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適應性領導理論的自我管理干預在患者中應用

2023-11-16 08:02郭姍姍
山西衛生健康職業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適應性家屬量表

郭姍姍

(商丘市中心醫院,河南 商丘 476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主要特征為氣流受限,穩定期表現出咳嗽、咳痰、呼吸不暢等肺功能下降癥狀,不及時治療引發急性加重期危及生命。自我管理干預以患者為中心,采取有效干預改善患者癥狀、負性心理、日?;顒庸δ?。

適應性領導(AL)理論指慢性病患者需加強護理技能、適應性,前者提供專業知識、技能指導,后者需醫護指導患者及家屬適應新環境,促使其改變行為方式,維持最佳狀態[1,2]。目前針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預多為健康指導,對于患者面臨生活方式改變的適應性挑戰的研究較少。本研究將基于AL 理論的自我管理干預應用于COPD 患者,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2019 年1 月~2022 年2 月商丘市中心醫院收治的90 例COPD患者分入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5 例。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口頭健康教育、指導用藥、環境護理、心理干預等,門診隨訪、電話回訪。

觀察組實施基于AL 理論的自我管理干預,a)成立自我管理干預小組,完善患者管理檔案,醫護告知患者研究目的、意義,管理方法、內容。b)制定干預方案:明確AL 理論核心及步驟,結合適應性挑戰研究結果,小組成員與家屬合作制定干預方案。第一階段:評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交流掌握患者基本情況,了解面臨問題、個性化需求。第二階段:鑒別挑戰性質,將其分為適應性、技術性、混合性。第三階段:設定目標,結合第一、二階段結果,確定干預模塊,與患者及家屬共同制定具體干預方案。c)實施干預:了解不同階段患者掌握的適應性領導力技能,并動態調整模塊。依據遺忘曲線調整干預頻次,采用團隊輔導、個體咨詢結合的方式。適應性:加強巡查時間、頻次,建立良好醫患關系;開展COPD 相關知識講座、視頻宣教等,指導心理調適、融入社會等;提高患者遵醫行為。技術性:合理飲食、避免過敏源;協助患者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禁煙酒;加強日常呼吸訓練,告知反復訓練技巧、注意事項,合格標準:呼吸功能鍛煉時長≥20min/d;指導有氧運動等,評估患者軀體運動能力、肺功能代償性,實時監測心率、血氧飽和度?;旌闲裕褐贫ǔ鲈汉蠹彝ジ深A計劃,認識家庭氧療觀念、長期氧療必要性;出院后家屬協助行呼吸、運動;遵醫囑復查,記錄患者康復情況等。兩組干預共3 個月。

1.3 觀察指標

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體質量指數(BMI)、文化程度、吸煙情況、并發癥、COPD 嚴重程度、既往急性加重次數。自我管理水平[3]:參考COPD 患者自我管理量表評估,包括5 個維度,共51 個條目,共51~255 分,分數越高自我管理水平越高,Cronbachα 系數為0.876。生活質量[3]:采用Jones 等研制的COPD評估測試(CAT)評估,包括8 個條目,采用Likert 5 級評分法,總分40 分,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差。

1.4 統計學方法

統計分析軟件為IBM公司SPSS24.0,性別、文化程度、吸煙情況、并發癥、COPD 嚴重程度、既往急性加重次數等以例數和百分比描述的計數資料采用2 檢驗比較,BMI、自我管理水平、CAT 評分等以(±s)表示的定量數據采用t 檢驗比較,雙側檢驗水準α 為0.05。

2 結果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2.2 兩組自我管理量表評分、CAT 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自我管理量表評分比較(±s)

表2 兩組自我管理量表評分比較(±s)

注:1)與干預前比較,P<0.05;2)與干預后3 個月比較,P<0.05

組別 例數對照組 干預前干預后3 個月觀察組 干預前干預后3 個月自我管理量表評分81.08±8.09 89.34±9.761)79.94±8.16 106.42±10.251)2)CAT 評分19.48±2.09 15.34±1.761)18.94±2.16 12.42±1.251)2)

3 討論

COPD 為常見呼吸系統疾病,引起心肺功能減退癥狀,患病率、病死率高,且逐年升高,嚴重損害患者生活質量。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倡議(GOLD)COPD 的一線非藥物治療方式為肺康復。肺康復為基于患者整體評估,再行健康教育、運動訓練、自我管理干預的全面干預。自我管理指患者應對疾病時形成的管理癥狀、生理、心理并改變生活方式的能力[4]。

本研究發現,干預后觀察組自我管理量表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基于AL 理論的自我管理干預可提高COPD 患者自我管理水平。AL 理論指出患者面臨技術性、適應性挑戰,基于AL 理論的自我管理干預通過構建COPD 適應性領導框架,指導行結構化、個體化的疾病管理。①給予專業知識、技能,幫助患者及家屬適應新環境,發掘、培養自身AL 技能促進適應疾病,醫護指導學習、改變行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②線上、線下干預相結合,保障全程、連續管理,醫務主導,醫患合作應對挑戰,維持患者最佳狀態,提升自我管理能力[5]。本研究發現,干預后觀察組CAT 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基于AL理論的自我管理干預可改善COPD 患者生活質量。自我管理干預以整體護理作為框架,患者為中心,提高健康素養、認知水平,改正不良健康行為,如藥物濫用、吸入技術差等。強調患者、家屬、醫務共同合作,發展患者適應性技能,促進適應性改變,減輕軀體及心理癥狀,提高生存質量。

綜上所述,基于AL 理論的自我管理干預可提高COPD 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存質量,值得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適應性家屬量表
谷子引種適應性鑒定與篩選初報
擋風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屬訴至法院獲賠償
南平市婦聯關愛援鄂醫護人員家屬
河北鄉村端午文藝活動慰問農民工家屬
健全現代金融體系的適應性之“點論”
大型飛機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適應性研究
三種抑郁量表應用于精神分裂癥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的編制
中學生智能手機依賴量表的初步編制
PM2.5健康風險度評估量表的初步編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