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學生選擇意愿的中等職業教育吸引力提升

2023-10-28 14:58李修杰楊成王曉東
職業時空 2023年3期

李修杰 楊成 王曉東

摘要:以學生中職選擇意愿為視角,對提升中等職業教育吸引力進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初中畢業生中職選擇意愿較低,并在個體間存在顯著差異,家庭環境、學校環境及中等職業教育認知變量對選擇意愿具有重要影響。繼續注重提升初中畢業生的選擇意愿,進一步加強中等職業教育宣傳,扭轉對職業教育的偏見,全面提升中等職業教育辦學質量,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待遇,注重個體變量對學生中職選擇意愿的影響,可作為提升中等職業教育吸引力的策略。

關鍵詞:中等職業教育吸引力;學生選擇意愿;職業教育宣傳

提升中等職業教育吸引力,能切實推動中等職業教育內涵式發展,是未來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主旋律。從選擇意愿的角度分析,學生是否愿意選擇中職是衡量中等職業教育吸引力和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尺。初中畢業生是接受中等職業教育的主要群體,他們的中職選擇意愿問題關乎中職教育的吸引力。因此,通過學生中職選擇意愿的調查研究,來透視中等職業教育吸引力,一方面有助于把握學生的真實心理預期,提高學生中職選擇意愿,另一方面可以及時發現中等職業教育的優勢和問題,促進中等職業教育提升辦學質量、謀求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也明確提出:“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蔽恼聦W生中職選擇意愿進行調查研究,有利于將改革的出發點著眼于提升中等職業教育對學生的吸引力上,實現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與中等職業教育內涵發展的共同進步。

一、調查與研究設計

(一)調查設計

本研究以山東省D市14所初中學校初三畢業生為調查對象,通過自行設計“初中畢業生中職選擇意愿調查問卷”進行數據采集。D市位于山東省西北部,近年來全力創建職業教育先進市,中等職業教育在產教融合、職普融通等方面做了較多探索,改革成效明顯,中職(含技工學校)招生占比穩定在40.0%左右,基本實現了高中階段職普協調發展的目標。課題組在D市所轄12縣中,按照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抽取了高、中、低3個不同發展水平的A縣、B縣、C縣,3縣共有初中學校58所,在3縣中抽取了14所學校作為樣本校,涵蓋城鄉、公民辦學校類型,樣本校所有初三年級學生構成本次調查樣本。

中職選擇意愿主要是指學生在初中后主動選擇中職的意愿,而不是根據成績被動接受中職的現實。問卷中,針對學生中職選擇意愿,設置了問題“初中畢業后你會選擇就讀于中職學校嗎”,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非??赡堋薄翱赡堋薄安淮_定”“不可能”“非常不可能”中的1個選項。為方便統計,將選擇“非??赡堋焙汀翱赡堋钡暮嫌嫗椤翱傮w可能”,意味著此類初中畢業生具有中職選擇意愿;將選擇“非常不可能”和“不可能”的合計為“總體不可能”,意味著此類初中畢業生不具有中職選擇意愿。

(二)樣本構成與分析方法

通過預調查和咨詢專家后,進一步優化了調查問卷,2022年5月邀請14所學校初三畢業生填寫在線問卷,最終回收有效問卷5773份。其中,男生2881人,占49.9%,女生2892人,占50.1%;從家庭所在地來看,農村學生為2939人,占50.9%,鄉鎮學生為857人,占14.8%,城市學生為1977人,占34.3%。

研究主要使用SPSS23.0進行數據處理。將收集來的所有數據進行編碼后,進行描述分析并通過卡方檢驗考察不同個體的中職選擇意愿差異,分析相關變量對選擇意愿的影響,并以調查統計結果為主要依據,提出相應的改革建議。

二、調查結果分析

(一)學生中職選擇意愿的總體分析

研究結果表明,初中畢業生中職選擇意愿偏低。在5 773名初三學生中,18.2%的學生具有中職選擇意愿,其中“非??赡堋边x擇中職的比例為3.6%,“可能”選擇中職的比例為14.6%;40.3%的學生不具有中職選擇意愿,其中“非常不可能”選擇中職的比例為15.8%,“不可能”選擇中職的比例為24.5%;另有41.5%的學生“不確定”是否選擇中職。(見表1)

