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技術嵌入下新聞傳播的發展路徑

2023-11-13 21:52高琴
媒體融合新觀察 2023年5期
關鍵詞:新聞報道主持人人工智能

摘要

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帶來了新聞業態的重構和版圖的重組。在新聞的生產系統、分發平臺、用戶平臺以及新聞終端這幾個關鍵維度上,產生了廣泛而深入的影響。人工智能深度參與了新聞的發現、信息采集、編輯加工、新聞傳播的全鏈條全環。AI主持人的出現更是打破了人們對新聞報道的常規認知。本文以AI主持人為中心,通過分析AI主持人的應用與發展路徑,并對新聞傳播領域應用人工智能加以反思。

關鍵詞

人工智能 新聞傳播 AI主持人

自2017年起,人工智能首次被寫入了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隨后一直是每年“兩會”的熱議話題?!叭斯ぶ悄?”意味著人工智能將深刻地滲透進各個行業。媒體行業素來對于新興技術有著高度的敏感性,利用好人工智能技術的主流媒體才能在智能時代依然擁有強大的話語權。故此,充分發揮人工智能優勢,深耕AI主持人的應用與發展,以更有效的新聞傳播助推人文內容和人文精神的傳播,為今后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一、新聞傳播中的人工智能

(一)智能新聞的內涵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智能新聞的概念日益清晰。它是指采用人工智能技術來對大量的信息數據進行分析,自動篩選、編輯和生成新聞稿件,最終推送到用戶的設備上,為用戶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新聞報道。在實現新聞信息智能化、多元化的同時,智能新聞還可以提高媒體的效率和生產效益,更好地服務于公眾。

(二)人工智能對新聞傳播產生的影響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在新聞傳播中的應用,它正逐漸改變著新聞報道的傳統模式和流程。首先,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幫助新聞機構更加高效地進行信息挖掘和整合,從而更快地獲取新聞資訊[1]。其次,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實現對新聞內容的自動分類和個性化推薦,讓用戶獲得更符合自己需求的新聞資訊。再者,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實現新聞內容的自動生成和發布,從而讓新聞報道更加及時。

但隨著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工智能在新聞傳播中所帶來的風險和挑戰也愈加明顯。比如,人工智能可能會出現算法的偏頗、難以識別信息真偽等問題,從而影響新聞報道的可信性和公正性[2]。因此,新聞媒體需要更加重視技術的監管和編輯審核,以確保人工智能技術在新聞傳播中真正服務于社會。

(三)人工智能在新聞傳播中的應用

隨著語音合成技術和人臉識別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工智能在新聞傳播中的應用形式越來越多樣化,其中最為典型的應用形式之一便是AI主持人。AI主持人是由人工智能技術實現語音合成和人臉識別,以模擬真實主持人的語音和表情,從而讓新聞播報更加生動、個性化。在實際應用中,AI主持人已經被廣泛應用于新聞媒體的直播、播報、短視頻制作等領域。例如,“天眼新聞”客戶端《天眼問政》欄目就推出了貴州省首個AI合成新聞主持人“幫幫哥”,主持《天眼問政》中的部分新聞報道,聚焦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堵點問題,督促職能部門擔當作為、狠抓落實、排憂解難,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二、人工智能背景下新聞傳播領域的變革

(一)媒介環境復雜化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普及,受眾獲取信息的渠道逐漸多樣化,傳統的新聞報道方式難以滿足需求,受眾需要更加及時、精準、有效的信息獲取途徑。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為媒介環境的復雜化帶來了新的解決方案[3]。

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幫助媒體從大量信息中快速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使媒體能夠更快地掌握社會熱點話題和事件,并開展進一步的數據分析,幫助媒體更加準確地把握信息的真偽和價值,最大限度地保證了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二)新聞生產、傳播智能化

傳統的新聞生產過程主要依賴人工編輯和記者,這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在人工智能技術的幫助下,新聞生產、傳播可以實現智能化,從而更加高效和精準。

AI技術可以協助新聞工作者進行大量信息的搜索、篩選和分類,為新聞生產提供更加精確和全面的數據支持,新聞從業者可以將更多的數據整理與分析類工作交由AI完成,將自身精力放在內容價值挖掘上[4]。而在傳播方面,大數據、云計算的底層邏輯算法能構建可視化用戶畫像,為用戶提供智能化、個性化服務,增強用戶黏性,擴大媒體影響力。

三、AI主持人在新聞傳播過程中的運用與發展

(一)關注民生,引領AI走入基層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人工智能技術在新聞傳播領域中的應用日益普及,其中AI主持人成了媒體新的熱門話題。

AI主持人具備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可以快速準確地對大量信息進行篩選和分類。在新聞報道中,可以通過對民生熱點進行分析,制作相關專題報道。AI主持人可以根據需求不斷地學習和更新知識,在新聞報道過程中迅速找到群眾關注的問題和現象并加以解讀、報道[5]。

