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教學應培養學生審美素養

2023-10-20 05:10許娟
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 2023年9期
關鍵詞:審美素養鑒賞創造

許娟

摘 要 閱讀教學中,挖掘閱讀文本的審美元素,激發出審美創作的欲望是新一輪語文課堂教學的新樣態。結合統編語文教材,通過閱讀實踐,淬煉“審美鑒賞與創造”的操作要領,建構從“挖掘——鑒賞——創造”的閱讀實踐圖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和閱讀能力。

關鍵詞 閱讀教學? 審美素養? 鑒賞? 創造

“審美素養”的培養是語文課程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提升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關鍵因子。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從審美的角度,引導學生斟酌文意,鑒賞品味文字之美,挖掘出文本的言外之美。本文從“審美意識”“審美鑒賞”“審美創造”三個層次,建構審美素養培養的有效路徑。

一、立足文本內外,樹立審美意識

經典文本往往在外在形式和內在意蘊上都有著審美的價值。在教學中,要立足文本,宏觀建構篇章,微觀體悟文字,從外到內,挖掘出文本審美元素。

首先,注重篇章結構美。有意識的審美觀念是有效閱讀,提升審美品質的關鍵。經典文本往往在篇章結構上具有外在獨特性和內在的邏輯性。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文體,立足篇章,感受篇章結構之美。比如,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九年級下冊第二單元選編了《我愛這土地》《鄉愁》《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等現代詩歌,旨在引導學生感受現代詩歌的語言美、音韻美、情感美。教學中,教師要跳出傳統“翻譯+情感”的教學模式,從現代詩歌語言外在形式美出發,引導學生探究詩歌具體形象與內在情感之間的關系,進而提升其審美情趣。比如,余光中《鄉愁》語言凝練、節奏鮮明、形象豐富。教學中,教師要從現代詩歌“詩行”著手,分析其節奏韻律。具體為:(1)一行對應一個動點:全詩共四個詩行即是四個動點;(2)動點起伏不一:每行開頭起伏最低,分別為“小時候”“長大后”“后來啊”“而現在”為情感的興起,縱深拉進,“郵票”“船票”等起伏高,情感強;“我在這頭”“我在外頭”等平緩推進。(3)結構相似,情感推進:每一行結構、字數相同,情感隨著動點不斷推進。其中,第一、二、四節中的“那”字拉長語音的同時,拓展了讀者的視野和遐想,將作者的情感推向了最高潮。由此,學生感知到,現代詩歌在結構上,形式自由,音韻上一唱三嘆,節奏上重章疊沓。

其次,注重語言敘事之美。讀者審美意識的產生往往是在“讀——思——悟”中形成的。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將抽象的文字轉變成具象化的故事。經典小說不僅塑造人物形象,更將故事在巧妙地敘述中表達出來。比如,魯迅《故鄉》講述“我”回鄉時的所見所聞,體現作者對過去與現在甚至未來的思考。從審美角度上看,小說不僅僅是為了塑造“楊二嫂”“閏土”等一群人的形象,還為了表現鄉村“消失”與“重構”的矛盾以及人性“泯滅”與“希望”的思考。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敘事結構上分析,體悟文本的內在情思和深層主旨。由此,學生的思維從淺層走向了深層,審美從外在走向了內在,深度地解讀出了文本的內涵與意蘊。

可見,正確把握文本的外在形式,細致讀懂文本語言是審美素養有效形成的關鍵。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篇章到句段,從語言到情感,體悟文本語言的文化內涵,真正將文本“讀通”“讀透”。

