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互聯網+”的湘西州林業信息化發展策略

2023-10-08 13:21田蕾
南方農業·下旬 2023年7期
關鍵詞:現代林業發展建議互聯網+

田蕾

摘 要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各個行業都與互聯網產生快速融合從而迸發出新動能。林業信息化對提升林業管理水平、優化林業資源配置、提高產業經營水平、促進生態文化傳播、提高人員素質及推動科技進步等具有關鍵作用?;诖?,通過闡述國內林業信息化整體發展規劃,分析湘西州林業信息化所取得的發展成果,并提出優化林業信息化模式構建、加大資金投入力度、重視林業人才的培養、 增強林業信息化數據互聯互通及建設林業立體感知系統等建議。

關鍵詞 “互聯網+”;現代林業;信息化;發展建議;湖南省湘西州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4.071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簡稱湘西州、湘西,屬于湖南省轄自治州。湘西州地處云貴高原北東側與鄂西山地南西端之結合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09°10′~110°22.5′,北緯27°44.5′~29°38′,海拔200~800 m。湘西州東西部為低山丘陵區,海拔200~500 m。地貌形態以山原山地為主,兼有丘陵和小平原,并向北西突出的弧形山區。根據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統計,截至2022年底,湘西州森林覆蓋率穩定在60%以上,林地面積115.57萬hm2,占總面積的74.86%,有林地面積93.57萬hm2,活立木蓄積量

6 059.01萬m3。全州劃定國家和省級重點生態公益林面積47.77萬hm2、國家天然林保護面積25.58萬hm2,已建成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60個(不含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野生植物原生境保護區),面積324 776.99 hm2,占全州總面積的21%。目前,湘西州以《“互聯網+”林業行動計劃——全國林業信息化“十三五”發展規劃》為準則,大力發展林業信息化[1]。湘西州林業局先后投入300余萬元,大力實施林業政務服務平臺、森林資源監測平臺等林業信息化工程建設,為廣大林農提供方便、快捷、優質的服務。

1 湘西州林業信息化發展成果

1.1 三大平臺的建立

當前,基于“互聯網+”的信息化發展,湘西州已將林業所衍生的各類產業進行全面發展,主要包括花卉苗木、林下經濟、森林食品、生物質能源及人造板等多項產業。在“走出去”的同時,也要“引進來”,湘西州大力發展森林旅游,吸引游客感受自然原始風光,促進林業產業化建設長足發展。

1)注重“規劃平臺”。湘西州的發展理念主要圍繞自身實際情況,在此基礎上進行優化,找到主導產業,規劃森林食品區、林藥加工區、花卉苗木區及森林旅游區等四大主導產業區,在產業區中建立互聯網信息化發展中心,用于推動產業快速發展。

2)突出“政策平臺”。湘西州政府大力扶持林業發展,出臺許多有關于林業產業信息化、科技化的幫扶政策,尤其是在相關產業生產基地的建設、知名企業扶持、林業產品營銷等方面,將成功企業的信息發展途徑有效運用。湘西州政府出臺政策吸引融資,開設綠色通道,為林業產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和寬松的發展環境。

3)強化“措施平臺”。①連通湘西州8縣(市)的網絡培訓體系,主要培訓方向有茶葉、林果、野生動物馴養、林藥種植、林下經濟等,圍繞種植方式、養殖方式、流通方式、運營方式進行培訓。②打通農業合作社與其他信息化平臺的聯系,保持運行機制暢通。③以市場發展現狀為基礎,建設聯合經營模式,推動林業產業化產品流通。

1.2 建設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實驗站

2020年,湘西州森林生態研究實驗站正式獲批“武陵山區石漠化地區林業長期科研試驗示范基地”,是湘西州集種質資源保護、林業科研于一體的長期的、最大的林業科研基地,湘西州林業信息化發展成果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1)提供監測數據。湘西州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實驗站的建立對于監測數據評估的優勢較為明顯,既能利用監測數據判斷湘西州生態系統所發揮的生態效益,也能引導領導者對湘西州的生態發展的具體方向做出預估,為湘西州的氣候變化提供數據支持。2)實時動態監測。湘西州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實驗站可以實時監測湘西州的森林、濕地等的變化情況,并提供生物、水文等動態信息。3)生態環境適宜建設研究站[2]。湘西州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實驗站中的科研教學實習基地以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為技術依托單位,同屬單位的湖南南山草原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是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批準建設的我國南方第一個草原生態站,以南山國家公園管理局為建設單位,重點開展我國獨特的典型東南熱性灌叢草地生態系統的研究。湘西州森林生態系統定位研究實驗站的建立,對保護和提升南山國家公園自然生態系統的本真性和完整性,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是南山國家公園生態系統的保護與提升,兩個定位研究站對于湘西州的生態系統保護做出針對性的支持。

