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地流轉期限與規模經營

2023-11-19 05:29
山東財政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交易成本農地期限

張 溪

(山東財經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山東 濟南 250014)

一、引言

農地流轉是我國實現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和農業現代化的必然選擇,也是確保我國糧食生產和安全的重要手段。伴隨農地流轉規模的擴大,農地流轉已不再局限于農戶間小規模、小范圍的交易,而是擴展到與新型經營主體①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指在完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度的基礎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職業農民和具有大規模經營、較高集約化程度和市場競爭力的農業經營組織。主要包括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以及其他經營性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加快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有利于完善基礎制度、加強能力建設、深化對接服務、健全指導體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間的交易。但在具體實踐中,農戶之間的小規模流轉仍是農地流轉的主要方式。廣泛存在的非正式、短期化、無償化契約模式和較高的交易成本等直接影響了農地規模經營和資本的長期投入,進而制約了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和現代農業的發展。

理論上,正式化、長期化的契約模式能夠賦予農戶更加穩定的地權安全性[1]。但實踐中卻出現了與理論相悖的現象[2]。農戶對轉入方和契約模式的選擇,受農村社會網絡、信任度與聲譽度、利益取向等因素的影響[3],往往傾向于選擇具有較低交易成本和較強約束力的熟人間的非正式化契約[4]。在流轉期限方面,受制于政策的不完善和履約保障機制不健全,農地長期流轉交易等因素存在租約期限的“逆向選擇”[5]??傮w上,農村社會保障不足,交易成本、價格風險、生產風險和市場風險較高都加劇了農地長期限流轉的困難。

從博弈的角度來看,農地流轉期限和契約模式應是作為“理性經濟人”參與農地流轉的各主體綜合博弈的結果。由于缺少制度性的博弈機制和交易機制,同時農地流轉易受政策導向影響,已有的農地流轉的博弈分析研究往往多強調政府或基層組織的主導或監管作用[6-9]。部分研究則從其他角度對農地流轉期限和契約選擇進行了博弈分析。例如,張溪和黃少安[10]從交易費用的視角通過完全信息靜態博弈研究農地流轉模式與契約選擇之間的關系,并指出書面契約有助于減少因糾紛等導致的交易費用,從而有利于規?;洜I。洪煒杰和胡新艷[11]認為已有研究往往“忽視了契約形式、契約期限與契約執行之間的內在運行邏輯”,而“交易對象之間關聯博弈強度的越高,農地流轉中違約發生的可能性越低,農戶越可能選擇非正式、短期化的農地流轉契約”。張海豐和王琳[12]則通過完全信息靜態博弈研究了企業與農戶權力不對等情景下的契約選擇,并指出在低市場化程度情境下企業擁有選擇合約期限的議價能力優勢。

然而,以上所提及的博弈無論基于何種考量都不影響契約的達成,本質上乃是農地流入和流出方基于風險規避的成本與收益權衡后的理性選擇。契約中農地流轉期限的選擇也必然是農地流入和流出方基于風險規避和利益最大化的綜合考量。但由于土地還兼有社會保障屬性且土地產出有限,僅從傳統的成本-收益角度進行解讀很難理解非正式短期契約為何廣泛存在?,F實中農地流轉期限與規模經營方式受各利益主體價值取向的影響,但各利益主體的行動決策如何實現利益均衡則需通過博弈模型進行分析。鑒于此,本文的可能貢獻在于從利益均衡的角度和當今農地流轉的現狀出發,運用博弈論完全信息靜態博弈方法,嘗試分析非正式化、短期化、無償化的契約模式在我國農村地區普遍存在的根源,研究失地風險、非農就業、動態租金、交易成本對農地流轉契約期限的影響,并給出相應政策建議。

二、我國農地流轉的現狀

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我國農地流轉面積和流轉率逐年擴大,跨區域流轉、流轉模式和經營主體也日益多樣化。全國農地流轉面積和流轉率分別從2009 年的1.52 億畝和12%分別增至2020 年的5.55 億畝和34.08%,平均每年分別增加0.34 億畝和1.84%(見表1)。但從農地流轉整體情況看,其仍存在一些問題。