18.2%的中職選擇意愿與40.0%左右的中職招生占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意味著近22%的初中畢業生被動接受了中等職業教育。通過回顧以往研究發現,在20世紀90年代,學生中職選擇意愿處于較高水平。董澤芳在1994年對初中學生家長的教育分流意向進行了調查分析,發現61.0%的被調查者選擇了中職。[1]但在風笑天2003年的研究中,僅有12.2%的被調查者選擇了中職。[2]在近期的研究中,黃斌、朱映等人也發現初中畢業生對普高的選擇意愿遠高于中職。[3][4]雖然上述調查在調查地點、調查方法、調查工具等方面并不一定具有一致性,但研究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明,學生中職選擇意愿出現了滑坡,中等職業教育吸引力總體呈下降趨勢。20世紀90年代中期,一些地區中專錄取分數線甚至超過重點高中的錄取分數線,認為“上高中考大學未必優于中?!钡膶W生及家長也不在少數。但隨著中專生畢業包分配制度的取消、高等教育擴招及中等職業教育自身辦學質量的下降,中等職業教育逐漸喪失了對優質生源的吸引力。

(二)學生中職選擇意愿的差異分析

1.學生中職選擇意愿的性別差異。由表2可以看出,男女生中職選擇意愿存在顯著性差異,男生中職選擇意愿(19.3%)高于女生中職選擇意愿(17.2%)。這與以往的研究結果較為一致,這一方面可能是因為男生和女生在生理、性格、愛好等非智力因素上存在差異,男生對與體力相關的專業更為感興趣,女生對語言、師范類專業更為感興趣;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男生通常在形象思維上表現更好,動手能力更強。D市中等職業教育在專業設置上(如汽修、數控等)也更偏向于男性,實用性高、專業性強的專業學習也對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要求更高。[5]

2.學生中職選擇意愿的城鄉差異。根據每年中職招生結果發現,中職生源多為農村學生,城市學生較少。同時,研究結果表明,農村、鄉鎮和城市學生中職選擇意愿存在顯著性差異。農村學生的中職選擇意愿最高,為22.2%,顯著高于鄉鎮學生(18.4%)、城市學生(12.2%)的中職選擇意愿。

3.學生中職選擇意愿的縣域差異。不同縣域的經濟發展狀況、人文社會環境及其他地域特征存在一定的差異,進而影響學生對中職的選擇意愿表現出不同。經濟發達地區比經濟欠發達地區中職教育質量、本地就業率及起薪較高,學生及家長對中等職業教育接受程度相對也高。[6]研究結果表明,不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地區的學生,中職選擇意愿存在顯著性差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較高地區的學生中職選擇意愿最低(14.0%),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較低縣的學生中職選擇意愿最高(22.9%)。這與以往研究結果不同,可能原因之一是A縣近年來實施了普高“愿讀盡讀,應上盡上”政策,致使當地學生選擇普高居多,選擇中職較少,當地中職生源多為本市外縣、本省其他地市及相鄰省份的初中畢業生。

4.學生中職選擇意愿的成績差異。當前的中考制度主要是通過考試方式擇優錄取,普高和中職間以學生學業成績為導向的分流趨勢十分嚴重,成績對于學生教育選擇行為具有決定性影響。就選擇意愿而言,研究結果表明,不同成績學生的中職選擇意愿存在顯著性差異,班級成績排名越靠前,學生中職選擇意愿越低。中職選擇意愿最高的是班級成績排名后20%的學生,為49.4%,班級成績排名前50%的學生中職選擇意愿低于15%,班級成績排名前20%的學生中職選擇意愿不足10%。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在學生認知里,中職仍是“差生教育”,無論是學生的選擇意愿還是最終的選擇行為,選擇中職的大部分是成績較差的學生。

(三)學生中職選擇意愿的影響因素分析

1.家庭環境的影響。家庭背景是學生作出教育選擇的重要決定因素,對教育選擇影響廣泛。研究結果表明(見表3),家庭環境對學生中職選擇意愿也存在較大的影響。在本研究中,將家庭環境劃分為家庭經濟水平、家庭受教育水平及家長是否建議子女選擇中職三個因素。首先,在家庭經濟水平層面,不同家庭經濟水平的學生中職選擇意愿不同,學生中職選擇意愿隨著家庭經濟水平的提高而降低,高收入家庭學生中職選擇意愿比低、中收入家庭學生中職選擇意愿低。原因可能在于經濟水平較高的家庭,為子女提供的教育資源更為豐富、優質,學生選擇普高的意愿更高。

