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經》:從詩歌到儒家經典

2023-10-24 10:36楊邦俊
中學語文·教師版 2023年9期
關鍵詞:詩經傳統文化詩歌

楊邦俊

摘 要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被稱為現實主義文學的源頭,又是最重要的儒家經典“五經”之一,承載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在其發展過程中,經歷了由詩到經的變化。今人閱讀《詩經》,既要把它當作經典文學作品來欣賞,感受中國古代詩歌的無限魅力和現實主義文學的優良傳統;又要把它當作儒家經典來解讀,接受并傳承古老而又深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文章援引了大量古籍文獻,為今人的《詩經》閱讀和教學提供必要的參考。

關鍵詞 經典解讀? 《詩經》? 詩歌? 傳統文化

朱熹《詩傳綱領》:“詩之始作,多發于男女之間,而達于父子君臣之際,故先王以詩為教,使人興于善,而戒其失?!盵1]這個論述簡要地闡明了《詩經》的形成過程?!对娊洝分械倪@些詩,最初起源于日常生活,具有詩歌最原始、最古老的形態;后來被用于社交禮儀,產生一定的教育作用;再后來文人學士對其進行文字上的規范、潤色和解讀,朝廷又從國家層面,把它們上升為經典,用來勸教民眾,興善戒失,以達成詩教之目的。由此可見,《詩經》的形成,經歷了由“詩”到“經”的變化。這種變化,既是由我國古代詩歌自身特點決定的,又是歷代經學家不斷傳講強化的結果。

一、《詩經》的文學解讀

《詩經》作為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反映了先秦詩歌的樣態,并對早期詩歌的定型產生了重要作用。今人閱讀《詩經》,首先要把它作為詩歌作品進行文學解讀。

1.《詩經》的文學源頭

朱熹《詩集傳序》:“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物而動,性之欲也。夫既有欲矣,則不能無思;既有思矣,則不能無言;既有言矣,則言之所不能盡,而發于咨嗟詠嘆之余者,必有自然之音響節族而不能已焉?!盵2]可見,《詩經》在我國歷史上,最先是應社會生活的需要有感而發,作為文學作品出現的,大致有以下幾個源頭。

(1)民間傳唱的歌謠?!段男牡颀垺ふ戮洹罚骸爸劣谠婍灤篌w,以四言為正,唯《祈父》《肇禋》,以二言為句。尋二言肇于黃世,《竹彈》之謠是也?!盵3]根據這個論述,黃帝時代的“《竹彈》之謠”,應是《詩經》中《小雅·祈父》和《周頌·維清》等少數幾篇以“二言為句”的詩歌作品的源頭。

清人沈德潛的《古詩源》收錄了這首歌:

斷竹,續竹,飛土,逐宍(古“肉”字)。(《古詩源·卷一古逸·彈歌》)

此歌記載古人制作勞動工具和從事狩獵的場景,語言簡明,意象豐富,含蓄地表現出詩人對勤勞、智慧的勞動人民的贊美之情。后來,這類歌謠發展成國風。

(2)部落慶功的樂歌。遠古時代,人們收獲了獵物,戰勝了敵人,往往通過配樂歌唱的方式 慶功,這類樂歌成為《詩經》的又一個源頭。

《呂氏春秋·古樂》有一段“葛天氏之樂”的記載:

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一曰《載民》,二曰《玄鳥》,三曰《遂草木》……八曰《總禽獸之極》。[4]

場面非常生動,有投足,有手上動作,有歌唱的內容,有鮮活的道具。原文又說:“樂之所由來者尚矣?!备哒T注:“尚,久也,自黃帝以來,功成作樂,故曰非獨為一世之造也?!笨梢娭腥A民族有“功成作樂”的傳統,這種樂歌后來逐步演變成“雅”。

(3)帝王祭祀的頌歌。古代歲時、春秋二季都要舉行大型祭祀活動,演唱歌頌先祖和神靈的祭歌。據《周禮》卷二十二記載,周人“以樂舞教國子,舞《云門》《大卷》”等。鄭玄注:“此周所存六代之樂,黃帝曰《云門》《大卷》?!盵5]由此可知,周人所歌《云門》,在黃帝時就是祭祀所唱之歌。黃帝以云為圖騰,所以,周人祭祀歌此《云門》,以敬神靈。這類歌后來發展成為“頌”。

