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課程的自發實踐”到“課程的專業提質”
——杭州市義務教育段學校拓展性課程建設現狀調查

2023-10-08 18:39俞麗萍浙江省杭州市基礎教育研究室
教學月刊(中學版) 2023年11期
關鍵詞:杭州市規劃學校

俞麗萍|浙江省杭州市基礎教育研究室

徐瑰瑰|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教育研究院

2015 年出臺的《浙江省關于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指導意見》將課程分為基礎性課程和拓展性課程。根據國家和浙江省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工作要求,杭州市在拓展性課程的推進上采取以評促推、專業指導、抓點帶面、物化共享等方式,擴大全市課程建設的覆蓋面,實現了從“課程的自發實踐”到“課程的專業提質”的有序推進。

學校課程建設過程中有沒有建立保障機制?哪些因素影響教師參與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學校、教師、學生對拓展性課程的態度如何?學校、教師需要獲得什么樣的支持?如何進行拓展性課程建設的經驗推廣與實踐?在具體操作中應注意哪些問題?這些問題一直在工作中反復出現。為了全面而系統地了解杭州市中小學的課程建設現狀、學校和教師對課程理念的認識與把握、學校拓展性課程建設的做法等,杭州市基礎教育研究室開展了拓展性課程建設專項調研。

一、調查對象及工具

本次調查實地走訪了杭州市42所學校,以訪談、問卷調查和文本分析等方法收集學校、教師和學生的數據,旨在全方位了解學校課程規劃的總體質量和拓展性課程開發的具體情況。

(一)調查對象

(二)調查工具

調查問卷和訪談提綱由調研組事前設計,調查內容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拓展性課程開發與實施情況;二是拓展性課程管理與保障措施;三是師生對拓展性課程的認識與態度。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拓展性課程開發與實施情況

1.課程多發軔于學校已有基礎,課程開發路徑多樣

有78.6%的學校都能從學校發展歷程出發,結合實際梳理學校教育哲學,形成整體的課程規劃。根據規劃有目的、有計劃地開發拓展性課程,有效保證了拓展性課程開發的可行性和實效性。有一些學校從辦學特色、優勢項目著手,分層分類系統開發,建設特色課程群,在學校課程規劃的基礎上啟動拓展性課程規劃的研制。

通過實地走訪,調研組發現,幾乎所有的學校都有拓展性課程緣起于社團活動的經歷。絕大部分學校已嘗試多角度開發課程,與學校傳統活動、學科需要、教師資源、社區期待等結合。有一些學校通過主題課程的形式建設拓展性課程,并以此實現了與基礎性課程的協同發展,為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提供機會。也有學校以課程項目組代替傳統的教研組來開發課程,如杭州市鳳凰小學的“逐夢未來”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由于無論是主題確定、內容選擇還是教學方法的選擇,都沒有現成的模板,也沒有相應的教研組去組織研究,所以學校采用組建課程項目組的方式來推進:選擇1~2位對該課程有想法、有開發能力的教師,制訂課程綱要,編制課程內容,制訂評價方式,以指導其他教師開展教學。項目組比教研組功能更單純,目標也更集中,在課程開發中發揮了核心輻射作用。

2.課程內容豐富,以體藝特長類和實踐活動類居多

調查顯示,所有學校都開設了拓展性課程,但數量上存在較大差距。盡管本研究無法對調研學校開設的所有拓展性課程進行完整歸類,但根據以歷屆杭州市精品課程為樣本的統計,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看出全市學校拓展性課程類別的大致情況:實踐活動類最多,有167門;知識拓展類最少,共97門。這可能與小學階段不提倡開設知識拓展類課程有關。

在內容上,涉及藝術、體育與健康、信息科技、鄉土資源、環保教育等多個領域。其中,以藝術、體育與健康為主要內容的課程最多,占比42.3%;其次是鄉土資源,占比25.6%。通過訪談可知,這些課程可得資源較多,比如藝術、體育與健康類,學校有相關師資,且有傳統優勢項目作為基礎,而鄉土資源類,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且能為其進一步了解家鄉、增強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服務。

3.學校能充分利用可得資源,但人力和物力缺乏的問題依舊存在

2012年倫敦奧運會結束,鄒市明衛冕奧運拳擊金牌,貴州省領導留他再打一屆全運會?!拔沂裁炊疾幌胍??!彼麑懥艘环萃艘蹐蟾?,一份辭職報告?!耙粋€破釜沉舟的決定?!彼稳?,“我人生夢沒有去完成的話,我覺得有遺憾?!?個月后,鄒市明和妻子前往美國。

