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傳統合院的創造性轉化:南京青年會中華路會所的誕生與重生

2023-11-15 00:50武志華遼寧大學近現代社會文化史研究中心遼寧沈陽110136
中國文化遺產 2023年5期
關鍵詞:合院青年會建筑

武志華 (遼寧大學近現代社會文化史研究中心 遼寧沈陽 110136)

青年會①本文正文中“基督教青年會”“南京基督教青年會”“奉天基督教青年會”“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全國協會”“基督教青年會北美協會”分別簡稱“青年會”“南會”“奉會”“全國協會”“北美協會”。1844年創立于英國倫敦,旨在通過社會服務傳播基督教,應對工業革命中所面臨的城市社會問題。19世紀后期青年會傳入美國,逐漸發生諸多變革,特別是服務重點由明顯宗教性的德育轉向世俗性智體群三育服務[1]。

19世紀末,青年會在北美協會資助下傳入近代中國,隨之在各地建造大量會所建筑。截至1929年,僅北美協會就資助建成36家城市青年會會所[2]。其中不少保存至今,成為歷史建筑乃至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如南會中華路會所舊址現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本文主要利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圖書館與上海市檔案館收藏檔案[3][4]研究南會中華路會所孕育、設計、建造、毀滅、重建與修復過程及其對中國傳統合院建筑元素的傳承和創造性轉化。

一、花牌樓會所

1911年10月,海士(L . Newton Hayes)接替魏德模(F.B.Whitmore)擔任南會總干事。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參議院副議長王正廷與內政部總務司長馬伯援領銜正式發起籌建南會,“是年四月一日,邀請當道暨參議院諸公在十廟口西干事寓所,開茶話會,籌備一切。在座者有孫中山、唐少川、參議院議員及各部總次長,當時即捐得三千六百余元”[5][6]。但是這次會議只是籌備會議,并沒有成立南會。

海士收到孫中山等人捐資后認真選址,相中南京花牌樓大街1986號前清道尹周子昂住宅。魏德模曾治愈周氏眼病,因此南會得以于1912年10月租之為會所。同年11月13—14日,南會在此舉行成立大會。周宅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民居(圖1),總面積9.25畝,70間大小房屋,通過一條長廊連接四進兩層天井院,樓上有寄宿舍,樓下有聚餐室、廚房、事務室、閱報室、廣智室、演說廳,以備德育智育演說及影戲;這些建筑西邊與南邊有幾塊空地,大約3畝,可為排球、乒乓球、網球與門球場地;南部花園(圖2b)占地約4畝,種植各種花草樹木,還有球場與荷花池各一方,西北角是一座兩層中西合璧的茶樓舍(圖2c)[7-11]。南會曾在這座會所一個天井院中(圖2d)宴請來訪的美國亞洲艦隊旗艦“休倫號”船員,留存照片背景中的建筑結構和裝飾清晰可見。

圖1 南京花牌樓會所平面圖(圖片來源:上海市檔案館,檔號U120-0-99)

圖2 花牌樓會所部分建筑(圖片來源:大門來自美國杜克大學,花園、茶舍與天井院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圖書館)

二、籌建新會所

1913年贛寧戰役爆發后南京各校停頓,期間南會創辦求實日夜學校,名聲日盛?!澳蠒戎饾u發達,所賃會所日后有不敷展布之勢,于是1915年有籌劃募建會所之提議?!?916年5月5日月例會,南會董事會提出兩份議案:要求總干事師渡爾(W. R. Stewart)在返美期間募集5萬美元建造會所、1萬美元購置設備,同時南會要在本地募捐購買建造用地與準備三年組織運營費用。同年南會發起募捐運動,得各界人士之贊翊。江蘇省督軍李秀山嘉許南會事業,由南會第五任會長郭秉文博士具呈講求,批令行地營官地局1918年春將舊中協署撥為南會籌建新會所地基,這里約有12畝地30間房子(另說是13畝8分5厘88間房子)②舊中協署址原為第六師隨營學校。第六師即中華民國北洋政府陸軍第六師,原晚清北洋新軍第六鎮。武昌起義爆發時,其統制是吳祿貞。1911年11月,李純(秀山)接任原北洋新軍六鎮統制,兩次南下鎮壓辛亥革命,后任江西都督、江蘇都督。南京基督教青年會(編).十周紀念冊[R].1922:6-8;李督軍撥給會所[J]青年進步,1918(5月出版):79;D.L.Kelsey. Annual Letter (1919) , pp.1-2[B]. Anderson Library at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Y.USA.9-1-1. Data Concerning Conditions in Nanking Relative to the Location of an Equipped YMCA Building in that City (1916) , pp.7, 10 [B].Anderson Library at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Y.USA.9-2-4, Box76, Folder6。。類似的是,1916年5月,張作霖將奉天省城景佑宮舊址房地及其繪詳圖一起撥交奉會建筑會所[12]。