以《天眼問政》欄目的AI主持人“幫幫哥”為例,其在《幫幫哥來了丨意識淡薄,就是對自己不負責》報道中,“幫幫哥”跟隨鏡頭走進現場,針對“群租房”的安全隱患問題向觀眾進行了詳盡報道,并站在租房者的角度進行思考:“我們了解到,群租房的租客們,多為在貴陽務工、就業的年輕人。勤儉奮斗固然好,可為了多省幾個錢住在這里,無視安全隱患,不聽宣傳引導,就是對自己不負責,對生命不負責?!痹谶@次報道中,AI主持人“幫幫哥”與受眾交互的語言風格,感性交流成為主體,富有情感因素的交互讓受眾在更加放松的環境下接收信息。

(二)整合資源,深化智能技術應用

通過整合多方資源,可以深化智能技術在新聞傳播中的應用,實現人工智能與新聞傳播的融合,為新聞行業的創新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首先,需要整合先進的智能技術資源。通過整合多種算法,提高AI主持人的表現效果和自然度,同時借助云計算和大數據的快速處理提高AI主持人的實時響應能力。

其次,發揮優質的數據資源。AI主持人的表現效果和自然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所使用的數據集。因此,整合更加全面、真實、多樣化的數據,可以提高AI主持人的表現效果和自然度,同時提高其應對各種復雜場景的能力。

此外,嘗試與百度、華為等國內AI領域權威機構合作,爭取得到最新的AI智能技術支持。例如,百度百家號聯合AIGC聯盟成員“天眼新聞”客戶端,利用AI技術賦能媒體深度融合,共同打造村超“AI報道團”,聚焦最近爆火出圈的“村超”決賽現場進行報道。報道過程中,記者只需將提前準備好的素材文字輸入智能終端,并導入已經拍攝好的圖片、視頻,“AI報道團”就會立刻生成一個能夠直接用于新聞報道的短視頻。這種能夠獨立完成采編、視頻制作、新聞報道的“一個人即一個團隊”的生產模式極大提升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這種AI技術的廣泛應用為賦能傳統媒體、融媒體的轉型升級提供了一條更高效率的新路徑。

(三)人智聯動,強化新聞傳播效果

AI主持人的產生就是為了提升新聞傳播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在這個過程中必須重視真人主播的情感內在,尊重新聞傳播工作規律,使AI主持人和真人主播的優勢相輔相成。在未來發展當中,“真人+AI”的報道方式或將成為主流。通過人智聯動,真人主持人和AI主持人可以在新聞報道中展現出不同的特點。真人主持人的主持風格、語言表達能力、視覺形象等,可以使新聞傳播更加生動、形象、感性化;AI主持人則可以通過準確無誤的語音識別和合成技術,使新聞傳播更加準確、理性、科學化。

最關鍵的是,真人主持所具備的人文關懷屬性是AI主持人所不具備的,能夠在主持過程中基于報道內容與受眾產生情感共鳴,更好地把握不同節目的策劃初心和想要表現的真情實感,進而掌控全場報道節奏,使真人與AI的配合相得益彰。

四、新聞傳播領域應用人工智能的反思

(一)AI主持人目前存在的問題

AI主持人歸根結底是為人類服務的“機器軟件”,它只能分擔真人主播的部分工作,但不可能完全替代真人主播。

首先,AI主持人只能仿制真人主播的有形數據,如聲音、圖像等,并不能復制真人主持的無形感知,致使其在播報過程中,表情、語氣語調、重音、節奏等沒有感情變化。無論新聞內容是喜慶佳節還是交通事故,AI主持人現階段都還無法區分其中的差異,不能在播報過程中對信息進行有效傳遞,在情感上也無法與受眾產生共鳴。

其次,AI主持人不能自主創造和自主更新思想意識、情感訴求。因此,AI主持人無法在主持過程中實現與受眾之間的情感交流,也不具備解決現場突發問題的應變能力。

(二)始終保證人的主體地位

時下,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對主流價值的引領與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雖然人工智能技術可以提高信息傳播的效率,但在處理復雜的價值觀問題時,仍然存在局限性,這可能導致主流價值觀在傳播過程中出現失真和偏頗,從而影響其在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新聞寫作包含的六個要素:誰(Who)、什么時間(When)、什么地點(Where)、什么事(What)、為何(Why)、過程什么樣(How)中,計算機容易回答前面4個問題,即Who、When、Where、What,卻難以回答“為什么(Why)以及詢問過程(How)”的問題。