2.《詩經》的文學樣態

《詩經》作為我國古代的詩歌樣式又有哪些特征呢?《毛詩序》:“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盵6]朱熹根據《周禮·大師》的相關記載,又進一步把這“六義”細分為“三經”“三緯”。何謂“三經”?“風雅頌者,聲樂部分之名也?!盵7]風,是民間各地的樂歌,《詩經》有“十五國風”,共一百六十篇。雅,是敘說國家政事的詩歌,政有大小,故有大、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頌,是祭祀神靈和先祖的舞曲和歌詞,《詩經》有周頌、魯頌、商頌,共四十篇。何謂“三緯”?“賦比興,則所以制作風雅頌之體也”[8]。此六義,本出于《周禮·春官宗伯·大師》。據朱熹考證,周代“大師之教國子,必使之以是六者而三經三緯之,則凡《詩》之節奏指歸,皆將不待解說,而直可吟詠而得之”[9]??梢?,我國詩歌在周代就有著嚴格的體例。

3.《詩經》的娛樂性

《詩經》不但記述上自國君,下至庶民的日常生活,而且在當時還配以風、雅、頌等不同的音樂來演唱,具有廣泛的社會娛樂性。以《豳風·七月》為例。全詩八章,每章十一句,共八十八句,記載周人通過觀察天象和自然風物的變化,來感知天時,確定農事。我們從中可以看到當時的人們,“女服事乎內,男服事乎外”,“上以誠愛下,下以忠利上,父父子子,夫夫婦婦,養老而慈幼,食力而助弱”,“祭祀守時,燕享有節”的治世之象。這儼然是《禮記·禮運》中,孔子所描繪的那種大同社會。非但如此,這首詩還以風、雅、頌等不同的形式配樂演唱,以娛君臣、百姓。

據《周禮·籥章》記載,周人在中春時,常于白日擊土鼓,用籥管吹奏《豳詩》,迎暑以晝,求諸陽;又于中秋夜吹奏此詩,迎寒以夜,求諸陰?!夺亠L·七月》原本是言寒暑之事的詩,周人因時而類,吹奏此詩,盡享自然之樂。不惟如此,周人在舉行“祈豐年,祭田祖”的國事時也吹奏此詩?!吨芏Y·籥章》又曰:“凡國祈年于田祖,龡《豳雅》,擊土鼓以樂田畯?!编嵭ⅲ骸爸^之雅者,以其言男女之正?!庇衷唬骸皣老?,龡《豳頌》,擊土鼓以息老物?!盵10]可見,周天子還在年終舉行大祭時吹奏此詩。謂之《豳頌》者,因其言“歲終人功之成”。

顧炎武曾在《日知錄》中,提出《詩經》的“四詩說”:

《周南》《召南》,《南》也,非《風》也?!夺佟分^之《豳詩》,亦謂之《雅》,亦謂之《頌》,而非《風》也?!赌稀贰夺佟贰堆拧贰俄灐窞樗脑?,而列國之風附焉,此《詩》之本序也。[11]

他認為《南》《豳》《雅》《頌》是先秦詩歌最早的存在形式,列國之風皆由此出。

二、《詩經》的經學解讀

如果仔細考察上古時期的一些詩歌,不難發現,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除具有文學作品的基本特征外,還有諷時勸政、朝會宴賓、慶功祭祀等社會功用,對人有一種潛在的教育作用。

1.詩教的興起

《詩經》成為儒家經典,首先要從“詩教”說起?!霸娊獭币辉~最早見于《禮記·經解》。

孔子曰:“入其國,其教可知也。其為人也,溫柔敦厚,詩教也?!盵12]

