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科技對城市創新績效的影響機制研究
——基于TOE框架的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

2023-10-18 05:41李少華王曉偉
中國市場 2023年28期
關鍵詞:組態供應鏈條件

李少華,郭 威,倪 靜,王曉偉

(1.北京石油化工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北京 102617;2.北京機械自動化研究所有限公司,北京 100011)

1 引言

激發創新活力、提升城市創新績效是推進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1],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和全球化發展逆流的影響,導致城市現有創新環境不佳,創新要素配置錯位,創新績效難以提高[2]。新形勢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內循環”主要圍繞供需、產業、科技、市場、體制和民生六個維度展開,無論其中哪一個維度均與金融科技產業的發展息息相關[3]。因此,深入探索金融科技與城市創新績效之間的因果復雜機制,可為優化城市創新環境、激發城市創新活力提供發展方向。

2 模型構建

文章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在TOE框架的基礎下,結合資源依賴理論組織生存、基礎資源、內外互動與能力基礎的四點基本假設[4],選取金融科技、信息化水平、人力資本水平、研發經費水平、供應鏈水平、經濟發展水平等六個前因條件,構建出文章的理論模型(如圖1所示)。

2.1 技術條件

金融科技。金融穩定理事會指出,金融科技主要是通過將高新技術應用于創新傳統商業模式、流程范式、技術應用、產品或服務等方面,從而有序推進金融領域的提質增效[5]。金融科技的發展已經涉及智慧醫療、智慧餐廳、智慧出行、智慧城市等領域,拓寬了相關服務的覆蓋面,在提升組織運營效率的同時極大地減少了交易成本[6]。并且由于金融科技的廣泛應用,各大金融機構都能全面了解消費者的各種需求,為其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服務,并基于消費者的信息反饋,不斷創新現有產品和服務,以此促進市場不斷迭代更新[3],最終推動城市創新績效的提升。

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水平是指信息化建設所必需的信息技術基礎設施。一方面,信息化水平的提升有助于為城市創新活動提供重要的技術條件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供給方與需求方之間的信息隔斷。另一方面,信息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市中技術、人力、經費等創新資源要素合理流動和配置的能力,有助于創新組織與創新資源要素進行高效的匹配[7]。因此,信息化程度越高,城市越容易接受和適應新技術,從而提升城市創新績效。

2.2 組織條件

人力資本水平。人力資源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有權利對各項資源進行調度和配置。在技術創新、數據整合、業務優化、軟硬件研發等方面,需要大量具備專業科學技術知識的高端型人才。同時在保證必要的人力資源的支持下,組織運用新技術所帶來的成本也會隨之降低,從而提高組織的創新績效[8]。城市的高端型信息技術人才儲備越完善,越能為金融業發展提供支持,最終提升城市創新績效的整體水平。

圖1 金融科技對城市創新績效的組態效應模型

研發經費水平。城市的創新能力建設是一項投入巨大的工程項目,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的大量采購、專業化科技人才的培訓和聘用都需要大量的資金作為支持[8]。因此,城市創新績效的提升路徑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經費支持。資源松弛理論認為,松弛的資源是組織實現創新的關鍵因素,一定程度的資金剩余有助于組織進行創新[9]。因此,城市投入的研發經費越充足,越有可能提升整體的創新績效。

2.3 環境條件

經濟發展水平。城市經濟增長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金融資源的分配和交易效率。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越好,其獲得新技術的時間就越早,有助于增強城市金融資源的聚集能力,使得金融與科技的融合更加充分[10]。因此,提升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可以成功地減少金融要素的錯配,提升區域的創新績效。

供應鏈水平。由供應鏈合作伙伴共同計劃和執行運營以實現更便捷、高效地為社會提供服務。交通運輸企業在這個過程中充分掌握市場發展動態,綜合運用科技手段對海量數據進行分析和挖掘,不但有利于更好地滿足顧客需求,而且有助于提升城市創新績效[11]。將相對成熟的數字技術發展成果充分融入供應鏈服務領域,從而獲得更大的盈利發展空間,促進城市創新績效的提升。

3 研究設計

3.1 數據來源與變量測量

城市創新績效為《中國區域創新創業指數(2011—2020)》報告中的創新指數。金融科技為《北京大學數字普惠金融指數(2011—2020)報告》[12]。其他數據運用EPS全球統計數據庫中“中國城市數據庫”2019—2020年各城市的數據計算得出。信息化水平以地區的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數與地區常住人口之比來衡量。人力資本水平以地區的研發人員全時當量衡量。研發經費水平以地區的研發經費衡量。經濟發展水平以地區的人均生產總值衡量。供應鏈水平以地區郵政業務量來衡量。最后,剔除數據缺乏的城市,將剩余數據完整的206個城市作為研究案例。