1922年10月前,北美協會建筑部主任尼爾·麥克米倫(Neil McMillan)負責南會會所基址勘察。當時南會正副會長由金陵關監督與江寧交涉員溫佩珊(S.T.Wen)、國立東南大學文理科主任與校長辦公處副主任劉伯明分別擔任。南會為購買會所建設用地組織了募捐活動,捐款結果如下:馮國璋副總統3000美元,江蘇省長韓紫石、美國標準石油公司、施特華基金(The Stewart Evangelistic Committee)會計宋合理(Rev. J. H.Blackstone)均為1000美元,江寧鎮守使王子明500美元,江寧警務衛生科長王靜庵150美元,周子昂、Sze Ching Yuen均為100美元③施特華基金會(Stuart Evangelistic Committee)應是“Stewart Evangelistic Committee”或者“Stewart Evangelistic Fund”。美國洛杉磯人施特華(Milton Stewart)從1909年起每年為中國新教事業捐15000美元,并建立此基金。雷立柏(編).中國基督宗教史辭典[K].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364;南京基督教青年會(編).十周紀念冊[R].1922: 12, 18-21, 120; D.L.Kelsey.Annual Letter (1919) [B].Anderson Library at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Y.USA.9-1-1. P.L.Gillett to E.C.Jenkins,Oct. 14, 1922,pp.1-2[B].Anderson Library at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Y.USA.9-2-4, Box76, Folder6. Paula Lupkin. Manhood Factories:YMCA Architecture and the Making of Modern Urban Culture [M].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2010: 159-160。。

由于舊中協署位置距離商業區較遠,“而府東街適為全城商業之中心,南接黑廊花市夫子廟繁盛街市,北扼中正街花牌樓等交通要道,事業進行,各方利便”,因此在溫佩珊努力下,南會于1924年2月19日經江蘇省督軍齊撫萬批準將舊中協署地塊換得城南府東大街舊鎮守使署地塊10.7496畝④這里原來屬于清代江寧府署(前身即明代應天府署),1853年毀于兵火,1865年府署在原基“新造房二百一十六間,穿堂走廊二十二號,上諭亭牌樓一座,內外牌樓六座”,但是最初八年用作兩江總督行轅。民國初年府署西部成為市立中區實驗學校中學部,1933年改稱市立第一中學。府署東部至府東大街北部為舊鎮守使署,南部建為憲兵學校(府東大街是南京現存最古老街道,自孫吳建業至今一直是城市主干道,因為從內橋延伸到中華門,于是又稱內橋大街,1932年拓寬后改名為中華路,因此南會在此建造會所被稱為中華路會所。南京市白下區文物事業管理委員會(編).南京市白下區文物志[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5:44-45,213-215;P. L. Gillett to Hall, Nov. 19. 1924,pp.1 [B].Anderson Library at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Y.USA.9-2-4,Box76, Folder8。(圖3);當年3月,通過江蘇省財政廳長向江蘇省省務院軍務司購買相鄰一塊帶狀臨街土地,改善地基臨街地界[13]。兩塊地合計12畝,南會最終滿足向北美協會申請撥款建設用地條件。南會中華路會所建造費用共計124,780.93鷹元(合67,449.15美元),包括北美協會捐助的111,000鷹元(合6萬美元)、南會本地籌措的13,250.93鷹元及其利息530鷹元[14-19]。相比之下北美協會因為資助奉會37,000鷹元遠遜當地奉會在張學良支持下所募款約10萬鷹元等因素,1924年被迫與奉會分別另聘用哈里·何士(Harry Hussey)、艾術華(Johannes Prip-M?ller)設計草圖與施工圖[20](即奉會單獨設計)。

