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文化融入小學美術教學的策略研究

2023-10-15 19:44楊佳
廣西教育·A版 2023年8期
關鍵詞:小學美術傳統文化

【摘要】本文基于傳統文化與美術教育融合的理念,從“欣賞評述”“造型·表現”“設計·應用”“綜合·探索”四個維度探究蠟染藝術融入小學美術教學的方法,旨在提升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

【關鍵詞】傳統文化 小學美術 蠟染藝術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22-0103-04

蠟染是我國少數民族古老的民間傳統紡織印染手工藝,是我國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代表之一,主要流傳于云、桂、湘、川等省份,富有濃郁的少數民族文化氣息。廣西蠟染藝術主要流傳于興安、隆林、融水等地,小學美術教師可充分利用這一文化藝術形式,實現傳統文化與小學美術教學相融合的目標。

一、傳統文化與小學美術教學的關聯性解讀

(一)課標的明確要求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藝術課標》)強調,包括美術、音樂、舞蹈等在內的藝術課程教學,應“堅持以美育人”的價值理念,其中“課程內容應堅持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體”,在講好中國故事的同時,讓學生深入學習和充分領略中華民族藝術精髓。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有效方式讓學生感悟優秀傳統文化之美,進而在優秀傳統文化熏陶下創造美,是小學美術教學的應有之義。

(二)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包羅萬象、內涵豐富,一個國家的記憶、一個民族的歷史、一個地域的風土人情,以及生活方式、語言文字、行為方式、思想觀念等都可以納入文化范疇。小學美術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合具有重要意義。文化為藝術的產生、發展、創新等提供了空間與土壤,也賦予了藝術獨一無二的屬性。換言之,每一種藝術的背后必然存在一系列文化要素作為支撐,如“繪畫藝術”“舞蹈藝術”“戲曲藝術”等。文化支撐要素包括語言、文字、服飾、價值觀等。藝術在其自身的發展過程中,自覺地承擔著傳承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職能。當代小學美術教學作為一種“特殊藝術活動”,也應遵循這一原則。

(三)蠟染藝術的橋梁作用

小學美術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度融合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它有助于拓寬美術實踐活動范圍、豐富美術學習內容。事實上,傳統文化與傳統藝術之間的界限相對模糊,這是因為文化、藝術同根共源,且在發展過程中相互影響。例如,蠟染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而蠟染作品無疑又是一種藝術品,蠟染既是印染工藝中的一種,具有大眾文化特色,同時又是少數民族文化的代表,如瑤族蠟染、苗族蠟染、白族蠟染、壯族蠟染等。從這個角度說,蠟染藝術可以作為小學美術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合的橋梁。

二、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困境分析

(一)忽視審美感知能力的培養

小學美術的基本功能是“以美育人”,因此引導學生賞析、評價美術作品是硬性要求,旨在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所謂“審美”,既要有主觀上“審”的主體,又要有客觀上承載“美”的對象,但在現實中,有的小學美術教師往往忽略“審”與“美”的平衡,一味地強調美術理論知識、藝術理念、創作技巧的傳授。實際上,許多藝術形式需要學生基于自身審美能力進行鑒賞,如果學生尚不知“何謂傳統文化之美”,自然就不具備感知、鑒賞的能力。

(二)忽視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

從美術創作角度來看,技藝、技能、技巧等具有一定的規范,如:按照一定比例畫人物,才會顯得協調美觀;按照一定順序構圖,才能完美展現效果。而“藝術性”并沒有統一標準,即便在同一主題、同一題材、同一要求之下,不同的作者也會創造出不同的美術作品。當前的小學美術教學的一個突出問題在于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往往讓學生通過“照葫蘆畫瓢”的方式,完成美術教學任務。例如,有的教師習慣于讓學生臨摹美術教材的畫作,或教師提出開放型主題,讓學生按照要求作畫、泥塑、貼紙等,其間教師關注點放在“完成作品”上,而不注重學生創作前期、中期的創新性引導。如此一來,學生的創新能力就難以得到有效培養。