原文只是一個概念性的說法,大意是進入一個方國,那里的人民溫柔敦厚,必定是接受了“詩教”。詩教的產生與先秦詩歌的特點有很大的關系。以國風為例,其原本是諸侯各國的民俗歌謠,在民間口耳相傳,如物被風而有聲,又因其聲所以能夠動物感人,于是對人產生教化作用。受此啟發,一國之內,國君有了美德,國人則創作反映君王德政的歌謠進行傳唱,頌揚其功德,而黎民百姓自身也受到感化;國君有了過失,上之化有了不善,在下之人,則又通過歌詠國風譏其所失,以刺國政,進而幫助國君糾正過失。

如果說早期的詩教是自然發生的,那么到了漢代,特別是漢武帝時期,朝廷專立五經博士,組織經學家對《詩經》等經典進行解讀,并設館授學,廣為傳播,用以教化國人,“詩教”的含義才逐漸清晰起來,成為一種文化自覺。后來,又經過鄭玄、朱熹等經學家的發揮,一代一代地傳講,“詩教”在傳統教育中的作用不斷得到強化。

由此可見,《詩經》在其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從文學到經學的變化。這種變化既是詩歌自然發展的結果,同時又是一種文化自覺。

2.《詩經》的“四始”

“關雎之亂以為風始,鹿鳴為小雅始,文王為大雅始,清廟為頌始?!盵13]《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古者《詩》千余首,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禮義,定起始,編目次,始有“四始”之說?!笆肌?,鄭玄《毛詩注》:“王道興衰之所由也?!薄八氖肌钡拇_立,是《詩》走向儒家經典的重要一步。

(1)《關雎》:國風之始。在古代,“國”指諸侯所封之域,“風”是民俗歌謠之詩?!耙粐?,系一人之本,謂之風”[14]。國風因語言感人,能“被上之化”,于是“諸侯采之以貢于天子”,“天子受之而列于樂官”,借以考察俗尚美惡、政治得失。

孔子編訂《詩經》,將《關雎》排在《國風·周南》的第一篇,歷代經學家稱其為“國風之始”,有“周南德音”的美譽[15]?!睹妭鳌罚骸啊蛾P雎》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故用之鄉人焉,用之邦國焉?!盵16]朱熹注:“武王崩,子成王誦立,周公相之,制作禮樂,乃采文王之世風化所及民俗之詩,被之管弦,以為房中之樂,而又推之以及鄉黨邦國,所以著明先王風俗之盛,而使天下后世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者,皆得以取法焉?!盵17]

經過毛亨、朱熹這樣的經學家一代一代的傳講,幾千年來,《關雎》在教化國人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正是在這種詩教的影響下,中華民族逐漸形成了“窈窕淑女,德配君子;賢良美才,輔佐圣君。家庭和睦,國家安寧,人民幸?!钡纳鐣L尚,并被譽為“治世之象”,成為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治國安邦的法寶。

(2)《鹿鳴》:小雅之始?!堵锅Q》是《詩經·小雅》的第一篇。

《毛詩序》曰“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風,謂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18],“雅”原本有大小之殊,后來,經學家在解讀的時候,又各有正變之別。據《毛詩傳》載,古時,群臣聽宴詩時,不但有美味佳肴品嘗,而且國君還會賞給大臣很多財物,用厚意來對待大臣,然后“忠臣嘉賓得盡其心”?!堵锅Q》原是周王以燕享之樂教化大臣的詩歌,《詩經》把它編在《小雅》第一篇,作為經典,教化后人,有兩重用意:一是作為主子要禮賢下臣;二是作為下臣要盡忠主子。