圖3 1928年“最新首都城市全圖”中南會新址所在(其中“新建青年會附求實學?!奔茨蠒?/p>

1915年,北美協會建筑部在紐約成立,負責各國各地青年會建筑事務,其設在中國的機構全國協會建筑辦事處(Building Bureau of the National Committee of YMCA in China)在上海成立[21]。截至1927年,南會與上海、長沙、保定、濟南、寧波、南昌、成都、福州等地城市青年會、廬山牯嶺夏令會及上海全國協會、西僑青年會的會所和干事住宅均由北美協會建筑部基于當地青年會提出建議與要求制作其會所草圖,全國協會建筑辦事處根據草圖準備施工圖與設計任務書,并且負責監督會所施工,只有奉天與廈門城市青年會會所除外[22][23]。顯然,南會會所代表中國青年會會所主流設計模式。

1924年7月,南會建筑工程委員會成立,成員如下:江寧交涉使與南會會長、全國協會干事溫佩珊(S. T. Wen),東南大學司庫與南會副會長、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生涂羽卿(Y. C. Tu),金陵大學商務代表Hung Chang,警察局副局長王靜庵(Wang Tsing An),南會副總干事夏曰瑚(Y . H. Shaw),金陵大學建設部主任司邁爾(A. G.Small),金陵大學校長、衛理公會傳教士包文博士(Dr. A. J. Bowen),金陵神學院院長、南京基督教聯合會執行干事與美國南長老會傳教士畢來思博士(Dr. P. Frank Price),南會總干事與南會建筑委員會聯合司庫吉禮泰(P. L. Gillett,圖4)。吉禮泰1917—1918年取代師渡爾擔任南會代理總干事,1920年秋至1921年秋任南會副總干事,1922年春至9月擔任北美協會募捐會長,1919至1920年、1921年秋至1922年春、1922年9月至1927年春三次擔任總干事。南會建筑工程委員會主要責任是保證以下事項:根據批準的方案建造會所;沒有負債地完成項目;處理好建設資金,做好財務記錄;滿意地完成項目[24-28]。

圖4 在花牌樓會所茶舍查經班中的南會總干事吉禮泰(中)(圖片來源: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圖書館)

三、近代合院會所的誕生

1923年,南會總干事吉禮泰(其實代表整個南會)曾就南會中華路會所方案提出意見。南會在花牌樓會所運營12年,直到再建新居仍然傾心這里,特別是那座茶舍最適合進行交際、宗教活動與學生工作,中國人在此宛如家中。但是吉禮泰認為,相比北美協會已經建成的會所,更符合中國人需要的南會會所并不意味著一定是中式屋頂或外觀,也非一定是中式建筑,而應該在空間的控制與聯系的實用與原則方面,各部分布置采用庭院分散分布而非垂直集中。他認為新會所可以仿照花牌樓會所利用庭院、花園與連廊空間布局開展工作,并且實用、防火與耐用[29]。顯然他的意見考慮到籌建會所的中國化問題,但主要還是受到花牌樓會所合院建筑布局與中國特色功能建筑即茶舍的影響。

按1924年5月資料,南會計劃設計一座兩層會所。一層中心入口右邊成人部,左邊童子部。成人部包括門廳、交際廳、閱覽室與臺球室,交際廳與其他空間相隔,通過走廊先后到達更衣室、盆浴室、淋浴室,理發室通往走廊、衛生間與演講廳休息室;童子部包括入口大堂、交際廳、少年游藝室、兒童游戲場與圖書室,孩子可從交際廳后面進入休息室,然后到達更衣室、盆浴室、淋浴室;管理部門位于成人部與童子部之間,包括兩個部門成員和總干事的衣帽間、服務員房間、會議室、會見室、檔案室、接待室、2間辦公室;接待室緊鄰總干事辦公室,經短廊通往成人部與童子部休息室;演講廳包括舞臺、更衣室、入口門廳與頂層樓座,在一層右部,以平衡側廳。二層有健身房與餐廳、廚房、學生俱樂部聚會室、女士休息室、廁所、宿舍、1間儲藏室、6間教室、3間辦公室,健身房包括游泳池、觀眾席與健身區,餐廳打開折疊屏可以擴大,包括一兩個聚會室,6間教室可以改建成禮堂[30]。

