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生命詩學視角解讀聞一多的《紅燭》

2023-10-15 15:36張光焱李漢橋
語文教學與研究(教研天地) 2023年9期
關鍵詞:紅燭

張光焱 李漢橋

摘要:聞一多的詩文創作與生命體驗是水乳交融的,無論是在詩歌創作、藝術思想,還是在人生追求上,“生命詩學”都是一個關鍵視角與核心概念。本文將圍繞人教版高一語文教材中的《紅燭》展開詩歌鑒賞與文本細讀,分別從“紅燭”意象與自由本性的生命追求、“啟蒙”主題與正義獨行的生命責任、“犧牲”精神與向死而生的生命價值等三個方面進行解讀,力圖跳出以往的詩文分析角度,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聞一多詩歌中的深層意蘊。

關鍵詞:紅燭 聞一多 生命詩學

《紅燭》是聞一多創作中最為膾炙人口的詩篇,也是人教版高一語文教材中的重要篇目,彰顯了聞一多作為現代詩人、民主戰士的浪漫情懷與昂揚斗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注重“紅燭”文學意象與“奉獻”主題精神的解讀。然而將這種文本分析放到聞一多的人生追求與詩學思想上來看,依然是缺乏力度與深度的。因為,聞一多的詩文創作與生命體驗是水乳交融的,正如他自己所宣揚的“文學是生命底表現,便是形而上的詩也不外此例,……所以文學底宮殿必須建在生命底基石上”。[1]這種生命詩學,其核心是強調生命與詩歌之間的血肉聯系,詩的誕生是源自詩人生命的生存體驗,詩的情緒經過詩人心血的澆灌和生命的充分燃燒,才能轉化為有血有肉有骨頭有靈魂并散發著詩人強烈氣息的詩歌。從這個意義上說,生命詩學是解讀聞一多詩歌創作的一個重要視角,本文擬從“生命詩學”來賞析聞一多的《紅燭》,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詩篇中的深層意蘊。

一、“紅燭”意象與自由本性的生命追求

經過五四新文化運動洗禮的聞一多,他所理解的生命,首先是自由的。在詩人的生命體驗中,自由的生命才是快樂的,聞一多從來沒有反對過快樂,但他崇敬的是靈魂的快樂。正因如此,聞一多在創造“紅燭”意象時將它與自由的靈魂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吐出你的心來比比,可是一般顏色?”“是誰制的蠟——給你軀體?是誰點的火──點著靈魂?”正因如此,詩人才在創造詩歌意象時傾注了全部的熱力與生命體驗,其中“紅”代表著赤子之心與生命的熱情,“燭”則是光明的代表與啟蒙的象征。在詩人心中,雖然生命給予了我們的軀體,然而時代與環境卻困住了我們的靈魂,一顆向往光明與自由的“赤子之心”。

自由本性的生命追求,還體現為天馬行空的浪漫“幻象”?!盎孟蟆币辉~是聞一多創造的核心概念,蘊含著豐富的含義:它是詩人的幻想或想象以及在此方面所具備的能力。[2]表現在詩歌中便是創造意象的能力,與同時代的詩人相比,聞一多是一位營構意象的行家里手,我們所熟知的“紅燭”“死水”“七子”等精妙繁復、令人印象深刻的意象,正是詩人擁有豐富、活躍想象力的體現。他往往會運用大跨度的想象,追求“物”與“象”之間的內在神似,從而產生奇異的審美趣味。這種特點在《紅燭》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一根普通的蠟燭,卻同光明、燃燒、靈魂、奉獻、啟蒙等復雜的社會語碼發生了奇妙的關聯。更獨特的是,詩人并沒有直接描寫“紅燭”的外在形態,而是以創造的想象力去重新選擇、組合成全新的意象——“淚流開始”“心火發光”“燒蠟成灰”“傷心流淚”等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生動畫面,這些意象本體與喻體之間的跨度之大,非常人所能達成,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效果,也顯示了詩人異?;钴S的生命感知力。

這種自由本性的生命追求,讓聞一多的詩歌呈現出一種浪漫主義特征。他強調藝術的才能是天賦的,他追求詩歌的幻象與創作的激情,他還肯定“真詩人都是神秘家”,這種種的詩學思想,都是基于追求自由的生命詩學,這一觀點與五四時期流行的浪漫主義和唯美主義保持了密切的聯系,同時也構成了五四文學思潮的重要藝術表現。