在課程資源的挖掘上,大部分學校能充分依托獨特的本地資源,及時邁開課程建設的步伐,發動教師探索課程建設,如建德市梅城初級中學的“嚴州蝦燈”課程、富陽區賢明小學的“造紙小傳人”課程。也有學校從一門課程走向課程群,從原點課程出發構建課程鏈,納入、整合、建構、創生各類優質課程資源,實現課程的融合貫通,從而讓課程向學生的“全部生命”開放,如杭州市長陽小學的“綠茵課程群”、杭州市塘棲第二中學的“云端課程群”等;還有學校充分利用校外的課程資源,提升拓展性課程質量,如杭州市大學路小學的“少年海事”課程,充分利用杭州市海事局的專業引領,形成了豐富的課程資源。

調查發現,拓展性課程建設相對薄弱的一些學校,有些是缺乏專家學者等專業人士指導,有些是因為學校缺乏相關的場地保障。調查數據說明了拓展性課程開發的實際困難,仍有部分學校依然存在人力資源缺乏,以及經費、硬件設施難以保障等問題。

(二)拓展性課程的管理與保障措施

1.絕大多數學校有課程規劃,但有部分仍屬無效規劃

學校課程規劃是學校立足于本校課程發展的現實與需要以及學生的課程需求基礎之上,對學校的課程設計、實施與評價的全面規劃[1]。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學校課程規劃有著必然性,也是學校發揮課程管理自主權推進學校發展的重要舉措。調查顯示,42所學校中有39所學校有課程規劃,但其中有6所學校將課程規劃與社團計劃或學校計劃混淆,屬于無效規劃??傮w而言,學校都有意識地進行頂層設計,但情況并不均衡。一些學校的課程規劃方案結構完整,特色明顯,但仍有部分學校的課程規劃方案不盡如人意,難以發揮學校課程方案應有的作用。

2.學校能夠組建課程開發與實施小組,但對課程的管理和審議較為松散

大部分課程都以團隊的形式組建拓展性課程開發與實施小組。如有基于學校課程總體架構,根據學生需求與教師自身特長自由組合組建的開發團隊:杭州市賣魚橋小學的“創意馬達”課程,最先以一位教師為主,后來又招募了兩位與其志趣相投的教師共同參與;杭州市采荷中學的“新勞動教育養成”課程,則是同個年級組的教師協同分工、全體參與。

但從總體上來看,學校對課程的管理和審議較為松散。參與調查的42所學校都有相應的學校課程負責人,但多由教科室主任、教導主任、校長助理等骨干教師兼任。有約95.0%的學校出臺了拓展性課程的相關制度規定,70.2%的學校出臺了相應的選課指導和說明,僅有60.0%左右的學校成立了相應的課程審議小組。有少數學校形成了完備的課程管理機制,如杭州市拱宸中學組建的“課程建設工作坊”,在學生課程興趣調查的基礎上,教師商議擬定課程目標,編制課程方案。完成方案的初步設計后,學校課程委員會審議,通過后進入實驗階段;在學期中期,教導處和教科室對各門實驗課程進行階段性調查;在學期末進行課程評價,包括教師方案撰寫的規范性、課程實施的有效性和學生對課程的滿意度調查等。

(三)師生對拓展性課程的認識與態度

1.教師普遍認可拓展性課程的育人價值,但認為缺乏精力是其最大制約因素

在被調查的187位教師中,大部分教師都認為拓展性課程對學生發展有好處,這主要表現在能夠發展學生興趣特長、能夠拓寬知識領域、能夠加深知識理解、能夠豐富學習方式。應該說,拓展性課程的價值在教師、校長中已得到普遍認同,大多數教師對拓展性課程的本質有一個正確理解,但從調查結果來看,仍有近4.0%的教師對拓展性課程的認識存在不足。

對于開設拓展性課程,大部分教師的態度是積極的,有近55.0%的教師積極參與了拓展性課程的開發。同時調查也發現,有15.2%的教師對拓展性課程的態度是消極的或者說是搖擺的,有68.3%的教師認為開發拓展性課程很難。至于原因,有42.1%的教師認為缺少團隊合作,有59.5%的教師認為缺少專業引領,有50.0%的教師認為拓展性課程的評價很難,有72.2%的教師認為沒有精力,有15.9%的教師認為學生家長不支持。由此可見,教師的工作量偏大已成共識,再加上缺少專業引領和團隊合作,特別是農村地區學校,教師勝任本職工作已有些吃力,參與課程建設更是困難重重。

此外,校長及教學行政人員對拓展性課程開發的態度,直接影響到課程的開發與實施。調查顯示,有87.9%的校長及教學行政人員認為:拓展性課程開發對學生發展有利。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小學校對拓展性課程開發的認同。

2.學生普遍認為在拓展性課程學習中有充分的選擇權,并獲得了更多的實踐機會

課程因學生而存在,沒有學生,就沒有課程,學生的興趣是拓展性課程的生命力所在。關注、研究并盡可能滿足學生的正當興趣,是開發課程的邏輯起點,也是歸宿。對學生進行的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認可拓展性課程,并認為能選到自己比較感興趣的課程,有79.0%的學生因自己的喜好而選擇課程。

