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作業巧設計 科學提質育素養

2023-10-25 09:37黃燕清
中學教學參考·語英版 2023年7期
關鍵詞:作業設計雙減語文

黃燕清

[摘 要]為了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應貫徹落實“雙減”政策?!半p減”政策的持續推進,有效減輕了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文章基于“雙減”政策實施背景詳細闡述初中語文作業的優化設計。

[關鍵詞]作業設計;語文;“雙減”

[中圖分類號]? ? G633.3?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3)19-0010-03

部分初中語文教師并不關注作業的設計,他們會給學生布置摘抄、閱讀等大量作業,且形式機械。面對量大且形式單一的作業,學生產生了較大的學習負擔和學習壓力。同時,對于這種形式的作業,學生只能被動接受,沒有自主選擇權,這使他們逐漸產生了厭煩情緒。為回歸育人本質,教師要積極創新作業的設計。

一、“雙減”背景下優化作業設計的意義

優化作業設計,以學生為本布置作業,能更好地落實“雙減”政策要求,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提高作業質量。作業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優化作業設計不僅能實現對學生知識學習情況的檢測,還能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教師可根據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了解學情,再科學整理教學計劃。在升學和考試的雙重壓力下,部分教師布置的作業漸漸脫離了育人本質,影響到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這種情況下,根據“雙減”政策優化作業設計,能有效消除作業設計中的弊端,轉變千篇一律的作業設計形式。此外,“雙減”背景下改變“一刀切”的作業設計形式,根據學生個體發展的不同設計分層作業,有利于提升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二、“雙減”背景下語文作業優化設計方法

(一)關注基礎素養,設計閱讀類作業

閱讀素養是學生應具備的基礎素養。當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素養以后,他們能在平時的學習中更好地弄清閱讀目的,并主動閱讀課內外文學作品,牢牢掌握不同類型作品的閱讀方法?!半p減”背景下,為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有針對性地發展學生的基礎素養,教師便要精心設計閱讀類作業。設計閱讀類作業時,要注意讀寫結合,根據閱讀內容設計仿寫、續寫等小練筆,以激活學生的閱讀思維。同時,設計閱讀類作業時還要重視超越閱讀材料本身,有針對性地延伸、加工材料,以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所設計的作業,不能拘泥于一種形式,以更好地發展學生的閱讀素養。

如在教學《濟南的冬天》一課時,當學生通過品析課文掌握了對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后,可在讀寫結合基礎上給學生布置兩個作業:1.品味老舍散文語言的優美,體會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在景物描寫中的作用。2.仔細觀察自己家鄉冬天的景色,并以“___________的冬天”為題寫一篇小作文,借鑒《濟南的冬天》的寫法,將最有特色的景物寫出來。要求:①在“___________?”上填入地名;②仔細觀察,充分想象,結合景物特點進行寫作。為完成第二個作業,學生會自覺閱讀課文內容,主動思考作者為什么能用如此精妙的語言描繪出如此精美的畫面,再結合自己的閱讀收獲展開創作。教師通過設計并布置讀寫結合形式的閱讀類作業,引導學生認真品味課文語言,并仔細分析涉及的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生的基礎素養將得到逐步提升。

(二)關注實際認知,設計生活類作業

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經驗?;诖?,教師可鏈接生活,以生活為基礎和藍本設計作業。如此,既契合學生實際認知,又密切了作業和生活之間的聯系,讓學生更善于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知識。所設計的生活類作業要有針對性地體現實踐性,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中的語文知識,激發學生主動表達自己的實踐見解。此外,可根據學生的實際認知情況,給他們布置研究性作業,組織他們以合作探究等形式深入研究與現實生活相關的內容。期間,要注意引導學生自主利用網絡、書本、報紙等搜集可用資料,以供研究性學習活動使用。面對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關的作業,學生能充分體會到做作業的樂趣,并減輕一定的負擔。

