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文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2023-10-20 05:10金艷
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 2023年9期
關鍵詞:任務比較群文閱讀

金艷

摘 要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群文閱讀的理念、應用群文閱讀的教學模式,是拓寬學生知識積累、綜合學習和實踐探索等路徑的有效舉措。以當代詩人舒婷《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為核心文本,從以議題為中心、以任務為關鍵、以比較為手段等多個角度,對應用群文閱讀模式的具體策略展開分析,助力學生自主建構和深度閱讀。

關鍵詞 群文閱讀? 應用策略? 議題? 任務 比較

現當代詩歌是初中語文課程內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情感深厚、審美性強、語言優美等為主要特征,對于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有著重要價值。將現當代詩歌作為群文閱讀的素材和資源,有助于改變傳統詩歌教學中的“講解式”模式,讓學生圍繞一個有價值的議題,自主搜集和建構與之相似的現當代詩歌文本,從而在語言的建構、意象的賞析等環節中,提高自身的審美和閱讀品味?!蹲鎳?,我親愛的祖國》是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九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首當代詩歌,當代詩人舒婷利用常見的意象,從不同的視角下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及甘愿為祖國奉獻生命的意愿,反映一代青年的心聲。以此詩教學為例探究群文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有助于提高群文閱讀效果。

一、以議題為中心,組合文本

群文閱讀的前提是具備一個探究價值、意蘊深厚的議題,即在群文閱讀中意圖解決的問題或者學習的知識,議題確定后,方可開啟后續的組文、閱讀等活動。換言之,群文閱讀的第一步是確定議題?,F當代詩歌具有明顯的表意和抒情特征,提煉議題時,既可以圍繞“家國情懷”“青春飛揚”“舐犢之愛”“離愁別緒”等情感主題,還可以關聯借景抒情、意境描繪、細節描寫、文學體裁等藝術特征,而無論從哪一個角度提煉議題,都要以教學目標為中心。

以《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作為群文閱讀的核心文本,在提煉議題時,既要考慮此詩中蘊含的“愛國精神”的主題,也要關聯現當代詩歌的意象、意境等藝術特征,最關鍵的是要重點解讀“在詩歌朗讀中把握韻律和節奏”“深入解讀詩歌的意象,感受詩人的真摯情感”等目標。在此基礎上,凝練出群文閱讀的議題,即“現當代詩歌中的愛國情懷”,這一議題既指向了現當代詩歌的文體范疇,也凸顯了核心文本的人文主題,具有高度概括性和凝練性,能精準地展現出現當代詩歌的特點。

在確定群文閱讀的議題后,最關鍵的任務是指導學生組合文本?;仡櫼酝慕虒W歷程,很多時候我們傾向于直接為學生提供閱讀的資源和素材,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的參與感和主觀感受。認識到這一問題后,我們要讓學生參與到組合文本的過程中,讓他們圍繞議題,選擇既能體現議題又與核心文本高度相關的閱讀材料,由此建構起多維化的群文閱讀體系?!蹲鎳?,我親愛的祖國》是舒婷創作的一首愛國詩歌,展現了祖國崛起的過程,表達了詩人對祖國的無限熱愛之情,讀起來氣勢十足、蕩氣回腸,具有極強的審美性和深厚的情思。根據此詩的人文主題和主要內容,可以為學生布置組文任務,如“現當代詩歌中不乏表達詩人愛國情懷和家國情思的作品,它們是作者立足于特殊時代背景下的真實感悟,請你以《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為核心文本,廣泛搜集和甄選與之具有相似性特征的現當代詩歌,深入品讀現當代詩歌中的愛國情懷”。根據這一組文任務,學生立足群文閱讀的議題,甄選《回延安》《我愛這土地》《鄉愁》等詩歌,構成一個以愛國情懷為主題的群文閱讀體系,為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民族榮譽感提供素材和資源。

歷經這一過程,學生既提煉出了群文閱讀的議題,也明確了閱讀的內容。至此,群文閱讀體系初步構建起來。在此基礎上,可以帶領學生展開更深入的群文閱讀活動,將“愛國情懷”深深地烙印在當代學生的心中,以此推動愛國主義精神的傳承與弘揚。

