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體時代新聞攝影形式創新

2023-11-13 19:03杜朋城
媒體融合新觀察 2023年5期
關鍵詞:攝影記者攝影受眾

摘要

全媒體時代,新聞攝影要主動進行創新,運用多種形式,創造出符合受眾喜好的新聞攝影作品。本文通過對新聞攝影在全媒體條件下所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就如何在全媒體環境下提高新聞攝影的傳播質量,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

新聞攝影 全媒體 創新

當前,我們正處在一個網絡信息技術不斷取得突破和創新的時代,AI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在新聞報道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也成了受眾獲取新聞信息的主要方式。人們既是網絡信息的接受者,又是網絡信息的生產者和傳播者,可以把自己所獲得的信息加工并傳播給其他的人,這讓新聞傳播的范圍變得更大,傳播的速度也變得更快。用戶把自己所拍到的照片快速上傳、分享到社交媒體平臺,這些照片雖不一定專業,但勝在反應迅速、現場感強,往往會成為新聞報道的第一手素材。在全媒體環境下,專業新聞攝影記者該如何突出重圍,在保持新聞攝影專業素養的同時,對新聞拍攝技術和觀念進行革新,使傳統媒體的新聞攝影更具競爭力,是值得探索思考的問題。

一、全媒體時代對新聞攝影的挑戰

隨著媒介環境的變化,新聞傳播的形式也日趨多樣化,在滿足受眾對自我傳播需要的同時,也給新聞攝影記者提出了新的挑戰,如拍客的崛起、新聞圖片的來源多元化、傳播速度加快等,面對新問題,如何從適應到主動創新,值得我們深入探究。

(一)拍客崛起,人人都是“攝影記者”

拍客是指用相機、手機和數碼設備拍攝圖文影像,并在社交媒體分享傳播的人群。拍客的崛起對新聞攝影行業的沖擊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首先,拍客的出現使得新聞圖片來源更加多元化,增加了新聞素材;其次,拍客的出現使得信息的傳播更加快速和廣泛,提高了傳播效率,并讓更多的人參與到信息傳播中來。

隨著智能手機攝影功能的不斷迭代升級,其清晰度、色彩明暗及穩定性上也和專業設備差距漸小,再加上現如今“全民皆媒”的傳播環境,導致大部分的突發新聞或熱點新聞所使用的圖片或視頻都不是專業攝影記者所拍攝的。比如火遍全網的“村BA”,最早就是村民用手機拍了現場比賽視頻并上傳到短視頻平臺,這些比賽視頻吸引了攝影師姚順韋的注意,他來到現場后,用更加專業的設備和拍攝手法記錄下了比賽。2023年7月21日,姚順韋上傳的短視頻迅速傳播開來,瀏覽量達到了6000多萬。緊接著《貴州日報》在7月26日也發表了“村BA”的報道,隨后中央媒體紛紛加入報道行列,從此“村BA”一舉成名,臺盤村也隨之在全網打響了知名度。由此可見,拍客崛起加上全民拍攝是全媒體時代傳統新聞攝影所面臨的挑戰。

(二)傳統工作模式無法滿足新時期媒體發展需要

在過去,傳統媒體新聞攝影記者大多數時候主要是配合文字記者在采訪現場進行拍攝,再通過“拍—選—審—?!l”的工作流程,最快要次日才能將新聞產品呈現給受眾,且紙媒受到版面限制,多數圖片新聞只能從中選發一張單圖,照片用量很小。顯然,這樣的工作模式讓新聞攝影的優勢和特點無法完全發揮出來。

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新聞攝影的內容、理念、流程和手段也在不斷創新,新聞攝影報道采訪呈現出了從“1”到“1+N”的變化,即圖片+視頻+剪輯制作。從拍照、拍視頻到選照片、剪視頻一氣呵成,保證時效。這種多任務并行的“疊加工作模式”對攝影記者的業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偠灾?,新聞攝影報道的工作模式必須從采編技能、技術功能、傳播方式等方面主動進行優化,實現動態和靜態相結合的影像傳遞,完成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建構。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全媒體的發展[1]。

