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雙減”創設多樣化的小學英語大單元作業

2023-10-24 10:36呂玉艷
課程教育研究 2023年9期
關鍵詞:雙減背景小學英語

呂玉艷

【摘要】在“雙減”背景下,教師在創設小學英語作業時,一要減少作業數量,以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二要提升作業質量,以讓學生更好地鞏固知識,促進多元化能力發展?;诖?,教師可在學生大單元學習的基礎上創新作業設置,以減少作業的機械性重復,從而提升學生對單元主題的理解力以及“聽”“說”“讀”“寫”“看”等多方面素養。

【關鍵詞】小學英語? “雙減”背景? 大單元作業

【中圖分類號】G623.3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09-0082-03

作業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作業設置時要充分利用這個環節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要巧設作業,一方面能讓學生獲得多方面的體驗,使他們感知到課外生活的精彩;另一方面能讓他們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各方面才能得到展示,自己薄弱的環節又得到提升。教師可基于大單元設置作業,讓單元中各個板塊所側重的能力在學生的作業中獲得發展,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一步步地深化單元主題意義。

一、“雙減”視域下小學英語大單元創新作業設置必要性

1.“雙減”視域下的大單元作業可以更好地考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水平

教師設置作業的重要目的就是檢查學生上課的學習狀況,再根據作業所反映的情況,對教學內容作出調整,以讓學生有更好的發展。一般來說牛津譯林版往往被分成若干個板塊,比如Story time, Grammar time,Fun time, Sound time, Culture time, Cartoon time,Checkout time, Ticking time等。教師設置大單元作業能照顧到每個板塊的知識點,又能對接單元的主題,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傳統作業往往只注重讀寫方面的訓練,而忽視聽說、表演、實踐等方面的訓練,這不利于學生掌握與運用知識。

2.“雙減”視域下大單元作業設計有助于學生形成單元主題思想

不少學生在學習某一個單元時,能掌握這個單元的一些詞語、句式、語法等,卻不知道這個單元的主題意義與思想。這種狀況不利于學生習得語言,也不利于他們的全面發展。教師在進行單元教學時,學生不僅要獲得知識與能力,同時也要獲得精神上的成長。以大單元為主線的作業設置更注重學生對單元主題意義的理解與探究。以牛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1 The lion and the mouse的教學為例,這個單元講述的是一個伊索的寓言故事。伊索寓言往往是以動物為主角,在故事的最后都突顯一個有教育意義的主題。因此,教師在每次作業中就可設置一些與動物相關的作業,同時讓學生在每次的作業中明白一個與主題相關的道理。通過這樣的作業學生能時刻感受到單元主題的學習,也能在主題情境中更好地完成相應的作業任務。

3.“雙減”視域下大單元作業設計有利于提升學生英語的綜合能力

“雙減”減去的是學生的作業負擔,不能減去學生的能力與素養?;谶@樣的要求教師可設置大單元作業,不只提升學生某一方面的能力,而是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比如在Story time板塊中,教師設置講述其他伊索寓言故事,提升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想象能力、復述能力等。在Grammar time板塊中,教師可呈現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動物圖片,讓學生對著圖片將一些過去式的詞匯,以及常見的副詞用起來。比如教師可呈現一張貓捉老鼠的圖片,學生展現這樣的表達:The cat caught the mouse happily. The mouse met the cat sadly.顯然,在這樣的作業中學生的語法水平在語言運用中獲得發展。在Fun time板塊中,教師可設置表演性的作業,讓學生展示表演天賦。在Sound time中,教師可讓學生將課外的伊索寓言故事以朗讀的形式呈現出來,再發至班級群,既能鍛煉他們的語音與語調,又能提升他們講故事的能力。在Culture time板塊中,教師可讓學生設置一些介紹寓言故事的海報,學生的創意能力、汲取信息的能力都能得到鍛煉。在Cartoon time中,教師可讓學生編創動畫故事,讓他們的創造能力自然地流淌。同樣地,在Checkout time 與Ticking time中,教師要突出這兩個板塊的特點,又要將前后的能力點、興趣點、知識點等融合進去,以讓學生全面地發展自己。

