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宣傳與發行策略:武漢《新華日報》的群眾影響力建構

2023-11-20 11:55張保軍
上海黨史與黨建 2023年5期
關鍵詞:宣傳策略新華日報出版發行

張保軍

[摘? 要]全民族抗戰時期,作為中國共產黨的宣傳號角,武漢《新華日報》極為重視在國統區的群眾影響力建構。在新聞報道中,武漢《新華日報》根據現有消息來源和稿件的特點與功能,巧妙編輯,成功地贏得讀者;在宣傳策略上,不僅鮮明地發出黨的聲音,贊揚進步、揭批反動,而且注意利用自己的宣傳陣地,構建中共、普通民眾、進步力量以及國民黨之間的輿論平臺;在出版發行方面,從多個方面加強服務能力,始終采用低廉的價格、負責任的發行,使讀者能夠方便地訂閱報紙。武漢《新華日報》群眾影響力建構中展現出的上述要素,不僅反映了抗戰時期城市黨報的鮮明特質,而且提供了理解中共宣傳動員何以成功的重要線索。

[關鍵詞]《新華日報》;編輯技巧;宣傳策略;出版發行;群眾影響力

[中圖分類號]? K265.1?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009-928X(2023)05-0051-08

作為歷史悠久、普及程度最高的大眾傳媒之一,報刊擁有“展示和操縱的力量”。也正因如此,抗戰時期各方政治組織都將其視為輿論爭奪、理論宣傳、形象塑造的重要工具?!缎氯A日報》于1938年1月11日在武漢創刊,在出版286期后,由于漢口陷落,又轉至重慶,直到1947年2月28日被國民黨當局勒令封禁,終止在國統區的發行。目前《新華日報》常因為其所刊載的事實性內容而被當作重要的歷史資料來使用。同時,它也被當作重要的歷史現象進行研究:關于它的創辦及發展過程;它作為抗戰文化的代表,如何反映、從事、推動抗戰與中國革命的進程;以及對它的地位、作用的歷史評價,都已被學界納入研究視野。那么,《新華日報》的欄目內容、與讀者接觸的工作到底是什么樣子的,這些因素又是如何對讀者發揮作用的?本文擬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該報在武漢期間作為考察對象,圍繞其如何成功建構群眾影響力這一中心議題展開分析、論證,以期推動該領域研究的進一步深化。

一、編輯技巧:使用、滿足與影響讀者

讀者選擇閱讀報紙,最基本的需求是要獲得信息。為讀者提供信息服務,用全面而準確的報道幫助讀者獲得對現實世界的認識,是報紙的基本功能。武漢《新華日報》基本堅持每天一期,一期共4版,大體按照第1版社論與廣告、第2版國內新聞、第3版國際新聞、第4版副刊和讀者信箱的形式編排,包括有新聞通訊、評論、漫畫、副刊等欄目,涉及到戰爭、救亡、時政、國際、民眾生活等多方面的內容。與國統區的其他報紙相比,《新華日報》風格清新活潑,既有戰斗性,又貼近民眾的興趣。

(一)以全面抗戰為主題的消息類報道。消息類的報道,在內容上通常沒有太多的主觀性。同一時代同一地域的讀者,所要獲知的基本消息可能會因為自身喜好和地位不同有所差異,而武漢時期的《新華日報》處在全民族抗戰的緊要關頭,戰爭對每一個人的生活都產生重大影響,也就成為大家普遍最關注的內容。如何在報社同行關于戰爭報道的競爭中凸現自己的特色和定位,《新華日報》給出很好的回答:即提供方便易讀的消息,贏得讀者。在戰爭消息的報道中,《新華日報》尤其注意利用消息選取,教育和啟迪讀者,發揮其推動抗戰的作用。

這一時期的《新華日報》關于國內軍情方面的消息數量最多,占到接近半數。其次是有關國際戰爭軍情和形勢的報道,占比三成。接下來數量較多的是與戰爭有關的其他消息,主要是對國內戰爭的外圍報道,包括發生在戰場之外的敵人暴行、國內的抗日救亡活動、反對漢奸投敵賣國、戰爭牽涉和引起的社會問題、國際對中國戰爭的援助等內容,這些內容,約占所有消息報道的一成。而這三大類報道,占到報道總量的近九成,處于絕對的多數。例如,關于前線最新戰情的報道,平均每天有28條。每天不斷更新的戰報,成為不斷吸引讀者閱讀的熱點。在這樣的連續報道中,報紙既履行其存在的使命,也不斷吸引著社會關注。在自身因為讀者的關注而不斷取得發展的同時,也默默地擴大著在讀者中的影響力。

