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臟康復訓練在老年患者PCI 術后的應用

2023-11-16 08:02張亞萍
山西衛生健康職業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康復訓練出院心功能

張亞萍

(南陽醫學高等??茖W校第一附屬醫院,河南 南陽 473000)

不穩定型心絞痛(Unstable angina,UA)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陣發性心絞痛、呼吸困難等,且疾病進展迅速,病死率高,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橈動脈入路PCI 術可通過改善血流灌注,緩解心肌缺血缺氧癥狀,有效促進病情改善[2]。但其未針對UA 病因進行治療,故后期還需配合藥物治療及護理干預,以消除引發血管狹窄的危險因素。心臟康復訓練是一種循序漸進的運動方式,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擴張冠狀動脈,增強心肌供氧能力,有效預防UA 發生[3]。但以往心臟康復訓練重點主要在于訓練計劃的實施,部分患者出院后康復訓練依從性有所降低,康復訓練效果難以得到有效保障。本研究心臟康復訓練則包括制定計劃、實施計劃、監督計劃實施等方面,現選取116 例老年UA 患者,以探討心臟康復訓練在UA 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選取南陽醫學高等??茖W校第一附屬醫院2021 年2 月~2022 年2 月就診的老年UA患者116 例,根據入院順序分為研究組(n=58)和常規組(n=58)。兩組資料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1.2 方法

兩組均已行橈動脈入路PCI 術。

常規組術后給予常規護理干預:a)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發現異常及時報告主治醫師處理;b)向患者講解UA 發病機制、治療方法、治療效果、日常生活注意事項等內容,給予飲食、運動、用藥指導;c)患者出院當天,再次講解日常生活注意事項,并囑其定期來院復診;d)患者出院后每月進行1 次電話隨訪,了解患者身體恢復情況,并給予針對性指導。

研究組在常規組基礎上聯合心臟康復訓練,具體如下:a)制定個性化康復方案 根據平板實驗、Borg 量表評估患者可承受的運動強度及自覺疲勞程度,根據評估結果為患者確定運動時間、頻次、強度,其中運動靶心率=(220- 年齡)×(60%~80%),運動強度以患者自覺疲勞為度。根據患者病情選擇慢跑、太極拳、步行等有氧運動方式。b)分階段心臟康復訓練①第一階段:患者清醒后,協助患者行四肢被動運動、床上呼吸訓練,后逐漸過渡至床下運動,先指導患者沿床緩慢行走,適應后在走廊中勻速慢走(速度保持在40m/min),初次行走200m,后逐漸增加至300~500m,待患者步行能力穩定后,指導患者上下樓梯,10min/次,2 次/d,訓練時由專業康復人員進行陪伴。②第二階段:于患者出院前2d,為患者演示太極拳及八段錦,由患者根據自身興趣愛好選擇其中之一作為出院后主要運動方式,確定后教授患者詳細步驟,并確?;颊咄耆莆?,同時添加患者微信,將太極拳、八段錦講解視頻發送至患者微信,并邀請患者加入微信群聊。囑患者出院后第一個月每周練習4~6 次太極拳或八段錦,每日清晨或黃昏勻速步行20min(速度保持在70m/min),步行運動后做擴胸、抬腿、舒張雙肩等放松訓練,10min/次。③第三階段:出院1 個月后囑患者來院或于就近醫院測定心肺運動耐受情況,根據患者評估結果為患者調整運動方式、時間、頻次、強度。c)運動監督 ①為患者制定個性化運動打卡表,囑患者每周將打卡表發送至微信群,護理人員及時檢查患者運動計劃完成情況,對打卡后3 名及時進行電話提醒,于患者復診時,為每月打卡前3 名發送禮品。②指導患者寫健康日記,記錄當日運動時間及自覺身體改善情況,幫助患者認識到心臟康復訓練的益處。③囑患者家屬通過設置鬧鐘、陪同訓練、提供獎勵、發朋友圈等方式監督患者按時完成訓練計劃。兩組均干預3 個月。

1.3 觀察指標

于干預前、干預3 個月后(干預后)采用彩色超聲診斷儀(飛利浦公司,型號:IE33 型)檢測兩組左室舒張末徑(LVEDD)、心率(HR)、左心射血分數(LVEF),記錄干預前后兩組6min 步行距離。干預前后以西雅圖心絞痛量表(SAQ,Cronbach’α=0.71)評估兩組生活質量,包括5 個維度,19 個條目,總分100 分,得分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比較2 組心源性休克、心肌梗死、血運重建等不良事件發生率。統計2 組干預后,干預后3 個月再住院次數。