如在教學《貓》一課時,當學生通過研讀了解了課文主要表現了“我”知曉自己冤枉了第三只貓后的傷心與自責以后,請他們相互交流自己懂得了什么道理。當學生在相互分享中明白了冤枉別人,會給自己留下痛苦的道理以后,鏈接生活,給學生布置這樣一個作業:在生活中,你是否錯怪過別人或被人誤解過?把事情講給其他同學聽聽,并和其他同學討論怎樣才能減少誤會。作業完成過程中,指導學生建立微信群,利用微信這個通信工具分享自己的故事。期間,有學生主動分享了自己在沒搞清楚狀況的情況下誤會別人說自己壞話的事情,有學生主動分享了自己被他人誤會拿了東西的事情,等等。同時,學生還在分享交流中總結出了消除自我委屈情緒等調節自我的方法,以及查清原因化解矛盾、當面說清等減少誤會的方法?;趯W生對生活的認知,給他們布置生活類作業,能深化學生對課文及生活的理解。

(三)關注情感態度,設計德育類作業

“雙減”背景下要增強對學生成長和全面發展的關注。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精心設計德育類作業顯得尤為重要。德育類作業往往比較簡單,但能讓學生獲得深刻感觸,使他們受到較好的熏陶,發展積極的情感態度。設計德育類作業時,要緊跟時事,要精心選擇小的切入點,還要保證其貼合實際、易操作,能讓學生廣泛參與其中,并有較多收獲。在完成德育類作業的過程中,學生能自然而然地養成良好的情感態度,為全面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如在教學《鄧稼先》一課時,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根據“雙減”政策要求設計德育類作業,以發展學生的積極情感態度。為加深學生對鄧稼先人物形象的認識,激勵學生主動學習鄧稼先的高貴品質和精神,要求他們利用課后時間搜集更多關于鄧稼先的事跡并自主閱讀,品味人物。面對這樣的作業要求,有學生搜集并閱讀了鄧稼先毅然放棄美國優越生活和工作條件回到祖國的事跡,以深入理解鄧稼先的愛國奉獻精神;有學生搜集并閱讀了鄧稼先帶著剛跨出校門的大學生建設試驗場地,搞原子彈教學模型廳的事跡;還有學生主動搜集了鄧稼先深入一線指導核武器插雷管及鈾球加工的事跡,以品味鄧稼先無私奉獻的精神。當學生完成了這個作業以后,教師繼續引導他們仿寫句子“決定方案時,要有勇進的膽識和穩健的判斷”,通過仿寫加深學生對人物精神的理解,激勵學生樹立愛國主義精神。

(四)關注個體差異,設計分層作業

學生的語文水平參差不齊,部分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部分教師存在馬虎了事的教學問題。為消除“教者費力,學者吃力”的現象,要在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設計分層作業,利用分層作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師可將學生分成A、B、C三個層次。對基礎稍差的A層次學生,有針對性地為他們設計類似于梳通生字詞的基礎題。對基礎一般的B層次學生,給他們設計類似于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和寫作方法的綜合題。對基礎稍好的C層次學生,給他們設計一些創新題,如自主賞析課文精彩內容,再自行解決一些閱讀問題。這樣做能夠更好地提高作業設計質量,促進學生發展。

如在教學《白楊禮贊》一課時,為改變以往“一刀切”的作業設計形式,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教師根據學生的水平層次為他們設計分層作業。對基礎稍差的學生,要求他們完成一些基礎題。如解釋“妙手偶得”“坦蕩如砥”“偉岸”“縱橫決蕩”幾個詞語。對基礎一般的學生,要求他們自主閱讀課文,思考這樣幾個問題:1.作者所感的兩點中,哪一點是主要的?哪一點是次要的?2.描寫黃土高原與禮贊白楊樹有什么關系?對基礎稍好的學生,便給他們布置拓展型作業,要求他們自行閱讀課外文本張抗抗《窗前的樹》,并思考這樣幾個問題:1.洋槐最可貴的品質是什么?2.作者為什么要著力寫暴風雨中的洋槐?3.從洋槐身上可以得到怎樣的生活啟示?教師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了難度不同的作業,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能獲得一定的進步,并有效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能發揮所長高效完成作業,最終實現自我發展。