關于南會中華路會所方案,1924年6月上海全國協會建筑辦事處主任鄢盾生(A. Q. Adamson,圖5)收到紐約北美協會建筑部的設計草圖,做修正后于7月21日提交給南會(圖6、7);23日經當時負責青年會建筑工作的全國協會高級干事賀嘉立(Chas. W. Harvey)授權準備施工圖[31];8月,南會計劃增加臨時而獨立的演講廳與健身房各一座、圍墻一堵(次年1月方案通過);12月初,準備好施工圖與設計任務書,然后招標。12月28日,北美協會對幾個項目撥付款項,其中奉會項目與南會項目分別為2萬美元(合3.7萬鷹元)、6萬美元(合11.1萬鷹元)。1925年1月,奉會與南會先后簽訂會所建設主要合同,南會項目總承包商為三合興營造廠(San Ho Shing & Co.),鄢盾生作為建筑師加入南會建筑工程委員會。1925年4月,會所正式開工建設(圖8);10月,鄢盾生基于整套會所方案預算準備施工圖與規范。項目監理先后有兩個人即Ling與康樂熙(Kelsey)。1926年秋季,南會會所正屋、健身房、演講廳與茶樓4棟主要建筑落成,其形式與顏色為西班牙建筑風格。至12月會所主體基本完工(圖9)。1927年春,國民革命軍的進駐中斷所有建設工作,彼時尚有水井沒完工,以及原來餐廳有待改成11間宿舍。1927年1月審計顯示,南會會所建設已經用去建筑費12.6萬鷹元(約合6.8萬美元)。不過南會應該在1926年6月就已臨時入駐正屋,9月開始正式辦公,但從來沒有舉辦正式的會所落成儀式[32-45]。

圖5 鄢盾生(圖片來源:引自參考文獻[31]第25頁)

圖6 南會中華路會所平面圖⑤ 目前學界認為美籍華人建筑師李錦沛設計了南會會所項目,根據除了這張圖紙,另有二手資料顯示他曾經完成南會項目。李錦沛于1923—1927年在上海全國協會建筑辦事處任職副建筑師。但是筆者在明尼蘇達大學圖書館南會會所建筑檔案中沒有查到他的名字,雖然無法否認他參與項目設計,但是根據南會會所設計模式,他發揮的作用顯然不如上海全國協會建筑辦事處主任鄢盾生、特別是北美協會建筑部提供草圖的建筑師。參見:李元信(編).環球中國名人傳略·上海工商各界之部[M].上海:環球出版社,1944:121-123;Who’s Who in China[M].Shanghai:China Weekly Review, 1931:230-231。(圖片來源:李錦沛家族收藏檔案)

圖7 南會中華路會所設計透視圖(圖片來源: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圖書館)

圖8 中華路會所屋角石(圖片來源: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圖書館)

圖9 中華路會所竣工(圖片來源: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圖書館)

截至1928年7月,南會中華路會所包括主要建筑與輔助建筑各4棟。主要建筑包括一層的健身房與演講廳、兩層的正屋與茶舍,均為西式做法的坡屋頂,就整體建筑風格具體而言屬于西班牙教會風格建筑(California Mission Architecture)。正屋一層有成人部與童子部、學生部、交際廳、理發店、總務處、辦事室,二層有廚房、餐具室、教室、由餐廳改造成的11間宿舍、小休息區、教員室、廁所、女士休息室。健身房與演講廳均為輕型結構,健身房適合競技性運動,可容納近200名觀眾;演講廳有七八百人座位。茶舍適于小型聯誼會與茶話會。4棟主要建筑和游廊圍合出一個大約21平方米的內庭或者露天庭院。另有傳達室、學生廁所、倉庫與水泵房等輔助建筑[46][47]。在主要建筑西邊還有9座網球場。