1.3 實現林業資源智能化監管

湘西地質公園與湘西生態建設定位研究實驗站進行深入合作,在兩者合作建設中湘西州林業建設部門利用目前最為前沿的技術,如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實現了對地質公園整體的感知、對地質公園的動態化管理、立體生態價值大幅提升、地質公園整個智能一體化發展的新嘗試[3]。湘西地質公園與湘西生態建設定位研究實驗站的合作也實現了地質公園領導小組的“三化”(可視化、精細化、網絡管理化),加強了對地質公園整體的制度規范化、信息及時化、技術科學化,引導地質公園的建設轉型,形成“信息化引領、一體化集成、智慧化創新”的新型發展模式。通過PC端、移動端、網絡端改變地質公園傳統的管理模式,將智能化建設管理傳播到公園的各個部門,以此展示林業良好形象。

1.4 以無人機形式進行林業災害巡視工作

湘西州各縣(市)已經在逐步擴大無人機巡視作業的規模。與傳統林業應急災害有所不同的是,應用無人機進行空中航拍巡查,可以實時清晰地監測轄區內的各類動態信息,配合地面巡山人員進一步巡查核實,可以及時發現存在的森林火災隱患,有效縮短巡檢時間,大大提高巡查效率和監控效果。在無人機巡視過程中,通過無人機航拍實時畫面與護林員協同配合,一旦出現火情,撲火隊伍能快速抵達、迅速撲滅,從而實現“打早、打小、打了”的撲火目標。近年來,湘西州共開展巡林工作100余次,巡護對象為湘西州重點林區、自然保護地和風景名勝區。在重點時期、防火關鍵期,根據需求增加巡護頻次、時長和無人機架次,提高巡林質量和管控效果,織密護林防火“安全網”。

1.5 建立智慧視頻監控網絡系統

湘西州的絕大部分林業以建成智慧視頻監控網絡系統進行24 h監控。這一網絡系統的建設具有以下發展成果。1)全方位監控錄像。智慧視頻監控網絡系統的建設將物聯網及林區的監管結合在一起,可以在系統后臺處的視頻屏幕上觀測到林區全方位的現場視頻。2)掌握園區信息。林區動物種類較多,一些動物不利于生態系統良好發展,通過智慧視頻監控網絡系統可以及時發現并做好防治工作,從而保護林區安全[4]。在地質公園中,負氧離子動態監測能夠讓游客與公園的管理者準確掌握公園中的空氣質量。除此之外,利用此系統可以將林區中的信息、資源、產業、有害生物等多種不同信息納入總數據庫中,實現對林區樹木尤其是古樹名木的同步管理。3)促進經濟收益。生態旅游產業可以在建設“智慧林業”的生態系統上得到更良好的發展,通過智慧視頻監控網絡更全面地保護湘西州的生態環境,有利于旅游業的發展,通過旅游業來提升效益。

2 “互聯網+”湘西州林業發展方向

湘西州林業的整體發展應在互聯網思維的指引下進行?;ヂ摼W中的大數據分析、智能化終端系統、云計算等在現代信息化社會中發展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能夠將湘西州林業的散播式發展轉變為整體性的創新應用型發展。

2.1 深入湘西州林業環境監測

通過互聯網思維的指引,湘西州林業可實現整體性動態監測與管理,在第一時間發現林業問題,并進行有效干預。同時,能夠以最低成本完成最高效率的湘西州林業整體生態環境的摸索,從而深入監測預警事件、支撐湘西州其他林業方面的行動,有效預防生態災害的發生。

2.2 建立民生林業新模式

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僅能夠提高湘西州林業的安全性,減少自然災害的發生,還能促進湘西州經濟的發展。這主要體現在林業產業、林權交易、湘西州生態旅游等以互聯網思維為職業進行金融與電子商務類跨界融合,推動湘西州林業產業的相關產業鏈整合,提高相關服務水平。通過電商平臺進行身份轉變,以賣家的身份直接與消費者進行溝通與交易,促進湘西州林業與農業融入新型產業鏈,并因此受益。

