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的運用探析

2023-11-08 15:06上官苗苗
關鍵詞:政治認同國家治理

上官苗苗

摘 要:國家治理是全方位、多層次、系統化的治理,既要有經濟、科技、軍事等方面的“硬治理”,也離不開政治、文化、倫理等方面的“軟治理”。中國式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一個鮮明特征和顯著優勢就是注重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重視發揮思想引導的“軟治理”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國共產黨的寶貴經驗和重要法寶,在黨領導人民開創偉業的百年實踐中始終發揮著動員群眾、教化育人、化解矛盾、凝聚共識、匯聚力量的“生命線”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與國家治理二者在思維理念、目標指向上的高度契合性、協同性和一致性,為思想政治教育在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繼續發揮“生命線”作用提供了可行性并指明了方向。由此,以意識形態宣傳為重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必然成為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方式。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所具有的政治導向、價值構建、道德教化、鑄魂育人、激發動力功能,作為一種精神性的實踐力量,在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政治認同構建、價值共識締造、社會道德風險規避、治理主體能力塑造、共治精神氛圍營造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和獨特的天然優勢,為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思想智慧、決策參考和行動指引,是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助推器”。

關鍵詞:國家治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政治認同;價值共識;社會道德風險

中圖分類號:G41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268(2023)05-0009-08

中國式國家治理現代化在強調尊重客觀規律和技術應用的基礎上,更強調堅持黨的領導和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重視發揮思想引導的“軟治理”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政治導向、價值構建、道德教育、鑄魂育人、激發動力功能在國家治理的“軟治理”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和獨特的天然優勢,能夠有效提升國家治理的政治認同、夯實治理的價值共識、防范社會道德風險、儲備治理的人才資源、凝聚共治的精神力量,對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發揮政治導向功能,增強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政治認同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導向功能,是通過政治教育引導公民增強對黨治國理政、社會主義制度和意識形態的情感認同、心理認同,建立起對政治共同體的政治歸屬心理、政治情感和支持行為,從而形成政治內聚力,進而保障國家治理的有效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導向功能在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的運用,主要通過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與認同主流意識形態來實現。

(一)加強黨的領導,強化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政治保證

“在國家治理體系的大棋局中,黨中央是坐鎮中軍帳的‘帥”[1],擔負著領導、統帥的使命和責任,是提升國家治理效能的關鍵性因素和核心所在。黨的領導不僅是國家治理現代化最重要和最鮮明的中國特色和最根本的原則,更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底氣所在。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導向功能在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的運用,通過中西國家治理比較教育、先鋒黨員榜樣示范、激勵感染教育等方法,向社會成員揭示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黨的領導的歷史必然性。堅持黨的領導是國家治理的客觀要求,其既有歷史根據又有實際需求,既有組織保障又有法理根基。黨在國家治理中領導地位的取得不僅依賴于黨的性質、宗旨和奮斗目標,也由黨領導人民在不同歷史時期所創造和鑄就的成績所奠定,更與國家治理結構相契合。其次,揭示“中國奇跡”背后的成功密碼。百年征程中,正是把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國家治理的各方面,才成就了今日中國的輝煌。通過闡釋和宣傳黨領導中國取得的偉大成就,使民眾對黨的領導、政治組織以及政治信念表現出最大擁護和熱忱,增強其對黨的領導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和情感認同。再次,講明堅持黨的領導必須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這是方向性、原則性問題。最后,講明堅持黨的領導不僅對我國的國家治理現代化意義重大,同時也提供了發展中國家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新經驗,為人類政治文明的多樣化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通過這些教育宣傳,使社會成員弄懂黨的領導與國家治理現代化之間的邏輯關系,夯實黨的執政基礎,確保國家治理現代化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二)強化制度認同,強化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國家認同