此外,軍事上盡管有勝有敗,但抗敵愛國的將士們是可愛的,《新華日報》的報道展示出很多英雄主義的圖景,激勵著前方和后方共同抗戰。如戰事消息把前方的浴血奮戰傳達給廣大民眾,戰爭的相關報道則懲惡揚善地教育和激勵著民眾,尤其是通過報道“敵寇暴行”,點燃了民眾的怒火,堅定了他們抗戰到底的決心。與此同時,《新華日報》還積極宣傳“救亡消息”,鼓舞民眾熱情;刊載懲治漢奸的消息,警醒民眾;也不乏對世界熱愛和平人民支援中國抗戰的報道。另外,還經常有對敵國日本境遇的報道,對世界反法西斯局勢發展的報道。這些與戰爭密切相關的各類報道,豐富了《新華日報》戰事報道的視角和層次,展現了《新華日報》戰爭報道的群眾性,擴大了報紙的影響力。

(二)以戰事、戰爭為主題的通訊類報道。相對于時效性較強的消息類新聞,通訊類報道因為取材較廣泛、書寫比較自由,更能體現報紙的立場和態度,所以更易使讀者對報紙留下深刻印象?!缎氯A日報》充分運用通訊的這一特點,用意義鮮明的取材和通俗而充滿感情的描寫,表達報紙的立場,因而對讀者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當時《新華日報》的通訊題材相當廣泛,包括戰爭、時事、國內、國外,但是又相對集中,主要力量放在了戰事和戰爭相關題材上,對國內戰況、戰爭相關題材的通訊占到通訊總量的九成。

在這些戰爭題材的通訊中,《魯西北的抗日根據地》《彭德懷談晉南我軍大捷》《廬山腳下游擊戰》《模范抗日根據地的晉察冀邊區(連載)》《新生中的綏東》《軍民聯合在豫西》《邁進中的抗大》《抗敵宣傳隊》《爭取老百姓回家》《臥傷小村中的林彪師長訪問記》《南昌鄧家埠婦女的工作》等等,都是在國民黨中央社所提供的新聞類稿件中看不到或者很少涉及的,它們反映的都是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抗戰工作?!缎氯A日報》以通訊的形式刊出這些題材,既彌補消息類新聞受稿源的限制難以對這些內容進行充分報道的局限;同時,由于通訊的描寫可以更具感染力,對這些內容的表現也就更能打動讀者,這是比消息傳播更能以情動人的宣傳優勢?!缎氯A日報》在國統區對這些題材以通訊的形式廣泛宣傳,既表達自己的立場,又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另一方面,《新華日報》也不吝惜對國民黨的抗戰組織工作進行客觀地報道,如《全市民眾紀念中山先生空前團結擁護領袖抗戰到底》《踏進臺兒莊》《陳誠部長談臺兒莊會戰經過》《中華海員抗敵宣傳大會蔣委員長致敬》等等?!缎氯A日報》是中國共產黨在國統區重要的輿論窗口,這些報道對于擴大和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促進國民黨當局積極抗戰都起到一定作用。

《新華日報》也充滿社會責任和關愛之情地對于正在遭受苦難的廣大民眾進行報道,如《上海同胞在斗爭》《送別流亡的幼童》《艱苦奮斗中的上海學生救亡運動》等等,體現出中國共產黨與勞苦大眾血脈相連的狀態,有利于團結更多的群眾,在國統區樹立自身的良好形象,同時也增加了報紙本身的影響力。

二、宣傳策略:以我為主,

積極構建多方意見表達平臺

就多數情況而言,讀者無法獲知一家報社的內部運作情況。一份報紙對讀者發揮作用,只能通過它的“前臺”工作,通過它呈現在讀者前的樣子來吸引讀者、影響讀者。報紙背后的意圖、策劃與工作,要通過刊載的內容和形式展現給讀者,所以報紙本身才是辦報意圖影響讀者的橋梁。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武漢時期的《新華日報》尤為重視自身的宣傳策略,一方面通過評論積極拉進與讀者之間的距離,另一方面努力構建多方意見表達平臺,不斷提升自身的影響力。