在家庭受教育水平層面,父親受教育水平對學生中職選擇意愿存在顯著影響,并且學生中職選擇意愿隨著父親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具體看來,父親接受過大學及以上層次教育的學生中職選擇意愿最低(11.8%),父親只接受過小學教育或沒接受過正式學校教育的學生中職選擇意愿最高(25.4%)。值得注意的是,父親受教育水平為“中職學?!钡膶W生中職選擇意愿(14.5%)低于父親受教育水平為“普通高中”學生中職選擇意愿(18.0%)。一般來說,受教育水平高的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期望也高,受“學而優則仕”傳統觀念的影響,家長更希望子女接受普高教育。盡管選擇普高后不一定能夠帶來更高的收入、更好的工作,但普高本身特別是重點高中本身就是學生及家長追求的“光環”。中職雖不再是“終結性”教育,但升學通道相對較窄,中職學生本科錄取率遠低于普高學生。即使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后所從事的工作往往比普通大學畢業生所從事的工作收入更高,但由于工作性質較為接近體力勞動,學生及家長選擇中職的意愿也不高。

在家長層面,父母建議子女選擇中職對其選擇中職意愿的影響較大。相比之下,父母建議選擇中職的學生中職選擇意愿(59.5%)顯著高于父母建議選擇普高和父母沒有建議的學生中職選擇意愿(14.0%、26.1%)。初中畢業生對自己未來職業生涯規劃尚不清晰,此時家長的建議往往對學生的教育選擇意愿起到重要影響。由此可見,提高家長對中職的認可度,增強中等職業教育對家長的吸引力,是提高學生中職選擇意愿的重要因素。

2.學校環境的影響。學校環境對學生中職選擇意愿存在顯著影響,學生就讀初中學校的類型和性質不同,中職選擇意愿存在顯著性差異。首先,在就讀初中學校類型層面,市級及以上優質初中學生中職選擇意愿最低(不足10%),普通初中的學生中職選擇意愿最高(21.4%)。其次,在就讀初中學校性質層面,民辦初中學生中職選擇意愿低于公辦初中學生中職選擇意愿。

一般來說,優質初中學校學習氛圍更加濃厚,學生學習成績更為優異,學生考好高中、上好大學的意愿更加強烈,學生中職選擇意愿較低。民辦初中學校學生中職選擇意愿較低,原因可能在于本次調查的民辦初中辦學質量較高。通過與三個樣本縣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相關人員的訪談,可知近年來三縣雖不斷壓縮民辦義務教育規模,但同時也推進了民辦初中辦學規范程度的不斷提高,普高升學率也位居前列。此外,民辦初中較公辦初中收費標準更高,家庭教育支出更高,在父母建議的影響下學生中職選擇意愿較低。

3.中等職業教育認知的影響。人力資本理論認為教育的成本和收益影響個體做出教育選擇。同時,學生的教育選擇又會受制于對教育市場及政策信息的了解程度。[7]中等職業教育認知劃分為學生對中職獎助政策了解程度、對中職升學政策了解程度及對中等職業教育預期收益認知三個因素。研究發現,學生對中職獎助政策了解程度對中職選擇意愿存在顯著影響,中職獎助政策了解越多,學生中職選擇意愿就越高。其中,“非常了解”中職獎助政策的學生,其中職選擇意愿比“不了解”中職獎助政策學生高出16.9%。學生中職升學政策了解程度也對中職選擇意愿有著較大影響,中職升學政策了解越多,學生中職選擇意愿就越高,“非常了解”中職升學政策的學生,其中職選擇意愿比“不了解”中職升學政策的學生高出15.3%。更為值得注意的是,以“選擇普通高中還是中職學?;蚴遣辉僮x書,將來能有更好的工作、更高的收入?”為主要內容的教育預期收益認知影響了學生的選擇意愿,認為中職教育預期收益高的學生,中職選擇意愿更高,達到了51.8%。