二、以任務為關鍵,以問導學

新課標中提出了“以生活為基礎,以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以學習主題為引領,以學習任務為載體”的要求,強調學習任務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從群文閱讀教學實踐的角度來說,若教師能夠結合群文閱讀的議題和資料,設計有價值的學習任務,學生即可展開縱深、高階的群文閱讀活動,深入挖掘不同文本的人文主題。依據這一邏輯關系,在確定“現當代詩歌中的愛國情懷”這一議題后,秉承以學習任務為關鍵的原則,著手設計群文閱讀中的學習任務,利用多元化的問題,引導學生展開高階層的閱讀和學習活動,深化他們對群文議題的理解與感悟。

具體而言,在確定群文閱讀議題、科學組合文章的前提下,設計這樣的閱讀和學習任務:

1.自主閱讀《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回延安》《我愛這土地》《鄉愁》這四首現當代詩歌,運用簡潔的語言記錄下每一首詩歌的真實閱讀感受;

2.圍繞詩歌的意象、意境等,梳理四首詩歌的情感主線、明確情感基調;

3.提取詩歌的主要意象,重點解讀詩人是如何借助意象表達情感和見解的,進一步感受詩歌的藝術風格和審美意蘊;

4.關聯背景信息,從知人論世的層面解讀詩歌中蘊藏的愛國情懷,結合自身的真實經歷,以文學評論的方式,鑒賞和分析現當代詩歌,體現出自身的真摯情感。

在“現當代詩歌中的愛國情懷”這一群文議題下,依據現當代詩歌的文體特征和主要內容,設計如上所示的四項學習任務,將群文閱讀指向意象解析、讀寫結合等維度,為學生提供審美鑒賞、文學評論多個支架。在這些學習任務的引領下,學生會將議題作為中心,展開品鑒式和深層化的閱讀活動,能夠更為深入地理解閱讀議題,更全面地了解現當代詩歌的文體特質和藝術特色。

三、以比較為手段,鑒賞品讀

群文閱讀是一個同中求異的過程,“同”即不同的文本擁有相同的議題,“異”則是同一議題下不同文本的獨特語言特征、藝術風格等。為了加深學生對現當代詩歌中“同”與“異”的體會與感悟,要指導學生運用比較閱讀的手段,在明確“愛國情懷”和“現當代詩歌”這兩個共同點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了“求異”的支架,即“《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等四首詩歌,同是現當代詩歌,且都以‘愛國情懷’為主題,那么它們之間有哪些不同點呢?”

在支架的引領下,學生采用比較分析的學習手段,由此發現,雖然同屬于表達“愛國情懷”的現當代詩歌,但是《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以一組組意象為素材,重在描寫中華民族所經歷的貧窮、苦難以及崛起和新生,極富感染力和號召力,整首詩沉郁頓挫、慷慨激昂。而《我愛這土地》將愛國情懷賦予在一只鳥的身上,將詩人對侵略者的痛恨形象地再現出來,《鄉愁》則以船票、墳墓等意象,以優雅真摯的語言,表達了對祖國的深深思念。在解讀的過程中,學生認識到了不同詩歌的特點,了解每一首詩歌的語言、藝術風格,同時也進一步深層次領會了“愛國情懷”主題。

總之,以當代詩歌《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為核心文本,指導學生提煉議題、組合文本,并提供學習任務、引導他們采用比較分析的手段鑒賞和品讀現詩歌,創新了現當代詩歌的閱讀教學模式,能讓學生真正深入到詩歌文本之中,著重解讀詩歌的內容、分析詩歌的主題,并在拓展式、綜合性的群文閱讀活動中不斷擴充言語材料、閱讀經驗的積累,逐步提升詩歌解讀和鑒賞的能力。

[作者通聯:江蘇徐州市銅山區清華中學]

猜你喜歡
任務比較群文閱讀
巧用單元課文整合有效實施群文閱讀
明確“任務” 文中有“我”
享受群文閱讀 提升語文素養
同曲異調共流芳
淺議群文閱讀下的“讀寫結合”
張愛玲的《金鎖記》與居斯塔夫?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較研究
托福聽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較”和“遞進”結構的講座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