(一)強有力地發出自己的聲音。評論是媒體最直接、最強有力的發表觀點、表達立場的方式。武漢時期每一天的《新華日報》,都會以社論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國內外重大時事的根本態度。從創刊起,社論就基本固定刊登在第一版的上半部分,直接奪取讀者的視覺中心。除有社論之外,《新華日報》在第3版的下半部分,另開設“短評”一欄,針對新聞事件,發表簡短而有力的評論,向讀者表達自己的態度和傾向。大致而言,《新華日報》的評論基本由社論、短評、來論、專論四種體式構成。社論的內容廣泛,代表編輯部以及身后的中國共產黨闡明觀點,表達立場。短評短小精悍,一般針對新近的鮮明事件和現象進行集中而簡練的分析與評述,幫助民眾厘清現實、引導其認清事件背后的意義。來論多系有感而發,文字較為隨意,重在闡述觀點和傳達投稿者的感受。專論相對嚴肅,并且有很高的理論價值,教育意義重大,在某一方面、某一工作中對讀者進行教育和指引。這四種評論體式構成了《新華日報》多層次的評論體系,在表達立場、開展教育、傳遞觀點、切近生活的各個方面,滿足讀者的不同要求??梢哉f,立場鮮明的評論文章,塑造了《新華日報》的靈魂,表現出這份報紙作為黨的輿論喉舌的強大功能。

其一,評論的主體。評論代表的是評論主體的欲求。要看評論的立場,就要看是誰發出的這些評論。在《新華日報》上,報紙編輯們的黨性原則得到充分體現。這種來自中共或代表中共的重要評論有很多,一般刊載在“專論”欄目中,用于闡發重要問題。也有一些特別重要的評論,以專版的形式刊發。例如1938年6月21日的報紙在第3版和4版刊載了毛澤東的《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中共領袖直接在《新華日報》發表這樣重要的理論文章,充分體現了這份報紙的獨特地位與作用?!缎氯A日報》還大量刊載表現團結抗戰、追求民主、重視勞動大眾力量的來論式評論。如7月24日第3版刊登的著名民主愛國人士何香凝的來論《關于反侵略》,諷刺把救國的希望寄托于別國的援助上的愚蠢行為,闡明“中國本身是一個被侵略的國家,應該走向反侵略的進步的路,不是走上開倒車的路”。相對于新聞的客觀性,評論更加主觀、更富有感情,能夠直接闡發思想,也最容易對讀者產生影響力?!缎氯A日報》充分利用這個平臺,不僅發出中共的主張,也積極傳播來自各方的一切有利于抗戰的聲音,在國統區的報界,凸現自己革命的、負責任的正面形象。

其二,評論的特點?!缎氯A日報》創刊之初,在消息報道中時有文言化的、拗口的、標點不清的情況??墒撬脑u論,從一開始就非常注意表達的方法和形式。無論是大版面的、嚴肅的社論,還是輕快簡潔的短評,都使用白話文,而且文字淺顯、易懂,標點清楚,讀起來文意自現。如1938年1月26日的社論《關于游擊戰爭》,就直接體現這一編輯特點。這則社論,在論述中為民眾普及有關游擊戰爭的知識,鼓勵民眾對中共軍隊組織的游擊戰給予支持和幫助。它的行文流暢,在交談一般的語言中娓娓道來,使文化水平不高的民眾讀起來也沒有困難,默默傳遞出《新華日報》以及報紙背后的共產黨對民眾的友好與溫暖。

(二)敢于斗爭,不縱容反動勢力。在武漢出版的10個月里,《新華日報》幾次面臨國民黨當局的反動誣蔑和粗暴干擾。每每在這些關頭,《新華日報》都敢于斗爭、表達自己和中國共產黨的立場,維護正義的輿論力量。

