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流媒體在突發公共事件中的報道策略

2023-11-13 19:03金秋時
媒體融合新觀察 2023年5期
關鍵詞:新聞報道輿論受眾

摘要

融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速度和廣度前所未有,突發公共事件的新聞報道策略迎來新的機遇,但也面臨新的挑戰。主流媒體及其新聞從業者需要不斷調整、優化融媒體策略,才能更好地滿足社會大眾對準確、全面信息的知曉度和好奇心,才能更好地掌握新聞輿論工作的主動權和發言權。本文從主流媒體角度探討突發公共事件新聞報道策略,從信息采集與篩選、多媒體呈現、社交媒體互動、輿論引導與維護等方面,簡析融媒體時代下主流媒體的融媒體報道策略和技巧。

關鍵詞

突發公共事件 融媒體新聞報道 主流媒體

融媒體時代,尤其在突發公共事件的背景下,主流媒體要在高速傳播的環境中,科學、高效應對輿論環境帶來的巨大挑戰,必然要遵循新聞傳播規律,把握突發公共事件發展方向,抓住時機、把握節奏、講究策略,以更精準、全面的方式向公眾傳遞突發事件的真實情況,破解面臨的輿論引導力新課題。

一、融媒體時代突發公共事件報道的特點

(一)突發公共事件是突發性和公共性的統一

突發事件通常是指突發性的、未預見性的事件。當突發事件造成更大范圍甚至社會廣泛關注和討論時,即演變為突發公共事件。

重大突發公共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采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害、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它具有關注度高、專業性深、動態性強等特點[1]。人們常說的“黑天鵝”和“灰犀?!本蛯儆诖祟愂录?,美國著名投資人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將“黑天鵝”事件特指極其罕見、無法預測,但是一旦發生影響足以顛覆以往任何經驗的重大事件?!盎蚁!笔录诒l前則已有跡象顯現,但卻容易被忽視[2]。

這類事件往往會對社會輿論形成沖擊,主流媒體作為黨的新聞輿論重要陣地更要深知,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事關旗幟和道路,事關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3]。

(二)突發公共事件報道易受輿論與情感干擾

當前,社交媒體讓公眾可以相對自由地表達個人對一個事件的看法和意見,一些報道可能受到輿論引導和情感炒作的影響,易導致信息失衡和客觀性受損。比如,2022年10月,江西致遠中學高中生胡鑫宇在校期間失蹤,一時間謠言四起,部分網友質疑學校管理缺位,網絡上甚至出現了致遠中學“陰謀論”的帖子。大量自媒體為了一己私利吸引網民眼球,賺取點贊、流量甚至是虛擬禮物等,利用關注度,將該校涉及的老師、校長等人員推至輿論漩渦中心,導致正常的教學秩序被打亂,學校聲譽受到嚴重損害。由此案例可見,主流媒體需要在情感引導和客觀性間保持平衡,堅持理性的報道態度,不然會導致報道失實的風險加大。

(三)突發公共事件報道要注意隱私保護

在突發公共事件的報道中,主流媒體需要權衡新聞價值、社會價值和個人隱私之間的關系。融媒體時代,突發公共事件涉及的敏感話題多,尤其是在事件現場的圖片和視頻傳播中,新聞報道可能侵犯個人隱私。作為主流媒體,更需要思考如何在不違反道德和法律的前提下獲取和使用相關信息,更好地保護事件涉及人員個人隱私,以免引發負面輿論、道德爭議甚至是法律糾紛。

二、融媒體發展為突發公共事件報道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一)積極應對融媒體時代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融媒體時代,新聞報道不再僅限于文字、圖片,更多地通過圖片以及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在各類平臺上呈現,新聞形式和內容更加生動多樣,更容易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然而,融媒體的發展也帶來了信息傳播的碎片化和冗余化問題,信息的傳播不再受地理和物理界限所限制,受眾在海量信息中獲取信息點,也有不少的虛假信息在輿論場中混淆視聽。

