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高中思政一體化研學作業設計研究

2023-10-25 09:37劉萍嬌
中學教學參考·語英版 2023年7期
關鍵詞:初高中

劉萍嬌

[摘 要]當前初高中階段的思政研學活動出現了零散、重復、游而不學的情況,研學作業存在設計過于簡單、學段間區分度不足等問題,因此要對初高中思政研學作業進行一體化設計。文章以廣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研學活動為例,提出研學作業設計可按以下步驟開展:首先要對初高中階段的研學目標進行一體化設計;再根據初高中學生的特點優化研學作業設計,開展有區分度的、豐富的研學活動;最后根據相關實踐與研究,追蹤了解一體化研學作業設計對思政課育人功效的影響,在落實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要求的同時,總結可推廣的教育實踐范式。

[關鍵詞]初高中;思政一體化;研學作業設計

[中圖分類號]? ? G633.2?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3)19-0037-03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研學活動是落實這一任務的有效途徑。當前許多中學都會組織學生開展豐富的研學活動,如組織學生參觀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據觀察,當前初高中思政研學活動出現了零散、重復、游而不學的情況,研學作業存在設計過于簡單、學段間區分度不足等問題。如果學生在初中和高中被派往同一個研學基地,而學校又沒有設計能夠指引學生開展研學活動的作業,那么學生在研學過程中就有可能會“游而不學”、興趣缺乏。經過認真調研與思考,筆者認為缺乏一體化頂層設計的思政研學活動,不利于提升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容易讓學生失去研學興趣。筆者結合自身在初高中開展思政研學活動的經驗,認為要優化思政研學作業設計,就必須針對不同學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進行有深度、有區分度的一體化研學作業設計。

一、初高中思政一體化研學作業設計的依據

(一)思想指引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教師要發揮思政課程的思想引領作用,尤其應該站在頂層設計的角度,推進初高中思政育人目標與策略的一體化。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到的,要把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程,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

(二)課程標準的要求

最新版的初高中思政課程標準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因此思政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以素養為導向,強化學科實踐,通過一系列活動,實現“課程內容活動化”“活動內容課程化”,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將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融合,讓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在自主辨析中感悟真理的力量,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發展核心素養。因此,初高中思政一體化研學作業的設計,應參照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切實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三)中學生思維發展特點

《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中提出了具有針對性、階段性的思政課工作方向,即大學階段重在增強使命擔當、高中階段重在提升政治素養、初中階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礎、小學階段重在啟蒙道德情感。中學生處于青少年時期,邏輯思維能力逐步占主導地位,他們通過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斷來了解事物的內在聯系,并從片面的、絕對化的邏輯思維向辯證思維過渡,開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喜歡質疑和爭論?,F在的中學生思想較為活躍,自主意識較強,對新知識有一種“如饑似渴”的需求,容易接受新事物,其行為具有很強的可塑性。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這一時期的學生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針對這個階段的學生求知欲、觀察力較強的特點,教師可通過開展研學實踐活動讓他們自己去深入體會和學習。初高中思政一體化研學作業往往會分階段設計,能夠循序漸進地提升中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提升中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

(四)政策支撐

早在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門就印發了《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其中指出,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秉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幫助中小學生了解國情、熱愛祖國、開闊眼界、增長知識,著力提高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各地要以預防為重、確保安全為基本前提,以深化改革、完善政策為著力點,以統籌協調、整合資源為突破口,因地制宜開展研學旅行。而2022年11月8日教育部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新時代中小學思政課建設的意見》則指出,完善思政課實踐教學機制,中小學校要制定社會實踐大課堂教學計劃,安排一定課時用于學生社會實踐體驗教學活動,推動思政課教學與學生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活動有機結合,增強學生直接體驗和切身感悟。各地各校要統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教育基地、研學教育基地、綜合實踐基地、法治教育實踐基地、文化場館、科技場館、博物館等校外教育資源,以及地方特色教育資源,建立一批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共同開發建設各具特色的教學資源。因此,開展研學實踐,是落實相關教育政策的應有行為。研學實踐是研學旅行的有機補充,其操作靈活。思政教師應根據學情、校情、地情,開展有區分度的研學活動。

二、初高中思政一體化研學作業設計的思路

(一)明確研學目標,確立研學主題

研學作業是為達成一定的目標而設計的,這里的目標除了包含思政學科的教學目標,還包含中學思政學科的核心素養目標。思政教師要把兩個目標有機結合,將核心素養目標滲透進研學活動中。此外,思政教師應在思政課一體化教學的總要求下,基于不同學段的實際情況,確定不同學段的研學目標,做到初中階段三年相互銜接、高中階段三年相互銜接、初高中一體化相互協調銜接。為了使各學段目標更好地銜接,思政學科組可以為學生準備初中三年或高中三年的研學活動手冊,有條件的完全中學可以為學生準備中學六年的研學活動手冊,這樣高學段的教師就可以根據活動手冊做頂層的活動設計,使活動效果實現梯度提升。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九年級上冊與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哲學與文化》中都有革命文化、愛國主義精神等方面的內容。筆者了解到本地常見的思政研學活動是讓學生利用寒暑假時間到市內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觀;在研學作業方面,初中階段以寫心得、做手抄報為主,高中階段則要求結合課本知識思考相關問題。