制度是安邦定國之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治理國家,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長遠性作用的?!?sup>[2]國家治理必須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框架內進行,蘊含于這些制度之中的思維方式、規章意識、概念體系等因子一旦發揮效能,不僅會增強公民對制度的高度認同和絕對信心,而且對國家治理實踐的有序推進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構建以制度性認同為核心的國家認同是現代國家治理的關鍵因素”[3]。首先,思想政治教育通過理論灌輸、社會實踐、輿論宣傳等多種方式,推動我國的制度研究與宣傳,使民眾充分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內涵演進、主要內容、基本特征,認識到我國的這一根本制度既契合我國發展實際,又行之有效?!啊袊问俏覈贫葍瀯葑钣姓f服力的證明,也是我們堅定制度自信的現實根基?!?sup>[4]其次,宣傳我國制度的先進性與顯著優勢,講明我國的基本制度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從而能得到人民的贊成和支持,從根本上保障我國這一根本制度獲得最堅實和最廣泛的群眾基礎。最后,不斷強化社會成員對國家主流文化、國家主權,以及國家政治制度、政黨制度的認同,進而自主自覺地理解、接受和執行國家實施的各項制度、政策及其背后隱含的理念和價值取向,將國家認同教育與公民自主自覺參與國家公共生活的實踐結合起來,以有效推動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的效能,強化國家認同。

(三)強化意識形態宣傳,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政治認同

發揮精神層面的力量來凝聚政治向心力,是政治認同必不可少的途徑之一?!敖y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sup>[5]統治階級要使自己的思想成為占統治地位的思想,就必須加強對社會成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宣傳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在國家治理中,“對社會主義思想體系的任何輕視和任何脫離,都意味著資產階級思想體系的加強”[6],因此,加強主流意識形態的宣傳與教化,是任何統治階級都不可回避的重大議題。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導向功能在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的運用,首先是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對社會成員進行社會主流意識形態的宣傳與教化等,整合、傳播主流意識形態,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引導人們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對現有制度的充分自信和堅定擁護。其次,向社會成員宣傳我們黨治國理政的理論學說、政策主張和價值理念,引導社會成員的政治態度、凝聚社會成員的政治價值、動員社會成員的政治行為,為執政黨的執政提供合法性辯護。最后,通過調節社會精神生產,營造輿論氛圍,引導人們對現有社會秩序的維護,以及對國家政治有序性、穩定性和持久性的維持,從而擴大政治認同、達成政治共識、維護政治穩定,保證國家治理的穩步向前。

二、發揮價值構建功能,夯實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價值共識

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價值建構功能,是有計劃地對社會成員開展價值的引領、整合、架構,從而享有共同價值觀念,形成、凝聚價值共識的過程。在“價值構建”命題中,樹立何種價值觀、達成何種價值共識、如何達成價值共識等問題直接關乎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成效。因此,在推進國家治理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當把最大限度地凝聚價值共識作為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來做。

(一)以核心價值觀為統領,確立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價值方向

現代社會是一個多階層并存、共融的社會,也是對多種價值觀寬容的社會。但社會秩序需要維護公共利益,社會發展需要形成合力,這就要求我們在多元中確定主導,達成價值共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鮮明的價值導向構建起中國社會歷史發展的精神坐標,主導并統領著新時代主流意識形態的發展,既是意識形態中最為基礎的價值觀念,也是實踐活動中最為基本的價值訴求。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對價值觀的宣傳、教育,以思想建設、精神塑造、教育升華等柔性方式將國家治理各要素有機化、串聯化、定向化,申明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價值定位,對干擾、阻礙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聲音“降噪去雜”,夯實國家治理的最廣泛的思想基礎和最強大的精神力量。在國家治理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價值交鋒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引導和建構功能。中西方兩種價值的爭論、斗爭和交鋒,實質上是兩種制度的競爭與博弈,“正確的東西總是在同錯誤的東西作斗爭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7]要在交鋒中認清交鋒的焦點、博弈的本質,在鑒別、判斷的基礎上,直面矛盾、擊中要害,從交鋒中抽絲剝繭、明辨是非、辨偽去妄,處理好主導與多元的關系,統一思想觀念,形成發展合力,凝聚價值共識,確立國家治理最為鮮明的價值導向。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彰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價值立場