隨著融媒體的蓬勃發展,主流媒體必須在公共事件報道中站穩輿論主導權,解決好適應融媒體發展中的人才、機制、制度等方面問題,建立一支新聞職業素養高、機動靈活的采編隊伍,結合實際加大相關培訓力度,儲備屬于自己的突發公共事件報道采編人才庫,更好應對突發公共事件報道的機遇和挑戰。

(二)建立更快速、高效的報道機制

融媒體時代,受眾獲取信息的需求和途徑變得更多元化。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突發公共事件發生時,信息發布的即時性變得更迫切。主流媒體亟待建立更快速、高效的報道機制。

首先,主流媒體要及時從官方和第一現場獲取事件的最新進展、“第一手”最新權威信息,依托新型信息技術,提高新聞信息采集的速度。

其次,主流媒體要健全完善從上至下全覆蓋的融媒體指揮體系,善用新技術、新設備,強化內部組織和快速反應能力的鍛煉和培養,提高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效率。

(三)確保新聞素材和信息的客觀真實

融媒體時代,社交媒體、新聞網站、自媒體平臺等渠道縱橫交錯匯集了大量信息,“人人都有麥克風”,也夾雜著不少虛假信息和誤導性內容。有時信息的首發者往往是受到事件發展早期信息有限性的影響,只是公開了事件的一個“片段”,甚至一個“截圖”,后期隨著事件的演變,可能出現“新聞反轉”,對同一件事情的報道,可能出現一次或多次變化甚至反向變化的現象。主流媒體報道時需具備更強的新聞敏銳度和信息辨別力,快速辨別真實信息和虛假信息,以保證報道素材的準確性、客觀性、真實性,給大眾一個全面、客觀、權威的報道。

三、做好突發公共事件新聞報道策略分析

(一)建立規范的信息采集和篩選系統

建立規范的新聞素材采集程序至關重要。突發公共事件會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使輿論環境變得復雜。事件本身涉及的數據等具體信息可能在傳播過程中出現扭曲、錯亂。

主流媒體新聞從業者,要深入了解涉及事件本身的時間、地點、人物、數據、起因等具體信息,對相關素材和信息多方核實與驗證,向涉事方多方面求證,確保所發布的信息不僅是第一手的,其內容必須真實可靠。

突發公共事件通常涉及多個方面,包括事件原因、影響范圍、相關人員等各方面情況。新聞報道應該從不同的角度來收集信息,以便傳達完整的畫面[4]。避免以偏概全、一葉障目。

主流媒體還需要具備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確保信息采集和傳達更為準確。如對2023年7月底8月初發生在京津冀地區的洪災事件的報道,媒體對“暴雨”“特大暴雨”等氣象專業詞語的用法上要規范、準確,不能想當然地做出主觀定論。

信息篩選的過程中,情感引導和客觀報道的平衡同樣關鍵。主流媒體在報道中應該客觀地傳達信息,避免過度強調情感因素,但也要考慮采訪對象合理的情感表達需求,兼顧好專業性和人情味,讓新聞作品“上連天線,下接地氣”。

(二)強化融媒體傳播技術實操應用能力

首先,文字是新聞報道的基礎,應該盡量做到準確、客觀。根據事件調查工作的開展,可以通過一定深度的調研性報道,更細節的描寫、生動的表達,采訪相關人員,多角度分析,揭示事件更深層次的原因和影響。而對于快速傳播的及時性消息內容,文字應該簡潔明了,以吸引讀者的注意力[5]。

其次,圖片屬視覺表達的新聞報道,能讓受眾獲得直觀的現場感受。突發事件的圖片報道應捕捉事件現場的情感和細節,通過圖片,受眾可以更直觀地了解事件的現場環境、受影響的對象,以及相關人員的情緒。如新華社2023年8月13日在抖音平臺上發布的《河北涿州,清淤一天的戰士摘下手套的一刻》,僅僅通過幾張戰士雙手泡發、磨滿水泡的圖片,展現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抗洪救災中,始終踐行“為人民服務”的真實情境。

圖片的選擇還必須符合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原則,避免過度渲染和夸大,尤其是太過刻意、脫離現實的擺拍。在洪水、地震等災難突發性報道中,還要注意保護當事人個人隱私,尊重受訪對象的被報道意愿。