1.4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兩組心功能、SAQ 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心功能、SAQ 評分比較(±s)

表2 兩組心功能、SAQ 評分比較(±s)

注:1)與干預前比較,P<0.05;2)與干預后比較,P<0.05

組別LVEDD(mm)HR(次/min)研究組常規組57.79±1.93 54.69±1.361)87.97±2.83 83.24±1.031)研究組常規組時間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58.36±2.69 51.25±1.151)2)88.25±3.25 79.81±0.521)2)LVEF(%)51.59±2.87 56.28±0.871)52.36±3.52 59.75±1.021)2)6min 步行距離(m)361.25±30.25 442.36±10.381)352.36±27.63 487.63±12.361)2)AQ 評分(分)51.76±6.82 82.47±5.281)52.35±7.63 93.63±1.051)2)

2.2 不良事件發生率

研究組不良事件總發生率為0.00%(0/58), 低于常規組10.34%(6/58)。 見表3。

表3 兩組SAQ 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SAQ 評分比較(±s,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aP<0.05

組別例數 心源性休克 心肌梗死 血運重建 總發生率常規組 58 2 3 1 10.34研究組 58 0 0 0 0.00 χ2 P 4.39<0.05

2.3 再住院次數

研究組干預后、干預后3 個月再住院次數分別為(0.63±0.12)次、(1.14±0.23)次,低于常規組(1.35±0.17)次、(2.38±0.32)次(t=26.35、23.96,P 均<0.005)。

3 討論

橈動脈入路PCI 術是臨床治療UA 常用手段,治療后需配合生命體征監測、遵醫囑用藥、日常生活指導等常規護理干預措施,但研究顯示,常規心臟病學護理干預僅有助于組織器官的恢復,并不能減輕血管內皮細胞損傷,降低血液黏稠度,對部分患者護理效果欠佳[4,5]。因此,臨床應積極探索可改善患者心功能的有效護理措施,以進一步改善預后。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心功能、生活質量改善情況優于常規組,再住院次數、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常規組(P<0.05),提示心臟康復訓練可有效改善UA 患者心功,減少患者再住院次數,提升患者生活質量,降低不良事件發生風險。其原因可能在于:心臟康復訓練是一種極具針對性的綜合運動方式,通過于訓練前采用專業評估量表評估患者運動風險、自覺疲勞程度,可根據患者病情、身體耐受力為其匹配最適宜的運動方案,更有利于心功能改善。近年來,太極拳、八段錦等中醫運動療法因安全易行、經濟實用等特點被廣泛應用于康復護理中[3]。研究指出,中醫運動療法注重動靜結合、內外兼修,通過“動”實現養身之效果,通過“靜”達到養心之目的,且練習時通過調身、調息、調心可實現五臟調和、舒經活絡、提升氣血的效果[2]?;诖?,本研究于患者出院時,由患者根據其興趣愛好選擇太極拳或八段錦,將其貫穿整個院外心臟康復訓練中,以促進患者身心健康發展。此外,依從性曲線變化規律顯示患者出院后康復訓練依從性逐漸降低[1]。但既往心臟康復訓練僅注重訓練計劃的實施,不太注重訓練計劃的監督,以致護理效果欠佳?;诖?,本研究于患者出院后,與患者家屬協同合作,通過使用個性化運動打卡表、電話提醒、發送禮品、寫健康日記、設置鬧鐘、發朋友圈等方式實現對患者的監督指導,幫助患者長期堅持心臟康復訓練。研究表明,長期實施心臟康復訓練可促進血液循環,加快脂質斑塊溶解,且適量的運動還可改變冠狀動脈結構與功能,增強心肌收縮能力,降低心肌細胞耗氧量,從而有效緩解心肌缺血缺氧狀態,減輕心臟損傷[3]。此外,心臟康復訓練還可促進血管內皮細胞再生,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減少血脂沉積,改善患者心功能,從而進一步改善預后,提升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心臟康復訓練可增強橈動脈入路PCI 術后老年UA 患者心功能,減少患者住院次數,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猜你喜歡
康復訓練出院心功能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個月后復診結果分析
多功能智能康復訓練床的設計與仿真
穴位按摩與康復訓練治療周圍性面癱的療效觀察
中西醫結合治療一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療效觀察
上肢康復訓練機器人的研究
心功能如何分級?
中西醫結合治療舒張性心功能不全臨床觀察
第五回 痊愈出院
冠狀動脈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變化
302例軍人傷病員出院跟蹤隨訪的報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