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素養均衡理念下體育教學未來發展走向

2023-11-03 20:59莫龍萍黃國喆王凱
體育風尚 2023年8期
關鍵詞:發展方向高校體育

莫龍萍 黃國喆 王凱

摘要:全素養均衡理念是建立在現階段教育要求、現有教育理念、現階段工作情況的基礎上,綜合終身體育理論、素質教育理論、生命教育理念等理論內容的創新型教育理念,也是對歷史經驗和教訓的總結,能夠適應高校體育教育工作開展的各項要求,且具備較強的教育實踐性。本文建立在全素養均衡理念下,對高校體育教學的目標和特征進行分析,研究該理論的實踐合理性,并研究在該理論指導下的高校體育教育工作開展方法、內容和規范,旨在推動學校體育理論研究,加強現代化體育教學手段創新,完善和豐富體育教育理論內容,為現代體育教學活動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全素養均衡理念;高校;體育;教學;發展方向

基金項目:2023年度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科研基礎能力提升項目:基于身體功能測試的大學生體質健康測量模式探究(編號2023KY1653)。

體育教學在近年來逐漸發展,呈現出階段性水平提升的特點,逐漸觸摸到現階段的教育瓶頸,應當積極尋找突破方法,尋求教育質量的階段性躍遷。體育教學方法改革更加強調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高校育人模式從單一趨向綜合,從素質教育的理念下延伸、拓展和深化,重點培養高素質創造性人才。全素養均衡理念是建立在素質教育理念基礎下,以促進學生各項體育素質均衡發展為主要目標的教育理念內容,促進體育教師更新觀念、轉變方法、完善角色,進一步提升高校體育教育的質量和效率。在全素養均衡理念指導高校體育教育開展,能夠改善教育環境、創新教育方法、延伸教育內容,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形成正確的體育學習態度、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一、全素養均衡理念與高校體育教學的關系分析

(一)全素養均衡理念

與其他教育理念相比,全素養均衡理念是對“教育均衡”到“綜合素質”,再到“素養均衡”的教育實踐發展歷史進程的經驗總結,在全教育過程中起到基礎指導作用。素質教育需要平衡,主要反映在受教育的主體均衡、受教育者的能力均衡、受體育教育的內容比例均衡。全素養均衡理念是全面落實教育均衡發展戰略,堅持教師補進機制、素質評價機制、素質教育發展機制,重點改善教育結構失衡、教育設施失衡、師資配備均衡、教育理念失衡等教育現狀。在終身體育理論、素質教育理論、生命健康教育理論等思想指導下,全素質均衡理念指導體育教育發展,促使體育教育與人文教育并重、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并重、個性培養與共性培養并重、體育道德與體育技能發展并重、身體素質與智力發展并重,促進體育教育到素質教育的教育本質回歸。

(二)高校體育教學的特征

高校體育是以身體運動為手段,以增強身體素質為本質的功能性實踐活動,主要由體育教學、實踐活動、運動訓練等三個主要部分構成,使學生掌握相應課程目標的體育運動技能、身體機能水平、衛生基礎,培養健全人格、良好的道德品質和高水平的心理素質,促進人的身心全面發展。高校體育課程的本質是一種有意識的社會活動,以影響人的身心水平為直接目標。高校是承接教育目標的專門機構,通過組織和承擔有目的、有組織、有系統的活動內容,如體育技術練習、體育實踐活動、體育文化建設等,傳授體育衛生保健、體育競技技術、體育文化內容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培養具備終身體育意識、思想道德品質、健全人格特點。目的性、主動性、持續性、規范性、多樣性和差異性是高校體育教學的主要特征,推進素質教育,貫徹落實“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導思想,“超越自我、公平競爭”的體育精神,引導學生掌握體育基本知識和技能,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和科學鍛煉的習慣,促進文化教育與體育教學的有機結合。

(三)全素養均衡理念與體育教學的關系

高校體育教學是面向高校大學生,以促進身體健康為目的,促進體育能力提升的體育實踐學科,幫助學生增強體質,使其掌握一定的專項技能和文化知識。建立在學科目標和教育目標的視角下,高校體育學科的教育工作開展應始終以人為中心,圍繞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身體素質教育和生活管理教育展開。全素養均衡理念是綜合終身體育理論、素質教育理論、生命教育理念等理論內容的創新型教育理念,適應高校教育目標、學生發展目標、現階段教育要求,能夠指導教師合理開展教育工作,幫助學生樹立健康體育意識、養成合理的鍛煉習慣、提升體育運動能力,全面促進高校教育質量的提升,促使教育本質回歸,具備科學性、適應性、必要性和整體性等特點。從全素養均衡理念本身來看,創新理念內容是對現有教育理念的擴展和延伸,補齊教育內容短板,促進教學質量和效率的進一步提升,能夠對高校體育教育過程、內容和方法有效補充。