視頻報道,為受眾提供更立體、全面的事件呈現。突發事件的視頻報道通過采訪、現場拍攝等方式,展示了事件的全貌。在視頻中,通過實時畫面、聲音、人物表情等,為受眾傳達事件的緊迫感和真實性。同時,一定要注意新聞報道中的人文關懷。例如,“3·21”東航MU5735航空器飛行事故發生后,中央電視臺在后續救援和尋找飛機殘骸的直播中,鏡頭在剛好拍攝到一位遇難者的工作證、錢包等私人物件時,出鏡記者張騰飛特意用自己的手捂住其物品上的具體信息,看似簡單的一個動作,卻很好地體現了新聞人在災害性事故報道中的人文關懷。

一篇完整的報道,在整合文字、圖片和視頻等多媒體元素時,需保持信息的一致性和連貫性。通過多種形式的展現,多類報道相互補充,形成一個完整的報道系列,關注事件發生初期、中期、后期的輿論走向,及時對各階段發布會或者動態新聞進行報道,并適時合理調整報道方向。

(三)運用社交媒體平臺的互動性

微博、微信等不同社交媒體平臺具有不同的特點和受眾群體。新聞從業者需要根據事件性質和受眾特點,選擇合適的社交媒體平臺進行融媒體報道。

主流媒體新聞從業者應在第一時間通過抖音、百家號、微信公眾號等社交媒體平臺,及時發布事件的關鍵信息、官方通告和現場照片等,以滿足受眾對實時信息知曉的需求。例如,中央廣播電視臺在“3·21”東航MU5735航空器飛行事故發生后,派出記者在抖音上同步直播現場救援情況,將事件的現場情況實時呈現給受眾,增強報道的真實感和參與感。通過直播,受眾可以實時觀看事件的發展,了解現場情況,提出問題和評論,與新聞從業者進行互動[6]。既體現了主流媒體的責任擔當,也讓報道更接地氣、更及時。

主流媒體還可以善用社交媒體,借助微博話題標簽的方式,聚焦事件相關內容,形成社交討論熱點。創建相關話題標簽,鼓勵受眾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這不僅有助于增加報道的影響力,還能夠了解受眾的反應和情感?;硬粌H僅是信息傳遞,還包括對受眾反饋的回應?;貞鼙姷脑u論和問題,與他們進行互動交流,建立更緊密的關系,增強用戶黏性,強化受眾的參與感和信任感。

(四)有效正確引導輿論

新聞報道的第一要義是傳遞事實真相,確保信息的準確性,避免錯誤和虛假的信息;報道要客觀,讓受眾能夠基于真實信息做出獨立且更理性的判斷。

在輿論引導和維護中,主流媒體從業者應避免過度渲染事件的情感因素。雖然情感可以增加報道的感染力,但過度情感引導可能會導致失真的報道和不客觀的觀點。新聞報道應以事實為基礎,盡量避免情感化的描寫和評論。

同時,主流媒體要善于運用自身較強的融媒體采編力量,通過專業性的一系列深入調查報道,幫助公眾更好地理解和梳理事件的來龍去脈,有助于引導公眾更好地理解事件,減少盲目情感引導。特別是在突發公共事件的新聞報道中,應強調公共利益和社會責任的重要意義。如在2023年京津冀地區發生洪災后,《人民日報》在洪災發生早期,主要側重爭分奪秒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報道;在事件中后期,8月8日起在報紙持續刊發《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系列報道,反映廣大基層黨組織迎難而上,用責任和行動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后續還推出了《華北、東北地區——全力加強災后恢復重建》等跟蹤報道,并利用抖音等平臺及時展示了人民子弟兵參與抗洪救援短視頻等融媒體報道,宣揚正能量、弘揚主旋律,鼓舞了士氣,收獲了點贊,彰顯了主流媒體的責任擔當。