二、聚焦文本表達,學會審美鑒賞

首先,聚焦文本語言,有效品鑒。審美體驗建立在對文本語言細嚼慢咽的基礎上。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文本語言進行合理品鑒,大膽重構,挖掘出文本背后的內涵。比如,統編初中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選取了《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夢回繁華》等說明文,旨在引導學生感受中華文明印記之美,傳承和創新中華古老的文明。教學中,教師要聚焦說明對象,引導學生感知語言之美,感受作者的審美情趣。以《夢回繁華》為例,要挖掘畫面背后的歷史文化內涵,深度認識當時的歷史風貌,需立足語言進行品鑒:(1)典雅的字詞美:梳理出文本中四字短語,如“疏林薄霧”“街道縱橫”等;(2)生動的意境美:找出文本中描摹式語句,具體分析鑒賞其表達效果;(3)起承轉合的結構美:梳理文本文脈,探究出中國文人的詩意追求。三個任務立足語言,從意象到意境,從結構到情感,落實語言的審美鑒賞。比如,有的學生扣住文本中“宛如飛虹”等比喻句,領悟出汴河的繁華勝景;還有的同學緊扣文本中工筆的描摹手法,感受特定歷史時期各階層人物活動的社會狀況。由此,教師可因勢利導引出“文藝說明文”的特點,讓學生按照“背景——主體——價值”的邏輯順序,欣賞出“清明上河圖”中的“繁華”。

其次,注重沉浸式體驗,深度鑒賞作品。為消除讀者與文本、作者之間的隔膜感,沉浸式體驗可以喚起其已有的認知經驗和情感體認。教學中,沉浸式朗讀、傾聽、表演等可以讓學生沉入文本,與文本、作者展開反復對話,深度理解文本。如統編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散步》一文,教師可引導學生置換視角,從“奶奶”“爸爸”的視角對故事進行轉述,體悟文本“兒童”視角敘述對情感表達的作用。再如,學習杜甫《望岳》,教師可巧用沉浸式傾聽法,播放此詩不同版本的歌曲,尋找詩詞與樂曲之間的契合點,勾勒情感變化,感悟作者早年的“凌云之志”。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巧設學習空間點,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現場,進行角色扮演,體悟出作品審美意趣。比如,以《夢回繁華》為例,以“重回汴京”為主題,要求學生扮演博物館講解員,向游客講解這幅曠世之作。在細讀文本的基礎上,學生要從“畫作背景”“畫作意蘊”“畫作規?!薄爱嬜魈攸c”上講解出“汴京之繁華”,感知出畫家和作者隱藏在文字背后的憂思??梢?,審美素養的培養需要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體驗和轉化文本語言,進而有效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

三、有效活動實踐,學會審美創造

首先,創設真實情境,形成審美創造“在場”?!罢鎸崱笔怯行榫硺嫵傻谋匾?。它以現實生活為基礎,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激發出審美創造的欲望。比如,以統編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陳太丘與友期行》為例,緊扣標題中的“期”字,創設學習情境:喜馬拉雅平臺推出“讀經典·學做人”欄目,現邀請你以《陳太丘與友期行》為素材,制作相關的動畫,撰寫推薦詞,設計故事腳本。

圍繞此情境,深入文本,提煉出相關推薦的“主題”是第一步。同時,緊扣人物形象和情節發展,進行有效配圖是閱讀的核心?;诖?,學生可以緊扣“方正”這一主題探討魏晉之風中的“方正”,進而獲得個性化的審美體驗。

其次,注重讀寫實踐,學會審美“再創造”。讀寫實踐可以有效地將閱讀知識轉化為“生產力”和“創造力”。從“讀”到“寫”是閱讀審美鑒賞的提升,也是審美創造的飛躍。比如,在學習名著閱讀《艾青詩選》時,學生不能能僅僅停留在“朗讀”“鑒賞”的層面,還要揣摩艾青詩歌的寫作特點,學會仿寫和創寫,進而生成出新的學習成果。如緊扣意象,設置讀寫任務:選擇主題意象,學習艾青詩歌寫作特點進行新詩創作并且編輯成集;進行意象分類,為其編寫詩集目錄;為詩歌集設計版面,注意圖文并茂。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以語言建構與運用為基礎,深度挖掘文本中的審美元素,幫助學生建構立體化的審美認知,提升學生審美素養。

[作者通聯:江蘇揚中市外國語中學]

猜你喜歡
審美素養鑒賞創造
論動畫片的審美因素及對幼兒審美素養提升的價值
探析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素養
中小學剪紙教學“三步曲”
批判性思維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培養及應用
談高中美術鑒賞教育中審美價值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