表1 2009—2020 年全國農地流轉情況

(一)以農戶間小規模流轉模式為主

雖然我國農地流轉率已從2009 年的12.00%上升至2020 年的34.08%,2018 年更是達到38.00%(見表1),但是流轉率的提升并沒有有效促進農業的規?;洜I,分散化的農地經營格局未發生根本性改變。1996—2019 年農戶經營農地規模情況如表2 所示。截至2020 年,經營農地10 畝以下的農戶有2.3 億多戶,占比85.10%[13]。據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結果,農地流轉依然以農戶間的交易為主,4.79億畝的流轉農地,有58.00%流入農戶[14]。我國的基本國情農情是人多地少,所以2020 年,時任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表示:“以小農戶為主的家庭經營是我國農業經營的主要形式,也是我國農業發展必須長期面對的現實?!?/p>

表2 農戶經營農地規模分布情況

(二)短期、無固定期限的契約模式普遍存在

正式化、長期化的契約模式可以促使轉入方形成地權穩定性預期,激勵長期投入,降低資產專用性。但是,目前我國農地流轉仍然以非正式化、短期化的契約模式為主,甚至很多農地在流轉過程中沒有約定固定期限。即使簽訂書面契約,流轉期限多是約定1~3 年或3~5 年[15]。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2013—2015 年間未約定流轉期限的交易行為明顯增加[16]。葉劍平和田晨光[17]對我國17 省份的農地流轉調查時發現,簽訂正式化契約中有51.20%未約定具體流轉期限。羅必良[18]對全國9 省份農戶調查時發現,非正式契約占全部轉出樣本的54.07%,其中未確定流轉期限的達36.60%。洪煒杰等[1]調研發現,非正式契約中79.08%確定了短期限的流轉交易,而短期限契約中有69.47%是非正式契約。短期、無固定期限的農地流轉契約模式降低了農地流轉效率,影響了農業規?;a經營的進程。

(三)交易成本過高

農地流轉還涉及交易成本。其交易成本包含了弗魯博頓和芮切特[19]界定的三種類型:市場型、管理型和政治型交易成本。其中,市場型交易成本包含信息、談判、契約執行監督的費用;管理型交易成本包括建立、維持或改變一個組織機構設計和組織運行的費用;政治型交易成本是為市場型和管理型交易成本界定的特定的政治背景下設立的,是集體行動提供公共產品而發生的費用。

因歷史政策原因且受市場化程度較低的影響,我國農地流轉的交易成本過高。首先,由于農地細碎化現象嚴重,流入方為實現農地的規?;洜I,需與眾多個體農戶進行流轉交易。據農業農村部統計,2015 年每個家庭農場平均經營33 塊土地,要形成適度規模的現代農業經營需要與47 戶農民達成土地流轉交易[21]。在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調研時發現,6 戶轉出農地的農民,5 戶留有自耕地,每個規?;D入方,平均需要與59 戶農民進行交易,所需時間要半年以上[20],交易成本增加。其次,由于農戶和轉入方信息不對稱,造成搜尋、談判和交易執行和監督成本較高,導致有流轉意向的農民找不到轉入方,而轉入方又很難找到需要的土地,交易成本增加。

三、農地流轉契約期限的博弈分析

(一)假設條件及收益矩陣

假設1:農地流轉交易中參與人雙方分別是農地轉出方農戶A 和農地轉入方新型經營主體B,都滿足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經濟人”假說。新型經營主體B 以實現農業規?;б鏋槟繕?。

假設2:農戶A 的行動策略為(短期流轉,長期流轉),新型經營主體B 的行動策略為(短期經營,長期經營);其中,流轉期限簽訂1~3 年、3~5 年的為農地短期流轉模式,流轉期限簽訂10 年或第二輪土地承包剩余年限的為長期流轉模式。

假設4:新型經營主體B 短期流轉農地需要支付的租金為R(R>0),長期流轉農地的租金為(1 +r)R,其中r為農戶獲得的地租數額較上一年度增加的百分點。

假設5:為支持農地規?;鬓D,政府給予新型經營主體B 單位土地面積的規?;洜I補貼為Q(Q>0)。

假設6:為防止新型經營主體B 違約或進行掠奪性經營,農戶A 需要支付監督成本為;如果契約到期或突然違約,農戶選擇繼續流轉農地,需支付尋租、談判和契約執行等交易成本為;因錯過耕種時機造成撂荒等損失成本為