再如,2023年夏季,京津冀發生暴雨災害。7月30日,K396次列車在北京門頭溝坡嶺附近失聯,一段采自網友的短視頻在《人民日報》騰訊視頻號和抖音平臺推出,內容為該列車的列車員趙陽,下車徒步為群眾運回食物,哽咽安撫乘客的情景短視頻一經發布,得到了廣大網友“互相體諒,共克難關!”的一致肯定。這條短視頻經再加工編發,以情感人,以情說理,同時又真實接地氣,使主流媒體迅速占領了輿論主陣地,傳遞了社會正能量,鼓舞了廣大黨員干部凝聚起抗洪救災的社會合力。新華社等主流媒體均在騰訊視頻號、抖音平臺上編輯轉發了此視頻。8月3日,在K396次列車順利脫險后,中國網、京報網、青年湖南等主流媒體紛紛就列車員趙陽進行了后續采訪報道。

四、創新融媒體數字技術在報道中的應用

如今,隨著智能化技術的發展,大數據技術在突發事件報道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和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的不斷發展,使新聞報道能夠更快速地收集、分析和傳播信息。智能算法可以根據受眾的興趣和需求,推送定制化的新聞內容,提升報道的個性化和時效性。

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有望為突發事件報道帶來更豐富的呈現方式。通過VR和AR技術的應用,可以很好地還原事件發生的現場,增強報道的沉浸感和真實感,讓受眾更深入地了解事件的經過和影響[7]。我們可以看到很多突發公共事件中,不少媒體都運用了3D建模方式,還原事件發生過程,以便于受眾更清晰地獲取相關信息。如黑龍江齊齊哈爾三十四中體育館倒塌事件中,通過3D技術還原了大量珍珠巖堆放在體育館頂部,導致體育館受連日降雨浸濕增重瞬間倒塌的場景,事件真相的立體化呈現,讓更多受眾認識到體育館倒塌的真實誘因和細節。未來,跨界合作也將成為突發事件報道的一大趨勢。不同類型的媒體共同合作,整合各自優勢,以實現更全面、多維度的報道。媒體人可以與數據分析師、測繪分析師等多種專業領域技術人員合作,為受眾提供更豐富的信息,專業性的報道會成為更多受眾選擇新聞來源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結語

融媒體時代背景下,突發公共事件的新聞報道策略不斷演進,緊跟技術與社會變革。透過多媒體呈現、社交媒體互動和輿論引導、融媒體數字技術創新應用等方式,此類新聞報道已展現出更豐富的維度。然而,信息真實性和可信度仍是新聞的關鍵。未來,隨著智能化技術和互動手段的進一步發展,主流媒體將面臨更多機遇和挑戰。但無論如何,保持專業判斷、堅持客觀真實、積極引導輿論,創新理念、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堅持內容為王,永遠是新聞報道的核心所在。

參考文獻:

[1]向文娟.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中全媒體的作用——以懷化日報社全媒體中心為例[J].新聞傳播,2022(7):76.

[2]跟習近平學知識——“黑天鵝”和“灰犀?!笔鞘裁垂??[EB/OL]中國日報網,(2019-01-23)[2023-08-24].https://china.chinadaily.com.cn/a/201901/23/WS5c47bd33a31010568bdc5f16.html

[3]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31-332.

[4]溫濟聰.試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新聞報道策略[J].記者搖籃,2021(11):61-62.

[5]劉飛.融媒時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新聞報道中主持人敘事策略探究——以《新聞1+1》白巖松對話鐘南山為例[J].科技傳播,2021(6):70-72.

[6]劉德榮.突發公共事件下電視新聞采編策略淺探[J].西部廣播電視,2020(13):161-163.

[7]林芊語.全媒體時代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新聞報道策略[J].海峽通訊,2020(5):34-35.

作者信息:金秋時,貴州日報報刊社助理記者。

猜你喜歡
新聞報道輿論受眾
淺析如何在新聞報道中彰顯以人為本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輿論
用創新表達“連接”受眾
用心感動受眾
媒體敘事需要受眾認同
電視節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眾
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
深化“走轉改”在新聞報道中踐行群眾路線
如何讓新聞報道鮮活起來
新聞報道要求真實的細節描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