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古典詩文意象教學實踐

2023-10-15 15:36鐘志敏
語文教學與研究(教研天地) 2023年9期
關鍵詞:王羲之古詩文意象

鐘志敏

摘要: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以“惠風”寫春風和暢,展示魏晉文人陶醉于自然之美、超然物外的清雅心境。此次師生活動從引導學生追溯“惠風”一詞的源頭入手,展開對中國古典詩文中“春風”意象的深入理解,師生共同感知“惠風和暢”流露的魏晉風度,在素淡的山水自然之景中,品讀生命本真價值。學習過程打破以翻譯為主、單篇解讀的古詩文教學傳統,探究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古典詩文教學新實踐。

關鍵詞:意象 王羲之 惠風 古詩文 課堂教學

古典詩文教學,一直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難點,是學生情感培養和語文素養形成的有效途徑,但教學效果卻不容樂觀,缺乏以一帶多的組合拓展,缺少古今貫通、關照生活的情景體驗,陷入“低效率”“乏深度”的困境。在古詩文的情境理解上,“意象教學法”能有效拓展學生的古詩文鑒賞能力。本文立足于高中語文教學實踐,以《蘭亭集序》中“惠風”意象的探究學習,打通古詩與古文的壁壘,通過“組合拓展”“取象造境”“考證思辨”等策略,拓展意象教學的深度,以詩文之象的搜集、解讀、考證,串聯起古典詩文意境的群文鑒賞,以整合拓展的方式,深入體悟思想情感,厚植文化底蘊,引導學生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滋養和熏陶。

王羲之揮筆寫下《蘭亭集序》,其文筆蕭疏逸朗,清淡高遠。筆者執教此篇,讓學生結合課本注解疏通文意并批注疑惑之處、會心之處。課堂穿梭間,有學生提問:“王羲之以‘惠’字寫春風和暢?!蒿L’一詞,是其首創嗎?”筆者借此契機,發布“從古詩文里望春風”的研習任務。引導學生以意象為抓手,實踐以一帶多、貫穿古今、關照生活的研究路徑,打開古詩文品讀之窗,徜徉詩文妙境。

學習任務:1.搜集有關“風”的詞語與別稱,并品讀。2.古典詩文中,詩人尤其鐘愛寫春風。請搜集整理詩句并作賞析。3.王羲之以“惠”字寫春風和暢?!盎蒿L”一詞,可是其首創?請搜集資料,略作考證,并以小組為單位撰寫文學短評。

筆者圍繞以上學習任務,結合課堂開展小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以意象教學為支點,進行組合拓展、取象造境、考證思辨,呈現這場師生自由暢快的“惠風”漫談。

一、組合拓展,連綴出新——落筆生風,氣象萬千

中國古典詩詞中,詩人常以景為載體,以眼之所見抒心中所感,以景造境,以景寓情。比如意象“風”,詩人觀物取象,在對風的描摹時,又不約而同地賦予其神秘感、飄逸感?!肚f子·逍遙游》“列子御風而行”,大鵬“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憑借的都是神奇縹緲的風力。李白詩云:“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蘇軾《赤壁賦》“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中國文人絲毫不吝惜于表達對風的崇拜與愛慕?!把圆槐M意,立象盡之”,教師以課文為抓手,讓學生從熟悉的篇目出發,從生活體驗出發,逐步拓展,初步感受“風”這一富有生命力的文學形象,引導學生關注意象不斷推陳出新的連綴與發展,感受意象所寄托的詩人豐富的思想情感。作者情思不同,心境有別,在意象的連綴構造上也就各有千秋,可謂落筆生風、氣象萬千。

課堂片段:

生1:古代詩人筆下風的組合豐富多樣。有“晨風、曉風、晚風”,以時間為類;有“春風、夏風、秋風、冬風”“東風、南風、西風、北風、朔風”等,以季節為類;有“和風、陰風、微風、冷風、輕風、涼風、暖風、疾風、飆風”,體現風的強弱、冷暖;有“江風、松風、楊柳風”,將風與另外的自然意象進行組合,更顯情致。每一對詞素的新組合,都呈現了漢語的多樣性與豐富性。

