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片區發展視角下的歷史街區保護及更新策略
——以武漢市都府堤紅色街區為例

2023-10-13 03:39中信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漢430000
安徽建筑 2023年10期
關鍵詞:風貌片區紅色

徐 瑤(中信建筑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000)

1 研究背景及意義

都府堤紅色街區位于武漢市武昌區,地處長江之濱,為臨江大道、中華路、解放路、中山路圍合的區域,用地面積25.5hm2。2017 年1 月22 日,中國共產黨武漢市第十三次代表大會上提出,“以文化引領城市規劃建設,提升城市文化個性和品位”,系統推進“三舊”改造,探索推進老舊社區、歷史文化街區微改造[1]。2018 年,武漢市委市政府響應國家政策方向的轉變,提出打造“歷史之城”“當代之城”“未來之城”的戰略構想。

都府堤紅色片區作為武昌古城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整治提升對于推進武昌古城的復興具有重大意義。站在片區發展的視角下,結合歷史保護、紅色教育發揚、居住環境改善更新的策略,提升都府堤紅色街區文化品位,豐富城市景觀,拉動旅游經濟發展[2]。

2 都府堤歷史街區現狀特質

2.1 沉淀歷史特質,景觀特色分明

都府堤大街為南北走向,長560m,寬6~10m。此街的41 號是毛澤東同志在1927 年上半年主辦農講歷時居住的地方,著名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就是在這里寫成的;此街的10 號原為武昌高等師范附小,是1924 年任中共武漢地委書記陳潭秋的故居,1927 年4 月27日,中共第五次代表大會首次會議在這里舉行[3]。

2.2 紅色經典密集,主題文化濃厚

都府堤紅色片區歷史氛圍濃厚,有武漢農民運動進習所、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舊址、毛澤東同志舊居,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圖1)。農講所是當年國共合作時的農民干部培訓學校,有晚清磚木結構建筑四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共五大會址占地面積約7700m2,有西式學宮式建筑七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毛澤東同志舊居是毛澤東主席在武漢進行革命活動的住所,為青磚灰瓦、三進三天井的晚清民居式建筑,是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3 都府堤歷史街區保護及更新策略

現代建設速度催生了都府堤紅色片區高密度的建設速度,改變了這里的生態、業態和形態,人文和生活逐步讓步于發展,整片出現了三高三低的典型特征。三高為高密度、高強度、高破壞,三低為低生態、低人本、低認知。

3.1 保護及更新思考

如何延續武漢傳統街巷風貌、打造特色歷史街區,如何發展紅色旅游、提升歷史街區價值,如何滿足周邊居民的活力需求等問題都亟待解決。規劃結合“紅色文化”和“傳統風貌”于一體,重構沿線生活、生態、教育關系。

都府堤的核心使命在于通過“回歸”與“再出發”,實現都府堤片區的振興?!盎貧w”意在歸本溯源,通過風貌保護、教育弘揚、讓文化再榮,實現人、城、文化之間多維度關系的全面修復?!霸俪霭l”旨在面向未來,挖潛新動力,戰略謀劃都府堤未來。構想遠景,基地將成為武昌古城片區的核心?;乇舅菰?,基地將成為都府堤片區品質提升的核心抓手。

規劃主張“建立共識、共同參與、一體共生”,“共識”指同構都府堤紅色片區新的社會共識來提升公眾認識度,以此為基礎描繪片區未來的發展愿景和藍圖,并作為后續工作的內核條件;“共同參與”指共同修復都府堤紅色片區關系,其中包括物質空間要素(生態、功能、景觀、道路、設施等多類要素)的共同、主體關系(地區的建設協同文物、規劃、交通、企業及公眾等共同參與建設與管理)的共同;“共生”指通過多維關系的共同修復,最終構建片區、自然、人與景觀風貌一體的新都府堤生命共同體。

3.2 保護及更新原則

①整體性原則

把武昌古城都府堤紅色片區當作一個系統加以綜合考慮和建構,使之具有結構上的完整性、風格上的協調性,共同體現主題指導思想,從而樹立鮮明、完整的環境形象。

②協調性原則

環境文化建設必須與理念文化、視覺文化相協調,充分利用紅色文化設計要素,打造特色化、標準化、系統化的環境文化。

③人文性原則

環境文化建設應體現人文精神,將文化與藝術有機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激發場地精神特質。

④景觀性原則

景觀充分考慮美學觀感,將廊架、雕塑、小品、文化石等元素進行搭配,運用借景、透景、障景等設計手法,讓每一處場景、每一個角落、每一個細節都具有審美性。

3.3 保護及更新目標

在全面保護武昌古城風貌和歷史建筑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歷史文化街區的優勢,突出特色,將都府堤紅色片區整治建設成為整體風貌格局保存較好、富含都府堤文化內涵的特色片區,改善居民生活環境,保持其社會經濟活力,在整體保護的基礎上進行整治提升。