價值共識的構建,既不是將少部分人的利益置于優先地位,也不是忽視特定群體的訴求,而是需要社會成員的共同參與、平等參與、自愿認同,最終形成具有普遍意義的價值體系,而且社會成員的自主參與度、認可度和支持度越高,達成共識的概率越高、效果越好?!叭嗣裥允邱R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8],“以人民為中心”旗幟鮮明地回答了我國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邏輯起點、目的歸宿和實踐力量,既是中國式國家治理現代化區別于西方現代化的根本所在,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價值立場。思想政治教育以理論宣傳教育、思想啟發為介質,以多樣化的媒介為載體,揭示當代中國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本質,闡明我國國家治理現代化與“以人民為中心”之間緊密的邏輯關系和內在契合性。國家治理效能的實現依賴于人民的力量,國家治理效能的呈現與人民息息相關,為此,我們要增強人民對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認知和認同,塑造國家治理主體的人民觀并內化為自身遵循的價值理念,在此基礎上消除阻礙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的各種矛盾和對立,畫出最大“同心圓”、尋求價值共識的“最大公約數”,助力國家治理現代化目標的實現。

(三)處理好價值轉化問題,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效能

形成價值共識,發揮其優勢并轉化為治理效能是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建構的最終歸屬,因此,要處理好內在價值和外在價值的轉化關系,推動國家治理踐行場域的價值實現?!皩崿F內在價值與外在價值的轉化的關鍵,是人在積極的社會實踐中不斷發揮其內在潛力,外化為一種以真善美為標志的社會創造力及其具體成果,在一次次突破與更新現有價值的過程中,一次次實現應有價值的理想,完成價值共識的實現?!?sup>[9]在國家治理中,思想政治教育通過意識形態的教化、思想交流、文化交流、利益協調和潛移默化等方式和途徑,引導個體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贊成、認可和接受,進而將其內化為自己的價值觀和信仰,促進和激勵全體社會成員不斷激發自我內在的學識、智慧、潛能,將個體的勞動轉化為全體人民的奮斗、將個體潛能轉化為全體人民的創造,匯聚起一股力量,為國家治理美好愿景從理想到現實、從模糊到清晰的轉化提供文化根基、價值支撐與價值引領,從而使實現國家治理的目標成為全體人民的理性自覺,由此構成對國家治理踐行場域的拓展,完成價值共識的轉化,促進國家治理意蘊和整體效能的發揮。

三、發揮教育引導功能,防范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的社會道德風險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引導功能,通過思想引領、道德塑造、規范教化等方式,確保社會主體的內在道德性有效地作用于人的行為之上,以防范和應對社會道德風險和危機的出現。社會道德風險的屬人性表明其依人而存在,人既是社會道德風險的行為主體,也是社會道德風險的受動客體?,F代國家治理是多元參與的治理活動,執政黨、政府、市場、社會組織、公民等都是治理主體。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約束功能在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的運用,以治理主體為鏈接,以多元共治為手段,宣傳國家治理的理念規范、道德倫理、價值體系等,強化主體道德塑造,引導社會成員形成正確的法治觀、道德觀、家庭觀和職業觀,自覺遵守公共秩序,履行公共責任,以防范社會道德風險,最大程度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效能。

(一)加強思想引領,為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防范道德風險提供思想保障

當前,我國處于深化改革的重要階段,各種社會關系、社會觀念、社會矛盾都呈現出一種繁雜紛蕪的狀態,如何更好地使國家治理主體統一思想、集中力量,有效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至關重要。必須承認,治理主體的身份角色、地位階層、職業屬性、文化水平上的差異性,使他們在社會利益、價值判斷、情感取向上呈現出不一致性乃至是沖突性,相應地,他們在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理念認知、利害關系、目標取向、情感態度上也存在著差異。思想上一旦出現偏差和失誤,無論頂層設計再完美,也會導致治理各環節的基層實踐推進舉步維艱。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功能在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的運用,通過廣播、電影、書畫等有效的載體和組織教育、個人開導等方式加強思想引領,對國家治理的思想理念、終極目標、價值取向、利益格局等多維度、多方面的宣傳,從心理上和意識上教育、引導、啟發、整合來自不同領域、不同階層、不同群體的治理主體的思想觀念,幫助治理主體改造思想,糾正既有的錯誤思想認識,把他們引導、轉變到國家治理的正確的軌道上來。即引導治理主體自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科學審視和觀察我國社會發展的進程和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自覺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內化到治理活動中,毫不動搖地堅持國家治理的社會主義方向,增進治理主體對治理體系的思想認同、價值認同和行為認同,提升治理主體的治理觀念和思想境界。