生2:我們小組搜集了有關風的雅稱,《爾雅·釋天》記載:“南風謂之凱風,東風謂之谷風,北風謂之涼風,西風謂之泰風”。⑴《呂氏春秋·有始》記載:“何謂八風?東北曰炎風,東方曰滔風,東南曰熏風,南方曰巨風,西南曰凄風,西方曰飂風,西北曰厲風,北方曰寒風?!雹朴秩?,以“靈猋”“扶風”稱暴風,用“南薰”稱南風,用“松吹”稱松風,用“晴飔”稱晴日的涼風,用“鯉魚風”稱秋風,用“楊柳風”稱春風。這些雅稱,風雅別致,體現中華文化之美。

生3:我們著力于連綴后意象的鑒賞,如“金風”。宋代詞人秦觀《鵲橋仙·纖云弄巧》:“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本脛e的情侶在碧落銀河之畔相會,秋景純美,情意綿長?!敖痫L”,指秋風,卻無肅殺凄涼之感,“金風玉露”意象柔婉,寫出重逢的歡愉。再如“長風”,李白《行路難》“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詩人志不畏艱,只盼揚起征帆,乘風破浪,遠征碧海。又如“高風”,許月卿《遇黃先生》“淡月一簾清坐處,高風千載慨歌中”,此時的“高風”喻指高尚的的風操修養,是對高風勁節、高雅情懷的仰慕。又如“松風”,清朝姚鼐《題張篁村萬木奇峰圖》詩:“松風遠自云中起,搖蕩云光山色里?!彼闪种L,讀起來頗有幾分清爽飄逸的品格。

詩人們將“風”與另外的自然意象或者形容詞進行組合,不斷推陳出新,使詩歌形象更加鮮明,呈現出不同的意境之美。風可以有溫度,如“暖風”;風可以有顏色,如“金風”;風可以有氣味,如“香風”。當“風”有了新的連綴,新的詞素也就拓展了意象的內涵。詩歌創作是傳承,也是創新,象生于意,意盡于象。師生從意象的搜集中,既可感知意象在古詩文中的發展、演變、創新,也可以感受中華民族高雅的審美內涵與文化取向。

二、取象造境,知人論世——筆底春風,情韻悠長

詩人常以取象造境之法,寄托情懷,通過情與景的結合,使詩歌景因情顯,情因景真。趙昌平先生認為:“詩中的意象,不是指單個的名詞或名詞詞組,而是指某種整體性的,經過詩人取舍整合的內蘊情志的境象?!蹦谩按猴L”意象來說,一縷葳蕤靈動的春風,蕩漾在詩人筆間,或寄相思,或抒憂懷;或喻希望,或吟愁苦;或渲悲涼,或展豪氣……始終是詩人主觀情思和客觀景物緊密相連的載體。鑒賞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將意象置身于詩文的情境之中,身臨其境的走入詩人的情感體驗,也要知人論世,結合作者人生經歷與思想狀況,深度把握詩文內涵。

課堂片段:

生1:我說“楊柳風”,南宋詩人志南《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寫:“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敝灸鲜且晃怀蛔缘玫纳?,他在微風細雨中自在漫步。這讓我聯想到蘇軾在沙湖道中遇雨時“竹杖芒鞋輕勝馬”的泰然自在。蘇軾以“料峭”寫春風,感覺到人生風雨的微冷,繼而在“山頭斜照”時,領悟“也無風雨也無晴”的人生真諦,蘇軾的超然物外是一種飽經磨礪后的人格境界;志南和尚筆下,春風不寒,杏花怒放,細雨沾衣。楊柳枝拂來的和風,令人心曠神怡,詩的禪趣盡在“吹面不寒”的“春風”里,讓讀者感受那清柔恬淡的生命春天。

春風既有志南筆下的“不寒”,也有蘇軾筆下的“料峭”,詩人身份不同,人生遭遇不同,詩境便有別。學生在品讀鑒賞中運用聯想法、類比法,在不同的詩境中暢游,體現詩文積累的厚度與鑒賞品讀的智慧。

生2:我讀到春風帶來的綠意與希望,杜甫《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溫柔的春意,在春風帶來的花草香里蕩漾,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暫居之喜,讓詩句一洗沉郁頓挫之感。

生3:唐代詩人孟郊《登科后》“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讓我聯想到《紅樓夢》中薛寶釵詠柳絮時寫下的“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春風是詩人心中渴盼的時機,是浩蕩的皇恩?!按猴L得意”,體現了孟郊登科后稱心如意的舒暢痛快!