南會中華路會所采用西班牙風格建筑并非偶然,因為西班牙風格建筑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美國與上海均很流行[48],其以建筑物之內、柱廊四圍的露天庭院聞名。這種庭院被稱為帕提歐(Patio),是伊斯蘭的天堂花園融匯希臘、羅馬式中庭而成。帕提歐作為西班牙風格建筑特色流傳至今,多以阿拉伯式拱廊位于四周,圍成一個方形的庭院,裝修精細。方形水池、條形水渠或水池噴泉位于中庭的中軸線上,不同數量的喬木、灌木搭配在水池、水渠與周圍建筑之間,周圍建筑多為居住之所。西班牙風格建筑也有將幾個庭園組織在一起的,如建于1238—1358年間的阿爾罕布拉宮就包括桃金娘庭園、獅子院、林達拉杰花園、柏樹庭園等。桃金娘庭園為大使朝見君王儀式之處,獅子院為后妃住所,林達拉杰花園為后宮[49]。

南會中華路會所設計借鑒了西方合院式公共建筑,而且通過使用近代建筑材料提升了建筑防火等級。西方公共建筑中通過合院來組織復雜的建筑功能的方式從古羅馬時期一直被延續下來,直到今天在西方城市公共建筑的空間組織中仍然被普遍地應用。但是西方合院類型公共建筑經常位于開放性廣場,而非中國傳統合院由房屋與圍墻組成封閉性空間[50]。南會會所沒有西方廣場式合院公共建筑的開放性,更具有傳統中國合院住宅建筑的嚴謹封閉性:東部正屋中部庭院(即圖6平面圖中的court)正如中國傳統合院中的天井,其功能并非提供活動場所,而是通風采光,而寬敞方正的西部內庭四周基本是緊密相連的坡屋頂,與“四水歸堂”的江南民居平面布局相同,這里應是會所之花園所在[51]。

合院是中國傳統建筑中最普遍、最重要的建筑形式。南會中華路會所顯然更受到作為中國傳統合院建筑的江南民居花牌樓會所影響,正如吉禮泰1923年在會所方案建議中所提到的。南會在花牌樓會所運營12年,使以吉禮泰為首的南會職員在考慮會所設計時選擇同樣是合院的西班牙風格建筑。因此南會中華路會所設計是中國傳統合院建筑的一次近代創造性轉化,也是從中國傳統江南合院住宅到近代公共建筑的轉型。

林毓生指出,文化傳統的創造性轉化“就是把一些中國文化傳統中的符號、觀念與價值加以重組或改造(有的傳統成分重組,另外有的成分則需改造,當然也有成分應該揚棄),使經過重組或改造的符號、觀念與價值變成有利于變遷的種子,同時在變遷的過程中繼續保持了文化的認同?!薄斑@里所說的重組或改造,當然是指傳統中有的東西可以重組或改造、值得重組或改造,這種重組或改造可以受外國文化某些成分的影響,卻不是硬把外國東西移植過來?!币虼?,“首先要具有對中國文化傳統與西洋文化傳統真正實質的了解,也就是對這兩個文化傳統的來龍去脈要有深切的歷史認識,同時對中西經典著作要有敏銳精微的了解”[52]。顯然南會中華路會所是東西方建筑對話與交流的產物。雖然都落成于1926年,南會與奉會、成都青年會的會所分別吸收了不同的中國傳統建筑元素。奉會會所創造性仿造重檐廡殿頂;成都青年會會所采用四川特色挑檐造型;南會中華路會所與此前落成的福州青年會、濟南青年會的會所則是合院建筑(圖10)。

圖10 福州青年會(左)、濟南青年會(右)會所平面圖,庭院即中部標注court區域(圖片來源:李錦沛家族收藏檔案)

四、從輝煌到毀滅與重建

1927年3月,國民革命軍占領江寧縣(隨后改稱南京),占據南會中華路會所部分空間。南會“一時會董四散,干事辭職,防御飄搖,會務幾于不能維持”[53-56]。國民政府于4月成立,并定都南京。南會幾經磋商才讓軍隊從中華路會所撤走。1928年,傅若愚擔任南會總干事,開始恢復正常工作。北美協會郝瑞滿(R.S.Hall)說:“南會在1927年遭遇不測風云,但是光明在前,將因南京成為首都而前途無量”[57-59]。