其一,回擊破壞報館和造謠行為。1938年1月18日的《新華日報》,第1版廣告欄中的第一個位置,開設天窗;19日,版面的同一位置,刊出《本報緊急啟事》。天窗與“啟事”的配合,向讀者傳達出報紙遭受破壞的事實以及背后的真實原因,而在當天就能夠“加以整理照常出版”則體現的是報社員工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與職業操守。這些都使讀者心生同情并進而產生對報紙、對進步力量的支持。22日,在報章上的同一位置,《新華日報》又刊出一則針對有謠言說要??谋僦{啟事。這則啟事呼應和強化前面啟事所影射的報館被搗毀的真實原因與幕后指使者,更加激發了讀者對于反動勢力的不滿與斗爭。

其二,反對查禁救亡書報。面對國民黨當局查禁救亡書報的行徑,1938年7月29日,《新華日報》在第4版利用大半版的篇幅進行回擊,內容包括《地方通訊》欄目中刊登的以及《讀者來信》中反映的國民黨憲兵查禁進步書報的情況,吳敏的專論《反對查禁救亡書報》,編輯部對于讀者在來信中提到的《新華日報》被查禁而作的回復,等等。以通訊《書報的厄運》為例,反映的是蘭州地方當局成立書報審查委員會,“自訂不便公開的標準十條(審察員們的話),在這十條禁令下,被犧牲活埋的除馬、恩、列、斯、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王明等的全部著作外,另有宋慶齡的中國不亡論,胡愈之抗戰與外交,李公樸民眾動員……群眾、解放、全民、自由中國等等雜志,全部統計約不下一二百種之多”。

通過刊登來自民眾、民主人士和報社本身的事實敘述、意見表達、應對建議,《新華日報》在輿論陣地上,與國民黨當局查禁救亡報刊的行徑進行堅決的斗爭,發揮出了作為共產黨宣傳喉舌和抗日愛國民眾發聲筒的作用。

(三)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缎氯A日報》以動員全民族抗戰為宗旨,傾聽和發布一切有利于抗戰的呼聲。報紙利用多種方式,把自己構建成一個服務于抗戰的意見平臺,努力使各方進步的聲音、愛國的呼吁,在報紙上得到表達。

其一,鼓勵投稿,征求來信。報紙從1938年1月創刊開始,連續8天發布征求各地通訊作品的啟事。第一天第4版“我們的信箱”欄目里,還特別刊發鼓勵讀者來稿和來信的文章——《我們的信箱》。這封征稿信,從民眾的顧慮寫起,既鼓勵大家投稿,又告訴大家寫作的方法,情真意切,顯示出報社征稿的誠意。在1月22、23日兩天的第4版,又刊發《團結》副刊編輯部的征稿啟事。2月3日的報紙,再次刊登征稿啟事,并且坦承:《團結》既然要完全成為讀者自己的刊物,它的主體自然就是讀者,編輯者不過是一個綜合大家的勞力,使之成為系統而完整而已。之后在2月8日、11日兩天的《團結》副刊,報社又刊登啟事征求雜感體短文?!缎氯A日報》誠懇地征集民眾的來稿、來信,尊重廣大民眾說話的權利。正如它在啟事中所言,在當時其他報紙只重視刊登名家的文章,而《新華日報》卻主動地切近大眾。這樣的舉措,為《新華日報》贏得源源不斷的稿源,其中副刊登載大量來自民間的署名文章。尤其是《讀者信箱》欄目,逐漸發展壯大,每天在一個或幾個主題下,把來信和編輯的答復放在一起刊發。內容有解惑的,有紓困的,多種多樣。

此外,因為信件太多無法照登,在《讀者信箱》欄目開設的同時又增設《簡答》欄目,不刊附讀者來信,只刊登編輯的答復。比如1938年7月13日報紙第4版的一則《簡答》:志禮先生:你高中畢業后究竟是升大學或到社會上工作的問題,主要的是決定于你主觀的愿望及客觀環境。你這兩點,我們都不太清楚,所以不能肯定的答復你?!缎氯A日報》這種坦率回應民眾的做法,贏得了民眾的信任和認同。2月14日刊載的《本報讀者座談會——鄭州讀者會第一次記錄》中,有讀者這樣贊譽:“我們以讀者的資格,也可以充實它的內容,因為新華日報,是廣大讀者的報紙??!”