(三)忽視美術情感的培養

在現實教學中,很多學生的美術作品存在同質性、形式化的缺陷,美術創作毫無個性,使受眾無法從作品中感受到學生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生的美術作品之所以會大量出現“有形體、無靈魂”的問題,是因為教師在小學美術教學活動中忽視學生美術情感的培養,過多地關注邏輯性、專業性,甚至一些美術教師將學生美術作品同質性、形式化的原因歸結為“學生的觀察能力差”。從傳統文化視域分析,美術作為小學階段的美育課程,必須認可“美的多樣性”,小學美術教師更要認識到學生“對美認識的差異性”,并在教學活動中盡可能多地展現傳統文化的精彩,主動引導學生帶著情感去創作,使學生將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作品。

(四)忽視探索意識及能力的培養

如前文所述,當代小學美術教學作為一種“特殊藝術活動”,其特殊性在于學生并非藝術家,他們的藝術實踐往往是無意識的,掌握美術知識、技巧只是整個藝術實踐的一部分,更多的還應去體驗優秀傳統文化,學會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藝術養分。但在現實教學中,有的美術教師往往缺乏民族、地域、宗教等文化資源的探索意識及能力,也極少主動構建傳統文化為背景的美術校本課程,從而導致學生美術素養止步于課堂,很少自主開展課外探索活動。

三、傳統文化融入小學美術教學的策略

基于小學美術校本課程理念發掘地域性傳統文化資源,有利于傳統文化與小學美術的深度融合。下面,筆者以桂美版美術二年級上冊《“蠟染”的挎包》一課為例,依據《藝術課標》美術部分提出的“欣賞·評述”“造型·表現”“設計·應用”與“綜合·探索”四種藝術實踐(各1課時)理念,探討傳統文化融入小學美術教學的策略。

(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美術“欣賞·評述”單元

針對小學美術容易忽視審美感知能力培養的困境,教師可設計《美麗的蠟染》賞析課,通過“欣賞·評述”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

1.創設教學情境

從某種意義上說,傳統文化是一種生活文化,傳統文化中的美術要素在生活情境中廣泛存在,如剪紙、少數民族服飾、美食等。因此,教師在開展小學美術教學活動之前,應基于傳統文化視角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同時根據“欣賞·評述”提出的要求,從身邊的美術切入,指導學生認識、理解美術作品。在導入環節,教師應盡量選擇學生熟悉的物品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在熟悉的氛圍中感知傳統文化。

例如,教師可充分借助廣西少數民族服飾創設教學情境。在教學《“蠟染”的挎包》一課之前,教師可準備紀錄片《蠟染(片段)》及自己拍攝的影像、圖片、蠟染樣品等,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筆者認為,要讓學生認識蠟染這種藝術現象,需要教師播放大量關于蠟染的影像與實物,消除學生對蠟染文化、藝術、技藝的陌生感,激發學生對蠟染的興趣。這樣能為下一步在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染織、服飾、紋樣等)奠定良好的基礎。

2.以問題為引領

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存在“時空隔閡”,即便是學生非常熟悉的一些傳統文化形式、實物,學生對其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內容也未必理解?;诖?,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系列問題,以“答案補充”的形式滲透傳統文化,使教學活動“無聲”“無痕”。

以《“蠟染”的挎包》為例。教師通過多媒體演示蠟染過程及實物傳閱蠟染成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對蠟染發展歷史、文化地位、藝術特點等進行概括,并通過“問題導向式”教學方法,向學生滲透傳統文化。如:(1)蠟染美不美?你認為它美在哪里?不足在哪里?(2)你喜歡哪種類型的蠟染作品?(3)你認為蠟染是如何實現的?(4)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可以和蠟染藝術結合起來?