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拓展性課程也給學生以充分的選擇權。訪談中,很多學生提到在課堂上有充分的開放性,教師以多種不同的形式展開教學,如項目化學習、實踐活動、匯報展示等,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多方面需求,為學生提供多樣化表現的機會。調查顯示,有約90.0%的學生因拓展性課程獲得了很多實踐機會,76.5%的學生因課程內容有趣而喜歡拓展性課程,也有學生是因為拓展性課程可以增長知識、喜歡上課的教師而喜歡拓展性課程。

三、思考與建議

從調查發現的問題來看,當前拓展性課程的建設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明確拓展性課程發展方向的關鍵:進一步完善學校課程的頂層設計

調查發現,大部分學校都已有課程規劃,且課程規劃的整體結構設計比較規范,但仍存在諸多不足,如育人目標不夠清晰完善,對學生需求的回應仍不到位,課程結構與目標的一致性仍舊欠缺。學校需進一步研究國家和浙江省的課改方案,厘清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基礎性課程與拓展性課程的關系,完善學校課程體系。同時,學校既要考慮基于學生核心素養開發與開設拓展性課程,又要充分考慮學生興趣及其發展,彰顯學校辦學特色。同時,學校課程的頂層設計應考慮如何做好加減法的問題,不能以學校特色“綁架”學生的興趣和特長,也不能完全憑學生的興趣開設拓展性課程。學校在前期規劃時要加強對政策、學校實際以及學生等多個方面的研究。

(二)保障拓展性課程質量的關鍵:進一步規范學校對拓展性課程的管理與評價

課程的性質決定了學校是拓展性課程管理的核心,中小學課程要經過層層論證并有反思伴生于設計和實施過程,從而保障課程建設的嚴肅性、專業性和育人導向[2]。但從調查數據來看,仍有一些學校課程還缺少必要的指導與規范,很多學校沒有相應的課程管理制度,也沒有拓展性課程開發和審議機制。這就造成學校拓展性課程數量和質量參差不齊。如何在量多的同時保證質高或雖然量少但能做到少而精?這離不開學校自身對課程質量的把控。因此,學校要分層開發豐富多樣的拓展性課程,加強課程開發、實施、評價的一體化研究,并按要求列入課表,在規定的周總課時內安排教學。學校要建立和完善拓展性課程的管理制度,成立課程委員會或課程評議小組,由行政部門專業人員、專家、校長、教師甚至學生和家長代表等組成團隊,對拓展性課程的理念進行再思考,對拓展性課程的價值意義進行再評估,對拓展性課程的科學性進行再分析,并提出修改建議,以提升拓展性課程的科學性和規范性,提高拓展性課程的實施水平。

(三)保持拓展性課程持續發展的關鍵:進一步關注學生的發展需求

學生是課程開發與運用的主體,學生的發展需求是學校課程開發的立足點[3]。然而在調查中,有相當一部分學校沒有回應這部分內容。比如,在課程規劃方案中,有學校在課程規劃的依據中,系統梳理了師資、場地、資源、生源、地域環境、教育教學成效與特色等多方面要素,從發展優勢、不足等方面作了很全面的分析,但唯獨將學生的發展需求漏掉了。又比如,有學校關注到要重視學生的發展需求與學習反饋,對學?,F有課程的滿意度進行了調研,也呈現了哪些課程滿意度高、哪些滿意度低的數據,但對“學生為什么對這類課程滿意?”“不滿意的原因是什么?”“學生還有哪些課程需求?”“哪些需求是盲目和隨意的?”“學校要引領學生的哪些需求?”等問題的追問還不夠。學校課程發展一定要真正了解學生發展的內在需求,只有立足于此,才能開發、設計有意義的課程。

(四)提升拓展性課程實施質量的關鍵:進一步加強教師的專業發展

教師歷來被認為是“課程改革取得成功的內在動力”[4],深化課程改革對教師的教學能力與課程建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承擔拓展性課程的教師大多缺少跨學科學習經歷和課程開發的實踐嘗試。調查顯示,有59.5%的教師認為缺少專業引領。因此,學??梢酝ㄟ^專題培訓、專家講座、參與式交流等方式,從課程理念更新、課程綱要制訂以及課程開發等方面著手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同時成立課程研發團隊,采取“課程建設工作坊”“課程開發項目制”等方式,加強教師的專業發展。區域層面可進一步轉變教研方式,做好專業引領,加強區域內課程資源的共享,搭建優質課程的共享、展示平臺,以提升優質課程資源的輻射力和學校課程開發的質量。

猜你喜歡
杭州市規劃學校
風景如畫的杭州市賣魚橋小學
規劃引領把握未來
《杭州市行道樹修剪技術規范》編制的必要性探討
快遞業十三五規劃發布
多管齊下落實規劃
學校推介
杭州市城鄉協調發展的薄弱環節與深化舉措
迎接“十三五”規劃
杭州市赴阿壩州開展交流考察
I’m?。睿铮簟。纾铮椋睿纭。猓幔悖搿。簦铩。螅悖瑁铮铮?!我不回學校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