二、“啟蒙”主題與正義獨行的生命責任

聞一多追求自由,但沒有滑向自由主義;他追求浪漫,但與唯美主義保持一定距離。他的獨特之處在于,他的生命追求“既注重個體生命的權利,同時又關注個體生命得以自由存在的社會環境,尤其是不同生命主體的協同方面尋找個體生命存在和發展的途徑”[3]。通俗而言,他在爭取個體生命自由的權利時,也經常強調大眾的民主自由、非常注重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因此,他點燃的那支“紅燭”,不僅僅是個體生命的自由吶喊,同時也是指引廣大民眾的走向光明的“啟蒙之光”。

在聞一多眼中,生命的本性是追求自由,但生命也肩負著社會責任,所以當他每次談論自己的終極理想時,常常將“自由”和“正義”相提并論。對詩人而言,自由是生命的本性,然而“正義”才是保障生命能夠走向自由的前提。對于當時的國人而言,“正義”并不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覺醒,它需要廣大精英知識分子的啟蒙與引導,否則廣大民眾會沉睡在愚昧的迷夢中,會禁錮在專制的監獄里,因此,點燃“紅燭”就是啟蒙“正義”。因而,聞一多在五四期間的詩人身份很難界定,他似乎是一位富有激情的浪漫主義詩人,又像一位注重象征和暗示的現代派詩人,而在內里他又是一位具有強烈現實關懷精神的愛國詩人,往深處說,其實是他對于生命責任的珍視——生命的自由與正義是密不可分的。

然而正義與自由并不是一條輕松的路,可能會遭受世人的白眼、排擠、不理解,正如《紅燭》詩句中所傳達的痛苦與焦慮:“是殘風來侵你的光芒,你燒得不穩時,才著急得流淚!”甚至會感覺到痛苦與無奈:“你流一滴淚,灰一分心?!毕灎T的命運與責任就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這是大義凜然的決絕,而燃燒“自我”的血色浪漫,是作為時代“獨行者”的孤獨與決絕。這種孤獨不僅是自發的,而且還是自身的浪漫追求與時代處境的不平衡造成的,這種孤獨源于自身的覺醒,尤其是覺醒后與周圍文化的腐朽、愚昧的民眾之間的不匹配所帶來的。時代的先行者們身上往往存在著這樣的矛盾性,他們投身于世界又與世界難以妥協,這種對抗本身就帶著獨行者的氣質。

聞一多的正義獨行為我們提供了一條對生命的獨特理解,人的生命既有自然屬性,也有社會屬性,那么表現個體生命自由的文藝,也同時應該擁有生命的責任。尤其是詩人所處的時代,“就現在的情形來看,恐怕做一個中國人比做一個文藝家更重要”[4]。正因如此,1922年誕生的《紅燭》,其社會學的啟蒙意義是遠遠大于五四時期的個性主義吶喊,同時,也正是這種強烈的生命責任感,讓詩人擁有了一種自覺承擔社會進步、民族昌盛使命的更高級的生命形態。

三、“犧牲”精神與向死而生的生命價值

談論生命的價值,必然會直面死亡的意義,因為生命是一個從生到死的過程,生與死都是人的生命的組成部分。聞一多曾經從生命哲學的角度對“生死”進行過闡釋:“死與生都是生命的本質,兩者交融在一起,死是生的動力,生是死的結束,生與死互為始終,所以死亡是生命的一種特殊狀態,也可以說它是新生命誕生時必然要經歷的‘奠基禮’”[5]。這種與中國傳統相迥異的生死觀,超越了傳統文人嘆息生命、憂思生死的思想范疇,進入了一種達觀、自在的境界。這種生命觀貫穿了他的一生,在他的創作、他的人生經歷中都有深刻的反映。