假設7:新型經營主體B 通過規?;洜I以獲取規模效益,其中投入生產成本為,包括農地整理成本,種子、農藥和機械化設備購置等資金成本,技術成本,人力成本等);如果出現契約到期或違約現象,新型經營主體因未能達成共識而消耗的時間成本、公共關系成本、尋租成本、談判成本和契約執行成本等交易成本為;如果出現影響農地規?;洜I的農戶違約,對新型經營主體造成損失成本為

假設8:因選擇決策時在認知和信息獲取上存在不對稱性、不確定性和復雜性,導致農戶擔心長期流轉失去農地的風險成本為,擔心短期流轉農地被掠奪性經營和無法長期穩定外出務工的風險以及生存風險成本為

假設9:參與雙方如果有違約行為,在影響聲譽的同時也會遭到受害方的經濟懲罰,分別為和

基于上述假設條件,參與雙方同時行動,收益多少取決于對行動策略的選擇。博弈模型是完全信息的靜態博弈,雙方的收益情況是公開的。博弈模型收益矩陣如表3 所示:

(二)農地流轉契約期限與交易成本的博弈分析

1.從農戶的角度分析

新型經營主體選擇短期經營農地,若農戶選擇長期流轉農地,則:(1)農村勞動力的非農就業,降低了農戶對農地投入的積極性,為農地流轉創造了客觀條件。但非農就業不穩定使得農地的長期流轉對于農村家庭勞動力資源配置并非最優,影響家庭收入的穩定,使農戶面臨的生存風險增大。(2)即使農戶有相對穩定的非農就業收入,但長期限的農地流轉模式可能誘發新型經營主體變更農地使用性質,或為實現短期利潤最大化實行掠奪性生產,導致農戶監督成本、收回農地后恢復農地用途的生產成本增加?;谝陨显?,農戶選擇短期流轉模式的直接收益大于選擇長期流轉的直接收益,即

新型經營主體選擇長期經營農地,若農戶也選擇長期流轉農地,則:(1)農地長期流轉有利于降低交易雙方的交易成本,增加農戶的非農就業時間。但是,農戶擔心在此過程中失去對農地的實際使用控制權。此外,農戶受限于教育水平和法治意識,在流轉交易中時常遭遇“霸王條款”“欺詐”,面臨較高的生產風險和失地風險。(2)進行農地長期流轉時,根據農地產權風險和農地未來的價值,農戶通過權衡長期利益和短期利益來確定租金。當農地產權風險和未來價值越高時,即使新型經營主體給予的租金較高,農戶為追求產權安全和利益最大化選擇短期流轉農地的概率越大。對最關注農地產權安全的農戶而言,違約產生的懲罰成本、重新尋找交易對象產生的交易成本都不及失去農地的風險?;谝陨显?,農戶選擇短期流轉模式的直接收益大于選擇長期流轉的直接收益,即

2.從新型經營主體的角度分析

農戶選擇短期流轉農地,若新型經營主體選擇長期經營農地,則新型經營主體為實現農業規模效益,會選擇更有利于預防交易風險且在較長的時間內形成地權的穩定性預期和長期投資激勵的正式書面契約。但農戶是追求利益最大化、風險最小化的理性經濟人。當長期流轉造成的失地風險大于獲得的經濟效益時,農戶會選擇“安全性”較強的短期流轉模式。此外,對新型經營主體而言,短期流轉模式導致的“插花地”①“插花地”指兩個或兩個以上單位因地界互相穿插或分割而形成的零星分布的土地。插花地給生產組織和土地利用造成許多困難。阻礙規?;洜I,增加資金成本、技術成本、人力成本等生產成本的投入和同違約農戶或更多農戶進行談判協商的交易成本?;谝陨显?,新型經營主體B 選擇短期經營模式的直接收益大于選擇長期經營的收益,即

如果農戶選擇長期流轉農地,若新型經營主體也選擇長期經營農地,為獲得農地的長期經營權,新型經營主體須付出比短期流轉更多的租金,即租金由R提高到動態增長型的(1 +r)R。如果對r值的增長進行約束,動態租金被設置最高限增長值,可能會因不能滿足農戶實現收益的快速增長被“剝奪”農地的經營權,進而影響農地的長期投資規劃。如果對r值的增長不進行規則約束,新型經營主體則會因為要支付更高且長期的租金導致規模效益下降甚至虧損?;谝陨显?,新型經營主體選擇短期經營模式的直接收益大于選擇長期經營的收益,即