南京成為國民政府首都后,人口劇增,南會由此發展迅速而改變中華路會所各空間原來功能,而其兩進合院格局具備了優越的條件與環境:首先把餐廳改成11間宿舍;1928年創辦游泳學習班,但是游泳池由原來規劃的位于會所健身房中改在共和門外九龍橋護城河里;1930年創辦食堂,其西餐與當時勵志社、中央飯店齊名;特別是創辦初高兩級中學及職業補習學校,續辦求實日夜學校,還申請成立南京青年會中學,把會所后院原來的健身房、演講廳與茶舍安置到正屋,原址改作校園,正好利用兩進合院對兩種建筑功能進行恰當而自然地劃分而互不干擾。1933年,正屋兩層空間布置如下:一層包括盆浴室、更衣室、衛生間、健身房、演講廳、少年游藝室、兒童游戲場、食堂、開訊處、存物室、辦公室、會員書報室、民眾合報室、彈子間、交際廳、淋浴室;二層包括圖書室、閱覽室、儲藏室、會員宿舍、宿員盥洗室、學校課室、學校辦公室、敎員室、儀器室、理化試驗室。1935年,南會會員達2000余名,又額外租賃保泰街7號來復會⑥來復會,系基督教復臨派,相信基督即將重臨世界的基督教派別,源于美國浸信會牧師威廉·米勒(Miller William)于1830年發起的預言運動,后來成立美國來復會 (American Advent Mission Society,AAM;后為Seventh -Day Adventist Mission,SDA),總部在美國波士頓,1897年傳入中國長江下游,中國總部在蕪湖。參見:雷立柏(編).中國基督宗教史辭典[K].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2,6。學校舊址,這里有西式樓房3座,平房20余間,10余畝空地,青年會中學校遷移至此,并立分會所,又于其南首建造三層宿舍樓[60-64]。

1937年,南京建都十年,人口從25萬增至100萬;南會中華路會所更成為時尚中心,有時同時組織兩三次藝術展覽,其中一次名家藝術展6天門票收入達6000美元,這年有頗多政要參與南會征求會員活動。南會副總干事費吳生(George Ashmore Fitch)認為當時會所有些過時與不足,計劃在1943年他退休前與南會總干事史襄哉(Peter Shih)一起在城北新金融中心再建起一座壯麗會所⑦。但是他最終沒有實現這項計劃,卻投身于一項偉大的行動中。

費吳生1936年接替郝瑞滿擔任南會副總干事職務。1937年10月,南會安置主要來自平津的70名逃亡學生在中華路會所健身房住宿。在南京淪陷之際,費吳生12月應邀擔任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總干事與南京市代理市長,南會出面拯救了數以十萬計的中國人生命[65-68]。同時南會自己也付出慘重代價。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入南京,很快占據南會中華路會所。12月20日,南會中華路會所差點被全部燒毀(圖11)[69-71]。據費吳生后來現場勘察,中華路會所最后僅存后面餐館、淋浴室以及正屋一樓西南角的小房間,其中保險柜財物僅存大部分文件,南會因此于1938年2月停止工作[72][73]。

抗戰勝利后,全國協會派梅納德(H. L. Minard)和上海青年會德育部主任干事諸培恩、徐如雷、錢大衛重建南會。諸培恩任總干事,于1946年10月8日—11月9日發起首次復興征友募捐運動,特請原南京市市長馬超俊擔任募捐總隊長,最終招募5千會友,募集經費2千萬元法幣,于11月修復好中華路會所,12月1日正式復會。徐如雷、錢大衛于當年秋冬之際分別擔任南會智育部干事與少年部干事;1947年他們二人與中共南京市委下屬的學委合作,先后成立南會少年部團契聯合會、大中學生助學聯合委員會,組織南京大中學生助學運動,還在演講廳圣誕晚會組織學生唱《白毛女》等革命歌曲,促進南京市地下黨工作發展[74-76]。

根據圖12英文注釋與描述,南會會所重建費用大部分另有來源。首先是當時中國四大政府銀行之一的中國農民銀行租用會所正屋提供的10年租金,其次北美協會世界青年基金提供會所重建和購置設備資金的五分之一。正屋前面建成石質圍墻與大門,后面還有另外兩棟大型建筑,即最初的健身房與演講廳,南會使用其中一座10個房間。正屋在內庭北邊加做第三層的閣樓,所以這次重修并非完全恢復原樣,但是仍然完整保持原來兩進合院布局,而且屋頂還是原來的坡頂(雖然照片顯示好像是平頂)。