據《儀禮·燕禮》和《禮記·學記》記載,周時《鹿鳴》不但用于君臣燕享,而且也“推而用之鄉人”,很早就被作為“政教”之始,用以教化大臣和國民。

(3)《文王》:大雅之始?!段耐酢肥恰洞笱拧返牡谝黄?。

《呂氏春秋·古樂》引此詩,以為周公所作。朱熹也贊成此說,并指出“周公追述文王之德,明國家所以受命而代殷者,皆由于此,以戒成王?!盵19]《文王》全詩共七章,其首言文王有顯德,上天授之以成命;次言天命集于文王,又使其子孫世為天子、諸侯;三言命周之福,不惟及其子孫,而又及其群臣之后嗣;四言天命既絕于商,則不惟誅罰其身,又使其子孫亦來臣服于周;五言絕商之禍,不惟及其子孫,而又及其群臣之后嗣;六言周之子孫臣庶當以文王為法,而以商為鑒;七又總言天下人當以商為鑒,以文王為法。就這樣,《文王》把家與國、君與臣、祖與嗣,乃至天下國民“捆綁”在一起,不斷申述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道理,并被反復吟誦、演唱。朱熹《詩集傳》稱言:“其于天人之際,興亡之理,丁寧反復,至深切矣?!盵20]

這首詩被《詩經》編在《大雅》之始,經過歷代經學家的反復講述,對后世治國理政產生了深遠影響。

(4)《清廟》:頌之始?!睹妭鳌吩唬骸绊炚?,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盵21]以今言之,頌就是宗廟祭祀、功成告祖的樂歌。

《詩經》收錄《周頌》《魯頌》《商頌》四十篇。為何將《清廟》排在第一篇呢?第一,它是祭祀周文王的詩?!睹妭鳌吩唬骸啊肚鍙R》,祀文王也,周公既成洛邑,朝諸侯,率以祀文王焉?!编嵭{:“清廟者,祭有清明之德者之宮也”,“天德清明,文王象焉,故祭之而歌此詩也?!盵22]第二,用于大型祭祀?!抖Y記·祭統》曰:“夫大嘗、禘,升歌《清廟》”[23],禘、嘗是西周、春秋時期重要的祭祀活動。禘祭在夏季舉行,國君在儀式上要向大臣頒授爵位,賜給車服;嘗祭則在秋季舉行,國君又會給大臣頒授田邑、發布政令。第三,用于國君的重大活動?!抖Y記·文王世子》載:“天子視學”,“反登歌《清廟》?!盵24]《禮記·仲尼燕居》又載:古代諸侯來朝,天子大饗諸侯,“升歌《清廟》,示德也”[25]。周人在清廟升歌,有隆重的儀式?!抖Y記·樂記》載:“《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唱而三嘆,有遺音者矣?!盵26]可見,其具有很強的教育作用。

《詩經》三頌以《清廟》為始,意在引導國人追宗懷遠,不忘先圣遺志,開中華禮邦之先河。

3.《詩經》的“正變”

《詩經》的《風》《雅》有“正變”之說?!睹妭鳌穼Υ擞忻鞔_的記載:“至于王道衰,禮義廢,政教失,國異政,家俗殊,而變《風》、變《雅》作矣?!盵27]下面我們對其作一些介紹。

舊說認為文、武、成王時的詩歌,是周公所定,故以之為“正”???、昭以后,天子不能統諸侯,國國自以為政,諸侯不能統大夫,家家自以為俗,“國史(朱熹認為不限于國史,這里只是一個概念性的說法)明乎得失之跡,傷人倫之廢,哀行政之苛,吟詠情性,以風其上,達以事變,而懷其舊俗”[28],變風、變雅遂起。以詩風政,大概就是從這個時期興起的。

何謂“正變”?《毛詩傳》并未明說,只是在序文中,以“變風”為例,加以引申。曰:“故變風發乎情,止乎禮義。發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盵29]

根據這個說法,“變風”當是各國獻詩者發現了一些國政家事中的過失,仿效早期國風的形式,用合乎人情、合于人性的方式來勸諫,使國君或國人改正自己的過錯,合乎周文王所倡導的禮儀,由此創作產生的詩歌。由于正風、正雅,是記載周文王、武王、成王德政的詩,主要從正面引導國人,那么“變風”“變雅”就當是從反面規勸國人或國君的詩。

關于《風》《雅》正變的分屬,朱熹在《詩傳綱領》中引漢儒舊說,對其進行了詳細論述,概言之,“《二南》二十五篇為正風,《鹿鳴》至《菁莪》二十二篇為正《小雅》,《文王》至《卷阿》十八篇為正《大雅》”;“《邶》至《豳》十三國為變風?!读隆分痢逗尾莶稽S》五十八篇為變《小雅》,《民勞》至《召旻》十三篇為變《大雅》”[30]。

