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背景下新優質學校成長的路徑

2023-10-08 18:39成文輝江西省蘆溪縣政府教育督導室
教學月刊(中學版) 2023年11期
關鍵詞:校本優質德育

成文輝|江西省蘆溪縣政府教育督導室

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須優化城鄉義務教育資源配置,推動城鄉一體化,促進區域、城鄉、各級各類教育均衡發展,努力辦好家門口的每一所學校。2019年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明確要求“發揮優質學校示范輻射作用,完善強校帶弱校、城鄉對口支援等辦學機制,促進新優質學校成長”[1]。2020年印發的《教育部等八部門關于進一步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的若干意見》也提出要“促進新優質學校成長,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整體提高學校辦學質量”[2]。促進新優質學校成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是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化解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教育需要與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矛盾的根本出路。

新優質學校以“教好每一個學生、成就每一位教師、辦好每一所學?!睘樽非竽繕耍涸谟擞^念上,回歸教育本原,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差異發展;在課程建設上,根據學生發展需求建立豐富、可選擇的課程體系;在課堂教學上,滿足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需求,特別關注學有困難學生的成長支持;在質量評價上,突破單一的分數指標,實施以學業質量綠色指標為基礎的教育質量綜合評價[3]。

新優質學校建設抓住教育的本質,按知識發展規律、學生認知規律、教育教學規律辦事,有效提升了學生的良好品格、基本學習能力和生存技能,也提升了薄弱學校的發展自信,更讓這些學??吹较M?,從而縮小區域、城鄉、校際教育的差距。新優質學校沒有一個固定的樣態,但它的價值追求為新優質學校建設指明方向,也為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供支撐。

一、堅持立德樹人,筑牢新優質學校成長的“支撐點”

加強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是辦好教育的根本保證,更是新優質學校建設的靈魂。

(一)加強黨建引領

學校要充分發揮立德樹人的引領性、貫穿性、覆蓋性作用:可通過推進“黨建+”項目培育,指導團建隊建;也可通過建設學校紅色長廊、紅色文化墻、紅色版畫展區、黨建室、黨員活動室、校史室、隊室等,深化紅色主題教育,將紅色基因植入育人機制,增強學校黨建工作的校本性、直觀性、教育性和指導性。

學校要把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從嚴管黨治黨等有關內容寫入學校章程,確保各項制度與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要求保持一致,并通過編印《教師手冊》《管理手冊》,形成以章程為核心的制度體系。

(二)增強德育工作實效

學校應認真落實《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一校一案”制訂德育工作實施方案,使德育目標層次化、德育內容系列化、德育方法具體化。學校還應注重實踐體驗、創設實境互動、構建實效機制,以正面教育、活動推動、環境熏陶、學科滲透為主渠道,把“無形的育人要求”落實在“有形的德育活動”中,讓德育活動走進學生心靈,以達到育人實效。

學校應全方位、多途徑打造德育品牌,將德育課程系列化,堅持“成人”與“成才”并重,使德育活動更加系統與完善。同時,學校要開齊上好思政課,讓思政課真正成為一門教師用心教、學生用心悟的課程[4],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齊頭并進。

(三)構建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

學校應致力于架構全員高效的德育網絡:一方面,組建班級、年級、學校三位一體的內部架構,形成學校育人和管理體系;另一方面,組建學校、家庭、社區(社會)三位一體的外部架構,形成全員育人和監護體系,充分發揮家庭、學校、社會的教育合力。

同時,學校應優化家長學校授課形式,利用“空中課堂”與“互聯網+德育”,分年段、有重點地面向全體家長授課,宣傳科學教育理念、重大教育政策和家庭教育知識,強化家庭是第一個課堂、家長是第一任老師的責任意識,與家長共同提升育兒水平。

二、注重課程建設,把握新優質學校成長的“著力點”

課程建設是學校的核心工作。學校應優化校本課程的結構,提升教師的課程意識和能力,將基礎做扎實、特色做鮮明。

(一)開齊開足國家課程

學校要優質化實施國家課程,不僅“開齊開足”,而且“開優開好”,筑牢課程質量體系根基,并加強對《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及各科課程標準精神的深入理解和正確領會,按國家規定課程配足配齊所有學科教師,杜絕重應試輕素養、重少數輕全體、重比賽輕普及等現象。

(二)開發富有生命力的校本課程

在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課程的基礎上,學校需立足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積極開發富有生命力的校本課程,構建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學生需求為出發點、立足本土特色的校本課程體系,制訂校本課程方案。

校本課程的開發要聚焦學生人文素養、科學素養、藝術素養和綜合能力的培養,體現學校辦學理念、辦學特色、師生特點和校園故事,使校本課程源于校園、立足校園、反映校園,從而成為名副其實的校本課程。校本課程的開發還要結合自身的資源優勢,發揮教師特長,注重跨學科統整,推進差異化、個性化教育,如為學生開設農民畫、書法、民樂、國際象棋、啦啦操、籃球、無人機、機器人、激光打印等特色拓展性課程,以課程育人力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特色拓展性課程讓課堂教學與托管服務、課外活動相輔相成,既滿足不同學生發展的需求,又豐富課程體系。

三、抓好教師隊伍建設,找準新優質學校成長的“突破點”

教師是推進新優質學校建設的主力軍,有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才會有高質量的教育。

(一)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學校應重視對隊伍的思想素質、業務能力提升工作,培養造就一支政治上識大體、業務上講科學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以制度為引領,強化教師的爭先創優意識、教書育人責任意識,激勵教師爭做“四有”好老師;引導教師構建民主平等、欣賞包容的師生關系,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支持者、組織者、管理者;為不同年齡層次的教師舉行“入職禮”“授殊禮”等儀式,增加教師對學校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職業的幸福感。