五、合院格局的破壞與回歸

南會于1950年代把中華路會所轉讓給南京分析儀器廠,先后用作廠房、辦公樓、倉庫、銀行、酒店等,因此被稱為南會舊址,后以“基督教青年會舊址”的名稱,于1983年、2006年分別被公布為南京市白下區文物保護單位、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圖13)。2013年,地上建筑部分向西平移37米,在原址修建四層地下室,2014年移回原地,米黃色的水泥拉毛外墻、清水勾縫青磚內墻和門窗藝術雕飾等外觀依舊(圖14),但是內部改為大板結構,還旋轉5度,抬升60厘米。修復后目前作為江蘇銀行的高級會所[77-79]。

圖13 2000年南會舊址臨街部分(圖片來源:引自參考文獻[80])

圖14 修復后的南會舊址(正立面局部)(作者自攝)

根據從1929年到2009年美國航拍照片(圖15),南會中華路會所1946年重修后仍然完整保持原來坡頂的兩進合院。但從2005到2009年,原來的健身房、演講廳、茶樓先后被拆除,雖然在此期間舊址已經被地方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當時南會舊址占地面積840平方米,建筑面積1580平方米,這只是原來中華路會所正屋大部,因其南側原來圍合部分已不存在,原來兩進合院布局幾乎完全消失(圖16)。

圖15 1929到2009年航片中的南會中華路會所舊址(圖片來源:a、b來自美國國家檔案館,分別由美國亞洲艦隊飛行中隊在1929年9月拍攝,美國U2飛機在1961年拍攝;c、d來自谷歌地球影像)

圖16 2013年的南會舊址鳥瞰(圖片來源:江蘇銀行總部大廈項目基督教青年會舊址保護與展示工程規劃設計方案批前公示[EB/OL].(2021-11-11)http://ghj.nanjing.gov.cn/pqgs/jsxmpqgs/202111/t20211111_3187940.html>

2009年,在南會舊址西南側江蘇銀行大廈工程建設中,首次發現一段東西走向的宋代青磚路面遺跡,對研究南唐及宋代南京建筑格局具有重要價值[80]。因此建筑師查閱南會建筑檔案特別是平面圖,結合南會舊址修繕對其進行整體保護,在南會舊址南側設計地上建筑面積465平方米的鋼結構建筑(圖17),這樣與南會舊址重新圍合出來一個庭院,即南會舊址與新建筑通過設計拼接而成一座完整的合院建筑(圖18)。

圖17 南會舊址保護展示設計方案,紅線包圍處即增建宋代道路遺跡展示建筑,黃色高亮區域即重新形成的庭院<圖片來源:江蘇銀行總部大廈項目基督教青年會舊址保護與展示工程規劃設計方案批前公示[EB/OL].(2021-11-11)http://ghj.nanjing.gov.cn/pqgs/jsxmpqgs/202111/t20211111_3187940.html>

圖18 保護宋代道路的鋼結構建筑與南會舊址重新圍合出來一個庭院(作者2023年自攝)

總之,這座近代建筑跨越百年,在其建造、重建與修復過程中,利用合院為中國傳統建筑復興提供借鑒,也顯示了中國傳統合院強大的生命力。

(筆者在寫本文過程中先后請教南京工業大學建筑學院孫璨、浙江工業大學設計與建筑學院趙淑紅、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劉亦師、東南大學建筑學院汪曉茜、汕頭大學長江藝術與設計學院鄭紅彬等學者,特此致謝。)

猜你喜歡
合院青年會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簡則
淺談地產行業的中式院落住宅
關于建筑的非專業遐思
建筑的“芯”
中式合院成本控制策略
天津基督教青年會成立的歷程
——以基督教青年會檔案為依托
青年會與民國蘇州的娛樂文化
傳統民居中“合而不同”的兩種構成形式
身體與建筑的契合:從上海的西僑青年會大樓到現代的“體育大廈”
獨特而偉大的建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