3.4 保護及更新愿景

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主題,打造全國性紅色主題教育基地,體現武昌古城都府堤紅色片區的歷史感、使命感、莊重感。豐富場地業態,融合“教”“娛”“品”“游”于一體。

3.5 保護及更新策略

3.5.1 總體策略

優化交通組織,改善步行系統;豐富綠化層次,提升綠化品位;重塑歷史風貌,增強文化氣息;植入紅色文化,彰顯歷史風貌;注重亮化設計,展現街道輝煌;加入紅色旅游,提升街道活力。

3.5.2 保護范圍控制

結合紫線保護范圍及現狀空間特色,將其分為三級保護控制(圖2),即重點保護區、風貌控制區和風貌協調區。

①重點保護區:包括都府堤沿線及紅色文化舊址。不隨意改變現存風貌,不得施行日常維護外的任何修建、改造及其他任何有損環境、觀瞻的項目。

②風貌控制區:為了保護和協調完好的古城主要風貌帶所必須控制的地段。該范圍內的各種修建性活動應在規劃、管理等有關部門知道并同意的情況下才能進行,建設內容應與重點保護區有合理的空間景觀過渡。

③風貌協調區:保護區外圍至城市主干道。應進行建筑高度、體量和立面的控制。

3.5.3 功能及業態提升

規劃都府堤紅色歷史片區分為三個功能片區,全面提升歷史風貌及現代氣息,打造“教育、歷史、創意”的分區式文化體驗(圖3)。

圖3 功能分區圖

①紅色教育區:保留提升,扶持引入

依托武漢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毛澤東同志舊居、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舊址等現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及都府堤、紅巷、武昌廉政文化公園,共同打造紅色教育區,以紅色教育參觀、文化拓展、紅色劇場、文化周邊為主要產業,營造濃郁的紅色教育氛圍。

②文創產業區:優化提升,業態轉型

通過對現有歷史建筑的功能騰換整合,植入藝術工作室、藝術展廊、輕餐飲、花園酒店、藝術工坊、藝術市集等業態,結合歷史風貌策劃武漢文化創意旅游項目,打造慢生活文化體驗區。在文創產業區設計服務于周邊居民的社區廣場以及一些公共服務設施、景觀裝置,將歷史記憶融入其中打造戶外公共客廳,供居民聊天休息、小孩休憩玩耍。打造公共展廳,以“城市策展”的方式介入城市更新,希望通過空間脈絡的梳理和歷史文化的重塑來喚起市民的歸屬感。希望這里成為一個向街區開放的公園,居民可以聚集在此,運動健身、開展文藝活動、休閑娛樂,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③傳統歷史街區:整舊如舊,社區生活

以武昌古城傳統歷史風貌為基礎,整舊如舊,盡可能打造共享空間及社區活動空間,為周邊居民提供日?;顒訄鏊?,豐富社區生活。宏揚優秀民俗文化傳統,打造獨具特色的優秀歷史街區。紅色文化是都府堤片區獨一無二的文脈,需要保留它原有的城市肌理及街巷網絡,設計不同尺度的景觀節點,打造可持續發展的動態空間,激活片區的歷史及商業價值。

歷史街區的保護與更新著眼于傳承其獨一無二的“紅色精神”文脈,從城市設計的角度創造一種動態可發展的“有溫度”的空間。在保護與更新中,提取了原有空間形態和尺度,織補網絡肌理、傳承街巷脈絡,設置不同大小尺度的公共開放空間,為市民提供空間適宜、功能多元的共享活動場所,使其空間的商業適用性得到傳承和提升,讓這片區域被充分激活。

3.5.4 交通組織

整體交通組織考慮參觀的舒適性及便捷性,首先調整部分道路,打通支巷,形成區域道路微循環,讓整個片區步行道路四通八達(圖4)。都府堤片區現有農家所入口、黨史館西側及廉政文化公園地下三處停車場,但依舊車位緊張,考慮游客的便捷性,再新增一處農講所片區停車場,保證來游玩開車人群均有車位可停(圖5)。除此之外,充分對接交管局交通管制方案,結合整體設計進行適當優化,保證片區的車行交通暢通及人行交通的舒適性及安全性(圖6)。

圖4 交通優化圖

圖5 停車場布置圖

圖6 管控設置圖

4 結語

都府堤歷史街區的保護與更新,既是歷史通過現代手法的延續,也是現代居住生活的展現與重塑,更是片區歷史文化精神的發揚。都府堤歷史街區的保護與更新不僅能提升城市功能,讓街區居民現有生活條件改善,同時也能推動本區域經濟增長。其保護與更新需要經過長時間的研究與實踐,本文希望能拋磚引玉,提供探討歷史街區保護更新的一種途徑。

猜你喜歡
風貌片區紅色
紅色是什么
包裹的一切
片區綜合開發的投資模式探討
紅色在哪里?
展望臨港新片區金融改革與創新
青島新片區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小城鎮風貌控制研究——以中廟風貌控制規劃為例
白塔寺片區地圖
追憶紅色浪漫
品質提升 讓城鄉風貌各具特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