3 基于“互聯網+”的湘西州林業信息化發展建議

3.1 優化林業信息化模式構建

對于林業信息化的組織結構調整,相關部門首先要對于林業信息化的足夠重視與充分了解。當了解到林業信息化建設整體的益處及其缺點后,結合湘西州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對林業信息化建設進行科學性、合理性、可行性的規劃。此外,整個團隊的人員建設也要進行合理配比。

3.2 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拓寬資金來源渠道

資金是信息建設的前提。只有投入資金大量,并將資金來源渠道進行多樣化拓展才可以保證林業信息化的正常發展。當前資金主要有兩種獲取渠道:1)政府設立專項資金,??顚S?,并對其獨立運算;2)依靠社會資本。

目前,湘西州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形式主要有兩種形式。1)建設-移交(Build Transfer,BT)模式。這種方式采用頻率較高,采用這種投資方式大多是政府與大中型國企合作的項目。其是根據項目發起人通過與投資方簽訂合同的方式,由投資方負責項目融資和建設,并將建成后的項目按事先簽訂的回購協議分期將項目投資款及確定的回報支付給投資方,在規定的時限內將建成后的項目交付給項目發起人。2)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PP)模式。通常為湘西州政府與私營企業之間,以特許權協議為基礎,彼此之間形成一種伙伴式的合作關系,并簽訂勞動合同從而保證合作的順利進行。在兩種渠道的資金支持下,湘西州林業信息化建設得以良好的發展。

3.3 重視林業人才的培養,提高其綜合素質

人才綜合素質的培養是林業信息化建設的重點之一,其主導力量為林業從業者。林業信息化建設中涉及知識面廣,需要學習的學科較多且學習難度大,學科之間相互影響,只有具有高綜合素質的林業從業人員才能適應林業信息化技術建設的需要。提高林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可從以下3個方面著手[5]。1)引導林業人員全面認識當前湘西州林業信息化建設的整體形勢,培養其對林業建設的責任心。2)定時組織林業從業人員的技能培訓且必須融合林業相關技術。3)引進林業信息化技術相關的高技術人才,以此充實人才隊伍。例如,可以通過調整從業人員的薪資待遇、組織高級人才培訓等來吸引人才加入信息化建設,讓湘西州林業信息化建設長足發展。

3.4 增強林業信息化數據互聯互通

當前,由于信息數據傳輸不通暢,湘西州各地之間無法達到信息共享,因此需要利用網絡數據和大數據結合來互傳信息。1)湘西州各地區可以與運營商達成合作,促進林業信息化4G、5G的傳輸互聯。2)湘西州林業相關部門可以通過加強大數據結構的建設,將信息整合在一起,從而提高林業信息化決策者下一步規劃的合理性。

3.5 建設林業立體感知系統

建立以林木、林區環境、林業管理三大部分的感知系統,構建湘西州林業遙感衛星、無人遙感衛星等林業智慧化監測系統,從而在系統的監測下,湘西州林業系統中的森林、濕地、沙地、野生動物等林業資源可以相互感知,并隨時獲取相關數據和信息。

4 結語

現如今,信息化發展迅速,湘西州可通過信息化技術提升林業的現代化水平,以“互聯網+”的思維引領林業的創新發展,為建設綠色湘西州和改善生態系統做出巨大貢獻。湘西州的信息化建設將從自身條件出發,促進林業信息化的有效發展。

參考文獻:

[1] 唐熙然,李倫.“互聯網+”與生態文明建設[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0(4):6-8.

[2] 卞雯文.基于“互聯網+”湘西州大眾體育服務信息平臺構建研究[D].吉首:吉首大學,2019.

[3] 張金良.基于“互聯網+”的林業信息化創新發展模式研究:以從化流溪河林場為例[J].現代教育論壇,2020,3(3):23-25.

[4] 劉慧晶.基于互聯網思維的郵政代理金融業務發展策略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5.

[5] 張亨溢.基于灰色關聯理論的林業產業結構分析:以湘西州為例[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7.

猜你喜歡
現代林業發展建議互聯網+
論現代林業的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如何走出小學音樂教學的困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