(二)加強道德塑造,為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防范道德風險提供道德保障

在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以權謀私、徇私舞弊、坑蒙拐騙等道德危機的產生,與治理主體法治意識、道德素養的缺失不無關系。政治、經濟領域內的風險調節手段多種多樣,道德教化就是其中一種。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引導功能在國家治理中的運用,采用理論學習、宣傳動員、榜樣示范等方式,在遵循治理主體道德養成規律的基礎上,對治理主體深入開展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基本原則的社會主義道德教育,引導治理主體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加強自我道德修養、建構心靈秩序、塑造良好品行,為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防范道德風險和危機提供道德保障。一是遵循社會主義道德規范體系的要求,培養治理主體的道德信仰,筑牢道德防線,守住道德底線,磨礪道德意志,堅決反對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消費主義等錯誤思想。二是強化道德認同。發揮道德制度的規范力量、價值觀念的引導力量、倫理道德的教化力量,增進治理領域內社會組織、團體、公民對遵守道德規范、履行社會責任的思想認同、價值認同和行為認同。三是強化道德行為。引導治理主體掌握國家治理進程中行事履職的科學方法和道德要求,讓治理的“善意”通向治理的“善行”,對失德、敗德、喪德行為進行自覺抵制,有效防范治理領域內的社會道德風險,助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三)加強法紀教育,為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防范道德風險提供基本保障

國家治理的有效推進,僅靠政策的指導、行政的命令遠遠不夠,還需要有法規法紀強有力的保障來約束、規范人們的行為。法規法紀是人們在集體生活中遵守秩序、執行命令和履行職責的一種行為規則,既有強制性又有自覺性,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國家治理管理秩序的重要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導功能在國家治理中的運用,通過灌輸、示范、感化、批評、鼓勵等方式開展法紀教育,告知社會成員善惡評判的標準,引導他們在頭腦中樹立一個明確的“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的觀念,自覺克服極端個人主義、無政府主義、自由主義等傾向,使社會成員的行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規可查。一方面,以法律教育為內容,引導治理主體認真學習法律、正確理解運用法律,在國家治理的各個環節、步驟中,既不做出任何有損國家利益、人民利益的行為,堅決舉報、協助打擊和懲處危害社會的不法行為,也依法依規妥善處理好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的問題,切實維護好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向社會成員開展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勞動紀律等方面的教育,使人們正確理解自由和紀律之間的關系,養成遵守紀律的習慣。通過法紀教育達到調節社會成員相互之間的關系、約束和規范人們的行為、維護社會秩序和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的目的,避免國家治理的秩序性失效問題,為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基本保障。

四、發揮鑄魂育人功能,儲備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人才資源

“鑄魂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要求和目的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史就是一部思想政治教育“鑄魂育人”的歷史。鑄造優良品質、高尚靈魂,培育革命、建設和改革各歷史時期所需要的時代新人,構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要求和使命任務。在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思想政治教育鑄魂育人功能的發揮,最終體現在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培養高質量治國理政人才,充實治理隊伍的人才力量,構建國家治理的人才體系。

(一)提升干部治理能力,為國家治理現代化儲備領導人才

領導干部作為國家治理制度運行、決策執行的關鍵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其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度、質量和效果。當前,個別領導干部存在著信仰動搖、思想僵化、組織渙散、家長作風、任人唯親、權力尋租、腐化墮落等問題,嚴重破壞了國家公職人員為民服務的良好形象以及良好政策的有效傳達和貫徹,必將阻礙國家治理的有效推進。治理能力不僅是新時代考量領導干部綜合素質的重要標尺之一,更是高質量有效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堅實保障。因此,切實提升領導干部的治理能力和水平,是新時代每一名領導干部的終身必修課。思想政治教育鑄魂育人功能在國家治理中的運用,一方面,對領導干部開展理論素養教育、思維能力現代化教育、道德規范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等,使領導干部具有堅定而崇高的共產主義信念和較高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提高領導干部的政治把握能力、決策組織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等,強化國家治理的政治效能,增強責任擔當意識。另一方面,引導領導干部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利益觀和政績觀,提高領導干部的科學決策與執行能力,強化國家治理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提升領導干部的戰略思維、創新思維、效益思維,強化國家治理的統籌謀劃能力,從而使領導干部更好地承擔起領導和組織國家治理的歷史重任。