二、全媒體環境下新聞攝影的創新形式

現代攝影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從膠片到數碼,從黑白到彩色,從傳統相機到無人航拍機,各種先進的設備和技術手段為攝影記者提供了豐富的創作手段。在這個多元化的信息時代,攝影記者需具備跨領域的技能,善于運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手段進行創作。新聞攝影應緊密依托互聯網信息技術,借助圖片直播、短視頻新聞、豎幅攝影、VR/AR、無人機拍攝等新興技術拓展創新形式,以滿足受眾對多樣化、豐富化新聞報道的需求。這些新技術的應用不僅提升了新聞報道的質量和效果,更為新聞媒體帶來了廣闊的發展前景[2]。

(一)圖片直播

所謂圖片直播,是云計算和云儲存技術在攝影界的一項創新應用,通過互聯網技術和智能硬件技術的支持,實現照片即拍即傳的直播模式,它的出現主要是基于受眾對圖片新聞的時效要求。圖片直播的原理是將照相機和智能傳圖設備用數據線連接,進行拍攝,并將照相機里的原片自動同步至傳圖設備中,傳圖設備隨后自動對照片進行壓縮處理,并通過移動網絡上傳至云相冊,編輯在后臺實時對現場傳回的照片進行篩選、處理、發布。另外,在一些開放式的圖片直播活動中,受眾還可以根據需要,直接通過手機訪問“云相冊”瀏覽、下載自己需要的照片資料,增強了圖片直播的傳播效率和參與感。

圖片直播已經廣泛應用于多種場景之中,特別是大型的會議類新聞報道。例如,貴州日報“天眼新聞”客戶端2023年7月8日推出的“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開幕式直播”,整場直播發布圖片42張,截至2023年9月5日,累積閱讀量為750萬+,轉發量14011。2023年8月29日推出“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開幕式直播”,整場直播發布圖片19張,截至2023年9月5日,累積閱讀量為270萬+。

出色的傳播效率讓圖片直播成為主流媒體對大型會議類新聞報道的常規操作,但在實操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圖片直播的最大特點就是“快”,作為專業攝影記者,在圖片直播過程中更應當兼顧好“速度”與“質量”,讓圖片新聞實現快速有效的傳播。全媒體時代,一張好照片不是靠打機關槍式地按快門就能得到的,它需要不斷提高新聞敏感性,豐富圖像傳播中的視覺審美經驗,通過仔細觀察、琢磨角度、提前預判、積極走位、耐心等待,最后以創新的思維和精湛的技術按下快門,方能把握“決定性瞬間”[3]。

(二)短視頻新聞

據第5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統計,截至2023年6月,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10.26億人[4]?;谌绱她嫶蟮挠脩魯盗?,短視頻新聞這種以短視頻為載體,通過攝影技術手段,報道新聞事實的新聞形式迅速成為新聞傳播的主力軍。它與受眾生活的嵌入度極高,能讓受眾在短時間內了解新聞事件的主要內容,并表達自己的觀點,其趣味性和碎片化也讓受眾不知不覺投入大量時間,有極強的時間黏性和更廣泛的傳播效果。例如,2020年5月,受新冠疫情影響,全國兩會的首場代表通道采訪活動以視頻連線的形式舉行。筆者是當時貴州日報報刊社唯一能到現場采訪的記者,在以拍照片為主的情況下,還拍攝了一條Vlog短視頻《天眼新聞記者Vlog:代表通道原來是這樣的……》發布在“天眼新聞”客戶端上,結果該視頻的點擊量在會議期間的累積點擊率突破10萬+,比圖片報道高了近兩倍,取得了很好的傳播效果。

專業新聞攝影記者作為短視頻新聞生產的重要一環,主要有以下5個方面的突出優勢:

1.新聞敏感。新聞攝影記者具備較強的新聞敏感度,能夠更敏銳地發現新聞點,并拍攝到新聞事件中奪人眼球的畫面。

2.專業設備。新聞攝影記者配備專業的攝影設備并能熟練運用,能夠更高質量地捕捉新聞事件的細節。

3.原創力優勢。主流媒體的新聞攝影記者擁有官方新聞來源,在保證內容準確、全面、及時的同時,通過分析策劃,踩準大數據算法的節奏,生產符合受眾視覺需求的原創視頻新聞。