師:唐代詩人劉長卿《使次安陸寄友人》:“暮雨不知涢口處,春風只到穆陵西。孤城盡日空花落,三戶無人自鳥啼?!蓖瑢W們怎么理解“春風只到穆陵西”的含義?

生1:從注釋看,古穆陵關,位于今湖北麻城西北。從地理位置看,春風怎么會在此止步呢?我雖不太理解,但從“知人論世”的角度揣摩,應與安史之亂的社會背景有關。

生2:詩中有花開花落,可見并非是自然界的春風不至,而是安史之亂讓老百姓深受叛軍兵擾之苦,不得安寧。

以知人論世助力意象與詩意的解讀,是古典詩文鑒賞的妙招。劉長卿筆下的“春風”一語雙關,既指自然界的“春風”,又指政治氣候,暗喻朝廷的恩澤只到穆陵以西,與《涼州詞》“春風不度玉門關”一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生4:在古詩詞中,春風也常常與離別、相思、人世變遷有關。唐代詩人崔護《題都城南莊》“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春風見證人生無奈的悲歡離合。姜夔《揚州慢》有“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之句,金兵鐵蹄蹂躪后的揚州城,空寂蕭條,蘊含著詩人沉重的故園之思、故國之痛。

生5:朱自清《冬天》說,“從此我的故鄉只有冬夏,再無春秋”。故鄉是世界上最溫柔的懷想,它遠遠矗立在心頭,我在古詩詞中也讀到這樣的情感共鳴。詩仙李白《洛城聞笛賦》“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詩人的羈旅之愁伴隨春風,把思鄉之“笛聲”傳入故園。

“詩貴真”,詩人以生花妙筆深情吟詠,春風也滋養著詩人生命的浪漫氣息,寄托著復雜多樣、引人深思的文化意蘊。古典詩文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借助聯想與想象,深入探究、記錄、思索語文學習的所學所思,品讀意象與意境構造的細微處,觀景于心,悟境于情,體會意象中承載的沉甸甸的情思。詩人取象造境,讀者便要以意索之,結合知人論世的方法,去探索樸實自然的古詩之魂。

三、考證思辨,雙向匯流——惠風滿袖,和暖清雅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教師要注意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發展學生思維,發掘適合的篇目與話題,讓學生有依據、有條理、多角度提升思辨品質。教師在古典詩文教學中,可以疑帶解,以小切口帶動大提升。如在古詩文教學中,字詞翻譯是一大難題,學生普遍覺得生澀、枯燥。教師可將字詞的注釋、考證與思辨相結合,指導學生主動積累、梳理、探究富有文化意義的資料,有依據、有邏輯地進行文化研討,既有助于詩文的翻譯理解,也能涵養審美與鑒賞力,全面發展學生的文化理解能力與探究能力。

課堂片段:

師:王羲之以“惠”字寫春風和暢?!盎蒿L”一詞,可是其首創?請同學們展示搜集資料,略作考證,撰寫文學短評。

生1:我們小組考證的是“惠風”意象的形成軌跡。在搜集考證中我們發現,百度百科等網絡資料普遍出現“惠風,最初出自王羲之《蘭亭集序》”的錯誤說法,需要勘誤。早在王羲之之前,漢張衡《東京賦》:“惠風廣被,澤洎幽荒?!比龂翰苤病毒湃A扇賦》:“隨皓腕以徐轉,發惠風微寒?!比龂猴怠肚儋x》:“清露潤其膚,惠風流其間?!憋怠端难再浶中悴湃胲娫娖湮濉罚骸澳履禄蒿L,扇彼輕塵?!蔽簳x左思《三都賦》:“蕙風如薰,甘露如醴”……諸多作品中已經出現“惠風”這一詩歌意象,以上可作為考證的資料佐證。在眾多使用“惠風”意象的詩句中,王羲之以“和暢”凝練的概括“惠風”特點,深受后世喜愛。文辭精妙,再加上《蘭亭集序》的知名度,抑或是“惠風,最初出自王羲之《蘭亭集序》”錯誤說法的來源。