3.2 變量校準

為了降低和克服在校準過程中由于理論不細、經驗不足而導致的主觀偏見,文章參考以往研究,將六個前因條件和一個結果變量的75%、50%、25%分位數值作為完全隸屬點、交叉點和完全不隸屬點[13],具體如表1所示,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模糊集校準。

表1 集合與校準

續表

4 分析結果

4.1 必要條件分析

在產生高城市創新績效的結果下,如表2所示,各個前因條件的一致性均超過0.9,這意味著單項前因條件不構成高城市創新績效的瓶頸。

表2 高城市績效的必要性分析

4.2 組態分析

文章采用fsQCA軟件分析產生高城市創新績效的組態路徑。由于文章的研究案例較多,故將案例頻數閾值設定為3,原始一致性閾值設定為0.8,PRI閾值設置為0.75[14]。利用中間解和簡約解識別出每條高城市創新績效組態路徑中的核心條件與邊緣條件[13],fsQCA中實現高城市創新績效的組態具體如表3所示。

表3 在fsQCA中實現高城市創新績效的組態

續表

4.2.1 金融科技主導邏輯下人力資源驅動型

組態S1a表明:高金融科技、高人力資本水平為核心條件,互補非高信息化水平、非高經濟發展水平、高供應鏈水平為邊緣條件可以產生高城市創新績效。信息化水平、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的城市,如果金融科技、人力資本水平和供應鏈水平高,研發經費的水平不構成高城市創新績效的必要條件。

組態S1b表明:高金融科技、高人力資本水平為核心條件,互補高研發經費水平、高經濟發展水平、高供應鏈水平為邊緣條件可以產生高城市創新績效。城市提高整體創新環境,通過打造高的金融科技、高的人力資本水平、高的研發經費水平、高的經濟發展水平和高的供應鏈水平,可以產生高的城市創新績效。

4.2.2 金融科技主導邏輯下研發經費驅動型

組態S2表明:高金融科技、高研發經費水平為核心條件,互補高信息化水平、高經濟發展水平、非高供應鏈水平為邊緣條件可以產生高城市創新績效。在供應鏈不足的城市,提升金融科技的應用,通過打造高的信息化水平、高的研發經費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能夠產生高城市創新績效,在該路徑下,人力資本水平對產生高城市創新績效的作用并不必要。

4.3 穩健性檢驗

文章使用標準方法對高城市創新績效的前因組態進行穩健性檢驗。標準方法包括改變校準錨點、調整一致性閾值、更改案例頻數、刪除或增加案例、更換條件測量等。文章選用調整一致性(將PRI從0.8改為0.9)和改變案例閾值(由3改為5)的方法進行檢驗,通過對比發現,產生高城市績效的組態路徑及擬合參數基本一致。因此,高城市績效影響因素組態的穩健性檢驗顯示結果穩健。

5 結論與啟示

5.1 研究結論

文章的研究結果表明:

(1)采用fsQCA發現了3條產生高城市創新績效的組態路徑,各個前因條件均未構成高城市創新績效的必要條件。

(2)產生高城市創新績效的組態路徑中均涉及了金融科技,反映出金融科技對產生城市創新績效具有普適作用,金融科技作為一種主觀可控條件,是快速有效提升城市創新的可行性選擇。

5.2 實踐啟示

一是加強協同創新,采取組合策略推動城市創新發展。研究結論表明,金融科技賦能城市創新績效的方式存在差異。因此,各城市的政策制定者應綜合考慮自身資源稟賦的條件和創新環境的現狀,制定具有針對性、差異化的政策。各地政府可以比較研究結論得出的三種路徑,在金融科技主導邏輯下人力資源驅動型和金融科技主導邏輯下研發經費驅動型等方向上,妥善處理各要素間的共生關系,選擇適合當前城市的發展模式實現高城市創新績效,避免盲目借鑒或照搬其他城市的模式。

二是把握金融科技發展趨勢,營造良好的政策實施空間。研究結論表明,金融科技對產生高城市創新績效具有普適作用。因此,政府應加強統籌金融科技的整體布局,深入運營物聯網、云計算、元宇宙等高新技術成果,創新業務流程,拓寬金融科技產品或服務的實施范圍,并針對老弱病殘群體、城鎮低收入者、小微企業等不同群體的差異化需求,實現產品與服務的精準投放,使普惠金融的發展更加具有針對性。

猜你喜歡
組態供應鏈條件
排除多余的條件
海外并購績效及供應鏈整合案例研究
選擇合適的條件
基于PLC及組態技術的恒溫控制系統開發探討
為什么美中供應鏈脫鉤雷聲大雨點小
益邦供應鏈酣戰“雙11”
益邦供應鏈 深耕大健康
基于PLC和組態的智能電動擰緊系統
鑄造行業三維組態軟件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