(二)培育時代新人,為國家治理現代化輸送建設人才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sup>[10]青年作為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富有創造力、生命力的群體,既是推進國家治理的先進思想文化主體,更是國家治理中最有生機的創新實踐主體。因此,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把青年培養好。國家治理既為青年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和機會,更賦予他們繼往開來、薪火相傳的使命,但國家治理需要的建設人才不會憑空產生。青年正處于生命成長期、人生發展期,其政治覺悟、價值觀念、道德水平的形成,迫切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思想政治教育鑄魂育人功能的發揮,以培育時代新人為目標,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科學理論指引,以增強青年治國理政的使命擔當為核心,引導青年、教育青年、服務青年,提升青年的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意識,主動擔當和作為,將個人理想與國家治理相結合,提升參與國家治理的自覺性與建設性,積極承擔起在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的使命擔當和責任,讓青年有本領、有使命、有擔當,著力“培養能夠擔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任和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新人”[11],為國家治理源源不斷地輸送建設人才。

(三)培育現代公民,為國家治理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在國家治理視野下,多元治理成為趨勢,公民的廣泛參與、決策與監督對國家治理體系的運轉具有推動、監督和制約作用。公民素質是推進國家治理的關鍵因素,只有具備現代思想的人民,才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真正的推動者。思想政治教育鑄魂育人功能在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的實現,主要是通過思想育人、知識育人、實踐育人和文化育人等方式開展公民教育,切實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政治責任感,提高公民參與國家治理的思想覺悟,按照國家治理的理念和要求積極參與公共生活,自覺調節與社會的利益關系。讓公民既懂得運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和合法權益,正確行使政治權利,也要積極履行自身應盡的法定義務和國家治理的使命職責,以更加有效的方式參與國家治理的決策、實施、監督和評價的過程,推進國家治理不斷達到新的高度和水平,真正實現國家治理過程中人人有責、人人擔責、人人盡責,形成共同參與的治理格局。

五、發揮激發動力功能,凝聚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精神力量

思想政治教育激發動力功能,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等為中介,以國家治理目標為指引,激發、促進人民群眾從外在動力到內在動力、個體性動力到社會性動力的轉化,為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實現提供最穩定、最持久、最強大的精神動力支持,以激發向上的治理精神、匯聚磅礴的治理力量和營造良好的共治氛圍。

(一)堅定文化自信,筑牢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精神支撐

文化自信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破浪前行、繁榮發展的精神依托,也是廣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構筑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厚精神支撐和力量之源。有效的治理,源于文化的滋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內蘊著深厚的行為準則、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精神力量,是捍衛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價值,塑造國民的意志品格,提高內在凝聚力,構筑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的強大精神力量,是增強和堅定文化自信、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教育激發動力功能在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的運用,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及其制度為依托,激發、構建和彰顯文化自信,并將這種自信進一步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共同構筑國家治理新格局。具體來說,就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主動汲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營養成分,夯實國家治理的文化底蘊、精神血脈,以更好地煥發國家治理的精神力量、構筑價值共識、凝聚奮斗力量,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

(二)激發精神動力,凝聚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中國力量

精神動力的內容既具有歷史繼承性,又體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征,是一個時代的社會主流價值追求和精神狀態、精神品質的集中反映。國家治理的實現需要多元建設主體的聯動,需要中國力量的凝聚。思想政治教育激發動力功能在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的運用,以時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為重要內容,堅定社會成員對國家治理現代化的信念,激發治理精神、匯聚治理力量,使國家治理的多元主體在國家治理理念和目標的指引驅動下,消解不同主體之間的盲目性、離散性乃至排斥性,促進各治理主體之間的認識、價值、愿望趨向于一致性,形成集中的、共同的、統一的精神力量,增強國家治理的吸引力、向心力和內聚力,由此在國家內部塑造共同的文化形態、價值追求和認同感,并將其匯聚為統一的行動和物質力量。各個治理主體既能保持合理的張力,又能根據國家治理的實際進行具體的選擇,在多樣中求得共識,凝聚黨心、民心,擰成一股繩,凝聚起推進國家治理的中國力量,并將精神力量轉化為物質力量,推動治理實踐的發展。