(五)關注知識建構,設計綜合性作業

日常教學中,為迎合“雙減”政策要求,提高作業設計質量,要基于學生知識的構建和能力的發展設計綜合性作業。為優化綜合性作業設計,需準確定位作業目標,再根據目標尋找作業設計切入點。所設計的綜合性作業,應能促進學生高效完善知識體系。此外,教師可充分考慮每一位學生的特長,在適當融入繪畫、書法等的基礎上設計具體的作業內容,引導學生分組合作完成作業。分組合作學習形式下,學生得以取長補短,實現全面發展。同時,學生會在集體榮譽感的激勵下積極完成作業,進而為綜合性知識建構奠定良好基礎。

如“古詩苑漫步”綜合性學習開展過程中,為引導學生建構古詩詞知識,使他們相對全面地掌握古詩詞知識,教師便面向全體學生布置了一個綜合性作業:詩詞賞析,編輯寫作。學生以四人為一學習小組,各小組利用課后時間上網搜集與“古詩詞”相關的內容,瀏覽名篇佳作,再在組內合作學習古詩詞的體例和分類,了解古體詩、近體詩、律詩、絕句等體裁。在成功建構古詩詞知識以后,各小組分別創作一首古詩詞,再有效進行朗誦。期間,還要以書法、繪畫等形式表現古詩詞意境。最后教師利用課堂時間展示學生的作品,向他們提出一些建議,并評選出上佳作品進行展示。學生在完成綜合性作業的過程中,知識體系得到了完善。同時,通過完成作業,學生的語言素養、創作能力、朗誦能力、繪畫能力等得到了較好鍛煉。

(六)關注單元學習,設計專題型作業

部分教師傾向于圍繞某個知識點布置具體的作業,不重視引導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塊和知識群。這并不利于學生的發展。教師要從整體上把握課程教學內容,基于單元內容為學生布置專題型作業,以深化學生對知識的整體認識。教師要注意基于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重新編排教材內容,再根據相互關聯的教材內容設計專題型作業。在根據單元內容設計專題型作業時,要圍繞單元學習目標精準定位單元作業目標,再設計與目標一致的作業內容。專題型作業的設計,不僅要兼顧學生的層次水平,還要兼顧作業的類型,以更好地發揮作業在單元教學中的作用,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

如在教學演講詞單元時,為提高作業質量,教師設計了一個“模擬演講,展現演講風采”的專題型作業。所設計的作業充分考慮到本單元的主要學習目標(品味演講詞語言技巧、演講風格方法和演講者精神品格),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研討揣摩本單元的四篇課文,結合課文中的經典段落分析如何演講才能更好地展現演講詞風格和自我風采。同時,還要求學生嘗試在組員面前模擬演講,再相互評價演講水平。之后,為檢測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教師要求各個小組選擇兩名代表進行展示,一名代表負責演講,另一名代表負責解說為什么要這樣講。教師基于單元內容設計的專題型作業,要求學生運用自己所掌握的演講技巧模擬演講。這樣能更好地深化學生對單元知識的認識,顯著提高學生的單元學習效果。

綜上可知,“雙減”背景下,為減少作業總量,減輕作業負擔,讓教育回歸育人初心,教師可結合學生全面發展這個目標,在遵循學生成長規律的基礎上設計閱讀類作業、生活類作業、德育類作業、分層作業、綜合性作業和專題型作業等,通過優化作業設計給學生“松綁”,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

[? ?參? ?考? ?文? ?獻? ?]

[1]? 顧紅.“雙減”背景下初中語文作業優化設計與實施的探討[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2021(12):26-28.

[2]? 馬璐璐.初中語文分層作業實施探析[J].西部素質教育,2021(7):189-190.

[3]? 范維勝.“雙減”背景下初中語文作業設計的三個著眼點[J].新課程研究,2021(31):15-17.

(責任編輯? ? 農越華)

猜你喜歡
作業設計雙減語文
《快樂語文》2022年全新改版!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探討
關于優化小學語文作業的教學探討
初中數學教學中作業設計策略探討
新課標下高中化學作業設計探究
語文知識連連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