思政教師應結合不同學段的思政課育人目標,有區分度地設計研學目標。對照《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中初高中學段的育人目標,思政教師可以明確初中階段的研學目標為側重激發學生在研學活動中的參與感,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使學生對我國各方面的發展有一定的了解,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心,初步形成公共參與和政治認同素養,感悟進階過程,即我獲得→我了解→我認同→我可以行動。而高中階段的研學目標為讓學生通過參與和感受來了解、掌握課本知識,同時注重落實情感和能力這兩個方面的目標,感悟進階過程,即我了解→我理解→我認同→我參與→我行動。

(二)細化研學內容,優化問題設計,提升思維深度

針對目前初高中階段研學作業過于簡單、學段間區分度不足等問題,教師要認真研究初高中思政課內容,對于初高中學段中重復的知識,要從一體化的角度找到它們的區分點,設計與相應學段學生的認知水平相匹配的研學作業,避免研學作業簡單化、重復化。

以初高中學生到廣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觀研學為例。初中學生的研學內容可以按照思政課常見的“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的思維主線來設計,如參觀的研學基地是哪里、為什么選擇這一基地(要結合基地的情況和期望取得的研學收獲來思考,還要聯系課本知識)、如何擴大該研學基地的影響力(從不同主體的角度提建議)。而對于同樣的研學基地,高中學生的研學任務可以設置如下:①以時間為線索,對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設計一條參觀路線(如按革命時期、改革開放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時期的時間順序參觀);②講述你設計這樣的參觀路線的原因;③講述這次研學參觀給你帶來的感受和啟發(從基地保護、學科知識獲得與問題解決等方面闡述)。高中學生的思維較為理性,因此他們的研學作業設計可以側重于學科方面的專業性知識。另外,高中階段是思維開放和創新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形成政治認同和公共參與等核心素養的重要時期,因此針對高中學生的研學作業,既要有一定的開放性,又要有一定的引導性。

遵循初高中思政一體化研學作業設計的思路,初高中階段的研學活動就可以避免“游而不學”、流于形式等問題,同時可以提升學生的思維深度,增強研學的有效性。

(三)豐富研學形式,增強研學趣味

研學作業不同于課內作業,如果設計得過于知識化、理論化,會不利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里以初高中學校組織學生到廣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觀研學為例。初中學生的思維較為感性,可以在研學中通過趣味知識競答、探尋基地歷史等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在研學活動結束后可以讓學生通過做手抄報、演講、錄制視頻等方式進行研學分享和反饋,增強學生的體驗感,讓學生在體驗中了解歷史事件,體會事件中折射出來的愛國情感,并在感動中厚植家國情懷、認同國家道路,并為此感到自豪。高中學生的思維較為理性、嚴謹,可以在研學活動中讓他們進行自主性探究和研究型學習,如主題發言、學習匯報、撰寫論文等,增強他們理論學習的深度,讓他們了解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同時認同國家政策、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堅定理想信念并為之而奮斗。

(四)融入發展性評價理念,注重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

發展性評價的功能在于促進學生發展,促進學生不斷完善自我,提高認知水平。在初高中思政一體化研學作業設計中,教師要融入發展性評價的理念,站在立德樹人的高度,關注學生在研學過程中的發展情況。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生的參與程度以及學生在研學過程中所展現出來的探究、合作、創新等精神。過程性評價要求記錄好學生在研學過程中參與活動的具體情況,比如是否完成研學任務,是否及時填寫研學手冊,是否形成匯總研究成果和研究報告,等等。在學生研學結束后,教師要及時進行結果性評價。教師應厘清不同的評價方式在各學段的使用價值,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切實提高評價信息的反饋作用和使用價值。

研學評價應具有開放性,教師可以將學生的研究成果在班級中進行交流展示,也可以將學生的學習感受收集起來,通過微信公眾號、微信群等進行交流展示。

在當前黨和國家強調要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切實發揮思政課立德樹人關鍵課程作用,全面增強思政課育人效果的背景下,一線思政教師應該積極研讀育人新政,加強專業理論研究,同時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和教學觀察,積極思考,大膽創新,對初高中思政一體化研學作業設計進行探究,從而為深入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 ?參? ?考? ?文? ?獻? ?]

[1]? 楊央.以研學旅行創新中學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20.

[2]? 殷桂范.構建研學課程,助力育人方式改革:以北京市月壇中學研學課程開發與實施為例[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22(6):91-93.

[3]? 奉元圓.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邏輯向度及實踐進路[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6):113-119.

(責任編輯? ? 袁 妮)

猜你喜歡
初高中
新高考模式下初高中化學教學有效銜接的探究
初高中一體化背景下的中學物理教學實踐
初高中一體化背景下的中學物理教學實踐
初高中英語教學銜接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
學生初高中組特等獎作品
初高中數學銜接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關于初高中英語學習銜接的一些建議
初高中數學銜接講座:二次函數
夯實基礎知識 做好內容銜接
初高中英語教材銜接分析及教學策略建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