在這種趨勢下,如何保證人的主體地位,使得人工智能成為人的輔助工具,而不是替代人的角色,成為新聞傳播領域應用人工智能應深度思考的問題。

一方面,應當注意人工智能技術在新聞傳播中的應用范圍。盡管人工智能在新聞傳播中應用廣泛,但是其應用范圍應當明確。例如,人工智能可以進行新聞的摘要和分類,但是新聞的評價和價值判斷等需要人工智能無法取代的人類思考和分析。

另一方面,媒體應該建立良好的監管機制,確保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在符合法律法規和道德倫理的前提下進行。媒體應深度思考如何實現人工智能技術在新聞傳播中的良性應用,同時避免人工智能帶來的風險和挑戰。這就需要建立起完善的監管機制,明確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范圍和規范,同時對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究和應用進行定期評估和監測。

(三)拒絕人工智能算法綁架

“智媒化”新聞傳播有一個缺點,就是算法缺乏價值判斷力。其傳播模式是通過大數據分析推測出用戶的喜好,并進行精準的信息推薦。在此種工作模式下,人工智能的底層算法邏輯會逐漸具備“擬主體性”,即讓人工智能來模擬人的思維模式和意識,但由于其本身缺乏對信息的分析、判斷能力,只為了服務產品與用戶之間的關系,不能主動地判斷新聞的性質,因此不可避免會產生局限性。

具體而言,人工智能會根據日常瀏覽、生活習慣甚至是個人愛好、從事職業等來構建用戶畫像模型用以推送新聞資訊。初期,用戶能夠感受到智能算法推送的便捷性和有效性,但久而久之,算法邏輯會逐步加強用戶的“行為印象”,用戶無法在日常瀏覽中獲得其他領域的新聞信息,被困在“信息繭房”當中,導致用戶判斷力弱化、思維局限。

對此,相關媒體應盡量加強對智能算法的訓練和數據投喂,避免算法有過高的權限;或是增加新的算法邏輯,避免出現“信息繭房”現象,讓用戶在獲取興趣信息的同時拓寬信息面。

(四)警惕人工智能新聞倫理失范

人工智能是一種算法程序,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其生產出來的新聞不可避免地會帶有一些不真實的成分。機器不能分析數據庫中海量新聞數據的真偽情況,雖然可以自主學習和生成新聞,但由于缺乏人類的道德和倫理底線,可能會導致嚴重后果。

首先,人工智能新聞缺乏道德約束可能導致信息錯誤和不客觀。人工智能在生成新聞時,只是根據一些算法和數據模型進行推斷和判斷,缺乏人類的思考和判斷能力。在某些情況下,人工智能可能會錯誤地判斷和推測,甚至散布虛假信息。這就需要加強對人工智能生成新聞的監督和管理。

其次,人工智能新聞有侵犯個人隱私和個人權利的隱患。人工智能可以根據用戶的搜索歷史、社交媒體等信息生成相關新聞,但如果這些信息泄露或被濫用,就會對用戶的隱私和個人權利造成侵犯。因此,在使用人工智能生成新聞時,需要重視用戶隱私和個人權利保護,加強數據安全監管。

第三,人工智能新聞缺乏人文關懷和情感表達。新聞傳播需要具備情感共鳴和人文關懷,而人工智能生成的新聞往往缺乏這種人情味。在使用人工智能生成新聞時,需要加強對人文關懷和情感表達的引導和培養,避免出現過于冷漠和機械的新聞內容。

結語

AI主持人作為“AI+傳媒”媒體融合趨勢下的典型代表,正深刻影響著當前的傳媒業態:一方面,AI主持人成為新聞傳播的重要主體之一,打破了真人主播、記者的唯一主體格局;另一方面,AI主持人正逐漸從新聞傳播一線轉到媒體轉型過程中的各個細分崗位,如形象代言人、帶貨主持人等。在此背景下,新聞媒體需要順應媒體融合發展趨勢,深入了解AI主持人的傳播邏輯,以創新的思維轉變新聞傳播理念,借AI之力將新聞傳播向全方位轉化,展現自身傳播優勢。

參考文獻:

[1]宋奇宸.新聞傳播領域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思考[J].中國傳媒科技,2023(5):109-112.

[2]馮長林.新聞傳播領域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研究[J].電視技術,2022(6):161-164.

[3]丁小鳳.人工智能技術在新聞傳播領域的應用研究[J].中國傳媒科技,2022(4):59-61.

[4]余文,吳飛.從AI合成主播看新聞傳播的融合創新發展[J].傳媒,2022(4):31-33.

[5]張建國.淺談智媒時代AI與播音主持融合創新[J].中國有線電視,2021(10):1069-1071.

作者信息:高琴,貴州日報報刊社編輯。

猜你喜歡
新聞報道主持人人工智能
主持人語
主持人語
主持人語
主持人語
淺析如何在新聞報道中彰顯以人為本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與就業
數讀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深化“走轉改”在新聞報道中踐行群眾路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