《紅燭》開篇即是李商隱之“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名句,將生與死的話題客觀地呈現在我們面前。那么,我們又該如何生?如何死?怎樣的生死才具有更高的生命價值?詩中給出了答案:“原是要‘燒’出你的光來——這正是自然的方法?!边@種向死而生的犧牲方式,讓死亡不再是一種悲劇,而更像是一個新的開始。它消解了死亡的沉重感,而是通過《紅燭》這首從“死亡”到“更生”的生命贊歌,達到對更高生命價值的尊崇——“灰心流淚你的果,創造光明你的因?!薄芭喑鑫拷宓幕▋?,結成快樂的果子!”詩人將死亡同“創造光明”“慰藉花兒”“快樂之果”緊密相連,表達了他對生命超越性意義的向往。

當然,并非所有的死亡都具有超越性的崇高意義,有研究者認為,聞一多筆下的“死亡”具有屈原“國殤”式的特點,只有那些輕生赴義、解國危懸的自我犧牲精神,才是詩人所推崇的理想境界。就像《紅燭》中,燃盡了自己靈魂的紅燭并沒有就此湮滅,而是流向了人間,從殘剩的膏脂中開花結果。正是光明的燭照啟發著當時沉默的、壓抑的國家與民眾,消滅著腐朽與愚昧,讓新生力量從此誕生,才能在桎梏的暗夜中找到光明,迸發出對自由未來的向往,重塑民族精神與國家力量。因此,聞一多筆下的“向死而生”具有成為一種涅槃與升華的意義——人只有犧牲自我、浴火重生才能獲得最為純美的理想,只有從里到外的全新改變才能升華自我超越自我,獲得實現生命的最大自由和獨立于黑暗現實的高潔人格。

聞一多不僅在詩中表達了這種具有向死而生的“犧牲”精神,而且在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的慷慨激昂、壯懷激烈。作為一名具備現代思想的知識分子,一名民主斗士與新文化傳播者,聞一多一生都在同那些黑暗的阻拒力量做斗爭。1918年,當北洋政府為慶?!耙粦稹眲倮M織提燈會,他卻獨發異聲、居安思危:“兩傷飽強狼,禍迫豈不知?”1922年,他赴美留學,雖然理智上接受美國文化,但在情感上確是“文化國家主義”的堅定擁護者。1926年“三·一八”慘案之后,面對政治屠殺,他卻愿作“淚灑龍床請北征”的陸游和“戰死疆場”的拜倫,將“愛自由,愛正義,愛理想的熱血……流在筆尖,流在紙上”[6]。

1946年,他在李公樸死難經過報告會上,作了“最后一次的演講”,在回家途中,遭到暗殺而犧牲,最終以一死踐行了他“向死而生”的生命哲學。

以上內容,分別從生命追求、生命責任和生命價值三個方面展開了對聞一多生命詩學思想的論述。他推崇生命的藝術化,始終堅持將自由的生命狀態作為一以貫之的主題來追求;他對生命情感有著強烈的渴望,其幻象說、詩美論包含著生命的審美轉換機制;他冷靜思考生命責任的問題,批判黑暗現實,在正義、獨行的追求中煥發出強烈的社會意義;他辯證思考生死價值的問題,一生忠于藝術,但也從未忘記作為知識分子的道義和使命。以上分析,還不能全面概括聞一多現象及聞一多創作,而“生命哲學”作為一個關鍵特點,還有待進一步的發掘和整理,這對于我們深入分析和解讀聞一多詩歌創作與文藝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參考文獻:

[1]商金林.聞一多研究的新里程碑——評李樂平的《聞一多論稿》[J].河池學院學報,2011(3):26.

[2]聞一多.評本學年《周刊》里的新詩.載聞一多全集(第二卷)[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40.

[3]陳國恩.論聞一多的生命詩學觀[J].文藝評論,2006(6):178.

[4]聞一多.論文藝的民主問題.載聞一多全集(第二卷)[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225.

[5]聞一多.致吳景超.載聞一多全集(第二卷)[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78.

[6]聞一多.文藝與愛國——紀念三月十八.載聞一多全集(第二卷)[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134.

[基金資助:2021年教育廳人文社科一般項目“災害倫理與中國當代文學創傷敘事研究”(編號21Y253)。]

猜你喜歡
紅燭
《霜天紅燭》
紅燭之歌
淺談《紅燭》中物與人的融合
一截紅燭
藍姐:紅燭不只是用來照明
紅燭情
紅燭
最美紅燭
愿為紅燭燃千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