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調研不可缺少直抵現場的力量

2023-11-09 12:56馮開華
中國記者 2023年10期
關鍵詞:集中區賀蘭山煤炭

□ 馮開華

作為一名攝影記者,我將“掃街”的工作習慣與就地調研相結合,打開了調研報道的新大門。在生態環境領域調研中,發現線索、直抵現場、全媒化記錄,摸清事件的來龍去脈,給了我做好監督報道的堅強底氣。

一、去現場發現新聞

任何先進的技術手段,都不能取代深入實際調查研究。記者對于事物本質的把握,對于事實真相的認識,對于時代潮流的感知,只能從社會實踐中得來。只有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才能從浩如煙海的信息中去偽存真,從紛繁復雜的線索中抽絲剝繭,從撲朔迷離的表象下抓住本質,確保新聞報道全面、真實、客觀、準確。

當前,網絡信息爆炸,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加便捷。越是這樣的形勢,直抵現場就顯得越發重要。直抵現場不僅能校正認識的偏差,豐富現場信息,還能使認識更加深刻。

周末和假期時,我喜歡騎摩托車探索周圍的環境。一年騎行近5000公里,帶著無人機和相機,一邊騎行一邊觀察,走過了許多未曾去過的街頭巷角、鄉間小道、群山峽谷……

在采訪中,除了既定的選題和報道外,與采訪對象甚至是非采訪對象多聊一聊,也許會有意外的收獲。我沒有專門的跑口領域,很多事情對于我而言都很新鮮,在發現一些線索后,我會多方查閱資料,判斷是否值得去跟進調研。

踐行“四力”,我在調研時用的都是一些笨功夫,多走、多看、多思考,才能找到最典型的案例。

二、直抵現場的力量

生態環境領域調研中,往往離不開與水、土、氣打交道。走進新聞現場,觀察土壤的質地,呼吸空氣的味道,識別水的顏色,這種直觀的感受是電話、網絡采訪達不到的。通過來自一線的平實描述,可以給讀者帶來身臨其境的體會,這就是現場的力量。

2022年盛夏的一天,我騎著摩托車從銀川市區出發,沿著賀蘭山一路向北,來到了石嘴山市平羅縣的白芨溝。白芨溝位于賀蘭山深處,曾是煤炭開采區,從這里返程時,我走了一條汽車一般不會走的小路,誤打誤撞地進入了崇崗煤炭集中區內部。

崇崗煤炭集中區在20世紀80年代自發形成,歷經鄉鎮企業發展時代,逐步建設成為西北最大的煤炭集散市場,鼎盛時期煤炭經營戶數量超過1000戶,年交易量達2000萬噸。2018年,中央環保督察組進駐寧夏開展“環保督察回頭看”時明確指出,崇崗煤炭集中區存在大多數地面沒有硬化,煤炭、煤泥、矸石露天堆放,粉塵污染突出等問題。

崇崗煤炭集中區坐落在賀蘭山腳下,地面有坡度,西高東低。園區附近我曾多次來過,這次騎行中看到路上不斷有混雜著黑色物質的水順著地勢流下來。起初我也沒在意,因為這里的產業主要以洗煤為主,地面都會附著一層煤灰。又騎了幾十米,我發現前方還有水流出來。停下車,我順著水流找到了出水的源頭,是一個廠區墻腳下隱藏在草叢中的管道,直徑大概有20厘米,正在排放黑色廢水。廢水淤積在綠化地里,將草叢染成黑色,溢出后流到了園區道路上。手指伸入水中,可以摸到一些煤渣和煤泥。我拍下管道、企業廠區的門牌和排放廢水的照片和視頻,準備留存資料。

▲ 2022年夏天,本文作者攜帶相機、無人機,多次騎摩托車在賀蘭山腹地調研

繼續騎行,在另一條附近的道路上,我發現還有幾處綠化地也有排放出的廢水,之前看到的那一家并不是個例。園區的一些綠化地,開車經過可能不會覺得有什么異常,但停下來仔細觀察會發現草叢下淤積著大量廢水。在某兩家企業的廠房中間,有一條排水溝,廢水從中流入到綠化地。我升起無人機觀察,沿著排水溝往前飛,希望能搞清楚廢水流出的源頭。有的廠區后部,堆積著數百噸的煤,沒有采取防滲、防雨、防揚散措施;還有的雖然未在排放廢水,但是能看到廠區墻腳下伸出來的管道以及綠化地表面上的黑色印記。隨身攜帶的無人機和相機幫助我拍攝到很多家企業排放廢水、地表黑化的情況。