二、“雙減”視域下小學英語大單元創新作業設置基本原則

1.整體性原則

教師在設置大單元作業時要遵循整體性原則,即以單元的整體目標為抓手逐步地推進,以學生整體的發展為原則慢慢地提升。顯然這需要教師基于學生的認知與能力發展的需要以及單元各個板塊的具體特點進行整體設置,再逐步推進。因此教師在遵循整體性原則時,要將作業的內容轉為綜合知識的內容,這能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實現學生的整體化發展。[1]

2.多樣性原則

在當前的“雙減”背景下,教師在設置作業時要關注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不能設置超量的作業。因此,教師在設置作業時要遵循多樣性的原則,能激發他們完成作業的興趣,能讓他們在不同的體驗中全身心投入其中。教師可改變原先的作業模式,豐富作業內容,優化作業形式,布置一些體驗類作業。這樣具有多樣性的作業能改變學生對于英語作業的認識,同時學生也能通過作業獲得豐富的體驗與及時的成功。

三、“雙減”視域下小學英語大單元創新作業設置的策略

1.重視學生個體化差異,分層設計作業

一般的小學英語作業模式是對所有學生布置一樣的作業,再以同一個評價的尺度進行統一批改。顯然作業是由教師一個人管理,每個學生所做的作業內容相同、難度相同、具體的要求也相同。小學生在三年級的時候才開始學英語,也就是說,他們的起點是差不多的。但是每個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熱情、對英語的理解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異,缺乏針對性的作業就不符合“雙減”政策要求。因為這樣的作業會增加學困生的課業負擔,教師設置的一些作業他們需要耗費很多時間才能完成。同樣地,這樣的作業也不適合班上的優等生,他們重復著自己本來就會的作業,這對他們的發展不利。因此,教師要基于學生的個體化差異,分層設計作業,以讓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升。

在這個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先要對教學目標、教材內容、學生的基本學情等進行全面分析,以在教材原有的目標與內容的基礎上,針對學生的認知與思維特點,設置分層作業。比如教師想考查學生的基礎能力可設置這樣的作業,教師先是呈現一段文字:The next day, two men caught the lion with a large net. The lion bit the net with his sharp teeth, but that did not help.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在橫線上填上合適的詞,以讓整個段落前后連貫。這樣的基礎題能讓學生回顧Story time中的動詞過去式以及過去時的一些用法,同時又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與理解段落大意的能力。但教師如果想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言實踐與遷移創新能力,則可設置情境類創造型作業。教師設置的作業為,給學生呈現三幅畫面,第一幅畫面為老鼠看到了困在網里的獅子;第二幅畫為老鼠用牙齒將網咬了一個洞;第三幅為獅子得救了。學生要對著這些畫面用自己的語言呈現出來。比如一學生是這樣寫的:Just then, the mouse saw the lion in the net. Soon, the mouse made a big hole in the net with his teeth. The lion got out happily.可以看出,教師設置的看圖寫話作業能拓展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大多學生又能基于自己的學習情況給出自己力所能及的答案。教師能從這樣的作業中看到學生能力上的閃光點,也能看到他們還需要進一步提升的地方。

綜上所述,教師要設置個性化的大單元作業。在“雙減”的背景下,教師要能設置出高質量的作業,要能讓每個學生都獲得恰如其分的成長。因此,教師在設置作業時,目光要開闊,既要照顧到班級少數基礎不好的學生,又要照顧到大多數學生的進一步發展?;诖髥卧姆謱幼鳂I,能讓學生在各自的能力范圍內走進本單元的學習,獲得適度的發展與提升。[2]

2.減輕學生負擔壓力,設計實踐類作業

在“雙減”政策下,教師在設置學生作業時,要減輕他們完成作業的壓力,但同時又要開闊他們的視野,促進他們多樣化發展?;诖?,教師可設計一些實踐類作業,以培養和鍛煉他們的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就小學英語而言,教師可設置的實踐類作業也是多樣的,教師可讓學生就文本故事的內容編創課本劇,以展示他們的語言運用與合作交流能力;教師可讓學生在原來故事情節的基礎上繪制新的繪本,以提升學生的繪畫能力與想象能力;教師可給學生展示一段新的動畫視頻,讓學生就著畫面進行英語配音,以提升學生對故事的理解能力以及口語的表達能力。多樣化實踐作業能給學生更多的體驗空間,他們能在豐富的體驗中獲得語言實踐的機會,進而提升學科素養,也提升對本單元的理解能力。