二、全素養均衡理念指導下體育教學的發展走向

(一)體育教育與人文教育并重

截至2022年,我國仍然有一部分學生未經歷系統的體育教育,其中有一部分學生未接受大學學校培養,反映出現階段教育結構失衡的問題,只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人口比例每年減少,最高學歷停留在高等中學教育的人口比例開始上升,體現出我國教育水平和人口素質在不斷提高。高校體育教學是建立在高級中學體育教育基礎上的擴展和延伸,雖然體育教育已經在高等中學學校中普及,但是體育文化薄弱、體育技能缺失、身體機能水平較低仍然是普遍現象,極大程度上阻礙了高校體育教育的開展。建立在這些問題的基礎上,實施全素養均衡教育理念,能夠重視體育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補充,提升體育教育的系統性。全素養均衡教育理念要求從認知、情感、意志、行為等四個方面開展教育工作,內化教育過程,重視個體通過感覺、知覺、記憶、想象、思維等方式反映客觀事物的特征、聯系、或關系的過程,實現體育情感、體育知識、體育品質等內容的傳遞。在素質教育的內化過程中,體育教育與人文教育同步進行,學生能夠對體育文化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從而提升體育行為的主動性,強化體育意志水平,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體育素質水平。

(二)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并重

身體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體育教育中不可缺失的內容。高校學生正處于學生時代的重要變革期間,需要對未來進行合理的規劃,面臨人生中的重要選擇,對于生活經驗匱乏、文化知識缺乏、人格特點還未成熟的大學生來說,大學學業的生活壓力高于學習壓力。在人生的成長階段上,高校大學生具有迷茫的心境,某些學生通過體育鍛煉來進行壓力釋放,實則是一種不良的體育鍛煉習慣,由于教師對學生心理情況的忽視,不明情況的鼓勵反而助長了不良習慣的養成,對于學生體育學習和身體健康上是一種嚴重的阻礙。在高校體育教育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的身體健康,關注學生體育技能和體育文化的學習情況,還應該重點關注學生運動行為產生的心理推動力,了解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出發點,及時更正錯誤的心理問題,幫助學生養成健康的體育學習和體育鍛煉行為。在心理健康教育上,體育學科具備一定的學科優勢,從體育品質、體育意志和體育文化等方面入手,傳遞“奧林匹克所倡導的公平、公正公開”、“拼搏進取、團結協作、創新爭先、愛國主義、求真務實”、“超越自我”等體育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能夠幫助學生遠離心理問題的困擾,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三)個性培養與共性培養并重

從唯物辯證法的角度來講,“個性”即特殊性,“共性”即普遍性,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通過普遍性表現出來,二者密切聯系、不可分割,是矛盾的辯證統一。高校教育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培養,主要從學校教育形式、學生發展意愿、社會人才需求等角度出發:第一,學生本身的體育興趣不同,在長時間的共性教育后,越發追求標新立異的體育項目,來滿足自身的發展需求,實現精神升華和素質發展;第二,學校作為學術型文化組織,為避免文化意義上的同質化發展,應該鼓勵學生自我發展獨具個性色彩的個人特點,鼓勵學生建立卓爾不群的個性品質,進而體現出高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和創新中體現自身學校特色;第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不斷變化的,從實踐性人才到管理型人才,再到綜合型人才,文化、知識、思想的不斷創新變革,要求豐富的人才儲備,來應對未來社會趨勢的變化。從個性培養上看,高校體育課程開展應重視學生的體育行為和體育文化選擇,培養出具備鮮明人格特點的個性化體育人才,來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學校教育發展需求、學生自身發展需求。但是,在高校體育教育的底層邏輯上,應該保證高校體育教育內容的基礎性、通識性、規范性,重點培養學生共同的意志品質、體育能力和體育意識,保障體育教育工作開展的科學性、合理性和系統性。

(四)體育道德與體育技能并重

體育道德是運動員、教練員和裁判員在體育活動中應當遵循的道德規范,是體育活動中各種社會角色的行為規范的總和,也是保證體育比賽公平性的基礎。體育道德反映出學生的個人道德修養水平和體育綜合水平,體育道德規范下的行為能夠獲得對手的認可,受到社會的支持和對手的尊重。由于體育道德規范是體育活動規范中的基礎文化部分,因此也能夠展現出個人的風度和文化底蘊,是體育素質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高校素質教育的重點部分。體育道德規范主要包括以下內容:熱愛體育事業、勇攀高峰;刻苦訓練、鉆研技術;尊重對手、尊重裁判、公平競爭;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發展愛國主義、無私奉獻、科學求實、遵紀守法、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營造健康文明的社會體育道德氛圍,文明禮貌、互相尊重、反對迷信、科學健身、維護比賽秩序、理智對待輸贏。在磨練體育技術的同時,高校學生應該不斷強化個人的品德素質,維護體育事業健康方法,抨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等不良思想,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培育新的體育道德風氣,為創新世紀體育提供個人精神動力和思想保證。在體育技能發展上,不斷學習先進的體育技術,提升個人體育能力和體育水平,磨練意志、創新提升、自我超越。