其二,傳遞國民黨當局抗日進步的聲音?!缎氯A日報》在武漢出版的時期,國民黨當局的抗戰態度還是比較積極的?!缎氯A日報》也注意在自己的輿論陣地上刊發國民黨方面有利于抗戰的消息和意見,推動國民黨積極抗戰,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如在報紙的創刊號上,第4版副刊的《抗日警語》就引用蔣介石的講話:今日則大禍當前,義無反顧,故為抗戰全局策最后之勝敗……其最后決勝之中心,不在各大都市而實寄于全國之鄉村與廣大強固之民心。此后,《新華日報》還時??且恍┦Y介石、宋美齡和其他國民黨要員的抗日言論。如1938年2月6日至11日的報紙,以“專載”的形式連續5天大幅刊登蔣介石《抵御外侮與復興民族》的講話。如此一來,既是把他們有利于抗戰的意見發布給民眾、推動統一戰線,也顯示了中國共產黨巧妙的斗爭策略,讓國民黨不得不遵循自己的講話精神,積極從事抗戰??v觀整個武漢時期的《新華日報》,對國民黨的抗戰言論進行了較多的客觀報道,使得報紙的意見平臺更顯開放和公正,增強了報紙的公信力。

其三,對國民參政會議的集中報道。1938年7月7日,國民政府召集國民參政會?!缎氯A日報》對這次會議的重點報道,充分顯示了它尊重多方意見、搭建輿論平臺的努力。從6月22日起,《新華日報》在第2版開設一個欄目《國民參政會開會前夜》,用來刊登對國民參政員的采訪,請他們談對國民參政會的期望與意見。這個欄目一直持續到7月6日參政會議召開的前一天,在15天的時間里,一共登載對61位參政員的采訪。7月8、9、10日三天的報紙上,又刊登7位參政員的采訪,總共采訪到參議員68人,占參議員人數的35%。中共黨籍的參政員一共有7人,其中吳玉章、董必武和鄧穎超接受了采訪。7月5日,中共的7位參政員毛澤東、陳紹禹、秦邦憲、林祖涵、吳玉章、董必武、鄧穎超聯名在《新華日報》上發表《我們對于國民參政會的意見》,引起廣泛社會反響。

接受采訪的68位參政員中,有不少民主黨派和進步人士,包括沈鈞儒、黃炎培、羅隆基、左舜生、鄒韜奮、章伯鈞、張申府、張君勵、史良、褚輔成等。例如章伯鈞提出對于國民參政會“希望從半民意的機關發展為完全民主制度”。很多國民黨黨籍的參政員也通過采訪發表他們的意見。如馬乘風認為“參政會議對抗戰建國必有貢獻,動員在野黨人開展游擊戰爭”。7月10日和11日,《新華日報》又分別刊登民眾對于國民參政會的建議,如在《成都各界的建議》中,提出包括“用法令或者官令,正式確定抗日各黨派之合法地位”在內的共54條意見,涉及到停止壓迫抗日民眾、給予新聞自由、獎勵對外投資等多個方面。在對這次國民參政會議的報道中,《新華日報》全面采集報道各方的意見,同時配合發表與中共7位參議員的意見相呼應的社論。這樣一來,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又構建起多方輿論互相交流的意見平臺,發揮了它的獨有作用。

三、發行方針:把報紙送到讀者手中

報紙要具備影響力,送達讀者是關鍵環節。報紙價格是否能夠被接受,是否具有競爭力?報紙的發行渠道是不是暢通,讀者能不能順利訂閱到報紙?報社也要納入通盤考慮。努力使報紙快捷地到達讀者手中,才能順利完成報紙產生影響力的最后重要一步——接觸。武漢時期的《新華日報》尤為注重自身的訂閱價格、發行渠道以及訂戶服務,這些都為其在國統區建構起影響力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訂閱價格實惠。價格是大多數讀者考慮訂閱報紙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對于新發行的報紙,讀者還沒有形成對報紙的清晰認識,更談不上信任、期待和依賴。除用內容引起讀者的興趣之外,價格也是不可忽略的。新創刊的《新華日報》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機關報,群眾路線是基本的辦報方針。在報紙要爭取和團結的力量當中,相當大一部分是學生、工人和平民大眾。報紙的價格是否合理,直接關系到他們能不能成為報紙的忠實讀者,這也是由他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所決定的,“每份四分,一元一月,三月二元八,半年五元二,全年十元,本外埠一律寄費在內,國外郵費照加”,這是當時《新華日報》的定價,不僅符合普通民眾的購買力,而且低于同時期的《大公報》《中央日報》等報刊的價格。