(三)協調社會關系,營造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良好共治氛圍

當前,我國國家治理進入深度調整期,各種思潮之間的斗爭更加洶涌,社會關系更加復雜。思想政治教育激發動力功能在國家治理現代化中的運用,應從以下方面著手: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在治理主體和普通民眾之間以“溝通者”的角色,對民眾宣傳、闡釋國家治理的理念、目標、制度等,讓人民群眾更加廣泛、全面地理解、支持、配合有關治理政策的貫徹落實,同時又能夠及時收集民眾的意見,向有關部門反饋民眾的心聲、訴求,使之成為治理主體決策的依據,起到溝通、聯結的作用。其次,在人民群眾的內部,思想政治教育者以“疏通者”角色,通過教育、疏導、溝通、調節等方式,化解人民群眾內部的矛盾,促進人與人之間友好和諧關系的達成,以維護社會穩定。最后,思想政治教育以“闡釋者”角色,通過“有深度的線下宣講、有廣度的全面引領、有溫度的情感交流、有熱度的政策剖析” [12],有效地闡述治理理念、方式和目標等,增強思想共識和民眾基礎,緩和社會矛盾和沖突,促進社會關系的協調,整合思想共識、匯聚智慧力量、團結治理力量、推動治理活動,從而減少國家治理過程中的思想阻力和管理負擔,營造良好共治的治理氛圍。

參考文獻:

[1]習近平. 領導干部要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帶動全黨全國共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N].人民日報,2015-02-02.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習近平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G].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28.

[3]丁長艷.從結構性依賴到制度性認同:中國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發展邏輯[J].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15(4):70.

[4]“中國之治”展現制度自信[N].人民日報,2019-11-08.

[5]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8.

[6]列寧.列寧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27.

[7]毛澤東. 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30.

[8]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恩格斯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7.

[9]王宏波,李建群.哲學教程[M].西安:西安大學出版社,2002:522.

[10]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18.

[11]李遼寧.中國共產黨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百年歷程與基本經驗[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11.

[12]項久雨,孟維嘉.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服務國家戰略的功能向度[J].思想理論教育,2020(3):43.

Explorat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 in 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

SHANGGUAN Miaomiao

(Academy of Marxism,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732, China)

Abstract:National governance is comprehensive, multi-level, and systematic, requiring both “hard governance” in areas such as economy, technology, and military, as well as “soft governance” in areas such as politics, culture, and ethics. A distinct feature and significant advantage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 is the emphasis on Marxism as guidance and the role of “soft governance” in thought guidan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valuable experience and important magic weap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the centennial practice of the Party leading the people to create a great cau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e lifeline for mobilizing the masses, educating the people, resolving conflicts, building consensus, and gathering strength. The high compatibility, synergy, and consistency betwe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national governance in terms of thinking concepts and goal orientation provide the possibility and direction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continue to play a “lifeline” role in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of national governance. Thu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entered on ideology communication is bound to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of modernizing national governance. As a practiced force of spiritual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a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and unique natural advantages in various aspects of national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such as political identity construction, value consensus building, social moral risk avoidance, governance subject capability shaping, and collaborative spirit atmosphere creation. It is an important “booster” in achiev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of a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power,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Keywords:national governan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 political identity; value consensus; social moral risks

(編輯:蔡秀娟)

猜你喜歡
政治認同國家治理
關于新課改理念下中學政治課堂在數字化教學平臺環境下的多維互動性思考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思想重要意義的政治學分析
如何增強政治認同和道路自信
大學生政治認同的現實困境與教育路徑
依法治國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國家治理現代化視閾下出版業發展理念與目標
價值觀視角下的政治認同
大數據、網絡輿論與國家治理
價值認同視閾下新時期高校黨外知識分子的政治認同研究
從國家治理看審計反腐倡廉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