師生共同探尋問題答案的過程,也是進一步了解傳統文化的過程。比如,以上問題中,學生可以回答“蠟染很美”卻說不清美在何處。對此,教師可從蠟染的圖樣豐富、色彩素雅、形式多變、風格獨特等方面入手,向學生闡釋蠟染工藝代表的美學價值。

3.組織學生分組探究

小學生認識、理解傳統文化不能僅靠教師的知識傳授,還需要通過自己的探索、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才能充分認識傳統文化。首先,教師可將學生分組,讓每個小組從教材所展示的“蠟染挎包”中選擇一款,共同探索挎包上的圖案元素(如花卉、動物、字符等),分析它們有什么特點(如具有對稱美、結構美等)。其次,要求學生進行組內自主學習,讓學生按照教材中的操作流程,嘗試自己設計、制作一款小挎包,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再次,引導學生加強對傳統文化內涵的講解,如云雷紋、萬字紋、花木紋等代表吉祥的寓意。最后,讓學生通過美術“欣賞·評述”的體驗,在腦海中對蠟染藝術與傳統文化的關系加深認識。

(二)傳統文化融入小學美術“造型·表現”單元

針對小學美術教學忽視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困境,教師可通過“造型·表現”教學活動設計《蠟染圖案的秘密》常規課。該課程除了指導學生利用美術知識、思維、技能等提煉蠟染作品主題,還能夠進一步增強傳統文化與美術教學的關系。

1.解構蠟染作品

從藝術發展角度來看,傳統文化屬于“過去的文化”,再加上許多美術元素本身就具有抽象性特征,造成學生對與美術有關的傳統文化存在理解困難。而小學美術“造型·表現”單元的主要內容是針對事物展開想象,轉化造型(包括平面造型、立體造型、動態造型、多維造型四個方面)。學生通過美術造型的實踐,能夠更全面地理解美術對象(形狀、結構、層次、色彩等),為下一步進行“美術表現”打下基礎。據此,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可通過解構具體作品的方式來分析傳統文化。

教師可結合圖1的蠟染作品,指導學生嘗試解構、分析傳統文化。首先,將這幅蠟染作品分解成若干元素,包括花卉、藤蔓、魚、十字框架等。其次,采取臨摹的方式,用筆在畫紙上進一步分析,找出各自元素的特點。例如,花卉為對稱圖形,魚在作品中呈現為“順時針”朝向和走勢,單個藤蔓類似于無窮符號、兩端連接花朵,十字框架將這個作品劃分為內、外框部分,內部的魚和內部花卉對應,外部魚和外部花卉對應。最后,采取分開、組合的方式,向學生闡明傳統文化在蠟染作品中的內涵表達,其中魚代表“年年有余”,花代表“吉祥富貴”,藤蔓則寓意著“生生不息、連綿不絕”,組合起來就是“希望生活富??鞓?,并且長久地維持下去”,整個作品表現了勞動人民對幸福的追求和期望。

2.關聯傳統文化

小學美術教師只有具備一定的傳統文化素養,才能在美術教學過程中主動關聯傳統文化,使之與美術內容建立聯系。(1)吉祥文化。在傳統文化體系中,吉祥文化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人喜歡用一些特殊的文化意象,表達對美好生活的期盼。例如:花卉代表“花開富貴”;魚代表“年年有余”“多子多孫”;蝴蝶中“蝴”與“?!敝C音、蝶與“耋”同音,寓意長壽且有福。(2)圖騰文化。鳳凰是傳說中的神鳥,有吉祥的寓意,是中華民族的圖騰之一。它象征著光明與溫暖,在許多神話故事中都有出現。很多文化表達中都將鳳凰作為標志,如代表喜結連理的“龍鳳呈祥”、代表堅忍頑強的“鳳凰涅槃”等。(3)和諧文化。許多傳統文化實物(如青銅器、壁畫等)中包含云紋、花紋、蝴蝶紋、魚紋等,均呈現為左右對稱的狀態,這也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強調的和諧統一理念。

在學生掌握以上傳統文化內涵及外延之后,教師可結合圖2展示的蠟染作品,指導學生匯總美術元素,確保把一幅蠟染圖案中所有傳統文化元素都揭示出來,實現相關傳統文化的滲透。

3.布置實踐任務

《藝術課標》指出,小學美術“造型·表現”藝術實踐環節,要讓學生學會“圍繞題材、提煉主題”,這也是展現傳統文化魅力的途徑。教師可結合上頁圖1的蠟染作品,讓學生根據蠟染圖案分析這幅作品送給什么樣的人最合適。在對傳統文化進行關聯時,學生已經了解各種要素所代表的傳統文化寓意,據此展開分析:首先,根據“龍鳳呈祥”的寓意,“鳳凰”一般指女性;其次,魚的繁殖能力很強,因此“魚紋”有多子多孫的寓意;再次,“蝴蝶紋”寓意“長壽且幸?!?;最后,結合以上分析,學生能夠得出“送給家庭中年長的女性”的結論。在此基礎上,教師為學生提供一系列傳統文化圖案,布置實踐任務——自行設計一幅蠟染作品送給媽媽,旨在讓學生通過手繪實踐,加強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理解。