在用低廉的價格爭取讀者的同時,新創刊的《新華日報》還采取對長期訂戶給予優惠的措施,讓利讀者。創刊初期,報社就開展“促銷”優惠征訂讀者。從報社不斷發布的啟事來看,效果良好。原本決定推行一個月的促銷,因為讀者的響應熱烈,報社又延長優惠期限,既方便讀者,也擴大發行。如從1938年1月11日創刊到1月20日,報紙的廣告欄中刊有這樣一則《本報發行課啟事》,公布創刊起一個月內,訂閱享受八折優惠。而從1月31日起,報紙上又連續5天刊出相關的后續啟事,把邊遠省份和國外讀者申請優惠訂閱的期限寬延一個月。此外,《新華日報》在發行中,還采取聯合優惠的措施,有利于該報和報社內其它刊物共同提高發行量。如7月30日和31日,報紙上刊登《新華日報》和《群眾》周刊聯合優惠的辦法,訂閱其中一份的讀者,可用八折的價格優惠訂閱另外一種,使得兩份刊物互相借力、壯大。在這里,由于新創刊的報紙,還沒有使讀者形成明確的心理預期和認同, 如果能想辦法爭取到長期訂戶,就可以使讀者在相對長期的固定訂閱中發現報紙的特色、進而認同這份報紙,使報紙產生更長久的影響力。

(二)拓寬發行渠道。這里所說的發行,是報紙遞送意義上的狹義的發行,不包括行銷等內容。為在國統區扎根、生存,把報紙順利地送到讀者手中,是《新華日報》要產生影響力、實現其宗旨的一項重要考驗。這里不比陜北,國民黨當局并不希望看到一份共產黨的報紙發展壯大。同時,資金緊張的《新華日報》也要更多地依靠自己的力量。

其一,把報紙直送訂戶手中。在國統區,報販和郵局由當局掌控,作為中共的機關報,《新華日報》要特別考慮發行渠道暢通的問題。加之報社的資金并不充裕,在依靠其他報社的報丁和報販送報時,會因為勞務費問題受到影響。所以,報社在上級領導下著手建立自己的發行隊伍,把報紙直接送到讀者手中。當時中共中央長江局與中共湖北省委,從漢口富元里青年救國團訓練班與武漢八路軍辦事處主辦的抗日訓練班中,抽調了一批愛國青年來報社承擔本埠的送報任務。此外為了保護訂戶利益,1938年6月2日的報紙刊登了報社對有送報員向訂戶索要酒資的錯誤行為進行說明的啟事,“不意近日發現有少數工友,向訂戶贈戶致送賀節名片索取節賞,情事實屬非是,本報已嚴厲懲罰該少數工友”。這則啟事從側面反映了報社對于發行隊伍的嚴格管理,以負責清廉的送報服務來幫助報紙在讀者中樹立良好形象。

其二,依靠各地分館,服務外埠訂報。對于外地的讀者,《新華日報》主要依靠郵寄的方式發售。隨著報紙的發展,在各地建立起的行銷網絡成為方便外埠讀者訂購報紙的重要渠道。從報紙刊載的啟事看,報社一系列分館、分銷處的建立,使讀者可以在當地方便地買到報紙,也有利于報社其他業務的開展。例如,1938年1月15日的報紙上刊載了長沙分銷處設立的啟事,后續又接連刊載設立山西分館、南昌分銷處——大眾文化社、廣州分館、西安分館以及重慶分館的啟事。由此可見,報社已初步建起報紙的銷售網絡,使得讀者的訂閱更為便捷。另外,在廣州和重慶的分館,還采用報紙紙型航空運送、當地翻印的方式,使得當地在第二天就可以看到最新的《新華日報》,從報紙的發行上滿足了外埠讀者對時效性的要求。另外,外埠的分館或分銷處,也紛紛從黨員與進步青年中挑選了一批送報員。如成都分館的楊紹軒,自貢分銷處的傅明藻、潘健萍,貴陽分銷處的吳同塵、郎德服、陶祖鳴等人,均是共產黨員。1938年7月后,武漢《新華日報》的發行量已經突破兩萬份,超過《中央日報》《掃蕩報》,接近《大公報》。