教師要通過這個單元的學習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文化認知,從而提升他們跨文化交際能力,以及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時不能只講授有關Culture time的認知,還要滲透更多的與寓言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教師可設置這樣的實踐類作業:教師從伊索寓言中找到這樣的故事:The Crow and the jug,然后從網上剪接出大約5分鐘的與故事相匹配的動畫,學生需要對著動畫的內容進行配音。學生在配音的時候要能講述故事的大致內容,要能體現烏鴉的情感,要能表達自己的感受。學生在很小的時候就聽說過這個中文版的故事,因此他們能理解文本的內容,重要的是要能準確地運用寓言傳遞情感。一學生配音的內容為:One summer, the crows hometown was very dry. He felt so thirsty that he really wanted to drink the water right away. The water in the bottle was too low for the crow to drink. He put some stones in the bottle, and the water rose. The crow took the wings and drank the water with a big mouth. What a clever crow!教師可將學生所配的音在課上讓其他學生做一個點評,以讓更多的學生獲得更大的進步。

可見,教師在設置作業時要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以讓他們學以致用,進而提升學習的質量和效果。教師設置的基于動畫配音的作業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發展,進而全面發展他們的綜合素養。所以,教師要打破傳統作業束縛,拓展作業形式,以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3.有機結合日常生活,提升作業的實用性

教師在設置作業時要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以讓作業與他們的生活、情感、思想等融合起來。在熟悉的情境中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同時也能讓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辯證思維能力等在實際的生活中獲得發展與提升。教師可設置親子作業,描寫家禽、家畜等的作業,讀書心得作業,記敘學?;顒拥淖鳂I,講述家務勞動的作業等。教師可將這些作業與單元的板塊、主題的意義等相對接,以讓學生在生活類作業中感知單元學習的魅力。

在這個單元的學習中,教師設置這樣的作業,讓學生描寫家中所養的某一樣動物,并試圖與動物進行三到四輪的對話。這樣的作業能提升學生對動物的情感,進而也深化單元的主題;同時也能提升學生基于情境創編對話的能力。一個學生描寫的是奶奶家的一只小花貓,她是這樣寫的:Grandmother has a lovely cat. She is two years old. She has a pair of big eyes, a small pink nose, a small tongue. She has a unique name “Mimi”.同時她想象了與貓的一段對話:A:Why do you always sleep in the daytime? B:Because I want to work at night. A:Do you feel tired at night? B:No, it is my job. A:What is your job? There is no mouse in the room. B:My job is to frighten the mice, they are afraid to come in.在這段對話中,動物跟人一樣能正常對話,這是將單元中有關寓言的寫法運用起來,這能讓學生深入生活也深入單元進行學習,進而獲得更多的實用性能力。[3]

四、結束語

教師設置作業要基于學生發展的需要,逐步提升他們的能力與素養。教師基于大單元設置創新類作業能減少傳統作業中低效的作業樣態;能讓學生在多樣的作業中發展理解能力、創造能力、實踐能力、探究能力,進而提升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今后,教師需要不斷地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豐富小學英語作業設計的途徑,增強學生參與作業的興趣,培養良好的作業習慣,使單元作業設計成為學生英語發展的必要延伸與補充的方式。

參考文獻:

[1]朱曉萍.基于“大單元”視野的小學英語作業設計探索[J].閱讀,2022(79):32-34

[2]王瑛玨.指向深度學習的小學英語單元作業設計[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2(9):107-109

[3]吳霞芳,張云.“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作業設計可視化例談[J]小學教學設計,2021(36):71-72

猜你喜歡
雙減背景小學英語
“新四化”背景下汽車NVH的發展趨勢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論持久戰》的寫作背景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晚清外語翻譯人才培養的背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