4.專業圖片審美。新聞攝影記者具備專業的圖片審美,利用構圖取景技術和用光技巧,可以通過富有美感的畫面及光影的變化來表現新聞事件的氛圍和情感。

5.敘事能力。新聞攝影記者具備較強的新聞敘事能力,可以通過短視頻的形式更好地呈現新聞事件的背景、過程和影響,進行正向的輿論引導。

全媒體時代,新聞攝影記者必須切實提高視頻拍攝能力和剪輯技術,努力轉型成為“動靜皆宜”的全能影像記者,發揮采編優勢,將短視頻與新聞圖片融合起來,打造精品短視頻和系列短視頻,延伸短視頻的報道空間。

(三)豎幅攝影

當下,受眾獲取新聞信息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豎屏時代。豎屏時代的到來不僅改變了受眾閱讀新聞信息的習慣,也對視覺新聞作品的傳播方式產生了深遠影響。如今豎屏已成“主屏”,視覺新聞作品的傳播形式也在不斷地變化和發展。主要原因是載體的呈現形式決定了新聞攝影的展現形式。智能手機作為當下最主要的傳播載體之一,其豎屏的形式就直接影響著新聞攝影的展示方式[5]。

豎幅攝影,也稱為縱向攝影,其特點是高度大于寬度,是一種獨特的拍攝或裁剪方式,通常用于創建視覺沖擊力強、主題突出的攝影作品。豎幅攝影已經開始廣泛應用于新聞報道中,通過豎長圖或者多圖縱向拼接的形式,來展示事件的全貌或者細節,具有更高的屏占比優勢。從2020年起,筆者就嘗試用縱向拼接長圖片的形式向貴州省委有關部門報送圖片簡報,閱讀體驗和圖片容量俱佳。之后,筆者開始在攝影采訪中大量拍攝豎幅照片。例如:2022年10月21日發布于“天眼新聞”客戶端的一條人物專訪短視頻《那個曾經背母上大學的人如今怎么樣了?今天,劉秀祥來回答!》,筆者選用F1.4大光圈定焦鏡頭豎幅拍攝,以干凈的背景與肖像式的豎構圖,讓被攝主體更加突出,獲得更大的人物畫面比例,讓人物的表情神態在手機屏幕上得以“放大”展現。在剪輯時,通過音樂和字幕進一步豐富視頻的情感表達,讓受眾更加清晰地感受人物的情感變化,引發讀者的情感共鳴,從而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該條新聞一經發表就被各平臺轉載,發布次日閱讀量就迅速突破10萬+。

豎幅攝影圖片在手機上具有更高的屏占比優勢,這種優勢不僅體現在視覺上,更在實用性和用戶體驗方面有著顯著的影響。首先,豎屏攝影能夠使畫面更具沖擊力。由于其特殊的拍攝方式和展示形式,使得畫面內容更大、更集中,能更好地展現細節和畫面層次感。其次,豎屏攝影更符合用戶的閱讀習慣。在數字化閱讀日益普及的今天,用戶更傾向于使用手機等設備進行閱讀,而豎屏設計正好適應了這一趨勢,使得用戶在閱讀時可以更加舒適的單手操作,提高了閱讀的效率和舒適度。手機作為主要傳播載體是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主要渠道。而且,隨著人們對信息獲取的需求增加,手機在信息傳播中的地位會越來越重要。這意味著,豎幅攝影和豎屏視頻必定會成為未來視覺新聞的主流呈現形式。