學生在決定是否選擇中職時,主要基于個體的認知,往往無法獲得準確、充足的信息,加之家長相關知識、資源的缺乏,學生無法從家長處獲得支持。對中職獎助、升學情況及教育預期收益的信息不對稱,將影響學生作出理性選擇。在調查中發現,“不了解”“不太了解”中職獎助政策的學生比例分別為11.7%、42.5%,“不了解”“不太了解”中職升學政策的學生比例分別為26.3%、51.4%,認為選擇中職未來能有更好的工作、更高的收入的學生比例僅為11.4%,這表明多數學生對中等職業教育認知不足。進一步來看,學生中等職業教育認知不足的原因之一在于中等職業教育宣傳工作的不充分、不到位,以往中職入學流程、獎助政策、升學機會等宣傳工作的效果并不理想,中職升學及就業的示范效應還未在中職選擇意愿中充分體現出來。此外,在宣傳中職畢業生成人成才案例時,學生選擇中職的原因多是“成績差未考上高中”,而不是因為職業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獨特價值和吸引力。除宣傳工作不足外,學生中等職業教育認知不足的原因還在于中等職業教育自身質量不高。近年來,中等職業教育雖作為與普通高中同等重要的不同教育類型,就業與升學質量也有所提升,但不可否認的是,仍存在辦學質量不高、升學機會不足等問題。尤其是在產教融合層面,校熱企冷、企熱校冷、合而不融、產教兩張皮等諸多痛點、難點問題較為普遍;在升學機會層面,職業教育體系內部銜接不暢,高職院校更傾向招收普高畢業生而不是中職畢業生,應用技術型本科不愿意招收中職畢業生和高職畢業生,中職畢業生參加職教高考對口學校及專業的選擇范圍限定過小等問題普遍存在。

三、結論與建議

(一)學生中職選擇意愿的基本特點

中職選擇意愿調查反映出初中畢業生對中職選擇意愿的真實情況,根據數據分析,可以得出中職選擇意愿的基本結論。

1.學生中職選擇意愿較低。從總體選擇意愿來看,初中畢業生中職選擇意愿處于較低水平,“總體可能”選擇中職學校的比例僅為18.2%,“非??赡堋边x擇中職的比例為3.6%,“可能”選擇中職比例為14.6%。此外,41.5%的學生“不確定”是否選擇中職。

2.不同學生中職選擇意愿差異顯著。從中職選擇意愿在不同個體間的差異分析,不同性別、城鄉、縣域、班級成績排名的學生,在中職選擇意愿上均存在顯著差異。男性、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較差、班級成績排名靠后的學生中職選擇意愿較高。

3.學生個體變量對中職選擇意愿具有重要影響。從不同影響變量的角度分析,家庭環境、學校環境和中等職業教育認知對中職選擇意愿均存在顯著影響,但力度有所不同?;诩彝キh境變量,家庭經濟水平、父親受教育水平對學生中職選擇意愿具有重要影響,父母的建議影響力最大;基于學校環境變量,公辦與民辦、普通與優質初中學校學生中職選擇意愿具有顯著差異;基于中等職業教育認知變量,中職獎助政策了解程度、中職升學政策了解程度對學生中職選擇意愿具有重要影響,中職教育預期收益認知影響力最大。

(二)提高學生中職選擇意愿的對策與建議

學生中職選擇意愿較低的現實,對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提出了挑戰。提升學生中職選擇意愿,推進中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成為一項重要課題。通過調查可知,初中畢業生中職選擇意愿較低,其中最為突出的問題是學生對中等職業教育認知不足、中等職業教育自身質量不高。這正是中等職業教育下一步需要加以提升和改進的地方。并且,在研究中發現,家長建議對學生選擇意愿影響較大。如果中等職業教育宣傳工作不到位,如果家長對中等職業教育認可度不高,勢必會影響學生的選擇意愿,更會影響中等職業教育質量。

通過上述研究結論,文本提出提升學生中職選擇意愿提出有針對性的措施。

1.繼續注重提升學生中職選擇意愿。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初中畢業生中職選擇意愿較低,并有41.5%的學生“不確定”是否選擇中職。因此,中等職業教育在今后的發展中,要注重學生中職選擇意愿的提升,通過加強未來規劃發展能力培養等途徑,減少教育選擇的盲目性,使學生中職選擇意愿總體水平更高。這不單是提升中等職業教育吸引力的重要舉措,同時也是提升中等職業教育質量,促進職業院校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要措施。

2.進一步加強中等職業教育宣傳,轉變人們對職業教育的偏見。從調查中發現,初中畢業生對中等職業教育獎助政策、升學政策及教育預期收益的認知不足。學生在初中畢業后選擇中職或是普高,應該在信息充分的條件下,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進行選擇。因此,加強對中等職業教育的宣傳,為學生及家長提供更多準確的信息,縮小信息鴻溝,將有助于改變學生及家長對中職的刻板認知,一定程度上能夠增強對中職的選擇意愿和行為。