(三)傳統文化融入小學美術“設計·應用”單元

針對小學美術教學忽視美術情感培養的問題,教師可設計《送給媽媽的蠟染禮物》實踐課,引導學生開展“設計·應用”實踐活動。在課堂上采用“小組合作+項目教學”方式,指導學生完成一幅蠟染作品。由于上完“造型·表現”一課之后,教師已經布置對應的手繪任務,因而學生在設計方面已經“腹有底稿”,教師的重點任務是指導學生如何正確地運用蠟染工藝。

1.評價作品主題與傳統文化的相關性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篩選出一幅最好的手繪作品,闡述自己的構思過程,然后由教師進行評價。重點評價學生的手繪圖案是否符合“送給媽媽”這一主題,并在評價過程中引導學生詳細解釋各種傳統文化元素的寓意。例如,學生手繪的圖案中“祥龍紋”,這就明顯與本次作品主題不相符,因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龍”作為一種神獸,一般指代男性身份。又如,在圖案中如果出現了“葫蘆”寓意著“福祿”,明顯也不符合當代女性的身份設定,因為其適合年紀更大的女性。而利用花卉、鳳凰、云朵、蓮子、幾何圖案等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寓意,則比較符合母親這一贈送對象的身份。

2.按照傳統文化審美要求組織蠟染作品元素

中國傳統文化強調和諧統一。在組織蠟染作品元素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滲透更多的傳統文化內容。如:可結合中國傳統園林文化強調的“層次布局”,按照圖案大小、繁復的程度,靈活組織蠟染作品上的元素;可按照中國傳統繪畫強調的“留白理念”,在蠟染作品上實現主次分明、排列有序。融入中國傳統文化之后,會讓學生的美術作品更具設計感。

3.通過蠟染工藝完成美術作品

教師事先準備蠟染工具、材料及演示視頻,讓學生邊看視頻邊用相關工具和材料完成手繪圖,并將設計完畢的手繪圖案剪下來,或直接在布料上繪畫,然后按照“(布料)處理→點蠟→染色→去蠟”的工藝流程,完成一幅簡單的作品。

(四)傳統文化融入小學美術“綜合·探索”單元

蠟染藝術是一種文化表現形式,也是一種傳播傳統文化的載體,它忠實地記錄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創造力及審美范式,反映出勞動人民對“服飾之美”的態度、情感及價值觀念。從更廣闊的視域出發,小學美術與傳統文化融合,不能只局限于課堂。例如,教師可設計《探索傳統文化的秘密》拓展課,使學生在“綜合·探索”環節探索傳統習俗、傳統節日、傳統美食、傳統文學等,從探索中找出更多的美術創作要素,進而在課外使用蠟染技術創作美術作品。

總而言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燦若繁星,是小學美術教學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寶庫。面對種類繁多的傳統文化實物、形式、習俗、節日等,教師應適當取舍,避免因采用“大水漫灌”式的資源利用方式而造成學生美術認知混亂?;诒镜赜騻鹘y文化資源的校本課程設計,無疑是一種促進傳統文化與小學美術融合的有效策略。

參考文獻

[1]于倩瑩.傳統文化融入小學美術教學的實踐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2022(10):176-177.

[2]周小丹.傳統文化融入小學美術教學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2022(13):6.

[3]樊睿.小學美術教學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有效途徑[J].美術教育研究,2022(2):178-179.

作者簡介:楊佳(1982— ),廣西玉林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美術教學。

(責編 黎雪娟)

猜你喜歡
小學美術傳統文化
關于提升美術教學有效性的思考
農村小學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和改進辦法
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圖書館+書院”公共文化服務模式探析
就陜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創意設計談幾點看法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主義的和諧思想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