三、全媒體時代攝影記者職業發展路徑

(一)堅守新聞理想,不斷提高專業素養

在全媒體時代,新聞攝影記者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努力提高攝影質量。首先,要突出專業性。攝影記者除了具備專業的技能外,還必須有較高的政治素養、敏銳的新聞嗅覺、深厚的人文素養和不斷學習的態度。專業性不僅體現在技術層面,更包括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對新聞事件進行深入理解,以及對社會現象的敏銳洞察。在信息量爆炸性增長的今天,各種新聞都在不同的平臺上以驚人的速度呈現出來,并且迅速傳播和擴散[6]。有時候,一個熱門新聞的曝光就能吸引成千上萬的網民關注。巨大的流量意味著知名度和利益“雙豐收”,面對這樣的誘惑,新聞攝影記者必須堅守新聞理想,堅守職業道德。在面對新聞事件時,應進行深入、全面的了解,確保充分了解事實真相后,再進行視頻、文字和圖片之間的相互配合,謹慎選擇發布的圖片,避免出現圖文不符,甚至出現“高級黑”“低級紅”。這樣才能將事情的真相還原出來,記錄下時代的變遷,向讀者傳播社會正能量,創作出符合時代要求的優秀作品。

其次,要積極更新工作理念。攝影記者不僅要不斷學習新的拍攝技術,還要善于觀察受眾對于新聞信息的關注趨勢。通過對當前熱點事件和優秀傳播案例進行收集分析,積累經驗,創新采訪和編輯模式。

(二)強化視覺文化和媒體文化的交融與發展

在許多傳播場景下,鏡頭語言相較于文字更直接、更具感染力。優秀的新聞攝影作品應同時具備“視覺之美”和“內容之美”,這不僅需要關注角度、構圖、影調等視覺信息,還要關注策劃選題、鎖定主體、描繪細節、表現手法等敘事信息,以實現對新聞受眾精確傳達信息的目的。作為全媒體時代下的攝影記者,必須深入探索視覺文化和媒體文化的內在含義和獨特性。

首先,需要對視覺文化有深入的理解。視覺文化是一種以視覺為主要表現形式的文化,它包括了各種視覺藝術、設計、攝影等元素。攝影記者需要理解這種文化的特點,如其強調視覺效果、色彩運用、構圖技巧等,并學會如何在作品中運用這些元素,以創造出更具吸引力的畫面。其次,還需要提高自身媒體文化素養。媒體文化是指與媒體相關的文化現象和觀念,它直接影響著媒體的運轉和傳播。攝影記者需要理解媒體文化的特點,如:信息的快速傳播,公眾的參與度、互動性等,并將這些特點融入自己的工作理念,以提高新聞產品信息的傳播效率??偟膩碚f,對于攝影記者而言,迫切需要深入了解視覺文化和媒體文化的內涵和特點,提高自身美學素養、視覺素質和媒體素質,從而更好更快地將內容與畫面提升到更高的層次。

結語

在全媒體時代,新聞媒介發生了重大變革,各種媒介形態由單一向多元發展。新聞攝影報道必須堅持“內容為王”的原則,深入探尋與新興技術的融合創新策略,守正創新,推出更多有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的精品力作。

參考文獻:

[1]蘇玲.融媒體時代主流媒體視覺新聞的融合發展[J].記者搖籃,2023(6):3-5.

[2]王磊.智媒時代新聞攝影報道創新探微[J]. 中國報業,2023(7):134-135.

[3]王川.圖片直播:新聞攝影記者的機遇和挑戰[J].傳媒評論,2023(6):57-58.

[4]第5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OL].(2023-08-28)[2023-08-28].https://cnnic.cn/n4/2023/0828/c88-10829.html.

[5]楊順丕.融媒體時代,攝影專題“圖”顯優勢[J].新聞前哨,2021(8):28-29.

[6]甄宗奎.融媒體背景下攝影記者職業發展路徑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23,14(11):83-85.

作者信息:杜朋城,貴州日報報刊社記者。

猜你喜歡
攝影記者攝影受眾
新聞傳播中攝影記者的重要性
用創新表達“連接”受眾
為什么會從事攝影Ami Vitale攝影記者紀錄片制作人
一名攝影記者的自我迭代
用心感動受眾
媒體敘事需要受眾認同
電視節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眾
攝影記者如何走基層
WZW—bewell攝影月賽
最美的攝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