生2:我們小組考證的是“惠風”意象內涵的成熟發展。張衡《東京賦》:“惠風廣被,澤洎幽荒?!币浴盎蒿L”喻指“仁愛、仁政”。曹植《九華扇賦》:“隨皓腕以徐轉,發惠風微寒?!敝裆葥P起的“惠風”,香氣冉冉,清沁舒爽。嵇康《琴賦》:“清露潤其膚,惠風流其間?!痹娙艘浴扒迓痘蒿L”寓絲桐之妙,顯得靜謐清閑。嵇康《四言贈兄秀才入軍詩·其五》“穆穆惠風,扇彼輕塵”,依稀可見嵇康風光霽月、清新脫俗之心。魏晉左思《三都賦》“蕙風如薰,甘露如醴”,春風柔和溫暖,讓人沉醉。詩人們筆下的“惠風”所具有的“柔和、溫暖、清逸、喜樂、脫俗、仁愛”的意蘊,與王羲之筆下“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中“惠風”傳遞的“和暢”是一脈相承的,以“惠”寫風,非常符合王羲之平和自然、簡淡玄遠的文學風格。

學生在大膽質疑,搜集考證中,實現古詩文意象的充分解讀,既追溯了意象的生成與發展,也積累了意象的常見內涵。面對海量的網絡知識,我們要去偽存真,勇于探究,方能更好地傳承中華文化,讓語文學習既充滿詩意之美,也充滿思辨之美。

師:文字的淡雅,正是作者淡泊性情的體現。魏晉時期,文人喜歡游歷山水、寄情自然,同學們可結合魏晉風流,更深入地談談對“惠風”情韻的理解。

生3:“惠風和暢”是王羲之的生命感受,洋溢著溫暖、清和、舒暢之感。王羲之認為無論是“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有知己可暢談胸懷抱負;抑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寄情于物不受約束。人生充滿快樂和溫暖,若有“不知老之將至”的生活之樂,又何須苦陷“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哀嘆。

師:你們對“故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怎么理解?

生4:從“虛誕”“妄作”可以看出,王羲之對“一生死”“齊彭殤”的論調毫不掩飾的持批評態度。與其追逐生命流逝的腳步,聆聽生命嘆息,不如用濃墨盡情書寫生命的詩章!王羲之審視古今的視野是宏大的,思想更具積極意義。

師:同學們看看王羲之筆下的風景,有何特點?

生5:文中之景僅有山、水、竹、天、風,寫景清淡雅致,王羲之留戀山水形勝,但筆端喜悅之情并不過分流露。在飲酒賦詩、暢敘幽情中,我感受到陶醉于自然之美的舒爽優雅。

在素淡的山水自然之景中,師生品讀到生命的本真價值。魏晉文人亦從山水自然中發現生命本真之美,超逸灑脫的用“一觴一詠”來碰撞人生的靈感,探索人生的價值。魏晉亂世,亦有本真、從容的存世姿態?!盎蒿L和暢”,正是這種存世姿態的體現。

《蘭亭集序》文美字妙,氣韻生動,教師打破常規古詩文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追本溯源,以“意象”為支點,打破古詩文單篇教學、翻譯式教學、被動式學習的桎梏;以對有關“風”雅稱的搜集整理,引導學生注重意象的組合拓展、連綴出新;以“春風”意象的品讀,完善知人論世、涵詠詩境的方法;以搜集考證“惠風”意象的生成與發展,感知“惠風和暢”流露的魏晉風度,感知詩人筆下的詩情詩境。筆者認為,核心素養下的高中語文課堂,是詩意課堂,是傾聽課堂,是思辨課堂,教師要傾聽學生心聲,善思善行,推動學生自主學習,助力學生人文情懷與文化底蘊的厚植。

參考文獻:

[1]郭璞注.周遠富,愚若點校.中國古代語言學基本典籍叢書──爾雅[M].北京:中華書局,2020.

[2]陸玖著.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呂氏春秋[M].北京:中華書局,2011.

[3]楊時雨.新課標下初高中古典詩詞教學的銜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7.

猜你喜歡
王羲之古詩文意象
撫遠意象等
王羲之送字
古詩文閱讀備考指津
《王羲之 蘭亭序》
王羲之書蘭亭序
《王羲之 喪亂貼》
引領小學生誦讀古詩文之妙招
“具體而微”的意象——從《廢都》中的“鞋”說起
“玉人”意象蠡測
對古詩文默寫有效性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