(二)搭建教師專業成長的平臺

學校應堅持長遠規劃,注重教師專業發展,搭建教師專業成長的平臺,如實施以名師為引領的“導師工程”、以培養骨干教師為目標的“培優工程”等。同時,學校要緊緊依靠教研組、備課組的力量,從教學與科研兩個方面落實教師業務能力的培養,全面引導教師向著“學習過程的領航員、學習情境的創設者、學習資源的開發者、學生發展的交流者、專業成長的自覺者”的定位不斷前進。

(三)深耕校本研修

學校要始終堅持“教師第一”的思想,通過校本研修大力培訓教師、發展教師、成就教師,如開展讀書沙龍、教學論壇、論文評比等活動,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同時,學??赏ㄟ^主題教研活動提升研修品質,并采用“問題聚焦—學術沙龍—專業引領—教學實踐—反思提升”的研修模式,以研促教,以教輔研,幫助教師獲得專業發展。

四、推進智慧教育,搭建新優質學校成長的“增長點”

智慧教育撬動課堂教學發生深層次變革,創新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模式,為新優質學校建設提供強大動力。

(一)搭建教育數字化平臺

教育數字化轉型是建設智慧教育的必由之路。學校應推進智慧校園建設,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學習分析等技術,準確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評估學生的認知特征和優勢潛能,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方案。學校還應深度融合教務、研修、管理、服務,通過技術賦能、模式創新、教學重塑等方式,實現學校管理、學生評價、教師教研、課堂教學、家校溝通信息化,減輕師生負擔,提高學校的治理水平。

(二)共享優質資源

學校應促進優質資源共建共享,充分用好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并促進教育技術與課堂教學的融合,促使教師實現從“基于經驗的講授教學”到“基于數據的精準教學”的轉變,促進學生通過智慧學習提高自身的基礎學習力、成長學習力與未來學習力。學校還可建立名師網絡工作室,通過開展網絡教研、遠程教研和跨區域教研,強化專家引領、名師帶動、示范培訓、在線交流研學,并通過同步課堂、專遞課堂、雙師課堂等模式,幫助農村薄弱學校開齊上好思政課、藝術課。

五、提升學生綜合素養,抓住新優質學校成長的“關鍵點”

新優質學校建設要把每一個學生當成一個全面發展的人去培養,促使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這是新優質學校建設的終極目標。

(一)扎實推進“雙減”工作

學校應通過加強管理讓學習任務精起來、讓學生元氣足起來、讓學生底蘊厚起來、讓學生體魄強起來、讓學生精神富起來,同時通過實施課后服務“1+X”模式,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化需求,讓學生“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激發學生的活力。

學校應通過推行“精簡”“精選”“精練”作業制度,增強作業與學科基本要求及課堂教學的匹配性,并同步開展“基礎作業+特色作業”設計,推進作業多元化管理,讓學生自己選擇作業內容,自己選擇完成作業的方式,從而促使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學校還應充分發揮課堂主陣地作用,以學定教,少教多學,以學生立場優化教學,構建“指導型”“共振型”“對話型”“自主型”課堂,用生生互動的協同學習涵養學生的學習力、批判性思維、人際交往能力、分享合作能力等綜合素養的形成,實現學生自主學習的“自動”、合作中汲取他人智慧的“互動”、生發綜合素養的“聯動”,以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

(二)著力習慣養成教育

學校應制訂習慣養成教育活動方案,對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形成制度化、規范化和常態化管理,并通過開展諸如“在家做個好孩子”“在校做個好學生”“在社會上做個好公民”等主題活動,將良好習慣養成教育抓細、抓實。

學??稍谛@內設立文明、禮儀標語牌,在學校、教室的顯眼位置張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中小學生守則》,引導學生記住每一項要求、遵守每一條準則,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統一,讓良好習慣的培養落實到每一天、每一節課和每一個活動中,也讓學生在一點一滴中養成好習慣。

(三)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

多一把衡量學生的尺子,就能多出一批好學生。學校應堅決扭轉用分數給學生貼標簽的做法,實行評價內容多元化、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標準多元化、評價方法多元化、評價體系校本化,不比排名比進步,讓每個學生都感到有希望、有干勁。

依托學??萍脊?、藝術節、體育節、讀書節等活動,學??砷_展“文道獎章”“學用獎章”“生命獎章”“藝美獎章”“向善獎章”等評選,鼓勵學生揚長補短地自然成長。

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沒有終點,它必然會經歷“均衡基礎上的新優質,優質基礎上的新均衡”的動態發展過程[5],并在公平的前提下,實現教育的高水平、高層次、多樣化、特色化發展[6]。優質體現著質量,均衡體現著公平。新優質學校越多,基礎教育離優質均衡發展的目標就越近。新優質學校的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既不能一味地補短,也不能簡單地模仿,而應根據學校自身情況及具體面臨的發展問題,采取具體的發展路徑,逐步積累,久久為功,不斷進步,以實現“教好每一個學生、成就每一位教師、辦好每一所學?!钡哪繕?。

猜你喜歡
校本優質德育
德育要在“善”處留白
《中國德育》
果桑優質輕簡高效栽培技術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優質
蔬菜桑優質高效栽培技術
德育提效:必要的敘事轉向
高中地理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以閩江環境保護校本開發為例
淺談如何優質開展“三會一課”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紅樓夢》(新校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