(三)積極服務訂戶。無論采用何種方式發行,最重要的還是對讀者負責。從《新華日報》刊載的那些誠懇地解決少數讀者無法及時收到報紙的啟事中,報社傳遞出的是負責任的態度和熱忱。問題圓滿解決的同時,更加贏得讀者的信任與尊重??此破胀ǖ陌l行工作,直接關系到讀者的真切感受,關系到《新華日報》團結一切抗日力量的宗旨和自身影響力的實現。

其一,與讀者溝通,規范發行業務。首先,報紙通過刊載的啟事,與讀者溝通,爭取理解,并告知讀者如果發生問題該如何處理,傳遞報社的誠意。如在1938年1月22日、24日、25日三天的報紙上,刊有這樣的啟事,表達了報社對發行工作的態度:本報發行伊始對于送遞郵寄各項手續雖力求穩妥敏捷,但仍恐不免有遺漏遲緩之虞,愛讀本報諸君如遇有不能按日收到時,務請隨即直接通知本課以便查明補送,是所至盼,電話三二六二八。其次,保護讀者權益,尋求讀者協助,避免雙方損失。如在2月25、26日、3月2日的報紙上,報社刊登有關核實收報地址的啟事。同時,對于通過來信并直接夾寄現金和郵資要求訂購的讀者,報社又在2月20、21日兩天的報紙上刊發啟事,提醒應使用匯票等更為安全的支付方式。在4月22、23、24三天的報紙上,也刊載有類似的提醒。報社在遇到反復出現的讀者聲稱的郵資沒有順利寄到的情況下,善意、誠懇地解決問題,用自己的行動澄清在發行過程中可能遇到的誤會,從而贏得更大的信任。

其二,坦誠錯誤,減少用戶損失。對于因為自身工作的失誤或者沒有預料到的狀況,給讀者帶來的損失和麻煩,報社也利用刊登啟事及時地回復和解決。例如,1938年2月4日和5日的報紙上,報社刊登有通過分銷處訂閱的訂戶未收到報紙的調查結果反饋:有許多朋友告訴我們,說武昌方面有一百多訂戶收不到我們的報,查武昌方面直接向本報訂閱的共五十幾家均派專人送達,聞還有許多訂戶是向分銷處或報販訂閱的,朋友所說,恐系此項訂戶,望讀者徹查,并望多向本報直接訂閱,以免漏送,無任企盼。如有遺漏,請打電話至三二六二八,當立即補送,此啟。類似的啟事在《新華日報》上還有很多,均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報社對于訂戶服務的高度重視。

報紙是中共宣傳文本的主要載體與社會動員的重要工具,同時“文本只有通過讀者才能獲得意義”。武漢《新華日報》之所以能夠在國統區成功地吸引讀者,除了充分利用外部有利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它根據普通大眾的文化水平和接受程度精心編輯,使他們能夠更便利地獲取各種信息;堅持以我為主,積極構建多方意見表達平臺;從民眾的需求出發采取正確的發行方針,及時將報紙送到讀者手中。在上述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武漢《新華日報》在國統區形成了較強的影響力,呈現了組織力量有限參與下黨報為適應城市環境而更接近大眾傳播意義的報紙的一面。盡管在發展過程中也遇到過一些瓶頸,但總的來看,經過武漢時期的發展,《新華日報》逐漸成熟,為中共在國統區工作的開展進行了很好的宣傳與鼓動,實現了它作為黨的喉舌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推動者的使命。

本文系中國人民大學科研專項課題“習近平關于黨的歷史論述研究”(22XNQ014)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黨建學院博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沈? 陽)

猜你喜歡
宣傳策略新華日報出版發行
《Cryogenic Heat Management: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for Science & Industry》出版發行
《Cryogenic Heat Management: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for Science&Industry》出版發行
“建黨100周年”系列故事 《新華日報》的“紅色管家”
民辦高校招生宣傳策略研究
基于國內動漫電影生命周期的眾籌宣傳策略探究
網絡意識形態宣傳重在“春風化雨”
《中華戰創傷學》出版發行
用鏡頭講述草根民生——《新華日報》“影像”專版的特色探索與思考
《中共閩浙贛邊區史》出版發行
添筆游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