(五)身體素質與智力發展并重

身體素質是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基本素質,包括身體形態、生理機能、運動素質和運動能力等內容:身體形態是身體的外部形狀和特征,包括體形、姿勢、身體成分等內容;生理機能主要為身體各器官的系統工作能力;運動素質是在從事體育活動是各器官系統表現出的各種機能能力,包括力量素質、速度素質、協調素質、柔韌素質、耐力素質等身體素質;運動能力主要表現為人體在運動時表現出的能力,如走、跑、跳、投擲、攀登、爬越等能力。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是保障學生進行體育活動參與的基礎,體育素質發展應該重視個人身體機能水平的提升,進而提升學生的體育活動參與能力。同時,體育活動又是一種智力活動,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體之內,優秀的運動員往往是觀察敏銳、反應快速的,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感知力、記憶力、想象力、身體控制力和戰術思維,其中戰術思維又包括進攻戰術、防守戰術和反擊戰術,從而提升學生的體育智力水平,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體育運動的能力水平。

(六)集體責任感與個體發展觀并重

學生對于體育文化、體育規范、體育道德規范的態度可以側面反映出生活態度和個人情感,在高校學生的個人發展上,不僅要重視個人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的發展,還應該重視個人品質、思維智慧、情感態度的提升。個體發展觀是個體在學習、教育和身心發展過程中的辯證關系,表現在生理發展和心理發展兩個方面上。學生的個體發展觀應該建立在終身體育意識之下,又包含健康發展意識、自我防護意識、心理調節意識,促進人的素養和修養的提升。集體責任感包括團隊協作意識、社會發展意識、責任承擔意識,建立歷史責任感、社會責任感、家庭責任感,破除極端個人主義思想,在個性發展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找到班級的學習位置、團隊的融入位置、社會的需求位置,使其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獲得體育學習、體育活動、體育實踐的參與樂趣,進一步強化個人的學習主動性。另外,在高校時期的學生,體育教育要重視鼓勵學生對自身的體育學習、體育生活做出規劃,從自身、他人、國家、事業、社會等角度闡述自身的體育觀念,包括以國家、社會、他人的利益為重,承擔體育事業發展的歷史使命。

三、結語

貫徹素質教育,創新素質教育理念、方法和內容,應從四個方面入手:第一,要促進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結合,在體育教學中相互配合,發揮各自的主體優勢,才能展現出體育教育的價值、學生的自覺性和學科優勢;第二,要促進體質教育與技術教育發展,開發學生的身體潛能,磨練體育技能,提升人體機能,進而發展體育素質;第三,要重視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以發展身體機能水平為前提,提升學生力量素質、速度素質、平衡素質、柔韌素質、耐力素質等體育素質水平,及品德素質、科學素質、文化素質等人格修養水平;第四,在規范教學機制的過程中,創造個性化教學方法、內容、文化,全面促進人文教育開展,在現有體育教育機制中對內容和方法進行創新擴展。在全素養均衡理念下,我國高校體育教育會更加規范化、科學化、體系化發展,更加重視體育教育與人文教育、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個性培養與共性培養、體育道德與體育技能、身體素質與智力發展,促使教育本質的回歸,促進體育教育結果轉化,對于未來體育教育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吳國天,陸春敏.現代教育理念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評《高校體育教學理念及模式創新研究》[J].中國油脂,2023,48(03):157.

[2]郭江浩,胡惕.邁向“元宇宙體育教學”:概念特征、功能透視與場景應用[J].現代教育技術,2023,33(03):27-35.

[3]陳玉容.高校體育教學環境的優化路徑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3,13(06):51-54.

[4]張雅淇.多維推進體育教學與模式創新——評《體育教學與模式創新》[J].中國教育學刊,2023(02):119.

[5]胡航,萬秋霞.適度教育理念下體育教學多維路徑分析[J].中國教育學刊,2023(S1):105-106+117.

[6]王雨潔.基于創新教育理念下高職體育教學策略研究[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23(01):118-121.

猜你喜歡
發展方向高校體育
提倡體育100分 也需未雨綢繆
2016體育年
探討企業工商管理現狀及發展方向
分析醫藥市場營銷的策略與發展方向
我們的“體育夢”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融媒體業態將決定報業未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