交流等各類社團。通過社團各具特色、內容豐富的活動,既可以有效補充課堂內容,也可彰顯學校育人宗旨——提升學生團隊精神、競爭意識、社交水平,塑造新時代大學生自立自強自信的品格和勇敢向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除此之外,政府也相繼出臺一系列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社區實踐的相關制度。支持大學生從方方面面參與社會服務,如募集公益資金、宣傳環境保護、關愛弱勢群體、提供社區服務、從事慈善工作等。這些有益的社會服務經歷,促使學生不斷地強化道德原則內化,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從而進一步充實完善課堂教學。

三、國外高校的價值觀教育對我國的啟示

不同國家所倡導的道德觀與價值觀也各有不同,但對于高校學生價值觀的培養及教育方式,國外高校還是有許多值得我國高校借鑒和給我們啟示的地方,具體表現為以下七個方面:

(一)強化培養學生的價值理性

在思想教育方面,我國很多高校一直很重視價值引導,但往往使學生覺得受到外部的強制,引發其不滿甚至是反感的情緒。因此可以借鑒國外高校價值觀教育思路,強化培養學生的價值理性,激發其自身的道德意識,從而引發其對價值觀的思考,并增強其對此的判斷能力。

(二)彰顯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

任何價值觀教育都不能脫離本國的政治文化特點,與國外的價值觀體系不同,“我們的價值觀”根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吸納人類共同價值觀的合理內核,扎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土壤,集中體現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代表全體中國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只有凸顯價值觀的社會主義本質特征,才能抵制價值觀的演變,展現社會主義民主和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越性。

(三)融合傳統價值與時代精神

任何價值觀的形成與變遷都不能脫離特定的社會場域,而社會場域中重要的影響因子就是傳統價值觀。價值觀凝練既不能摒棄傳統,也不能簡單地回歸傳統,而是要萃取傳統價值的精華,融入新時代精神價值,使得傳統價值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從而彰顯時代價值,重獲新生。

(四)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

雖然我國高校十分重視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但是教育內容相對單一,教育視野也比較狹窄。我們需要借鑒國外價值觀教育方法,避免空洞說教,加強價值觀的課外實踐教學,適當拓寬思政教育內容和形式,進一步豐富諸如公民教育、道德教育、文化價值觀教育等。

(五)注重顯性與隱性相結合

目前我國高校都非常重視開設“思政課”,并將思政教育融入各門課程之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顯性”地將價值觀內容傳遞給學生。價值觀教育中不僅強調課堂上直接的顯性教育,更要注重課堂外間接的隱性教育,強調積極價值環境的營造,從而影響個體在其中的體驗和感知,幫助學生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加強價值觀教育內容內隱性的教學方法應該是未來發展方向之一。

(六)既要立足當前現實又要著眼長遠發展

價值觀的凝練不能追求“別出心裁”或者無中生有的求新立異,高校價值觀不是需要重新編創一套橫空出世的表述,而是應該從黨和國家長期堅持、廣泛宣傳、已經形成一定積淀的思想理念和具體做法中提煉。價值觀不僅要有現實依歸,也要有價值理想。

(七)采取形式多樣的價值觀教育方式

借鑒國外高校的做法,價值觀教育更多地是通過各種各樣的課程和形式多樣的日?;顒觼沓休d,從而使價值觀教育融入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針對當代大學生特點,開展各種聯系實際、學生喜聞樂見、參與度高的社會實踐活動,實現價值觀教育由單一向多元的轉變。

綜上,價值觀凝練不能單單停留在抽象的概念定義上,重要的是如何更 “接地氣”,貼近大學生日常的學習生活,并融入其中,逐漸成為大學生自身的行為準則。價值觀教育應該作為根本性內容貫穿于高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和各方面,切實深化高校價值觀教育,并在整個過程中充分研究學生的接受心理,幫助大學生自覺接受價值觀教育,確立心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目標。

參考文獻:

[1]張寶予.美國高校通識課程中的價值觀教育研究[D].長春: 東北師范大學,2019.

[2]喬治·馬斯登. 美國大學之魂[J]. 北京大學教育評論, 2015(2).

[3]程翔宇,秦弋,徐東. 國外高校價值觀教育的先進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 2022,44(2):153-160.

[4]Anne Colby. Fostering: The Moral and Civic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C]//Larry Nucci, Darcia Narvaez, Tobias Krettenauer. Hand book of Moral and Character Education (Second Edition). New York and London: Rouledge, 2014: 380-382.

[5]Ong Hing, Bill. Deporting Our Souls: Values, Morality, and Immigration Policy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6]Peter Railton. Facts, Values and Norms: Essays toward a Morality of Consequence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Values Education in Foreign Universities and Its Implications

Yang Xiaohong

(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and Cooperation, Zhejiang Police College )

Abstract: Universities bear the significant responsibility of cultivating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of the Chinese socialist cause with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As a result, instilling values throughout the entire process and aspects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is crucial. This paper delves into analyzing the approaches and methods employed by foreign universities in providing values education to their students. It elaborates on the influence of values education from six perspectives: mentors, courses, institutions, etc. Furthermore, it summarizes seven aspects from which Chinese universities can learn and draw insights from foreign universities regarding values education.

Key words: Values;Values education; Socialist core values; Implications

猜你喜歡
價值觀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啟示
新媒體對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影響及對策
初中歷史人物教學對學生價值觀教育的有效構建
關于初中化學教學中價值觀教育研究
淺談“英語小話劇”對學生英語學習及價值觀教育的促進作用
國外跨境電子商務稅收發展經驗對我國的啟示
論美國警察院校政府經費投入保障機制及啟示
武陵山片區高校經管類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培養的建設與啟示
在高校有效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途徑探索
IP影視劇開發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
高中政治教學中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機融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