基于以上博弈分析,當前農地流轉交易雙方更易傾向于短期契約模式。這種模式下,農戶收入相對穩定、交易成本較低且風險性小,新型經營主體所付出的交易成本和經營成本相對較低。但從長遠看,農地流轉契約模式的正式化、長期化、有償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趨勢,而農地的規?;洜I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基本前提。為實現農地的長期流轉和農業的規?;洜I,需進一步降低長期流轉中存在的風險和交易成本,形成更有利于長期契約模式的新納什均衡。從農戶角度分析,關鍵在于增強農村社會保障、降低農戶對農地的依賴。首先,要降低失地風險。只有降低農地的失地風險,給予農戶更多的社會保障,才能讓農戶敢于流轉農地。其次,要穩定并增加非農就業,降低失業風險。非農就業對農民增收、增強農民風險抵御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時非農就業面窄及就業職業不穩定使得農戶失業風險的不確定性較高。只有促進并穩定非農就業,降低失業風險,農戶才會愿意長期流轉農地。從新型經營主體分析,關鍵在于對動態租金中r的約束。動態租金不能無限制的增加,需要確定r的最高值。如果新型經營主體選擇支付動態租金,并在固定長期限內通過農地規模經營能夠收回全部投資并達到預期收益,那么新型經營主體必然更傾向于選擇流轉期限固定的長期經營模式。此外,就交易雙方而言,農地流轉中降低交易成本也是提高雙方收益、促成長期契約模式的重要途徑。交易雙方可通過規范契約簽約、減少契約締結次數等方式降低尋租、談判、監督等的交易成本,進一步推動農地流轉向正式化和長期化的契約模式發展。

四、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文通過完全信息靜態博弈分析研究了農地流轉過程中農戶和新型經營主體對農地契約期限的選擇,探討了農地流轉交易雙方更易傾向于短期契約模式的原因。在農地流轉政策執行層面仍存在不足和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的情景下,農戶更傾向于通過短期契約模式來增強風險抵御能力,而新型經營主體如果選擇長期契約則主要面臨租金增長和農地規模收益不穩定的壓力。同時,農地流轉交易市場化程度不高的情況下,農地經營收益進一步受到交易成本的擠壓。多重因素下,新型經營主體也傾向于選擇短期契約以控制農地規?;洜I風險。

從長遠來看,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仍需進一步推動正式化和長期化契約模式的農地流轉?,F代契約理論普遍認為,正式化、長期化、有償化的契約模式可以促使流入方在較長的固定期限內形成地權穩定性預期,激勵長期投資;非正式、短期化、無償化的契約模式不僅導致交易雙方的利益受損、交易關系不穩定,降低契約執行效率,還限制轉入方的資產投入,增加經營成本。為推動農地流轉的“正式化、長期化、有償化”,實現農地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向農地規?;洜I的現代農業轉變,需要從四個方面著手:

第一,完善農村土地產權制度,進一步提升農村土地產權的完整性和穩定性;同時加強農村土地流轉政策和法律知識的解讀和宣傳,消除農戶對因長期限流轉農地而喪失農地承包權的擔憂。

第二,健全農村各項社會保障體系,增強農戶農地流轉的信心;加強農戶非農就業培訓,增加農戶非農就業機會,降低非農就業失業風險,降低農戶對農地的依賴。

第三,對實行正式化、長期化、有償化的規?;鬓D交易的新型經營主體給予適當支持,充分發揮契約正式化、長期化、有償化帶來的產權穩定效益和農業規模效益,通過示范效應擴大影響力。

第四,通過規范契約簽約,減少契約締結次數等方式降低流轉交易中產生的尋租、談判、契約執行等交易成本,進一步完善正式化、長期化、有償化的流轉交易模式。

猜你喜歡
交易成本農地期限
具有交易成本的證券投資組合策略的選擇
具有交易成本的證券投資組合策略的選擇
交易成本對西藏青稞種植農戶縱向協作選擇行為的影響
小田變大田破解農地零碎化
試論工程采購合同談判中的交易成本
婚姻期限
當前農地出租趨勢的實證分析
企業會計檔案保管期限延長之我見
我們的約定沒有期限
勞動合同期限有幾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