現行的宣傳方式較為有限,缺乏對宣傳的時間點、次數、內容及方式方法的科學設計,導致沒有達到理想效果。尤其中職畢業生成功升學及就業的示范效應尚未充分發揮出來,當為學生及家長呈現中職成功升學及就業案例時,他們會明顯地受到正面影響,尤其是對家長的觸動較大。[6]因此,在宣傳工作中應增加對中職畢業生成才案例的報道,邀請優秀中職畢業生到中小學校講授成功經驗,充分發揮典型示范作用。此外,還應繼續在中小學進行職業啟蒙、職業認知、職業體驗教育,加強學生及家長對職業教育的全面了解和正確認識。充分利用大眾傳媒,加大對職業教育政策、優秀技術技能人才的宣傳報道,同時加強對中等職業教育的輿情監管,嚴禁不實、污名化報道,減少學生及家長的后顧之憂,扭轉職業教育低人一等的錯誤觀念。

3.全面提升中等職業教育質量,提高技術技能人才待遇。通過上述研究結論可以看出,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重心應該轉到內涵提升上來,保障中職畢業生在就業、升學、職業發展等方面與普高畢業生享有同等機會?;谥械嚷殬I教育自身屬性,應進一步堅持職業教育技能導向,推動中等職業教育與行業企業加強合作,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和產業鏈有機融合,保證中職學生學到真正技能技術,防止產教脫節。同時,伴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持續深入發展,企業所需人才學歷層次上移,使得中職教育的功能定位發生變化,由就業教育轉向就業與升學并重的教育,學生選擇中等職業教育后接受更高層次教育的機會增加。在保障中職學生技術技能培養質量的基礎上,應進一步加強文化基礎教育,擴大貫通培養規模,推動“職教高考”成為高職招生主渠道,擴大職業本科、應用型本科在職教高考中的招生計劃,滿足中職學生接受高層次教育的需求,[8]抓好符合職業教育特點的升學教育,緩解學生和家長焦慮。

對于學生和家長而言,教育價值在很大程度上體現為對個人職業獲得的影響。[9]因此,應該進一步防止和糾正就業歧視,為職業院校畢業生營造公平的就業制度環境。建立技術工人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完善職業資格等級制度,看淡“學歷”,看重“能力”,并在不同技術技能人才內部與技術技能人才與白領、體力勞動者外部之間找到合理的工資差距,提高職業教育的人力資本回報。

4.注重個體變量對學生中職選擇意愿的影響。上述研究表明,不同性別、不同城鄉、不同縣域以及不同班級成績的學生中職選擇意愿具有顯著差異。因此,在注重提高初中畢業生總體中職選擇意愿的基礎上,也應注重不同群體學生中職選擇意愿的特點,發現不同群體中職選擇意愿差異背后深層次的原因,掌握個體變量對初中畢業生中職選擇意愿的影響規律。不僅要提升總體的“面”的中職選擇意愿,更要實現不同群體、不同個體的“點”的中職選擇意愿提升,點面結合提高中等職業教育吸引力,提高中等職業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 董澤芳,沈百福,王永飛.初中學生家長教育分流意向的調查與分析[J].教育與經濟,1996(02):9-13.

[2] 風笑天,方長春.教育分流意向——差異與影響因素[J].公共管理高層論壇,2006(01):109-121.

[3] 黃斌,徐彩群,姜曉燕.中國農村初中學生接受中職教育的意愿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農村經濟,2012(04):47-56.

[4] 朱映,范國鋒.初中畢業生教育選擇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基于東莞市的實證調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16):51-57+62.

[5] 姜大源.關于加固中等職業教育基礎地位的思考(連載二)[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12):5-30.

[6] 沈有祿.初中生中職升學意愿的差異分析——基于對“三州”地區21531名初三學生的調查[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61(01):165-172.

[7] 丁延慶,杜立珍,李偉.信息干預對高考志愿專業選擇的影響——來自大規模隨機實驗的證據[J].經濟學(季刊),2021,21(06):2239-2262.

[8] 侯羽,蔡宗模.中職教育基礎性轉向的邏輯、問題與對策[J].河北職業教育,2022,6(05):88-95.

[9] 劉精明,張麗.教育的職場價值與教育不平等——中專與普通高中之教育機會不平等變化的對比研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8,39(01):10-2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