崇崗煤炭集中區距離賀蘭山最近處只有不到500米,在現場拍到了排放廢水的情況后,我立即有了以“賀蘭山下”為關鍵點進行報道的想法。后續,我又采訪了園區和相關企業的負責人,以了解環保措施和接到群眾舉報為由,向他們核實情況。他們皆對我提出的問題進行否認,一名園區負責人甚至說多年來未聽說有外排水的現象。

掌握了一手的現場素材以及涉事方的采訪錄音后,我又查閱了政府部門相關文件,確保稿件內所有數據皆有來源,證據比較扎實。

三、來自現場的啟示

上述賀蘭山生態環境調研的稿件發出后不久,得到中央領導重視,寧夏回族自治區主要領導帶隊暗訪,對報道指出的問題“照單全收,誠懇接受媒體監督批評”。自治區還成立由6名省級領導帶領的6個督導組和3個暗訪組,對全區生態環保和安全生產情況進行檢查。

同時,生態環境部領導帶隊成立專項調查組,并邀請我一并參與督察工作。其間,我向工作組介紹了前期采訪掌握的情況,并一起走訪調查多家工業園區的數十家涉煤企業,同時深入賀蘭山腹地,借助衛星遙感數據,對自然保護區的相關問題進行核實。調查結束后,生態環境部還發函對我在督察期間的工作表示感謝。

作為攝影記者,我獨立完成的這篇深度監督報道,引起中央和地方的重視,對進一步推進賀蘭山生態保護起到積極作用。稿件被評為新華社2022年社級優秀新聞作品,為我今后的調研報道帶來諸多啟迪。

(一)提高思想認識,情為民所系。調研報道應聚焦黨中央和人民群眾關注、關心的事情,這是我們的職責所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寧夏生態環境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這充分說明中央對寧夏生態建設的高度重視,我的這篇稿件能夠引起關注,我想也是因為與賀蘭山生態保護密切相關。

(二)多方獲取線索,全媒化呈現。深入基層是新華社的優良傳統,調查研究則是看家本領。監督報道的事件大多很隱蔽或發生的過程十分短暫,這就需要記者及時掌握多方線索渠道,經常去跑口的領域明采暗訪,在采訪中積累線人資源和素材資料。不去新聞現場,就無法發現新聞真相。腳底板下出新聞,對調查記者而言更是如此。同時,國務院或相關部委督察過的問題,也可以繼續跟蹤,或許會發現新的情況。

全媒時代,新聞報道需要融合發展,調研報道同樣需要豐富采集手段,全面、直觀、立體化地呈現事情的來龍去脈。記者通過專業化的照片、視頻拍攝,可以讓報道更有畫面感、現場感,同時作為最有力的報道依據,達到一圖勝千言的效果。

(三)扎實采訪,掌握充足證據。監督報道是指出問題,如果有不客觀、不真實的情況,激起對方反擊,很容易令自己陷入被動局面。報道引起的反響越大,這種情況越突出。輿論監督報道,需要充足的事實和證據。涉及的問題越復雜,越需要記者高強度的投入和深入細致的觀察。記者要善于在細節中發現真問題,從蛛絲馬跡中找線索。通過扎實采訪,反映新聞事件的整體面貌和動態過程,找到問題發生的原因,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猜你喜歡
集中區賀蘭山煤炭
賀蘭山巖畫:刻在石頭上的遠古呼喚
寧夏賀蘭山森林生態系統經營技術
消除煤炭:是時候將煤炭載入史冊了 精讀
鎮村工業集中區綜合整治的常熟實踐
甘肅省第一批、第二批化工產業集中區承載能力認定名單
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一批化工園區(化工集中區)名單
煤炭
靈魂只能獨行之六
賀蘭山巖畫中原始體育活動的審美特征
攀西金屬礦開采集中區地質環境評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