詩經的“正變”之說,可以從先秦典籍中找到佐證?!抖Y儀·燕禮》記載了朝會宴詩用正風、正雅的詳細過程,下面我們來看其中的主要環節。

(1)歌詩。宴詩開始,“工歌《鹿鳴》《四牡》《皇皇者華》”[31]。

三者皆《小雅》之正篇?!堵锅Q》是君與臣下及四方之賓宴會,講道修行的樂歌;《四牡》是君勞使臣之來的樂歌;《皇皇者華》是君遣使臣的樂歌。第一環節歌此三詩,采其以旨酒勞嘉賓、接賢明、犒使臣之意。

(2)笙詩。接著“笙入立于縣中,奏《南陔》《白華》《華黍》”[32]。

樂工進入大堂中央,用笙樂演播這三首《小雅》正聲。昔周之興,周公制禮作樂,采時世之詩以為樂歌。第二環節播此正雅,意在以“通情相風”。只是今天這些歌詞已失,《毛詩》僅存其目。

(3)間作。隨后“間歌《魚麗》,笙《由庚》;歌《南有嘉魚》,笙《崇丘》;歌《南山有臺》,笙《由儀》”。[33]

六者亦《小雅》正篇?!遏~麗》言太平年豐物多;《南有嘉魚》言太平君子有酒;《南山有臺》言太平之治,以賢者為本。余者《由庚》《崇丘》《由儀》樂以賢者共之,以禮下賢者,賢者來歸,共同宴樂,此三曲今亦失。第三環節,樂工一歌一吹,采其“優賓”“以禮下賢者”“愛友賢者”“欲其身之壽考”“欲其名德之長”等意。

(4)合樂。最后,所有樂工一起“歌鄉樂《周南》《關雎》《葛覃》《卷耳》;《召南》《鵲巢》《采蘩》《采蘋》”。[34]

《關雎》言后妃之德,《葛覃》言后妃之職,《卷耳》言后妃之志,《鵲巢》言國君夫人之職,《采蘩》言國君夫人不失職,《采蘋》言卿大夫之妻能修其法度。上述六詩乃詩教之原,《詩經》將其列為正風,最后環節合樂演奏。

《詩經》是記載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怎樣閱讀才能真正讀懂經典呢?朱熹在《詩集傳序》中說:“本之《二南》以求其端,參之列國以盡其變,正之于《雅》,以大其規,和之其《頌》以要其止,此學《詩》之大旨也?!盵35]

這為我們的閱讀教學指出一條明徑。

參考文獻

[1][2][7][8][9][17][19][20][27][30][35]朱 熹 撰,朱杰人等 主編.朱子全書(1)·詩集傳[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344、350、344、344、344、401、652、655、723、344、351.

[3]劉 勰 著,范文瀾 注.文心雕龍[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571.

[4]國學整理社 編.諸子集成(六)·呂氏春秋[M],北京:中華書局,1954:51.

[5][10]鄭 玄 注.十三經古注(三)·周禮[M],北京:中華書局,2014:476、488.

[6][14][16][18][21][22][28][29]鄭 玄 箋.十三經古注(二)·毛詩[M],北京:中華書局,2014:167、167、167、167、167、317、167、167.

[11]嚴文儒、戴揚本 點校.顧炎武全集(18)[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131.

[12][23][24][25][26]鄭 玄 注.十三經古注(五)·禮記[M],北京:中華書局,2014:1063、1062、1014、959、1067.

[13]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2:1936.

[15]陸德明 撰、張一弓 點校.經典釋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81.

[31][32][33][34]鄭 玄 注.十三經古注(四)·儀禮[M],北京:中華書局,2014:705、705、705、706.

猜你喜歡
詩經傳統文化詩歌
詩歌不除外
詩經
現代詩經
“新”“舊”互鑒,詩歌才能復蘇并繁榮
現代詩經
詩歌島·八面來風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主義的和諧思想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